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压轴的晚宴在水榭花都的宴会厅举行。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长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精美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气氛轻松而热烈。康宁正想找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却被工作人员引导到了主桌——与马主任、吴老师等几位核心领导同席。这突如其来的“殊荣”让康宁瞬间有点手足无措。做汇报他游刃有余,但觥筹交错的应酬场合,尤其是和领导同桌吃饭,对他这个不擅交际的技术型人才来说,简直比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还要煎熬。他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大人国宴会的孩子,动作僵硬,笑容勉强。
席间,康宁显得格外沉默和拘谨,夹菜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太大动静。他不太会主动举杯敬酒,面对别人的敬酒也只是浅尝辄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坐在他旁边的吴老师,一位在单位德高望重、心思细腻的老前辈,看出了他的窘迫。吴老师不时地转着桌上的转盘,把好菜转到康宁面前,温和地提醒:“小康,尝尝这个,味道不错。”“来,喝点汤暖暖胃。”“这杯我意思一下,你随意就好。”吴老师的照顾本是善意,却像一道道无形的目光聚焦在康宁身上,让他更加如芒在背,脸颊微微发烫,局促感有增无减。
马主任今天心情极好,几杯酒下肚,红光满面。他主动打破了康宁的沉默,隔着桌子问道:“小康啊,今天上午公司的汇报,非常精彩!条理清晰,数据扎实,激情满满。是不是花了很多时间准备?”
康宁连忙放下筷子,正襟危坐,恭敬地回答:“主任过奖了。PPT其实没花太多时间,主要是……对公司每一步怎么走过来的,每一个数据怎么来的,都太熟悉了。就算没有PPT,我也能讲清楚。就是……”他顿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就是当着这么多领导和同事,特别是您和吴老师都在,还是有点紧张,感觉发挥得不够好。”
“紧张什么?”马主任大手一挥,语气爽朗,“就像你自己说的,你对公司的情况,那是如数家珍,没人比你更清楚!你就是公司最好的发言人!”他满意地抿了一口酒,话锋微转,带着点过来人的指点意味,“不过,昨天上午你那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背景那块讲得稍微有点多了,要是能再精炼点,把重点更突出地放在你自己的核心工作和突破上,效果会更好。汇报嘛,核心是讲‘你做了什么’,不是介绍整个领域的百科全书。”
“是,主任您说得对!”康宁立刻点头,态度无比诚恳,“往后我一定注意,背景尽量简化,重点突出我们自己的创新点和成果。”他原本想解释一下介绍背景是为了让大家理解工作的起点和差距,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自从创办公司,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与人打交道的磨练,他身上那股曾经让领导头疼的“刺头”劲儿似乎消褪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沉稳、甚至有些“温顺”的配合态度。
“对喽,就是要这样!讲自己的干货!”马主任对康宁的顺从态度显然很满意。
这时,吴老师适时地插话进来,带着长辈提点晚辈的口吻:“康宁啊,我看你坐这儿也拘束,不如趁这个机会,去给其他几桌的领导同事们敬敬酒吧?这也是个锻炼,以后少不了这样的场合,早晚都得学会。”
“对对对,老吴说得对!”马主任立刻笑着附和,“去走动走动,跟大家交流交流感情。”
“啊?我去敬酒?”康宁心里咯噔一下,让他去挨个敬酒,简直比让他连续做三天汇报还难。但他看着两位领导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某种决心,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好的,主任,吴老师,我这就去。”说完,他端起自己面前那杯几乎没动过的白酒,硬着头皮站起身,走向了旁边热闹的宴席桌。
看着康宁略显僵硬的背影汇入人群,马主任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他侧过头,压低了声音问身边的吴老师:“老吴,公司这半年多,实际运营情况,你感觉到底怎么样?你一直在当顾问,看得比我清楚。”
吴老师放下筷子,神情变得认真而审慎:“说实话,老马,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从财务数据看,盈利虽然还不算丰厚,但已经远超预期,现金流健康,业务也在稳步拓展。我这个顾问挂名,但该盯的环节都盯着呢。有一说一,康宁这小子,确实下了苦功夫,也很有想法,执行力也强。他这个总经理,没选错人,没让我们失望。”
“是啊……”马主任感慨地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边缘,“当初让他这么个愣头青,毫无管理经验的人直接当总经理,我可是投了反对票的。谁能想到,他还真就干成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欣慰,也有一丝被打脸的感慨。
“确实算是破格提拔了,”吴老师点头,“但没办法,点子是他出的,公司是他一手一脚拉扯起来的,核心团队也是他凝聚的。临阵换将,让别人来当这个总经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未必能服众。”
“老吴,”马主任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眉头也习惯性地皱了起来,“公司发展到现在,规模不大,但架子是搭起来了,越来越像个正规企业了。可我观察康宁,总觉得……他太‘嫩’了。我不是说他年龄小,我是说他的阅历、他的格局、他处理复杂关系和把握大方向的能力……总觉得还欠点火候。他像个优秀的冲锋队长,但不像能稳坐中军帐的主帅。”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康宁能否驾驭公司未来更大发展的隐忧。
吴老师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你看得很准。我也一直有这个感觉。他很努力,很专注,技术和管理细节上抓得也紧,但‘挑大梁’的那种全局观、那种举重若轻的气度,还有面对更大风浪时的定力……确实还差些意思。说到底,我们单位这些年,在青年人才的梯队建设上,欠账太多了!”吴老师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你看现在,除了康宁这个异数,还有几个能真正拿得出手、独当一面的后起之秀?再这样下去,真会青黄不接,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
“这是个大事!”马主任神色凝重,“老吴,你说,我们该怎么着手?如何能尽快、有效地培养出一批像样的接班人?”他把问题抛给了经验丰富的吴老师。
“老马,”吴老师苦笑了一下,“你这可就问道于盲了。你是单位的一把手,人事政策、资源调配的大权在你手里。我这顾问,也只能敲敲边鼓,提点建议罢了,说了可不算数。”
“别谦虚,老吴!”马主任摆摆手,“就是想听听你的高见。旁观者清,你经验丰富,看问题比我更透彻。”
吴老师沉吟片刻,缓缓道:“依我看,根子还得从源头抓起。单位可以制定一个‘英才计划’,主动出击,去顶尖高校物色一批真正有潜力的好苗子,提前锁定。招进来后,不要急着让他们干活,先在单位内部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培养,让他们全面了解我们的核心业务、文化和战略。然后,再选送其中拔尖的,到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或企业去深度进修几年,开阔眼界,增长本领。学成之后,必须回来效力!”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为什么强调要自己培养?因为外面挖来的‘空降兵’,能力再强,心未必在这里。我们花了大力气培养,人家翅膀硬了,转头就可能被更高的价码挖走,我们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起来的苗子,根扎得深,对单位有感情,有归属感,忠诚度更高,没那么容易就跳槽。”
“有道理!非常有道理!”马主任眼睛一亮,频频点头,“这个思路在很多成功的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都有实践。虽然有人诟病‘近亲繁殖’,但只要机制设计得好,注重外部视野的引入,这确实是最稳妥、最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路径。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尽快启动!”
“至于康宁嘛……”吴老师又把话题拉了回来,目光瞥了一眼还在远处敬酒、显得有些笨拙的康宁,“就让他安心把公司这摊子事经营好,扎扎实实做出规模和效益来。至于他部门里的研究项目,能做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他两头都做到顶尖。人无完人,精力也有限。我们不能指望他既是顶尖科学家,又是优秀企业家。能把公司搞好,就是对单位最大的贡献之一了。”
正说着,康宁敬完了一圈酒,脸颊微微泛红,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和明显的疲惫感回到了座位。他感觉这轮社交“战役”比做汇报累十倍。
马主任见状,顺势问道:“小康,敬完酒了?感觉如何?对了,刚才我和吴老师还在聊,你现在一边要抓部门的研究项目,一边要管公司这一大摊子,两头跑,精力能顾得过来吗?压力大不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