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第七封回信 > 第5章 学霸互动小组

第5章 学霸互动小组

周五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周末将至的松弛感,但高三(一)班的教室里,这种松弛被即将宣布的“学霸互助小组”具体安排冲淡了几分。

夏叙言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书页的角落。他的目光几次掠过斜前方那个挺直的背影,心跳的频率有些紊乱。自从前天晚上投出那封关于晚霞的信,昨天一整天他都在一种微妙的期待与忐忑中度过。放学时他特意绕去树洞看了一眼,回信已经被取走了。

许砚知看到了吗?他会怎么回应自己那个近乎直白的、关于他个人世界观的问题?

“安静一下。”班主任李老师敲了敲讲台,教室里细微的交谈声平息下来,“互助小组的详细安排和第一次活动时间现在公布。小组活动原则上每周两次,具体时间地点由组内自行商定,目标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夏叙言屏住了呼吸。

“第一组,许砚知,夏叙言。”李老师念出这两个名字时,语气平常,仿佛这只是最普通的组合,“许砚知负责辅导夏叙言的数学和物理,夏叙言协助许砚知的语文,特别是作文的素材积累和文笔润色。第一次小组活动,今天下午放学后,在图书馆三楼的静音研讨室A区。”

话音落下,夏叙言感觉自己的耳膜都在随着心跳鼓胀。成了。他和许砚知,被正式捆绑在了一个学习小组里。这意味着,他们将有大量正当的、无法回避的独处时间。

他偷偷抬眼去看许砚知。

对方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只是在听到自己名字时,几不可查地抬了下眼,目光平静地扫过李老师,然后……似乎极其短暂地,朝着他这边的方向偏移了一度?快得让夏叙言怀疑是自己的错觉。随即,许砚知便低下头,继续看他摊在桌上的《量子力学概论》,仿佛刚才被分配的不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的任务,而只是被告知了下节课的课表。

这种极致的冷静,反而奇异地安抚了夏叙言的一些紧张。是啊,对许砚知来说,这大概只是一项需要高效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一整天,夏叙言都有些心不在焉。数学课上老师讲解的洛必达法则他听得断断续续,脑子里却在模拟下午见面时该说什么。是应该公事公办地直接开始讲题?还是应该……稍微寒暄一句?比如“以后请多指教”?

每一种开场白都在脑海里演练了一遍,又都被他自己否决。太生硬,太客套,或者太刻意。

与此同时,许砚知则完全遵循着他的日常节奏。课间,他去了图书馆,并非为了小组活动预习,而是惯例的阅读时间。只是在经过期刊架时,他的脚步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最新一期的《天文爱好者》和《散文选刊》,然后径直走向了常去的理科区。

下午的课程在一种缓慢而粘稠的节奏中终于结束。放学铃声响起,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桌椅挪动和收拾书包的嘈杂声。

夏叙言慢吞吞地整理着书本,眼角的余光留意着许砚知的动向。只见他利落地将书本、笔袋、耳机收进那个看起来总是无比整齐的书包,单肩挎上,然后便朝着教室门口走去,甚至没有看夏叙言一眼。

一股淡淡的失落涌上夏叙言心头。他……是不是忘了?

就在他犹豫着是否要追上去提醒一下时,走到门口的许砚知却停了下来,侧过半身,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精准地落在了夏叙言身上。

他的眼神依旧没什么温度,像秋日深潭的水。

“图书馆研讨室。”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五分钟后。”

说完,不等夏叙言回应,便转身离开了。

夏叙言愣在原地,心脏却因为这句话猛地雀跃起来。他没忘。他甚至……主动提醒了他。

“五分钟后……”夏叙言低声重复了一遍,手上收拾的动作立刻加快,几乎是手忙脚乱地将东西塞进书包,跟同桌匆匆说了声“再见”,便小跑着离开了教室。

图书馆三楼的静音研讨室A区是一个用玻璃隔断围起来的小空间,里面只有一张方桌,四把椅子,环境幽静。

夏叙言赶到时,许砚知已经坐在里面了。他依旧是那个姿势,耳机挂在脖子上,并没有戴起来,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习题集和一本空白的草稿纸,手边的钢笔笔帽尚未打开,仿佛只是在等待的间隙里随意地占了个位置。

夏叙言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抱歉,久等了。”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许砚知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平静无波:“没有,刚到。”

典型的客套话,由他说出来,却带着一种陈述事实的笃定。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夏叙言依言坐下,将书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拿出自己那份画满了红圈的数学试卷和物理练习册,心情不免有些沮丧和尴尬。在这些科目面前,他总觉得自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而对面坐着的,是早已能奔跑跳跃的运动员。

“先从哪开始?”许砚知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他拿起钢笔,打开了笔帽,动作利落。

“呃……这道题吧。”夏叙言将数学试卷推过去,指向最后一道关于函数与导数综合应用的大题。他卡在第二个问,完全找不到思路。

许砚知垂眸扫了一眼题目,几乎没有思考,笔尖便落在了草稿纸上。

“定义域。”他吐出三个字,不是提问,而是陈述。随即,线条流畅的直角坐标系和函数图像便在他笔下生成。

“这里,”他的笔尖点在与X轴的一个交点处,“导数为零,是极值点嫌疑。但需要判断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或者只是拐点。”

他的语速平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一台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在输出结果。但夏叙言却莫名地听进去了。许砚知的讲解和他的人一样,极度简洁,直击核心,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或者鼓励性的语言,只有清晰的逻辑链条。

“所以,当X趋近于负无穷时,函数值……”许砚知一边说,一边在图像旁写下演算过程。他的字迹工整清晰,每一步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夏叙言跟着他的思路,原本一团乱麻的脑子,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将那些纠缠的线头一根根捋顺。他偶尔会提出疑问,许砚知会停顿一下,然后用更基础的原理或者换个角度再解释一遍,直到他点头表示理解。

讲完数学大题,接着是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夏叙言对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想象总是有些困难。

许砚知讲到一个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轨迹时,夏叙言皱着眉,试图在脑海中构建那个三维模型,却总觉得模糊。

“想象不了?”许砚知停下笔,看向他。

夏叙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许砚知没说什么,只是将草稿纸挪到一边,然后从笔袋里……拿出了三支不同颜色的笔,以及一把透明的直尺。

他用蓝色笔在纸上画了几条平行的直线代表匀强电场,用红色笔画出一系列同心圆代表点电荷的磁场,然后用黑色的笔,借助直尺,画出了一个非常标准、优美的螺旋线,代表粒子的运动轨迹。

“就是这样。”他用笔尖点着那条螺旋线,“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电场力改变其轴向速度。轨迹是等距螺旋。”

夏叙言看着那幅堪称教科书画图范例的示意图,脑海中模糊的影像瞬间变得清晰无比。他第一次发现,原来纯粹的理性表达,也可以拥有如此简洁而震撼的美感。

“我明白了!”他脱口而出,语气里带着豁然开朗的欣喜,“谢谢。”

许砚知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似乎不太习惯这样直白的感谢。他“嗯”了一声,算是回应,然后收起了笔和尺。

“你的问题,”他抬起眼,目光落在夏叙言脸上,依旧是分析性的,“主要在于对基本模型的构建和理解不够扎实,容易被题目表面的复杂条件干扰。需要回归课本,把核心公式和物理图像刻在脑子里。”

他的评价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却奇异地没有让夏叙言感到难堪,反而有种被点醒的感觉。

“好,我会的。”夏叙言认真点头。

“现在,”许砚知将话题转向他自己,“语文。”

他拿出了一篇自己写的议论文草稿,推给夏叙言。题目是关于“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

夏叙言接过,仔细阅读起来。许砚知的文章,和他的人一样,结构极其严谨,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层层递进,无可挑剔。但是……

“怎么样?”许砚知问,语气里听不出期待,更像是在等待一个评估报告。

夏叙言斟酌了一下用词,指着其中一段说:“这里,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论证科学需要人文关怀,论据本身很有力。但是……衔接有点生硬,像是为了论证而强行插入的。如果能在前面加一句过渡,比如‘正如这位在物理领域登峰造极的科学家同样深刻地意识到……’,会显得更自然,更有说服力。”

许砚知凝神听着,目光落在夏叙言指着的那一行字上,若有所思。

夏叙言又指向另一处:“还有这里,结尾部分。‘因此,科技与人文必须比翼齐飞’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比翼齐飞’这个比喻虽然好,用在这里感觉有点……嗯……突然。前面都是很冷静的论述,结尾突然文艺了一下,有点跳脱。或许可以换成更沉稳的表述,比如‘达成一种动态的、相互滋养的平衡’。”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地观察着许砚知的表情。对方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很专注,似乎在高速处理他反馈的信息。

“还有,”夏叙言鼓起勇气,补充道,“整篇文章逻辑很强,但……缺少一点温度。就是,感觉像是在写一篇完美的报告,而不是在表达一个观点。可以试着在举例的时候,稍微带一点点个人的感受,或者用更……有画面感的语言来描述论据,会让文章更容易打动人。”

他说完,心里有些打鼓。这样评价许砚知的作文,会不会太直接了?

许砚知沉默了片刻,然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记下了几个关键词:过渡、结尾一致性、温度/画面感。

“明白了。”他放下笔,看向夏叙言,眼神里似乎有某种极淡的、类似于……认可的东西一闪而过,“你的建议,有建设性。”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夏叙言的心像被羽毛轻轻拂过,泛起细密的欢喜。他帮助到了许砚知。在那个他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领域,他提供了对方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

这种平等的、互补的感觉,太好了。

第一次小组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结束时,窗外天色已经染上了暮色。

许砚知利落地收拾好东西,站起身:“下周一同一时间?”

“好。”夏叙言点头。

许砚知不再多言,背上书包,离开了研讨室。

夏叙言独自坐在渐渐暗下来的房间里,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属于许砚知身上那种清冽的、像雪后松针一样的气息。他回味着刚才的一个小时,许砚知讲题时低沉的嗓音,专注的侧脸,偶尔因为他的提问而微微蹙起的眉头,以及最后那句“有建设性”的评价……

一切都像梦一样。

他收拾好东西,走出图书馆。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暖意。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书包侧袋,那里放着昨晚写好的、准备投递给“秩序追寻者”的新信件。

这一次,他想和“他”分享的,是关于“互补性”的思考。就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像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就像……他刚刚体验到的,理性思维与感性表达之间那种奇妙的、相互需要的关系。

脚步不自觉地转向了老槐树的方向。

他知道,他和许砚知在现实中的轨道,因为学习小组而正式交汇了。

而那个树洞里的、匿名的世界,则成了这条并轨道旁,一条开满奇花异草的秘密小径,让他可以以一种更自由、更无所顾忌的方式,去靠近那个星光璀璨的宇宙。

他加快了脚步,几乎是小跑起来。

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出那封新的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