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气氛异常沉闷。父亲眉头深锁,几乎没怎么动筷。母亲忧心忡忡地看着父亲和哥哥,几次欲言又止。哥哥明远更是心事重重,往日里爽朗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机械地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我低头小口喝着汤,味同嚼蜡。席间无人提及上海的事,但那份沉重的压抑感,像无形的铅块,沉沉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父亲,”明远终于放下碗筷,声音有些沙哑,“学联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尽快组织声援,苏州这边也需要有人去联络…”
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放下筷子:“树大招风啊…此事需得慎之又慎。云儒怎么说?”
“云儒认为,沉默就是纵容。必须发声。”明远的语气带着一种少有的坚决。
父亲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我们,最终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复杂的忧虑:“时雨,这几日…少出门吧。外面不太平。”
我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手指,仿佛能感受到云儒手腕那道伤痕的温度。我低声应道:“是,父亲。” 但心中那份想要了解、想要靠近的渴望,却如同石缝间倔强生长的野草,愈发蓬勃。
接下来的几天,家中气氛更加紧张。父亲书房的门时常紧闭,访客也比平日多了些,多是些神情严肃、行色匆匆的青年学生。云儒来过两次,都是匆匆而来,与父亲、哥哥在书房密谈许久后又匆匆离去。每一次,我都只能隔着窗棂或回廊的转角,远远地看他一眼。他眉宇间的疲惫更深了,眼神却愈发锐利,像淬了火的剑锋。那身月白长衫或挺括的中山装下,仿佛蕴藏着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我甚至不敢上前与他说话,生怕打扰了他们商议的要事,更怕自己眼中藏不住的担忧会让他分心。
庭院里的梅子熟透,终于不堪重负地坠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留下深紫色的斑驳印记。空气中弥漫着梅子发酵的酸甜气息,却驱不散笼罩心头的阴霾。
一个闷热的午后,雷声在远处隐隐滚动。我独自坐在梅树下,膝上摊着那本《飞鸟集》,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回廊尽头紧闭的书房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出来的是哥哥明远,他脸色苍白,额上带着细密的汗珠,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方方正正的东西。他看见我,脚步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快步向我走来。
“时雨,”他压低声音,带着一种托付般的郑重,“这个…你帮我收好。千万不能给任何人看到,包括父亲母亲。” 他将那油布包裹塞进我怀里,触手有些沉重。
“哥,这是…?” 我心头一跳,下意识地抱紧了包裹,感觉里面是几本硬壳的书册。
“是些…很重要的书刊。”明远的声音压得更低,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云儒冒险带回来的,现在风声紧,放在我这里不安全。你这里…反而最稳妥。” 他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时雨,我知道你懂。云儒说过,你值得信任,也…需要知道这些。”
云儒说我值得信任…需要知道这些…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一股热流混杂着酸楚涌上眼眶。原来,他并非将我全然隔绝在外。
“哥,你放心。”我用力点头,将包裹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着一个滚烫的秘密和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明远匆匆拍了拍我的肩,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便快步离开了。
我抱着包裹,像抱着一个随时可能炸开的秘密,飞快地跑回自己的闺房,闩好了门。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手心全是冷汗。我颤抖着解开油布,里面赫然是三本崭新的书籍和几份折叠起来的传单。书籍的封面是朴素的白纸,上面印着醒目的黑色标题:《新青年》增刊、《呐喊》、《玩偶之家》(易卜生著)。传单上则是触目惊心的标题:“沪上血案真相!”“声援被捕学生!”“打倒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带着敬畏和激动,翻开了最上面的《玩偶之家》。扉页上,竟然有一行熟悉的、刚劲有力的钢笔字迹:
时雨君雅存:
娜拉出走,非为逃离,实为找寻自我。愿君亦能听见内心之召唤。
—— 云儒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他的字迹像带着温度,穿透纸张。
雨声渐歇,窗棂上残留的水珠折射着昏黄的灯光。我坐在灯下,指尖抚过《玩偶之家》扉页上云儒那行刚劲的字迹——“愿君亦能听见内心之召唤”。窗外庭院里,那棵老梅树在雨后湿漉漉的夜色中静默着,枝叶间偶尔滴落的水珠敲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又寂寥的声响,仿佛应和着此刻我胸腔中鼓荡的心潮。
娜拉毅然关上的那扇门,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绝望的呐喊,《新青年》上振聋发聩的宣言…这些文字不再是纸上冰冷的墨迹,它们化作了滚烫的岩浆,在我年轻的血液里奔涌、冲撞,烧灼着旧日蒙昧的茧壳。
云儒留下的,不止是书刊,更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了我对自身、对这个世界全新认知的钥匙。
那个只知在梅树下吟哦“梅子黄时雨”的闺阁女儿,正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拉扯着,想要挣脱无形的藩篱,去触碰那扇门外的广阔天地。
油布包裹被我小心地藏在了妆匣最底层,压在那支并蒂梅玉簪之下。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悄悄取出它们,在灯下反复阅读、思索。
云儒的字迹成了我的灯塔,指引我在这些充满力量却有时也令人困惑的文字海洋中航行。我开始尝试着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母亲操持家务时疲惫却习以为常的沉默,仆妇们低声议论中流露出的对“命”的顺从,甚至父亲书房里那些关于“女德”、“妇道”的古旧典籍…一切都显得那么刺眼,那么不合时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