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天!这…这也太…” 何丽在电话那头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羞得简直想钻进地缝,“糗死了!糗死了!他…他真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贾佳慧打包票,“不过啊,我说何丽,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我看康宁这人啊,在感情上也是个闷葫芦,一点不爽利!谈个恋爱还得靠别人捅破窗户纸,搞得跟地下接头似的,一点男子汉的担当劲儿都没有!啧啧,这点上,可比当年人家陈金海差远了!那会儿陈金海追姑娘,可是敲锣打鼓,全研究室都知道,轰轰烈烈,光明正大!” 贾佳慧说着说着,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上了点比较和感慨,声音低了下去,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
电话那头的何丽,听到“陈金海”这个名字,高涨的喜悦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泄了大半。电话两端,突然陷入了一阵长长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电流的嘶嘶声在提醒着连接的存在。
过了好一会儿,何丽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和疲惫,轻声说:“贾姐…那个…你先忙吧?我…我这边还有点事…回头…回头我再打给你?”
“哦…哦,好的好的!你先忙!” 贾佳慧也像是被这沉默烫了一下,赶紧应道。
挂了电话,两人都长长地、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心头却又各自压上了一块说不清道不明的石头。
接下来的日子,何丽每次在走廊、实验室或者办公室遇到康宁,眼神都像受惊的小鹿,下意识地就躲闪开,要么低头快步走过,要么假装没看见转身去忙别的。她心里乱糟糟的,既为康宁的“愿意”而甜蜜,又为贾佳慧那番关于“担当”和“陈金海”的评论而隐隐刺痛,更怕面对康宁时不知该说什么。反倒是康宁,似乎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表面上像个没事人一样。工作上该吩咐何丽做什么,依旧平静地开口:“何丽,帮我把三号样本的数据整理一下。”“何丽,下午的组会记录你准备一下。” 何丽也只好按捺下纷乱的心绪,低眉顺眼地应着,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只是言语间少了几分往日的活泼,多了些拘谨。
直到一天,康宁看着何丽抱着文件匆匆走过,背影显得有些单薄和疏离,心里忽然一动。他叫住她:“何丽。”
何丽脚步一顿,身体明显僵了一下,慢慢转过身,眼神有些飘忽:“师傅…什么事?”
康宁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心里有点好笑,又有点莫名的柔软,语气放得更温和了些:“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妈这两天念叨你呢,说好几天没见着你了,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再去家里坐坐,陪她说说话?”
何丽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两颗被点亮的星星,刚才的拘谨一扫而空,脸上瞬间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声音也轻快起来:“有空!周末!周末就有空!”
康宁也被她的笑容感染,嘴角弯起:“那好,就周末。到时候我来接你。”
“嗯!OK!” 何丽用力地点点头,比了个OK的手势,脚步轻快地离开了,马尾辫在脑后一甩一甩,泄露着主人的好心情。
周末,何丽如约而至。康宁母亲一见到她,就亲热地拉住她的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絮絮叨叨地问这问那。康婷看着母亲难得这么高兴,也跟着开心,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拿水果。康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看着母亲脸上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再看看何丽温顺地陪着母亲说话,耐心回答那些重复的问题,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之前那份因仓促答应而产生的些许疑虑和不安,似乎也被这融融的暖意冲淡了许多。他静静地坐在一旁,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意,享受着这难得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时光。
时间转眼到了月末。这天,窗外天色阴沉,酝酿已久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窗户上,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窗外高大的梧桐树在狂风中摇曳,宽大的叶片被雨水冲刷得油亮,像一把把撑开的巨大绿伞,为偶尔冒雨疾行的路人提供着短暂的庇护。研究室内,康宁和同事们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
门被推开,马主任撑着还在滴水的伞走了进来,例行巡视。他踱着步子,目光扫过一个个工位。当看到康宁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他其实是在最后润色给主任看的申报文件摘要),眉头微蹙,显得异常认真投入时,马主任的脚步停住了。他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近乎满意的神色。
“嗯。” 马主任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整个办公室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康宁最近…不错。”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有进步。工作态度很端正嘛。” 他背着手,目光扫视全场,仿佛在拿康宁做榜样,“响鼓不用重锤!年轻人,就是要保持这股子劲头,再接再厉!把手头的工作…都做到最好!啊?” 最后那个“啊”字拖得有点长,带着点语重心长的味道。
康宁完全没料到主任会当众表扬自己,更没想到是在自己“不务正业”搞项目申报的时候!他猛地站起来,脸上瞬间涨得通红,像被架在火上烤,窘迫得手足无措,只能僵硬地点头,声音干涩地回应:“谢…谢谢马主任!我一定…一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争取…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这话说得磕磕巴巴,心虚得要命。
马主任似乎很满意这个效果,又象征性地巡视了一圈,才撑着伞,慢悠悠地踱出了办公室,消失在走廊尽头。
主任一走,办公室瞬间“炸”了。
“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主任居然夸人了?”
“康宁,行啊你!能让马主任开金口表扬,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贾佳慧隔着几个工位,对康宁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鼓励。何丽也立刻跑了过来,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康宁:“师傅!真棒!加油!”
康宁被大家起哄得更加窘迫,连连摆手,压低声音:“好了好了,都别说了!赶紧干活吧!上次挨批的事儿我可还记着呢!别乐极生悲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想起主任的威严,也收敛了笑容,吐吐舌头,赶紧回到各自岗位,办公室里重新响起键盘和翻动纸张的声音,只是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三周时间在康宁的反复打磨中飞快流逝。他对着最终定稿的申报文件,长长舒了口气。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图文并茂,连他自己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了。自信之余,一丝谨慎让他决定再找个人把把关。他首先想到的是何丽和李伟,但转念一想:让他们看,势必要解释这文件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重启下马项目?为什么要绕开常规申请渠道自筹经费?万一他们不理解,甚至觉得不靠谱,反而可能动摇军心,影响他们现在的工作积极性。不行。
最终,他拿着厚厚一叠打印稿回了家,找到了妹妹康婷。“婷婷,帮哥个忙。看看这个,提提意见?看有没有哪里写得不清楚,或者逻辑不通的?” 他把文件递给康婷。
康婷爽快地接过来:“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她翻了翻那厚厚的技术文件,有点好奇:“哥,你怎么不找何丽姐或者李伟哥看?他们不是更专业吗?”
康宁坐在沙发上,揉了揉眉心:“专业是专业,但…给他们看,还得解释一堆前因后果,挺麻烦的。而且…有些想法还不成熟,怕影响他们。你就当帮我看看,作为一个聪明但非本专业的人,能不能看懂我想表达的核心意思。”
周末,康婷推掉了和朋友的聚会,窝在房间里,对着那份充满专业术语的文件奋战了一天。她看得眉头紧锁,很多地方需要反复琢磨,甚至偷偷用手机查资料。虽然大部分专业细节如看天书,但文件整体的框架逻辑、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承包业务自筹经费),她大致还是理清了头绪。
周日,她又花了半天时间,仔仔细细地重读了一遍,然后拿起红笔,在打印稿上认真地写写画画,添加了不少修改意见。晚上,她把文件还给康宁,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字和批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哥,我尽力了。不过…我是外行,有些地方是真看不懂。我觉得吧,你这文件写得…太‘内行’了!自己人看肯定没问题,但要是给领导看,特别是那些可能不太懂具体技术的领导看,估计够呛。背景介绍和理论推导太多了,感觉像在读论文,抓不住重点。我觉得可以更简洁明了点,直奔主题,把‘为什么要做’、‘怎么做’、‘钱从哪来’、‘好处是什么’这几个核心问题讲清楚就行!那些太深奥的推导、公式,可以放附录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