霍殊没有立刻回复顾临川的“邀请”。他像一滴水融入了海德堡日常的学术洪流,上课、泡图书馆、在公寓与实验室之间穿梭,规律得近乎刻板。他甚至在一次神经生物学的小组讨论中,主动选择了穆勒教授论文里一个冷门的观点作为切入点,发言逻辑清晰,引证严谨,赢得了助教的公开赞许。
他知道,这一切都会通过某种渠道,传到该听到的人耳朵里。
三天后的黄昏,雪暂歇,天空呈现一种浑浊的橘红色。霍殊刚从图书馆出来,顾临川便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他回公寓的必经之路上,仿佛一场“偶遇”。
“考虑得如何了,霍同学?”顾临川搓了搓手,呵出一团白气,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穆勒教授的项目机会难得,很多高年级学生挤破头都想进。”
霍殊停下脚步,将围巾裹紧了些,脸上适当地流露出一种介于犹豫和兴趣之间的神色。“知情同意书我看了,”他斟酌着词语,“实验流程似乎……强度很高。”
“前沿研究总是如此。”顾临川语气轻松,“但回报也相应丰厚。不仅是学术资本,项目本身提供的津贴也相当可观,足以让你在这座物价不菲的城市过得轻松些。”他意有所指地补充,“毕竟,霍家似乎……并未提供太充裕的支持?”
这是一次精准的试探,触及了霍殊表面处境的核心——一个不被家族重视、需要自力更生的“弃子”。
霍殊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内卡河上逐渐亮起的灯火,最终像是下定了决心:“我需要具体的日程和更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
顾临川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像是猎人看到猎物终于试探着走进了陷阱边缘。“没问题。细节我们可以慢慢敲定。教授希望尽快开始,如果你没有异议,明晚可以进行第一次基础数据采集,就在医学院的附属研究楼,环境绝对安全可控。”
“明晚……”霍殊重复了一遍,然后点了点头,“好。”
“明智的选择。”顾临川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温和却不容拒绝,“晚上七点,研究楼B座304室,我会在那里等你。记住,空腹四个小时,保持情绪平稳。”
说完,他转身汇入稀疏的人流,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霍殊站在原地,直到顾临川的背影完全消失,脸上那丝刻意营造的犹豫和权衡才瞬间褪去,恢复成一贯的冷冽。他拿出手机,屏幕上是“蜂鸟”刚刚发来的简短加密信息:“B座304,常规脑电实验室,无异常外部信号源。入口处有新增门禁系统,型号:SecuriMax Pro(高级别生物识别)。内部布局待探查。”
SecuriMax Pro,这已经不是普通学术实验室的配置了。
他收起手机,向公寓走去。脚步沉稳,内心却已开始高速计算。接受邀请,意味着主动走入对方控制的领域,风险未知。但拒绝,则可能让之前的伪装前功尽弃,迫使对方采取更不可预测的手段。目前看来,“入彀”是唯一能接近核心、获取更多信息的途径。
他需要一套铠甲,也需要一把藏在铠甲下的匕首。
回到公寓,他反锁房门,拉上窗帘。然后,他从行李箱最隐秘的夹层里,取出了几样东西:霍智钰给的“蜂鸟”无人机的几个微型备用组件,一小块看起来像创可贴的特殊导电凝胶,以及一枚米粒大小、材质奇特的金属薄片。
他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线聚焦在他灵巧的手指上。他小心翼翼地拆解“蜂鸟”的一个非核心传感器,将其与那块金属薄片用特殊凝胶结合,重新封装,使其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防水处理点。然后,他将这个改造后的微小装置,仔细地嵌入那串沉香佛珠最大的一颗珠子内侧的刻痕凹槽里。刻痕巧妙地掩盖了装置的痕迹,即使用放大镜仔细查看,也几乎难以察觉。
这是一个极其简陋的被动信号中继和应急定位装置,它的启动需要特定的能量场激发——比如,穆勒教授提到的那些“非传统仪器”可能产生的特殊频率。这是赌一把,但如果成功,它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从内部发出一个微弱的信号。
接着,他拿起那截肋骨匕首,用砂纸极其精细地打磨匕首末端一小块区域,使其厚度略微减少,几乎到了透明的临界点。这样,在需要时,他可以用特定的力度和角度,使其轻易断裂,形成一把更隐蔽、更致命的骨刺。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彻底黑透。他将佛珠重新戴回手腕,肋骨匕首放回枕下。然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搜索SecuriMax Pro门禁系统的公开技术文档和已知漏洞。时间紧迫,他必须利用一切资源,为明晚的“数据采集”做好万全准备。
窗外的海德堡夜景安宁而美丽,但霍殊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这片宁静表象下的风暴眼。他不再是棋子,但也尚未成为棋手。明晚的研究楼B座304室,将是他与那隐藏在水下的巨兽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他需要做的,不仅是活下来,更要看清楚,那巨兽的真正模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