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揭竹帘,将细雨卷入怀中,打湿了薄衫。
的的掩住门窗,焚了一炷清香,斜插于卧炉中。
这是的的跟在郑婧身边的第一十八个年头,每日焚香的动作,也做了一十八年。
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院中的白桐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已是第一十八次陷入泥土中,被风雨摧残、蹂躏,不许清扫,不许收敛,任其自生自灭,直至了无踪迹。
周而复始,年年岁岁。
就这样,她从一个一无所知的丫头长成了独当一面的妇人。院中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只有她一直留在这里。
的的喜欢这处院子,喜欢院里的白桐,喜欢院里的一切。
她对明日没有打算,活一日便过一日,即便今日就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
或许——
还有一事,稍显遗憾。
——“的的”二字,她始终未解其意。
但,那也不重要了。
能终老在这里,便是上天对她最大的恩赐。
雨声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奏响长夜,熬尽了灯油,终于迎来白日,可白日该有的亮光却被阴雨夺了大半。门窗既不得开,只得又续了一盏灯,勉强照亮画中人。
那幅版画是四姑娘离家数日后带回来的,缓和了她与夫人长达半月的矛盾。
如今,府上识得画中人的已寥寥无几,而的的便是其中之一,这或许也是夫人将她留下的原因,使她得以听到了全部谈话。
“你和安十娘签了什么契约?竟让她那么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心甘情愿地把刻板交给你,还同你讲了这么多事。”
“哪有什么契约,不过是一个口头承诺罢了。”
“什么承诺?”
“落鸿有我一日,便有她一席之地。”
“你们倒是投缘,一样的不知天高地厚。”夫人斜靠在榻上,肩上披着一件旧衫,虽上了妆,但难掩憔悴,更难掩满脸的冷意,“你若能查清旧事,我可以说服作尘,刊刻那卷词集。”
四姑娘比之夫人,自然是要明艳许多。她与夫人的模样并不大像,说话时的神态却颇为相似,淡淡的,总是含着笑,好似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其实最是“**”,不容质疑:“您知道的,我们想要的不止是一卷《云岫词》。”
她们母女的脾气极像,这是身边人有目共睹的,唯有当事人从不认可。
“阿霰,母亲教导过你——做人不能太贪。”
“我只是要取走原本就属于我的东西,怎么能叫‘贪’呢。”
“什么是属于你的,并不由你说了算。”
“既不由我,就更由不得旁人了。”四姑娘抱臂笑说,“我记得,父亲教导过我,生意人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对自家人也是一样。”
夫人听了此番言论,竟笑了。
那是一抹无喜无悲、似喜似悲的笑,她纵是跟了夫人这么多年,依旧读不懂笑意,但心知其笑必有深意。
“好,你若做成了这件事,退婚之事,我可以去和叶家商议。”
僵持半月,夫人难得让步一次,原以为四姑娘会见好就收,不料她却撇了撇嘴,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母亲知道的,我从小就怕疼。”
的的瞥见夫人望向四姑娘的眼神有一瞬的惘然,未及细品,已恢复如常:“梅家自不会让女儿受刑杖。”
“多谢母亲怜惜。”四姑娘笑得明媚,点亮了暗室。
的的记得,四姑娘小时候最会撒娇讨巧了,总是逗得全府上下哈哈大笑。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她就不再那般鲜活了,好像戴上了一层人皮面具,笑容还是那个笑容,却已没了生气。
一夕之间,所有的情绪好像都没了,只剩一个完美的躯壳,就像一只精美的提线木偶。
此刻,这只精美的提线木偶正挽着她的左臂,与她紧紧相贴,只为不让雨水打湿她的右肩。
四姑娘对下人最是和善,这一点从未变过。所以,无论她怎样假面,的的还是从心底喜欢这个四姑娘。
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姑娘,怎么会不喜欢呢。
檐下雨自是带着寒意,无论如何小心翼翼,总不可避免。
一滴滴、一丝丝,穿透薄衫,渗入肌肤,死死地扒住这副躯壳上,任谁也驱之不去。
可左臂那一瞬的温热,是真切存在过的,终是无法被忽视和遗忘。
的的觉察衣袖被轻扯了一下,便知是四姑娘在唤她,这是姑娘自小就有的习惯,一点也没变。
她向身侧看去,那幅精美的面孔似乎变得有些鲜活,恍若回到了旧日,引诱着她,放柔了声音:“怎么了,姑娘?”
“的姨的记性向来好,可否帮我回忆一件旧事?”
她笑起来像一只小狐狸,让人明知是陷阱,也会心甘情愿赴约。
“姑娘请讲。”
“十年前,府里同时买回了一位少年和一个五六岁的丫头,的姨可知送去了哪里?他们如今唤作什么名字?”
的的稍作思索,垂首轻道:“小人只知,府里凡是新买了丫头、小子,都会先送去‘月照花林’,旁的便不知了。”
四姑娘素来聪慧,话不必说尽,便已明了:“多谢的姨指点,我也赠您一份回礼。”
“姑娘不必客气,小的无功不敢受禄。”的的婉拒了回礼。
四姑娘又一次挽起她的臂弯,笑说:“我只是新学了一首词,想背给您听。”
的的微愣,随即笑着摇头:“小人不过是个粗人,哪里懂什么诗啊词啊的,姑娘莫要取笑了。”
她嘴上虽是拒绝,却似含了一口热汤,从喉间滚入腹中,暖意直抵全身。
这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缠着她,摇头晃脑背诵诗词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啊,从不理会她的推却,总是自顾自吟诵着那些她听不懂的诗词: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她的声音很轻,跌落庭院中,陷入红泥间。
朱墙一角,檐下雨敲响荒弃的青瓦。
树影摇曳,枝条轻颤。
旧时光影与今朝阴霾交叠,错了年岁,乱了光阴。
这么美,那般悲。
奏一曲《等归人》。
赠归人,赠故人。
——
注:
1. 唐·白居易《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水南水北雪纷纷,雪里欢游莫厌频。日日暗来唯老病,年年少去是交亲。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今日邹枚俱在洛,梁园置酒召何人。
2.北宋·杨亿《少年游》: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3.的的(dí dí):(1)明白,昭著。(2)鲜明,明亮。(3)的确;实在。(4)古时女子的一种装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碧毡帐暖梅花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