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于归点头道:“我与枫叶庵的主持算是有点交情,主持说今夜有花灯,我便来了。”
顿了顿,沈于归又道:“方大官人今夜不在府衙当值吗?”
方晏如笑了:“今夜不该我当值。”
沈于归点点头。
一时无话,有些尴尬。
二人此时并肩而行,看着庵中的各式花灯,沈于归有一搭没一搭地扯话题:“知道枫叶庵的人并不多,方大官人是如何知道这里今夜有花灯的?”
方晏如道:“算是巧合吧。今日来枫林山闲逛,偶然发现枫叶庵,环境清净,便进来拜了拜,正巧发现庵中有花灯,一时看住了,然后便遇见了沈小娘子。”
“方大官人,你知道我的姓氏?”
“知道啊,当日买赤豆馒头的时候你告诉我的。”
沈于归讪讪一笑:“我不记得了。”
“最近怎么没在御街看见沈小娘子卖早食了?”
沈于归“啊”了一声,有些不好意思:“想着马上上元节了,休息几日。”
方晏如点点头,又道:“那过了上元节,沈小娘子还会去卖早食吗?”
“可能吧……”沈于归也不确定,“方大官人喜欢我做的吃食?”
方晏如点头:“喜欢。沈小娘子的手艺好,这几日不在,我倒还真有些想念……”
沈于归心中不禁一暖。
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人在默默支持着自己的手艺。自己是被需要的……
沈于归笑着抬头,语气坚定:“会的!”
“嗯?”
“过了上元节,我还是会每日在御街卖早食的!方大官人可要多多捧场!”
方晏如也笑了:“一定。对了,沈小娘子,你今日……是一个人出来看花灯?”
沈于归点头。
方晏如道:“我也是。对了,沈小娘子想不想看烟火?”
“好呀!”听说有烟火,沈于归不禁兴奋起来,“哪里有烟火?”
方晏如道:“汴京城中。娘子若是想看烟火,那咱们可要快些回城,再晚可抢不上好位置。”
·
转了一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汴京城中来了。
相比于刚才,此时的汴京城游人如织,更加热闹。
二人正在城中走着,突然,夜空里响起烟火升空的巨大爆炸声响,倒把沈于归吓了一跳。周围的行人皆开始兴奋起来,方晏如见此,扭头道:“沈小娘子快走,烟火表演要开始了!”
沈于归跌跌撞撞跟在方晏如身后,费力向前挤去,不禁感叹:“原来汴京的上元节是这么繁华啊!”
方晏如笑道:“汴京的上元可谓是‘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放灯时分,宵禁取消,百姓倾城而出,通宵游——”
话还未说完,四周人群忽然轰动起来,似乎出了什么事情。沈于归被挤在人潮里,什么也看不见,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你们看!”
沈于归忙顺着众人的视线抬头看去,只见漆黑的夜空中突然爆出一团火星子,是一朵花的模样,升腾入夜空之后,好半日才渐渐散去。民众见此,不禁一齐欢呼,好不热闹!
沈于归当真没有想到,千年前的宋朝,烟火工艺却已经这样精湛。第一个烟火喷放出来,像是个信号似的,无数的烟火便络绎不绝地从汴京城各处升空,常见的是各色花朵的模样,有梅花的、杏花的、牡丹的,还有许多沈于归都叫不出名字来的。
天上的烟火升空又消散,转瞬即逝,看得人又心惊,又美丽。
沈于归看着漂亮不输现代的烟火,心中兴奋,亦跟着叫出声来。方晏如只笑看着她:“沈娘子,这烟火只放几个的。后头还有更好玩的烟火戏呢!”
沈于归奇道:“什么是烟火戏?”
方晏如却故意卖了个关子:“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果然如方晏如所言,烟火只是开始,才放了几个就停了,天空回归一片寂静。人群里有要回家的声音,也有知情之人说后头肯定还有烟火戏,让大家别走。
沈于归正不知该听哪一方的,忽而看见远处缓缓驶来一座几米高的大车架,上面密密麻麻捆绑着许多火药,火药之间绑得严严实实,上下分明,似乎有顺序的。
方晏如拉了拉沈于归:“这便是烟火戏了,咱们要站得远些看,若是太近,那爆炸响声可不是好玩的。”
沈于归跟着方晏如向远处走去,两人找了一个屋檐,四周既不拥挤,看烟火时的视野也刚刚好,不会被什么东西给遮挡住。
俩人刚找好位置,沈于归便看见那大车架底下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手持火把,用火把引燃整个大车架的引线。周围一片惊呼,甚至还有人吹了口哨起哄。
“砰——”
随着一声巨响,第一桶烟火放了出来,这次的画面是八仙过海。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只有烟火,竟还有巨大的吕洞宾纸人随着火星一同冲入空中,被一根细长的竹竿牵着,在空中旋转起来!
一发没完,火苗顺着引线继续点燃第二个烟火,依旧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张果老,依次下去,八仙慢慢聚齐。
随着一桶桶烟火升空,在漆黑的夜幕中也演完了一整个八仙过海的故事,当真看得人大呼爽快!
等到所有烟火都放完,还有许多人呆赖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
沈于归脸上的神情也有些落寞:烟火戏好看是好看,未免时间也太短了些!
方晏如笑道:“沈小娘子,烟火戏已经结束了,沈小娘子可想看看城中的花灯?”
注意力被转移,沈于归点头,不禁又兴奋起来。
上元节点花灯,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到了现在,花灯的种类可谓是一年比一年多,样式一年比一年精巧了。
一路上,沈于归都极有兴致地看着各式各样的灯笼。
兔子灯、莲花灯是很常见的了,也不算稀罕。还有六角系着宫穗流苏的宫灯,里头点一盏小烛·,外头的纸上画各种花鸟人物,烛光透出来,朦朦胧胧的,非常好看。
一路行来,沈于归真是心动了无数次,若不是囊中羞涩,沈于归真想把街市上的每一种花灯都买下来挂在家里!
沈于归接着往前走,却被街边一处花灯摊绊住了脚步。
这花灯摊的最高处挂着一只宫灯,特别好看。
这只宫灯共有八角,比方才所看的六角宫灯又精致许多。
而且,宫灯面上并非寻常绘画,而是以翠竹片雕刻花好月圆的花纹,再加以上色。明晃晃的蜡烛在灯里头一照,映出盈盈的光来,让人看一眼便想得到它。
这只花灯确实好看,况且又很稀罕,沈于归咬咬牙,上前问道:“这宫灯我要了,不知价格多少?“
摊主是个男人,看上去大约三四十岁,长得很是喜庆,听见这话,眉开眼笑道:“小娘子,这宫灯不卖。小摊规矩,凡对上对联者,皆可选择花灯,上元佳节,只为图个乐呵!”
沈于归低头,果然,面前的桌上摆了数堆竹签,每堆竹签的颜色、质感、数量皆不相同。
听说是对对联,沈于归来了兴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自己前世好歹也是干文字工作的人,对个对联应该不算太难!
于是沈于归抬手一指:“若是想要那个呢?需得对出什么样的对子?“
摊主顺着沈于归手指方向一看,是自家最好的宫灯,于是从数堆竹签的最右边伸手拈了一只:“小娘子,其他的花灯倒也罢了,但这八角宫灯可是今夜的大彩头,对应的题目也是最难的,小娘子可考虑好了吗?“
沈于归信心满满:“好了!”
那摊主笑了笑,念道:“小娘子请听好,这上联是,‘山静水流开画景’。”
听了上联,周围人群一阵窃窃私语。
周围人群中有读书士人精于此道的,也有不通文墨单纯来凑个趣儿的,后者跃跃欲试,前者反而低头沉思。
“石清泉涌淌诗篇。”
有人对出来了?
沈于归向自己身后看去,只见是一个中年男子,矮矮胖胖的,手中是用稻草扎了半人高的棍棒,棍棒上头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冰糖葫芦。
看见这人,人群中立马有小孩子稚嫩的声音响起:“糖塔!爹爹,我要吃糖塔!”
沈于归心道:原来,在本朝,冰糖葫芦被称为糖塔啊。
花灯摊主的目光被人群挡住,朗声问道:“不知是哪位官人所答?”
那卖冰糖葫芦的还未开口说话,已有人先替他答道:“是个卖糖塔的。”
那卖冰糖葫芦的摊主不好意思道:“只不过随口一说,引得大家乐呵乐呵,不当真的,不当真的。”
这边花灯摊主笑道:“官人有才,只是这‘石清泉涌淌诗篇’美则美矣,却无灵魂,于隐世避人的意境之处还是差了那么些许。可赠一盏莲花灯!”
继那冰糖葫芦的小贩之后,又有几人尝试,但文采也都欠缺,只拿了鲤鱼灯悻悻离去。
沈于归想破脑袋,实在想不出来,便也只好随便编了一句:“实品心诚抒诗情。”
花灯摊主微微一笑,连评语都没有了:“小娘子能对出来已是很难得了,送兔子灯一盏。”
沈于归提了兔子灯,从人群中默默挤出来。方晏如在人群外围等她。
“没想到还收获了个兔子灯,挺不错的,方大官人,咱们走吧?”
沈于归往前走了两步,便听见自己身后方晏如的声音:
“沈小娘子,其实你想要那盏八角宫灯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