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百鬼笈:渡灵行 > 第2章 红光中的穿越

第2章 红光中的穿越

曾祖母的声音还萦绕在耳畔,林砚秋的意识就被旋转的漩涡彻底吞噬。再次恢复知觉时,最先钻入鼻腔的是一股混合着水汽、水草腥气与淡淡霉味的气息——不是祖宅阁楼里樟木与檀香的醇厚,而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清冽与潮湿,带着雨丝打湿泥土的清新。

她费力地掀开沉重的眼皮,细雨正密密麻麻地打在脸上,冰凉的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后脑传来一阵钝痛,像是被重物撞击过,伸手一摸,发梢湿漉漉地贴在脖颈上,雨水顺着发丝滴进衣领,激得皮肤泛起细密的鸡皮疙瘩。她撑着地面想坐起来,指尖却触到一片光滑冰凉的青石板,缝隙里还长着几株嫩绿色的青苔,沾着晶莹的雨珠。

“姑娘,你咋躺在这儿?没事吧?”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带着几分担忧。林砚秋转头望去,只见一位穿着浆洗得发白的青布衣裙的老妪蹲在旁边,头上裹着蓝布头巾,鬓角露出几缕花白碎发,手里挎着一个竹篮,篮里装着新鲜的青菜和半块用油纸包着的麦饼,显然是刚从市集归来。

“水……”林砚秋的喉咙干涩得像被砂纸磨过,每说一个字都牵扯着喉管发疼。老妪连忙放下竹篮,从篮边挂着的葫芦瓢里倒出半瓢清水,递到她嘴边:“慢些喝,别呛着。看你这模样,怕是摔得不轻。”清甜的井水顺着喉咙滑下,瞬间缓解了灼烧感,她贪婪地喝了两口,才缓过劲来,借着老妪的搀扶慢慢坐直身体,环顾四周。

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震——这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街道,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洁净光滑,两旁是鳞次栉比的白墙黑瓦建筑,屋檐下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写着“钱塘客栈”的朱红宫灯,灯穗在风中轻轻摇曳;有画着莲花纹样的素白灯笼,透着朦胧的光晕;还有几盏用粗麻布制成的绿灯笼,里面点着不知名的燃料,发出幽幽的绿光,在细雨中显得格外诡异。不远处的江边传来“咿呀咿呀”的摇橹声,混着船夫的号子与水面拍打船舷的“哗哗”声,构成一幅鲜活却陌生的江南图景。

“这……是哪里?”林砚秋沙哑地问道,指尖下意识摸向胸口——那本《百鬼笈》竟还贴在衣襟上,封面的朱砂符咒透着微弱的温热,与她的心跳隐隐共振。

“这里是钱塘郡南门外啊,姑娘莫不是摔糊涂了?”老妪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热才松了口气,“刚才你突然‘咚’地一声栽倒在路边,可把老身吓坏了。看你穿得这般稀奇——这衣裳料子滑溜溜的,样式也从没见过,莫不是从京城来的富商小姐?”

钱塘郡!林砚秋的大脑“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击中。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曾祖母的手稿里反复提及,《百鬼笈》的“中元界地图”上更是清晰标注着这个地方,这里是水猴子苏小石溺亡的所在地,是那个存在鬼怪怨灵的平行世界!她不是在祖宅阁楼里触碰了符咒吗?怎么会突然穿越到这里?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衣着——身上穿的还是出发前的白色棉麻衬衫和浅蓝色牛仔裤,在满是粗布衣衫的人群里显得格格不入。路过的挑夫扛着担子匆匆而过,忍不住回头打量她;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攥着母亲的衣角,好奇地盯着她的裤子;就连街边茶馆里的茶客,也纷纷探出头来张望,眼神里满是疑惑。

“多谢阿婆……我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林砚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是民俗学研究生,跟着曾祖母研读了无数古代民俗与志怪典籍,对这个时代的基本常识并不陌生,但亲身置身于中元界,心脏还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有些发颤。

老妪见她脸色苍白,便从竹篮里拿出那半块麦饼,递到她手里:“快吃点垫垫肚子,刚醒过来身子虚。老身姓王,你叫我王阿婆就行。要是不嫌弃,先去老身家里歇歇脚,等雨停了再做打算?”

林砚秋接过麦饼,一股麦香混合着芝麻的香气扑面而来。她咬了一小口,粗糙的饼皮带着烟火气,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精致点心,却让她感到一阵踏实。她摇摇头婉拒道:“多谢阿婆好意,我还有急事要去城里。不知……城里的清虚观怎么走?”

清虚观是曾祖母手稿里提到的地方,说是钱塘郡有名的道观,观中道长擅长驱邪避煞,或许能在那里找到关于“渡灵”与“返回现实”的线索。王阿婆听到“清虚观”三个字,脸色却微微一变,压低声音说:“姑娘要去清虚观?那可得当心些!最近钱塘湖不太平,官府都贴了告示,严禁夜里靠近湖边,尤其是带着孩子的人家,更是看得紧。清虚观就在湖东边,离得不远,但你一个姑娘家,还是白天去稳妥。”

“钱塘湖出什么事了?”林砚秋心中一动,连忙追问,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手里的麦饼,饼渣簌簌落在衣襟上。

“唉,别提了!”王阿婆往四周看了看,像是怕被什么听到似的,声音压得更低,“前几天刚出了事——城西王屠户家的小儿子,才六岁,在湖边玩拨浪鼓,就一眨眼的功夫,人就没了!湖边只留下一只红肚兜和拨浪鼓,渔民们捞了两天两夜,连个人影都没找着,都说……都说又是水猴子干的。”

水猴子!林砚秋的心跳骤然加快,曾祖母手稿里的记载瞬间浮现在脑海:“钱塘湖多见,溺亡孩童所化,怨气缠骨……中元三十七年,苏姓孩童小石溺亡,化水猴子,至今未散。”原来她穿越到这里并非偶然,《百鬼笈》将她带到钱塘郡,正是因为这里有未解的怨灵执念,而她的“渡灵之旅”,从踏入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就已开启。

“那水猴子……很凶吗?”林砚秋追问,喉咙有些发紧。

“凶得很!”王阿婆脸上露出后怕的神情,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竹篮把手,“十年了,每年都有孩子在湖边失踪。官府派人围剿过好几次,撒网、下陷阱都试过,可那东西滑得像泥鳅,根本抓不着,反倒伤了两个捕快。后来百姓们就学着往湖里放绿灯笼,说是能安抚湖里的怨灵,可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你看那湖面上的绿灯笼,天天都有人放,可失踪的孩子还是没断过。”

林砚秋顺着王阿婆的目光望向江边,只见辽阔的湖面上漂浮着数十盏绿灯笼,灯笼随着水波摇曳不定,将周围的湖水染成了青绿色,远远望去,像是一群幽火在水面游荡。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王阿婆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阿婆告知,我记着了。”

王阿婆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无奈地叹了口气:“姑娘你性子执拗,可一定要当心!城里‘悦来客栈’是老字号,价钱公道还安全,你去了报老身的名字,掌柜的能给你便宜些。切记,天黑前务必回客栈,别往湖边凑!”林砚秋再次道谢,目送王阿婆挑着竹篮消失在巷口,才握紧胸口的《百鬼笈》,朝着城东门走去。

进了城门,一股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街道两旁的商铺热闹非凡:“张记包子铺”的蒸笼冒着白茫茫的热气,掌柜的掀开笼盖,肉包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李记布庄”的老板娘热情地向顾客展示新到的绸缎,花色鲜艳夺目;“说书楼”前围满了人,说书先生拍着醒木,绘声绘色地讲着《聊斋》故事,台下不时传来阵阵喝彩。

穿着粗布短打的挑夫扛着担子穿梭其间,担子两头的木桶晃悠着,洒出几滴清水;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拿着糖葫芦,蹦蹦跳跳地追着卖糖画的小贩;还有穿着长衫的书生背着书篓,驻足在书摊前翻看古籍,手指轻轻点着书页,神情专注。空气中混杂着包子的香气、打铁的铁锈味、胭脂水粉的甜香,还有雨后泥土的腥气,层次分明却又奇妙地融合,让林砚秋恍惚间觉得自己真的置身于古代江南。

她放慢脚步,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却也暗自焦虑——身上没有这个时代的铜钱,连最基本的食宿都成问题。摸了摸口袋,里面只有手机和少量现代纸币,这些在中元界显然毫无用处。正当她发愁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女人的哭喊声。

“我的儿啊!你在哪儿啊!”一个穿着蓝布衣裙的妇人瘫坐在湖边石阶上,哭得撕心裂肺,手里紧紧攥着一件孩童的衣物。周围围了不少人,纷纷摇头叹息:“这是赵木匠家的,孩子今早去湖边捡贝壳,到现在还没回来……”“怕是凶多吉少了,最近湖边不太平……”

林砚秋挤开人群走到湖边,心头一紧——湖面的绿灯笼比刚才更密集了,幽绿的光映得湖水阴森可怖。她下意识激活了曾祖母教她的灵视能力,眼前的景象瞬间变了样:湖面上方弥漫着浓郁的灰黑色怨气,像墨汁般在水面翻滚,怨气最浓郁的地方,隐约浮现出一个瘦小的身影——浑身**的,头发贴在脸上,眼睛黑洞洞的,怀里还攥着半块黄铜锁,正是曾祖母手稿里描绘的水猴子苏小石。

那身影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猛地抬头望过来,黑洞洞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化作一道黑影沉入湖底。林砚秋浑身汗毛倒竖,却也更加坚定了决心——曾祖母说“解怨即是解心”,苏小石的执念未解,才会不断伤害无辜孩童。她必须找到苏小石的生前信物,帮他化解怨气,这不仅是渡灵使命,更是对那些失踪孩童的救赎。

她转身离开人群,沿着湖边往前走。细雨还在下,青石板路湿滑难行,她却走得异常坚定。胸口的《百鬼笈》依旧温热,像是在为她指引方向。她不知道的是,这场关于执念与救赎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钱塘湖深处隐藏的秘密,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无趣的白月光

重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