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明心与悟心不禁对视一眼。
悟心打趣笑道:“沈娘子这都能闻出来,看来也是其中行家呀。”
沈于归亦礼貌笑道:“以此谋生罢了。”
没多久,沈于归的翡翠馒头还没蒸好,明心悟心便揭开了锅盖。一瞬间,无数的水汽喷涌而出,小小的厨房如同天上仙境一般。
悟心道:“师姐,熬好了!”
明心熄了灶中炉火,沈于归心中好奇,伸头看时,发现锅里果然是白粥。
不过……这粥也太稀了点儿吧?
沈于归看得真切,一口锅中并没有多少米,几乎全是汤水。
沈于归纳闷了半晌,最终还是开口,语气很是关心:“两位师父的粥怎么熬得这样稀薄?可是庵中吃不上米了?”
二人先是一愣,随即笑道:“沈娘子误会了,这粥不是熬来吃的,是用来做胭脂方糕的。”
这下轮到沈于归疑惑了。
胭脂方糕,这名字有意思!
胭脂,沈于归知道。方糕,沈于归也知道。可是胭脂方糕……
难道是用胭脂铺里的胭脂做出来的方糕?
悟心笑道:“沈娘子想错了!胭脂方糕,原是我们无聊打发时间时想出来的玩意儿,依据时气节令,取赤色的花瓣腌制捣碎,再做成方糕。”
明心点头补充道:“做出来的方糕色泽嫣红,状如凝脂,再加以花瓣点缀,与城中胭脂铺里所卖的胭脂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才叫做胭脂方糕。”
悟心又道:“枫叶庵的胭脂方糕也算是小有名气,沈娘子不知道?”
沈于归摇摇头。
悟心一副嘴馋的样子:“往年庵里的方糕,基本都被主持去城中念谱佛时,送往几大香客府中了,我们想吃可都还吃不着呢!”
沈于归笑道:“我倒是对这胭脂方糕很好奇。”
见粥滚了,明心悟心二人合力,将滚烫的稀粥倒入陶钵里,一旁放着一个提前备好的水盆。二人又将陶钵浸入水盆中,没过多久,烧得滚烫的粥便慢慢凝固起来。
等了一会儿,明心伸手试探了一下温度,已经凉下来了。于是明心将水盆中的陶钵取出,把冷粥倒在洒满了白色粉末的案板上。
此时倒出来的粥块弹弹滑滑的,完全不似方才的模样了。
沈于归看着案板上的粉末,觉得好奇:“这是什么?”
明心解释道:“这是米粉,熬粥的时候,加些米粉在里头,放冷时,粥便能凝固起来。等凝固好了,再裹一层米粉。”
明白了。
沈于归点点头。
另一边,悟心则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粥块沾上米粉,又用刀切出方块,这便有了方糕最初的模样。
明心则拿过灶台边上的一只碗,里头装着的是已经捣成碎末的红梅花瓣。
红梅花尽管已经被碾成花泥,不过看颜色,烈焰如血,应当是顶好的梅花。
悟心见师姐在捣鼓梅花,不禁凑过来开口讨赏:“师姐,这梅花好不好?”
明心一脸宠溺地笑:“好!”
悟心凑得更近:“师姐,这红梅还是我昨日发现的,后山上好大一片呢!若是过几日,下了大雪,白雪映着红梅,定是好看!原来,咱们枫林山上只有枫叶引人称赞,现在又多出红梅花了!”
明心一边捣着梅花,一边抽出手来推开悟心的脸:“挡着我了。”
悟心被推开,也不恼,依旧凑在明心身旁,笑嘻嘻地对沈于归解释:“沈娘子,你有所不知,做胭脂方糕所选的花瓣大有讲究。一定要选早晨刚刚盛开的红梅花,颜色最为清嫩,做出来的效果才最像胭脂。”
“这里的红梅花都是我与师姐早晨亲自去采的,没有露水的红梅花我们还不要呢!你来闻闻这红梅花香不香?”
沈于归凑近了闻,发现着实是香。
汴京城中街上也有叫卖的梅花,不过那些梅花的香气异常浓烈。这红梅花的香清清淡淡的,倒有那么几分脱离世俗的味道了。
明心用力将红梅花捣出汁水,又使唤悟心拿来蜜糖加入其中,又捣了好一会儿,直到碗里每一片花瓣都沾着蜜糖方才作罢。
沈于归凑近闻了闻,花瓣的清香与蜜糖的甜香结合在一处,让人仿佛置身春日的万花丛中。
与此同时,悟心开始烧水起锅,预备蒸方糕了。
只见明心将切好的粥块在扇屉中排列整齐,悟心则趁着温度还不太烫,将方才捣出的汁水悉数倒在粥块上。粥块上才裹了米粉,如此一来,便染上了胭脂颜色。
做完这些,明心盖上盖子,对沈于归道:“沈娘子的翡翠馒头可蒸好了?”
沈于归点头。
早就蒸好了,不过她们做胭脂方糕的过程太有意思,沈于归也没舍得离开,将翡翠馒头在锅上温着。
明心道:“不如我们先一起尝尝沈娘子的翡翠馒头?我还从未吃过呢!悟心,你去庵中那块空地上并几张桌子,待会儿咱们一起去那儿吃,那儿热闹!”
“好!”明心话还没说完,悟心便明白了师姐的意思,早一溜烟跑出去了。
“沈娘子,给。”明心留在厨房里,又给沈于归找了三个大瓷盘,“咱们把翡翠馒头端出去和大家一起吃,一盘只五个,别多了,若是冷了可就浪费了。”
“翡翠馒头来咯!师姐,我来帮你端!”
沈于归和明心将翡翠馒头从厨房里端出来,悟心早已拼好了桌子,热心肠地要来帮忙。
乔三娘子和法净主持正坐在桌旁,捧着热茶,闲话家常。法慧则带着澄心,和几个小尼姑在一旁玩闹嬉戏。
热气腾腾的三盘翡翠馒头刚上桌,那些玩闹的小尼姑们“呼啦”一下子全围了上来,直夸好香。就连主持法净亦来了兴致。
作为客人的乔三娘子与主持法净各拿了一个馒头在手中,其他人则分了剩下的。
乔三娘子看着手中的馒头,从未见过绿色的馒头。法净亦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也从未见过这样有新意的馒头,看起来确实如同翡翠一般,难怪叫翡翠馒头!“
说着,正准备尝尝味道,一旁的澄心三两下便狼吞虎咽吃完了整个馒头,对着主持笑道:“主持,馒头好吃,澄心还想要一个!”
“还有。”沈于归忙不迭道,又拿了一个翡翠馒头给她。
澄心吃得开心,沈于归看她可爱,忍不住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当真是一只小馋猫!
“这翡翠馒头真是好吃!”
“我也觉得!虽是素食,里头的馒头馅料的味道却调得极好!”
法净主持咬了两口,细细品味,也不禁感叹:“味道真是不错……”
见到自己所做的吃食被人认可,别提沈于归心中有多骄傲了。三碟瓷盘很快全都空了,沈于归正要将锅里剩下的翡翠馒头也端来,却听厨房的方向传来一声吆喝。
“胭脂方糕蒸好咯——”
听见这话,乔三娘子道:“我今日来得真是巧!之前一直想尝尝枫叶庵的胭脂方糕,可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我定要好好尝尝!”
说话间,明心已经端了胭脂方糕来,悟心也将碾碎的红梅花碗提前端来摆在桌上。
吃饱喝足的澄心不知从哪里寻来一根竹箸,在竹箸尖尖的一头沾了方才捣好的红梅花碎,然后安安静静趴在扇屉边等着,小脖子时不时动那么一下,看得出来在努力咽口水。
盖子揭开,一大股白色的水汽瞬间冒出来,水汽之下,方糕已经变成嫣红的颜色,果真如同胭脂一般。
明心眼疾手快,将蘸取了红梅花碎的竹箸轻轻在每一块方糕上戳了一戳,像是为刚刚出浴的美人儿的眉心处点上一颗美人痣一般。
再盖上盖子等几分钟,一旁的小尼姑们都等不及了,一个个跃跃欲试。明心终是禁不住,揭了盖子,与众人一同品尝。
沈于归小心拈起一块。
难怪悟心说枫叶庵的胭脂方糕很出名,如今看起来,确实很有道理。
胭脂方糕浸过红梅花的汁水过后,颜色粉粉嫩嫩,又很均匀,甚是好看。
咬下去时,如同吃豆腐一般滑滑嫩嫩,蜜糖的甜味里掺杂着红梅的花香。
更妙的是,这方糕的表面虽被染了红色,但内里其实还是原本的白色,表面的红色慢慢渗透进入内里,越靠近中心颜色越淡。
沈于归不禁感叹:“这方糕果真精致,既好看,又好吃。”
乔三娘子亦在一旁附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胭脂方糕并不比我引以为傲的香糖果子逊色。今日有幸吃到这吃食,亦算是不虚此行了!”
法净主持也知道枫叶庵中胭脂方糕的名气,也不刻意谦虚:“去岁秋时,山上的枫叶也长得极好。我叫弟子们采了些,洗净,又晒干了,闷在罐子里,埋在地下。如今正好可以沏茶。”
说着,法慧又端上三盏茶来。
茶具虽都是普通茶具,但沈于归还没揭开盖子,便已经闻到一股极清新的香气。揭开盖子,茶汤亦是枫叶略带红棕的颜色,出得极漂亮。
沈于归笑道:“这枫叶也是红色,那秋日时节,也可以用枫叶来做方糕了?”
明心立即应道:“正是呢!去岁咱们庵中就做了枫糖酥饼,香客们也是喜欢得不得了!”
法净笑道:“二位娘子日后可以多来枫叶庵,除了胭脂方糕和枫糖酥饼。山上还长紫苏,夏日里做紫苏饮子,或是紫苏冷淘,都是极可口的。”
沈于归与乔三娘子笑着应了。
“对了,二位娘子,”悟心突然想起了什么,“上元节快到了,上元那日,咱们枫叶庵还有花灯可看呢!虽不如汴京城中的精巧,却也是独一份的别致!”
沈于归与乔三娘子皆笑:“好,若是届时得闲,一定来看花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