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散去,已是申时。武宸屏退左右,独坐紫宸殿中,将今日朝议之事细细思量。直至宫灯初上,方传召薛璟、沈知白与苏晏如三位心腹重臣。
是夜,紫宸殿暖阁内。
“陛下!”薛璟抱拳行礼,肩背挺得笔直,语气急切,“为何仍要留用这些旧臣?彼等心怀异志,今日朝堂上的死气便是明证!不行株连已是天恩,若仍委以权柄,岂非养痈遗患?”他向前踏出半步,玄甲未卸,甲叶随之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在寂静的殿中格外刺耳。
沈知白随之接话,声音低沉:“臣已核实在案,其等私下串联、怨谤之语从未稍止。此时正该施以雷霆手段,以定鼎之威。”
苏晏如眉头微蹙,面露不解,向御座深深一揖:“新政之基,在于得人。旧制冗员、门阀掣肘,若不革除,恐重蹈当年武皇改制之艰。”他进言时,目光始终未离御座上那抹孤影。
他见证过她以超凡智慧走到今日,亦隐约感受到她与此世道一种深刻的‘疏离之感’——那种仿佛洞悉未来的眼神,令她无比强大,亦无比孤独。苏晏如心中所感,已不仅是谋士对主公计策的担忧,更有一份难以言喻的、害怕她因这份“不同”而遭反噬的悸动。
武宸静听完毕,唇角掠过一丝了然笑意。
“卿等所虑,朕岂不知?然则——”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朕承高宗天皇大帝之血脉,继则天大圣皇帝之基业,名正言顺,何须效前朝罗织之举,自堕声名?那几个战战兢兢、无兵无权的李唐孤臣,不过是秋后蝉鸣,能掀几许风浪?”
她缓缓起身,目光在巨幅疆域图上缓缓扫过,最终落向关陇、山东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区域。
“晏如,你熟读史册,且告知朕,”武宸的声音沉静如水,“自古王朝倾覆,其患多在何处?”
苏晏如神色一凛,沉思片刻,郑重答道:“回陛下,史册所载,其患多在两端:一曰流民揭竿,聚众则成燎原之势,终致四海鼎沸;二曰世家举兵,其族绵延数百载,根深蒂固,非为一姓之臣,一动则山河易色,社稷倾覆。”
“陛下明鉴!”薛璟嘴角微扬,抱拳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目光灼灼,“流民不过乌合之众,只要甲兵锋利,破之易如反掌,实不足虑!”
武宸闻言,几不可闻地轻叹一声,似有无限感慨。她的目光从舆图上抬起,径直走向洞开的殿门凭栏远眺。空灵之声响起,如同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百姓所求甚简,不过一餐一饭。”
苏晏如猛然抬首,目光直直撞向那道凭栏的背影。这轻飘飘的几个字,却像一记重锤砸在他的胸口,让他呼吸骤然一窒。他仿佛看见了年少时家乡龟裂的田埂与饿殍,那股熟悉的绝望气息扑面而来。
可此刻涌上心头的,已非仅仅是共鸣,而是一种近乎战栗的深沉震撼。一位帝王,竟能将最底层的悲欢体察得如此透彻!这绝非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源于血脉深处的共情。
殿内,武宸的声音继续传来:“朕已设农政司,若‘嫁接’之术可行,再辅以水利新种,假以时日,必使天下仓廪充实。民安,则天下安。此乃社稷根基,根基固,则流民之患自消。历朝之殇,多在轻视这‘疥癣之疾’。殊不知,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言毕,她已转身回至图前,衣袂带起一阵微风,声音陡然转寒:
“故而,朕最深忧者,非流民,实乃这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之世家!”
薛璟挺拔的身躯几不可察地一晃,负于身后的手猛地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他倏然抬眼,目光复杂地看向地图前的身影——陛下,他薛氏也是这盘根错节的一员啊!随即般迅速垂眸,将一切翻涌的思绪压入一片深潭般的静默里。
武宸眼风从他微颤的指尖掠过,唇角几不可察地一牵,似笑非笑。她倏然转身,目光如古井寒潭,逐一遍过三人面孔,最终指尖重重叩在舆图之上,声音反而愈发沉静:
“然其患,远不止于兵戈之争!
天下良田,十之七八隐于世家勋贵之手,国库岁入却课征于升斗小民——此乃其一,富者日富,贫者日贫;
朝中要职,多为门阀把持,寒门才俊报国无门——此乃其二,贤路壅塞,活力日衰;
各地刺史、太守盘根错节,皆以家族利益为先,视朝廷法度为无物——此乃其三,政令不通,天下失衡!
此三者,皆是掘国朝之根基,肥私门之枝叶。长此以往,华夏气运危矣!”
她缓缓闭目,深吸一口气,待再次睁眼时,眸中的锐利已敛去,化作深不见底的苍凉:
“然其存世数百载,根基盘根错节,早已蔓连州郡。”她声音渐沉,“朕可诛其一族,焉能尽灭天下世家?若强行铲除,必致烽烟四起,山河破碎……最终受苦的,仍是天下苍生。”
恰在此时,一阵夜风忽地穿廊而过,拂入暖阁,吹得烛影一阵乱摇。一盏离御座最近的宫灯倏然熄灭,一缕青烟逸出,暖阁内的光线顿时暗了几分。明明灭灭的光影掠过她凝重的侧颜,也掠过三位臣子屏息的神情。
风过后,殿中寂静如渊。铜壶滴漏声清晰可闻,仿佛在丈量着这历史性的沉默。良久,沉缓的话语才再度响起……
“故朕所思,非在一时之铲除,而在百年之更化。”
她的目光回落至舆图上象征财富与民生的区域,指尖沉稳落下:“朕所谋者,非止一朝一代之兴衰,乃是为华夏立万世太平之基。待农桑丰足、工商繁盛,仓廪实而民心安,此乃‘国之根基’。”
手指继而有力向上一划,如剑指苍穹,“根基既固,而后方可行‘上层之构’之革新,进而开创一个法度严明、文明开化的煌煌盛世。”
语毕收手,负手而立。殿内烛火将那道孤影投映在巨幅舆图之上,与万里江山融为一体。沉静如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欲破此局,不可恃于刀兵,当行蚕食之策。”
这远超权斗的宏大构想,如洪钟大吕,震得三位重臣心神摇曳,半晌无言。沈知白眼底的算计淡去,掠过一丝惊悸。薛璟挺拔的身躯微僵,顿感自身格局的渺小。苏晏如只觉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漫长的寂静后,竟是沈知白最先找回声音,他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绪,声音仍不免干涩:“陛下圣虑深远!然……然此蚕食之策千头万绪,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朕欲扶持商贾,振兴工商。”武宸的目光扫过众人惊愕的面孔,声音在寂静的暖阁内清晰地回荡:“然此非一日之功,具体方略,容后再议。尔等需谨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基不固,则大厦倾危;仓廪不实,则礼法难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薛璟、沈知白闻言,皆面露深思,细细咀嚼着这言简意赅却意蕴无穷的短语。唯独苏晏如,心中宛若惊雷炸响!这言简意赅的十字,并非空想,而是万世太平那具体可循的形态,竟在此刻清晰地呈现于眼前!
暖阁大计虽定,烛影之下,空气却愈发凝重。武宸环视心腹,声音压得极低,字字千钧:
“今日所议之策,乃绝密之事。纵是岑相、窦相与崔将军,亦不可令其窥见分毫。”
她见众人面露凝思,指尖轻叩案几,“非是朕不信其忠心,而是不得不防其根本。彼等出自世家,血脉相连,利益交织,盘根错节。若使其知晓皇权终将斩断此根,谁能保证,昔日袍泽不会化身最致命的暗箭?”
此言如重锤,殿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凝固。薛璟负于身后的手微微收紧,他踱至殿中,目光最终落回那幅关乎门阀命运的地图。他凝视着世家盘踞的核心,指尖在袖中反复蜷缩又松开,最终,他抬起手,伸出食指,在空中略一停滞,随即沉稳而有力地向那处重重一点。
武宸的目光落在他那根最终决然点下的手指上,眸色深沉如夜。
已近子时,薛璟、沈知白各怀思虑,躬身告退。
苏晏如随众人退出暖阁,步履却异常迟缓。行至殿门,他终是忍不住回首,目光穿透摇曳的烛火,再次望向御座上那抹孤清的身影。恰在此时,武宸也正抬眸,二人的目光在这空寂的殿宇中骤然相遇。
他五内翻腾,立即垂首,匆匆退出殿外。夜风凛冽,扑面而来,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惊涛骇浪。他隐隐感觉到,女皇的每一步,都仿佛在推动一股汇聚了几千年智慧的历史洪流,精准地沿着一条无人能见的既定航道奔涌向前。
一念及此,源自灵魂的战栗席卷全身——他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他立于廊下,夜风裹挟着雨丝的湿气浸入衣襟,却无法冷却他胸中奔涌的热血与冰冷的战栗。随后,眼中便闪过一丝决然,旋即转身,暖阁外再次响起轻微却坚定的足音。
武宸并未感到意外,似乎早已料到他的折返,只是抬眸相询:“苏卿去而复返,尚有未明之处?”
苏晏如身形一震,随即撩袍屈膝,以标准的稽首礼深深跪伏于地。他前额紧贴冰冷的地砖,不敢仰视,素来沉静的声音此刻带着压抑的震颤,在空旷的殿宇间低回:
“臣……死罪。”他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维持着跪伏的姿势,字句仿佛从肺腑中挤压而出,“陛下胸罗万象,见识卓绝,常发振聋发聩之论。臣斗胆,今日闻陛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宏论,更是……更是超迈古今,绝非寻常见识所能及。臣……臣窃思良久,惶恐难安,伏请陛下明示:此等洞见,究竟从何而来?”
暖阁之内,唯闻烛花轻微爆响,映照着武宸深邃难测的眼眸。
她并未直接作答,只轻移莲步,走至窗前,凝望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沉沉夜色,良久,方幽然道:
“苏卿,你只需谨记,朕所谋者,乃是以法度为纲,以教化为本,铸就一个法理昭彰、文明昌盛的华夏盛世。此路漫漫,或需数代人之功,但总要有人,踏出这第一步。”
她的背影透着一抹孤寂,话音却异常清晰:“而这条路上,朕需要卿之才智,正如利剑,需仗执剑之人。”
苏晏如保持着稽首的姿势,肩背微微颤动。那沉甸甸的"需要"二字,与廓清寰宇的治国宏图,在他心头激烈碰撞。良久,他终是以额触地,行了一个最庄重的大礼,声音哽咽却坚定:"臣……苏晏如,谨遵圣谕。"
待武宸微微颔首,他才缓缓起身,垂首躬身,一步步倒退着直至门边,方转身默然退出。
廊外夜色如墨,寒凉的雨气扑面而来,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惊涛骇浪,反而让他滚烫的头脑骤然清明。他心中却如有明灯骤亮,照见一条清晰无比、足可奉献毕生的征途。
注:(我只是很多年前写政论时引用马哲,被批假大空,事过多年,仍不甘心,把它写成小说,然小说对我来说确实挺陌生,不太懂得下笔)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其理论基石。这一原理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关键理论工具。
2、农政司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经济蚕食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变化,最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并改变上层建筑。但这点对于唐朝的人来说是不懂的,所以女皇在跟世家打太极拳。
3、蚕食 指的是一种 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逐步侵占、侵蚀或消耗 的行为或过程。其核心特点在于:缓慢渐进、持续不断、由小到大。常用于 军事与政治 、经济与商业 、社会生活与个人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立新不破旧(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