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沈唯像一台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她一方面督促项目组加快与其他商户的补偿谈判,制造出一种大势所趋的氛围;另一方面,她调动资源,更深入地挖掘林予墨以及她背后可能存在的脉络。
那位老艺术家与民间保护组织的关联,像一条若隐若现的线。沈唯让助理搜集了近年来本地所有与老街保护、反商业化开发相关的请愿、报道和学术讨论,试图找出林予墨可能身处的位置。
然而,收获甚微。林予墨的个人生活轨迹干净得像被仔细擦拭过,除了那次短暂的休学,几乎找不到任何异常。她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单纯热爱书籍、并愿意为之坚守的普通店主。
这种“无迹可寻”反而加深了沈唯的疑虑,也让她对林予墨的好奇心与日俱增。那个在雨夜给她毛巾,在清晨为她冲咖啡,在谈判桌上用“意义”对抗“数据”的女人,究竟藏着怎样的过去和坚持?
周五傍晚,沈唯难得没有加班。她处理完手头紧急的工作,鬼使神差地,又一次将车开向了清源里老街。这一次,她没有通知项目组,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巡弋。
夕阳给老旧的街巷镀上一层暖金色,放学的孩童追逐打闹,下班的居民提着菜蔬熟稔地互相打着招呼。这里的烟火气与她日常所处的玻璃幕墙世界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粗糙而真实的温度。
她的车缓缓经过“墨迹时光”。书店亮着温暖的灯光,透过玻璃窗,她看到林予墨的身影正在书架间穿梭,似乎是在整理书籍。那只橘猫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脚边。
沈唯没有停车,只是放缓了车速,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就在这时,书店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文化衫、背着相机的年轻女孩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书,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女孩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门口,对着书店的招牌和橱窗拍了几张照片。
沈唯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是普通的顾客留念,还是别有目的?
她看到林予墨也走到了门口,和那女孩笑着说了几句话,女孩用力点头,然后挥手告别。林予墨站在门口,目送女孩离开,夕阳的余晖勾勒出她柔和而宁静的侧影。
这一刻,沈唯忽然意识到,林予墨守护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像这个女孩一样,许许多多在这里找到精神慰藉或共鸣的“读者”。这是一个微小却真实存在的生态群落。
她正准备踩下油门离开,视线不经意间扫过书店旁边一条狭窄的、通往后方居民楼的巷道。巷口昏暗的角落里,似乎有个人影,正举着手机,镜头对着书店门口的方向。
不是刚才那个女孩。这个人影穿着深色外套,戴着帽子,姿态有些鬼祟。
沈唯的心微微一沉。是记者?是竞争对手派来摸底的?还是……苏瑾口中“水不浅”的某种体现?
她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记下了那人的大致体貌特征和位置。她没有理由,也没有立场去干涉。但这偶然的窥见,让她心中的警铃轻微作响。林予墨和她的小书店,似乎已经被卷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漩涡,而她自己,或许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漩涡的一部分。
沈唯最终驾车离开。她没有回公司,也没有回家,而是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穿行。
她想起了苏瑾的话,想起了周总的压力,想起了林予墨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也想起了那个巷口鬼祟的人影。各种线索和压力交织在一起,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这种疲惫并非源于工作量,而是源于内心的拉扯。
她将车停在江边,摇下车窗,任由带着水汽的晚风吹拂着脸庞。
手机屏幕亮起,是助理发来的下周行程安排,密密麻麻,其中“清源里项目进度汇报会”被标红加粗。
她闭上眼,林予墨站在书店门口,沐浴在夕阳下的画面再次浮现。那样平静,那样坚定,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她无关。
沈唯忽然很想知道,在那份平静和坚定之下,林予墨是否也曾有过迷茫和挣扎?她守护的,究竟是一个具体的空间,还是一个抽象的、关于理想生活的执念?
而自己,如此执着于推进这个项目,除了职业要求和证明自己的渴望之外,是否也隐藏着某种……想要打破那种平静,想要看看那坚定背后是否也有裂痕的、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阴暗心思?
这个念头让她悚然一惊。
她猛地睁开眼,启动车子,驶离了江边。她需要回到她熟悉的世界,用数据和逻辑重新武装自己。那些关于“意义”、“执念”和“阴暗心思”的思绪,太过危险,必须被严格管控。
然而,有些种子一旦落下,便会在心底悄然生根。沈唯知道,她对林予墨,再也无法用纯粹的职业眼光去对待了。那个变量,已经渗透了她世界的边界,开始影响她自身的运行法则。而那条老街上亮着温暖灯光的书店,也成了她冰冷都市图景中,一个无法忽略的、持续散发引力的坐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