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带着名医系统在古代逆天改命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次日清晨,沈元和李桐早早来到太医院等候。

沈元仔细检查着药箱里的器具,将银针一根根排列整齐,又清点了带去给太后请脉可能用到的几味药材。

张院判走进来时,她们正在整理脉枕。

他今日神色比往日更加严肃,沉声道:“宫规森严,稍后问诊时务必谨言慎行。你二人跟在我身后,多看多学,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开口。”

沈元和李桐齐声应下。三人沿着宫墙间的青石路往永寿宫走去,沈元注意到张院判的脚步比平日急促,官袍下摆微微扬起。

永寿宫门前站着两个守门太监,见张院判到来,其中一个快步进去通传。不多时,一个穿着绛紫色宫装的女官迎了出来,她约莫四十岁年纪,发髻梳得一丝不苟。

“张院判来得正好,太后娘娘昨夜咳得厉害,几乎未曾安眠。”女官满是担忧的说。

“劳烦苏尚宫带路。”张院判微微躬身。

太后寝宫内弥漫着一股药香,沈元悄悄吸了吸鼻子,辨出其中有枇杷叶和杏仁的气味。层层纱幔后,一个身影倚在榻上,不时传来压抑的咳嗽声。

张院判跪在榻前铺好的锦垫上,小心翼翼地为太后诊脉。沈元垂首立在后方,悄悄抬眼看到太后的手背——皮肤薄得几乎透明,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

“臣观太后娘娘的脉象,仍是肺燥之症。”张院判诊完脉,恭敬地回话,“微臣建议在原有方子上加一味川贝母,以增强润肺之效。”

太后轻轻颔首,忽然又是一阵咳嗽。苏尚宫连忙递上痰盂,轻拍太后的后背。待咳嗽稍止,太后的目光落在沈元与李桐身上。

“这俩丫头瞧着面生,是新来的医女?”

张院判恭敬道:“正是她们二人。”

太后问:“不知哪位是国子监祭酒的千金呀?”

沈元连忙上前行礼。她紧张道:“回太后,民女沈元,上月刚通过医女考核。”

太后忽然又咳嗽起来,这次咳得更加剧烈,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苏尚宫急忙端来温水,太后却摆手推开,咳得几乎喘不过气。

沈元注意到太后咳声重浊,似是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她想起系统里关于气道管理的章节,犹豫片刻,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太后娘娘,民女有个法子或可缓解咳嗽。”

张院判警告地瞪了她一眼,太后却摆摆手示意她说下去。

“民女在民间学过一套拍背法,可以帮助排出痰液。”沈元谨慎地选择措辞,“若太后准许,民女愿一试。”

太后微微颔首。沈元上前跪在榻边,先净了手,然后请太后稍微前倾。她将手掌弯成杯状,在太后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动作节奏均匀,力道恰到好处。

不过片刻,太后忽然一阵剧烈咳嗽,终于咳出一口浓痰。咳完后,太后的呼吸明显顺畅了许多,脸上的潮红也渐渐褪去。

“这法子倒是新奇。”太后靠在引枕上,气息仍有些急促。

张院判连忙道:“太后凤体贵重,此法虽有效,却不可常用。”

太后不置可否,“张院判过于谨慎了些,哀家倒是觉得沈医女的办法比吃那些苦药汤子汤子有用多了。”

沈元谨慎地回答:“这排痰方子虽然好,但终究只是治标之法。太后娘娘的咳症根源在于肺燥阴虚,还需药物调理方能根治。”

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四皇子裴钰前来请安。

太后脸上露出些许笑意:"让他进来吧。"

沈元和李桐连忙退到一旁。只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年纪的少年缓步而入,朗声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起来吧。”太后语气慈祥,“今日怎么得空来看哀家?”

“听闻皇祖母咳症又犯,孙儿特地去护国寺求了安神香。”裴钰奉上一个锦盒,“寺中方丈说此香安神静气,或可缓解夜咳。”

苏尚宫接过锦盒,太后欣慰地点点头:“难为你有这份孝心。”

裴钰的目光转向张院判:“皇祖母的病情如何?”

张院判恭敬地回答:“太后娘娘是旧疾复发,微臣已调整药方,加以川贝母润肺止咳。”

太后目光移向沈元:“沈医女有何见解?”

裴钰若有所思地看了沈元一眼,不知道太后为何会对一个小丫头另眼相待。

沈元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民女观察太后娘娘的咳声,似乎伴有喘息之音。若是能在服药之余,配合特定的呼吸练习,或可改善气息不畅的症状,且太后娘娘的咳症迁延不愈,单靠药物恐难根治。若能辅以药膳调理,比如川贝炖雪梨、杏仁粥等,也能能增强疗效。”

“此外,太后寝殿内可放置加湿的水盆,保持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气道不适。若是天气晴好,适当散步活动也能增强肺气。”

太后微微颔首,对苏尚宫吩咐道:“就按沈医女说的,在殿内添几个水盆。”

苏尚宫恭敬应下,又问道:“那药膳一事?”

太后看向张院判:“张院判以为如何?”

张院判沉吟片刻:“沈医女所言确有道理。只是药膳调理需长期坚持,且要与其他药物相配合,容微臣仔细斟酌方子。至于呼吸训练……”

张院判看向沈元。

沈元示范了一个简单的腹式呼吸动作:“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这样能帮助扩张肺部,改善呼吸。”

太后试着照做,几个呼吸后果然觉得胸口舒畅了些。她满意地点点头:“这法子不错。”

张院判看着沈元,忽然问道:“这些医术,沈医女是从何处学来的?”

沈元心中一紧,面上仍保持镇定:“回大人,民女自幼喜爱医术,在乡下时曾得一位赤脚大夫指点,回家后来又翻阅了不少医书。”

李桐适时插话:“沈医女确实勤奋好学,在太医院这些日子,常常研读医书到深夜。”

太后赞许地看着沈元:“难得你有这份心。既然如此,哀家的药膳方子就交由你来拟定,张院判从旁指点。”

沈元连忙行礼:“民女定当尽心竭力。”

从永寿宫出来后,张院判忽然开口:"你虽得太后赏识,但宫中行事切记谨慎行事。药膳方子拟好后,先拿来给我过目。”

沈元低头称是。

回到太医院配药房,沈元立即着手研究药膳方子。她将川贝母、雪梨、杏仁等药材一一摆在案上,每样都仔细称量。李桐在一旁帮她查阅《食疗本草》,不时用毛笔在纸上记录要点。

“太后年纪大了,用药当以温和为主。”李桐指着一行小字,“这上面说,川贝母虽能润肺,但性微寒,不宜过量。”

沈元点头,取来一些红枣和枸杞:“那就搭配些温性的食材。红枣补气血,枸杞养肝明目,正好中和川贝的寒性。”

她将药材按比例配好,仔细包成三个纸包,每包都系上不同颜色的丝线以示区分。

张院判走进来时,沈元正在标注烹制方法。她连忙起身,将写好的方子双手呈上。

张院判接过方子,仔细审阅。他的手指轻轻划过纸面,在看到某个配料时顿了顿:“这百合的用量,是否稍多了一些?”

沈元恭敬解释:“学生查阅医书,见百合有清心安神之效。太后夜间咳嗽影响安眠,故特意加了这味药。”

张院判沉吟片刻,提笔将百合的用量稍作调整:“太后凤体贵重,用药宁可保守些。”

“学生受教。”沈元仔细记下修改之处。

待张院判离开,沈元立即着手修改方子。她重新称量药材,将百合减至张院判指定的分量。李桐在一旁帮忙研磨川贝母,细白的粉末渐渐堆积在药臼中。

“张院判要求真是严格。”李桐小声说。

沈元轻轻摇头:“院判大人谨慎些也是应该的。”

修改后的方子再次呈给张院判时,已是日落时分。张院判就着烛光细看,暖色的光照在张院判微冷的脸上:“这川贝母与枸杞同用,是否会有药性相克之嫌?”

沈元怔了怔:“医书记载二者可同用……”

“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张院判打断她,“太后凤体非同一般,还是再斟酌斟酌。”

沈元只得收回方子,重新研读医书。夜色渐深,她翻遍《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典籍,仔细查证每味药材的配伍禁忌。不知不觉已是三更天,窗外传来打更的声音。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休息?”

沈元抬头,见吕院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她连忙起身行礼:“学生在修改太后的药膳方子。”

吕院使走近,拿起案上的方子细看:“这方子我看着很妥当,为何要修改?”

沈元犹豫片刻,还是如实相告:“张院判说川贝母与枸杞可能相克......”

吕院使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胡闹!这两味药配伍再常见不过,何来相克之说?”

他放下方子,语气严厉:“张院判现在何处?”

“院判大人应该已经回府了......”

吕院使冷哼,对沈元道:“你先回去休息,方子名日我替你交给他。”

吕院使说完,转身就往外走。

沈元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吕怀民看她动作,回头问她:“安心回去休息,剩下的事为师会替你解决。”

第二日,沈元和李桐整理需要晾晒的药材。

张院判跟着吕院使走进来,面色很是不自在。

“沈医女是吕院使的亲传弟子,怎么不早说?”张院判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貂珰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