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第七封回信 > 第8章 边界与勇气

第8章 边界与勇气

夏叙言最终还是在周四晚上,将那封关于“边界与勇气”的信投进了树洞。

这一次,动作里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破釜沉舟的决然。既然许砚知选择了当面戳破那层窗户纸,那么这场匿名的游戏就演变成了半公开的对话。他忽然很想看看,那个总是冷静自持的人,会如何回应这种新的局面。

周五的校园,因为周末临近而躁动不安。但高三(一)班的氛围,却因为即将到来的月度综合测评而显得有些凝重。

课间,夏叙言正埋头整理笔记,一个身影停在了他的课桌旁。他抬头,是隔壁理科重点班的陈睿。陈睿个子很高,长相斯文,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但镜片后的眼神带着一种锐利的审视感。

“夏叙言?”陈睿开口,语气还算客气,但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

“是我,有事吗?”夏叙言有些意外。他和陈睿几乎没有交集。

“听说张老师昨天特别指导了你的解题思路?”陈睿单刀直入,目光落在夏叙言摊开的数学笔记本上,“关于多维空间向量那道拓展题。”

夏叙言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林茜的警告。他点点头:“嗯,张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

“能让我看看你的解法吗?”陈睿提出要求,看似请求,语气却不容拒绝,“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创意’思路能得到张老师的赏识。”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带刺。夏叙言皱了皱眉,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把草稿本推了过去,指着那道题的位置:“思路大致写在这里,不过后面计算有问题。”

陈睿拿起草稿本,快速扫过,嘴角几不可查地撇了一下:“构建非正交辅助坐标系?想法确实……别致。不过,绕远路了,而且稳定性存疑,不如许砚知的通用解法来得严谨高效。”

他将草稿本放回桌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看来文科生的思维模式,确实和我们不太一样。”

这话已经带上了明显的攻击性。林茜在一旁听得直皱眉,刚要开口反驳,却被夏叙言用眼神制止了。

夏叙言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快,尽量平静地说:“解题思路本来就可以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许砚知的方法严谨,我的方法或许能提供另一种视角,谈不上谁优谁劣。”

陈睿似乎没料到夏叙言会这样不卑不亢地回应,愣了一下,随即推了推眼镜,扯出一个没什么温度的笑:“说得也是。看来和许砚知一组,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希望这次月考,你的成绩能对得起张老师的‘特别指导’。”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夏叙言一眼,转身离开了。

“什么人啊!”林茜气得跺脚,“阴阳怪气的!不就是嫉妒张老师夸了你吗?叙言你别理他!”

夏叙言看着陈睿离开的背影,心里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他感觉得到,陈睿的敌意不仅仅源于张老师的表扬,更源于他与许砚知那个“互助小组”。在陈睿这类人眼中,许砚知是理科领域独一无二的王者,而自己这个文科生,或许根本不配与许砚知相提并论,更不配得到与之相关的任何关注。

一种无形的压力悄然袭来。

下午放学后,是调整到周三的小组活动时间。夏叙言走到图书馆研讨室时,许砚知已经在了。他依旧坐在老位置,但今天他面前除了摊开的习题,还放着一本摊开的《现代诗歌精选》。

夏叙言脚步顿了一下,心里泛起一丝奇异的感觉。

“来了。”许砚知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一如既往的平静,仿佛昨天那句石破天惊的话和今天陈睿的挑衅都从未发生。

“嗯。”夏叙言在他对面坐下,拿出试卷,目光却忍不住瞟向那本诗集。

许砚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语气平淡地解释:“李老师建议的,增加阅读量,积累素材。”

原来如此。夏叙言心里那点莫名的期待落了空,但随即又觉得好笑自己在期待什么。

活动照常开始。今天主要讲解夏叙言之前错得比较多的一种复合函数题型。许砚知讲题时,夏叙言听得格外认真,陈睿那些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他也在努力,也在进步。

“……所以,这里的关键是识别出内层函数的值域,如何影响外层函数的定义域。”许砚知用笔点着题目,思路清晰,“你之前的错误,大多是因为忽略了这种嵌套关系产生的约束条件。”

“我明白了。”夏叙言点头,在草稿纸上重新演算。这一次,他格外注意了那个容易忽略的衔接点,果然顺畅地解出了答案。

“很好。”许砚知看着他的演算过程,给出了简短的肯定。

只是两个字,却让夏叙言因为陈睿而产生的郁气消散了不少。他抬起头,看向许砚知,忍不住问:“你……会觉得文科生的思维模式,不适合学理科吗?”

问完他就后悔了。这问题太突兀,也太像在寻求安慰。

许砚知显然没料到他会问这个,略显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恢复了平静:“思维模式没有优劣,只有适用场景不同。逻辑推理适用于寻求确定性答案的问题,而发散联想和感性认知,在需要创造力和共情力的领域更具优势。”

他的回答客观得像在陈述科学事实,却奇异地抚平了夏叙言内心的褶皱。

“那……像诗歌这类呢?”夏叙言指了指那本诗集,“它似乎不直接产生确定答案,也不完全依赖逻辑。”

许砚知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划过诗集的页面。

“它是一种信息编码方式。”他最终开口,给出了一个非常“许砚知”的答案,“用高度凝练和富有张力的语言,传递复杂的情感和意象。解码它,需要不同的‘密钥’,比如对隐喻、象征的感知力。这种能力,”他顿了顿,看向夏叙言,“是你的优势。”

夏叙言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这是在……肯定自己?

“所以,”许砚知总结道,“不存在适合与否,只在于是否掌握了切换不同思维模式的‘接口’。”

接口。这个词让夏叙言想起了那封关于“互补性”的信。他忽然觉得,许砚知或许比他想象的,更能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交换了角色。夏叙言拿出许砚知新写的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议论文,开始点评。

“这里引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很好,但可以再深入一层,讨论一下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这三定律可能面临的挑战……”夏叙言一边说,一边在自己的牛皮笔记本上翻找着相关的笔记和案例。

许砚知听得很专注,不时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记录。当夏叙言提到一个关于算法偏见的具体案例时,他忽然开口:“这个案例,来源?”

夏叙言愣了一下,指着笔记本上一处摘录:“是《科技伦理》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我做了摘要。”

许砚知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充满个人印记的牛皮笔记本上,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兴趣?

“你的笔记方法,很系统。”他评论道。

“习惯了,这样找东西比较快。”夏叙言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本子。

活动结束时,天色已晚。两人收拾好东西,并肩走出图书馆。夜风微凉,吹动着路旁的香樟树叶,沙沙作响。

沉默地走了一段,夏叙言鼓起勇气,轻声问:“你……看到信了吗?”

他指的是昨晚投出的那封。

许砚知的脚步没有停顿,只是偏过头看了他一眼。路灯的光线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嗯。”他应了一声,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有些低沉。

然后,又是一段沉默。就在夏叙言以为他不会再多说什么的时候,许砚知却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勇气,是衡量行动预期收益与潜在风险后,仍然选择执行的高阶决策逻辑。”

夏叙言猛地停住脚步,愕然地看向他。

许砚知也停了下来,转身面对着他。他的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仿佛倒映着遥远星辰。

“这是我对‘勇气’的定义。”他平静地补充道,“你的信,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个概念。”

夏叙言怔怔地看着他,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他没想到会得到如此迅速而直接的回应,更没想到许砚知会用这样一种方式——近乎于当面回复树洞信件内容的方式——来回应他。

这算是什么?一种独特的、只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对话仪式吗?

他看着许砚知那双在夜里显得格外清亮的眼睛,那里似乎不再是一片冰封的理性之海,而是有了些许微澜。是因为那封信吗?是因为他那些关于“边界”与“勇气”的论述吗?

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涌上心头。他好像……真的触碰到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世界的内部了。

“我……”夏叙言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一时词穷。

许砚知并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看着他,仿佛在等待他完成这个“信息接收与处理”的流程。

远处传来模糊的铃声,是宿舍熄灯的前奏。

“走吧。”许砚知收回目光,重新迈开步子,“下周月考。”

夏叙言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快步跟了上去。两人并肩走在寂静的校园小径上,影子被路灯拉长,时而交叠,时而分开。

他没有再追问,许砚知也没有再解释。

但有些东西,已经在悄无声息中,越过了某条看不见的边界。

而那封关于“边界与勇气”的信,似乎真的赋予了夏叙言某种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月考,以及可能存在的、像陈睿那样的审视目光,他忽然觉得,自己多了几分面对的底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