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汴京第一酒楼 > 第16章 馄饨的前身

第16章 馄饨的前身

郭二娘夹起一个元宝馄饨,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发出一声惊叹。

“嗯!”

沈于归有些紧张:“二娘,味道如何?”

郭二娘没回答沈于归,而是又吃了一口馄饨,脸上露出极满足的神情:“好吃!这真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馄饨了!”

听见这种评价,沈于归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脸上的笑容藏不住:“真的吗?”

说着,沈于归自己也吃了一口。

嗯!确实不错。

馄饨皮是自己擀的,吃起来很筋道。里头的肉馅加了胡麻油,很香。

一口馄饨,一口热汤,简直是人间美味!

只是这汤……若是有紫菜和虾米的话,应该还可以再鲜美些。

也许是这碗馄饨太好吃,也许是郭二娘早起没吃早食,肚子太饿,郭二娘此后没讲一句话,直到将整碗馄饨全部吃完,包括汤水都一滴不剩全部喝完,才放下碗,瘫倒在椅子上,心满意足地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真好吃啊——沈小娘子,你若是要上街摆摊卖馄饨,我一定第一个去捧场!”

沈于归笑道:“郭二娘,今日我身上铜板有限,许多食材还未买全。若是预算充足,在汤水中加紫菜、虾米,再将胡葱用油熬了,加在里头,比这还要香呢!”

郭二娘咂舌:“别的不说,这紫菜可是金贵之物!”

郭二娘这话倒没说错。本朝虽已有紫菜,却是贡品,很是珍贵。不知道自己一介平民能不能买到,也不知自己这小本生意能不能负担得起。

郭二娘见沈于归犹豫了一下,又赶忙打圆场:“不过,沈小娘子,话说回来,你这馄饨味道已经足够好了。你方才说是家乡的做法,不知你是何地人氏?我活了大半辈子,竟从未听说过有这样好吃的馄饨!”

沈于归笑着搪塞过去:“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不愿再提。”

郭二娘见她如此,只当她心有疙瘩,也识趣地再闭口不问。

沈于归自己吃着喜欢,见当朝人士对于元宝馄饨也赞不绝口,心中摆摊谋生的想法更坚定了几分。

摆摊谋生……

沈于归不愿再像以前,每日掐着时间去御街抢位置,这样太过被动,有时也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比于固定摊位,沈于归现在更喜欢流动摊位。带着摊子走走停停,客源更多,也有助于自己生意初期的名气积累。

不过,这流动摊位就需要一样必需品,也是当下自己最缺的东西。

——钱。

买推车要钱,买食材也要钱。

而且,以时下的城中物价来看,要将元宝馄饨做好吃,要将馄饨摊子真正摆出去,要的钱还不少,不是十文百文,而是按两来算。

·

两日后。

汴京城的夜晚,总是吵吵闹闹的。城中的居民没有早睡的习惯,于是出门夜游,城中夜市也配合着营业至天明。

沈于归推着推车,从住处出发,向汴京城北边行去。

这两天里,沈于归去了检校库,贷了十两银子。

二分利,半年之后还。

为了方便做生意,沈于归又将其换成了十贯钱。

拿着十贯钱,沈于归去买了推车。城中推车有两种,木材的和竹制的,沈于归没有犹豫,直接买了竹子的,用得久,性价比高。

买完推车,沈于归又请人改造了一下。推车中间掏个洞,用来放锅与生火,右手边又加了个可打开的盒子,到时候放馄饨和碗。

葱姜等佐料不忙,最好是当天现买新鲜的,但盐巴等佐料却是要提前备好。

沈于归这两日在市集中转悠,发现佐料若是买得多便能便宜许多,想着后期每日里都要用到的,沈于归便多买了好些。

再就是招牌。城中生意好的铺子,必定有招牌。鉴于自己只是个流动摊位,沈于归便请人做了个旗幡,到时候高高挂在车头。

旗幡上要写字,沈于归纠结半日,最后定下:“就写‘沈记馄饨’。”

旗幡做好,沈于归拿起一看,黄底红边黑字。隶书的“沈记馄饨”格外醒目。

最后便是自己原定的特色——木鱼。

木鱼自然是没有卖的,但沈于归换了个思路。

自己的推车正好是竹子,于是沈于归抽空做了个竹筒,牵了麻绳,绑在车轱辘上。届时,车轱辘一转,便带着麻绳运动,绑着的竹筒便会“梆梆”的响起来。

仔细听一听,这声音还真与木鱼有些像,不吵闹。

最后,沈于归又下了血本,买了虾米和紫菜。虾米倒还好,紫菜真是难买,恨不得有钱都没处买去。

将这些一样一样准备好,沈于归贷的十贯钱也花得七七八八不剩什么了。

沈于归收回思绪。

今日是沈记馄饨第一天出摊,沈于归没有选择城中灯火通明的城南,而是选择较为安静的城北。

不同于商业繁荣的城南,城北多是住处。城北大街两侧还有些商贩叫卖,而狭窄的小巷基本就没人了,非常安静。

这竹梆馄饨就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中才显得有意境。

沈于归也不叫卖,而是推车不急不缓地走着,一路便是清脆而悠扬的“梆梆”声。能听得清楚,却又不吵人清梦。

经过一条窄巷,沈于归听见“吱呀”一声,自己前方不远处的一扇门被人打开,有人站在门口,好奇地看着自己。

应该是住家。

沈于归继续往前走,待走近了,才轻轻吆喝一声:“元宝馄饨——香喷喷、热乎乎的元宝馄饨——”

那人招手:“馄饨摊子!”

见有人招手要买,沈于归赶忙将推车停在墙根底下。

“卖馄饨的?”那人走近来,借着灯下的光,沈于归这才看清楚,是个男子,年纪稍大,身上穿着不错,看起来不像穷人。

“是,”沈于归扬起笑脸,“元宝馄饨。”

相比于馄饨,那食客似乎对沈于归的竹梆更感兴趣,嘴里道:“有意思,第一次见这样新奇的馄饨摊子。那便来一碗元宝馄饨吧,正好,肚子也饿了。”

沈于归不忙答应,而是先说道:“我这馄饨味道是城中顶尖的,价格却不便宜,官人可确定要来一碗?”

“不便宜?一碗馄饨能有多贵……”那食客道,“多少钱?”

沈于归莞尔:“一碗三十文。”

那食客愣了一瞬,道:“三十文……确实不便宜……”

是不便宜,要知道,汴京城中一碗馄饨也就十文左右。

沈于归动作微滞:“官人还要吗?我这元宝馄饨味道很好,值这个价钱。”

那食客道:“那就来一碗吧,我尝个鲜。”

沈于归迅速起锅烧水,丢了十二个元宝馄饨进去,趁着煮馄饨的空当来调佐料。

盐巴、酱,都是常见的佐料。沈于归又拿出一个小瓷罐子,打开来,里头黑黢黢的。

那食客好奇:“这是什么?”

沈于归头也不抬:“这是我自家熬的葱油,加了姜蒜。”

“葱油?葱油是这个颜色?”

“官人,这是用胡葱熬的,比大葱小葱熬得都香些。”说着,沈于归往碗里加了两勺。

那食客点头,没在说什么。

因为罐子一打开,他便闻到香味了。

沈于归又从瓶瓶罐罐的佐料后头拿出两个小布口袋出来,一个鼓鼓囊囊的。

“虾米?”

看着沈于归打开布口袋,指尖抓了一把米白色的小虾撒进碗里,那食客忍不住开口。

“是。”沈于归含笑应道,又打开另一个布口袋。

“这又是什么?”

沈于归忙着将紫菜撕成碎片:“官人,这是紫菜。”

那食客震惊了:“这、这紫菜很贵的……”

沈于归微笑,手上依旧不闲着,摘了新鲜的小白头放进锅里烫:“贵是其次,难买才是最主要的。”

那食客感叹:“难怪小娘子的馄饨三十文,这真不算贵。”

沈于归先将煮好的馄饨捞进碗里,紧跟烫好的青菜,淋上胡麻油,撒上葱丝,碗沿斜放一柄小勺,笑吟吟地递给食客。

“官人,您的元宝馄饨好了。”

“多谢。”那食客提前从府宅里搬了张椅子出来,接过满碗馄饨。

趁着食客吃馄饨的时间,沈于归抓紧收拾。

那食客只略吹了吹馄饨就往嘴里送,自然是被烫到了,烫得嘴里直吸气,但也没舍得吐出来,反倒出来了这么一句评价:

“味道不错!好吃!”

沈于归一边收拾一边笑:“官人不必慌,我等官人吃完了再收碗。”

那食客继续吃第二个馄饨,一边吃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沈于归聊天。

那食客看到了沈于归推车上挂着的旗幡招牌。

“沈记馄饨,小娘子姓沈?”

“正是。”

那食客笑了笑:“我姓罗。”

“……罗大官人。”沈于归不知该说什么好。

“沈小娘子,这馄饨卖这价钱,我说句公道话,真不贵!”

沈于归笑:“多谢罗大官人肯定。”

“沈小娘子,你这馄饨的做法很特别啊,汴京城中从来没有这种做法。”

沈于归搪塞:“这是我家乡的做法。”

那食客点头,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对了,沈小娘子此前都在何处摆摊啊?我之前从来没见过小娘子呢。”

沈于归道:“实不相瞒,今日是我第一次出来摆摊卖馄饨。”

那食客又点头,聊着聊着,碗中馄饨已经没了,他将碗递过来,沈于归双手去接,正准备将脏碗收起来——

“沈小娘子,元宝馄饨,再来一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