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这几天在明州那边,昨日才启程回来。
本来是跟着队伍回城北大营的,但他离家这么久,这两日总感觉眼皮子一跳一跳的,便托同行之人帮忙带个假,回家来看看。
一听郭家出了事,虎子忙把身上的包袱解下来递给袁雅蓉:“这个先放你这儿啊,奶奶走几天了。”
袁雅蓉:“已经六天了,说明早就要抬出去下葬。”
……
今日郭家老太太下葬,袁雅蓉早起把阿娈带上,先去郭家一趟,送葬的队伍出城后,袁雅蓉再带着阿娈回去。
还在想今早上该吃点什么,路过一家小饭馆,看见那锅里刚煮起来的面条,十分诱人。
她带着阿娈进去坐下,点了一碗大素面和一碗水蒸蛋,让老板拿个空的小碗,并叮嘱老板把面煮软一些。
面先上桌了,店里还有炖的菌菇鸡汤,找老板舀了一勺,再夹了几根面进去。
这就是一小碗香喷喷的鸡汤面,袁雅蓉把面条夹成小段小段的,先喂给阿娈吃。
在阿娈咀嚼得间隙中,袁雅蓉见缝插针地吃一口面。等到阿娈那一小碗面吃完,袁雅蓉的面也吃完了。
水蒸蛋上来,袁雅蓉再一点一点喂给她吃。
当晚郭氏回到肖家,阿娈也被接了回去。
袁雅蓉临睡前还在想阿娈,这几天阿娈也有哭闹,在医馆时也偶有捣乱,但袁雅蓉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
翌日一早,袁雅蓉收拾好了到隔壁院子来,阿娈看见她,抱着鞠球欢欢喜喜跑过来。
“蓉姨,球球!”这意思是要袁雅蓉陪她玩鞠球。
两人就在院子里抛球玩,看阿娈头发还没梳,袁雅蓉看了眼东屋房门还关着。
看样子吃饭还有一会儿,袁雅蓉牵着阿娈回到隔壁,拿了梳子和头绳给她梳小辫。
……
中午袁雅蓉从医馆忙完回来,刚走进巷子,肖家大门口的阿娈看见她,开心地朝她跑来。
快跑到时,两只小胳膊张开着:“蓉姨!”
袁雅蓉一把将她抱起来:“阿娈想我啦?”
到了肖家大门口,郭氏笑说道:“妹妹可算回来了,这丫头一上午就念叨着你。”
后日茂仁就要去考试了,想把医馆关几天。袁雅蓉找他要了医馆的钥匙,虽然她不能抓药,但库房里还有药材需要晒,每天还能卖几盒复颜膏,想着能挣点是一点,只是没那么多时间陪阿娈玩了。
月底茂仁考完试回来,袁雅蓉又闲了下来。店里有茂仁看着,她又接着上丝织坊挣钱,等到肖三郎回来,把那木盒子还给他就离开临安。
手里的话本又看完了,期待故事接下来的剧情,可去了书局几趟都落空,掌柜的说还没有新的一册还没写出来。
入夜后无聊,袁雅蓉把前面几册拿出来看,重新再看一次。
这几天茂仁有些坐立难安,科考是大事,虽说过了院试只是个小小秀才,但与之前可大不一样。
终于到了放榜那天,茂仁早早地守在衙门外,当看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刻,兴奋地原地蹦起来。
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袁雅蓉让他回家一趟,给家里人报个喜,还从钱袋里塞了二两银子给他。
茂仁拿着碎银愣了下,袁雅蓉振振有词道:“收着啊,替你师傅给的,这钱本就该他出。”
听她这么说,茂仁安心地把银子收下,喜滋滋说道:“这丁大娘还操心给师傅找媳妇呢,面前不就有一个?我就觉得师傅对你跟别人不一样。”
袁雅蓉脸唰一下红了,“去去去,别瞎说,赶紧走一会儿天黑了。”
-
九月几场秋雨后,天气逐渐转凉。
月底阿娈一日下午淋了雨,当夜便发起烧来,一夜过去还咳嗽了。在床榻上躺了几天,即便下床,郭氏也不准她出屋子。
袁雅蓉每天回家,先去肖家看看阿娈,路上还会给她带点心或糖画。
阿娈在屋里养了小半月,烧终于退了,也不咳嗽了。
这天傍晚还没吃饭,袁雅蓉抱着阿娈在王家院子里看柿子。
柿子如今还小小的,但阿娈吵着要,袁雅蓉只好拿棍子给她打了一个下来。
这柿子虽然个头小,还没有阿娈的手掌大,但颜色橙黄橙黄的,像个小灯笼。
阿娈拿在手里,咬了一口,结果被涩到立马吐了出来。
这一幕把袁雅蓉逗乐了,连忙拿帕子给她擦嘴:“看吧看吧,我说还没熟吧?”
把阿娈的嘴擦干净后,袁雅蓉牵着她出门:“走,我们看看阿娘今晚做什么好吃的?”
郭氏锅里炖着土豆烧排骨,再弄了个青菜豆腐汤,炒了一盘藕尖。虎子不在家,就她们两个女人带个孩子,这点菜刚刚好。
排骨炖得很烂,阿娈拿着一块自己啃。郭氏吃饭速度很快,想着快点吃完,阿娈手里那块排骨也啃得差不多了,接着就给她喂饭。
屋里几人正吃着饭,这时肖三郎母子回来。
马车停在了巷子口,肖三郎小心翼翼地把肖大婶搀扶下马车。
肖大婶扶着腰在墙边等候,等到肖三郎把马栓好,再背上两个包袱,接着搀扶着她往家走。
“二嫂!”到了院子大门口,肖三郎冲里边大声喊道。
郭氏闻声出来,看到肖大婶这样子,连忙上去扶住另一边,“娘你怎么了?”
肖三郎解释道:“娘在泉州跟阿婵她二伯母三伯母动起手来,把腰给闪了。回来路上本来都见好了,前日在路边摘野果子,也给闪了。”
肖大婶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道:“我这腰一向没出过毛病,都是那俩泼妇给害的。”
郭氏回望了一眼身后,看到没人了,一脸疑惑道:“阿婵呢?”
那母子二人都不说话了,里头袁雅蓉也牵着阿娈出来,看到肖三郎那一刻时,袁雅蓉眸色一动,嘴角抑制不住上扬,整个人都莫名的紧张了。
尤其是当肖三郎看过来那一瞬,双颊不自觉地热起来。
郭氏把肖大婶扶进屋了,肖三郎还站在原地,时间仿佛静止,周围一切都很安静,只有阿娈牵着袁雅蓉的手,一脸懵懂地仰望着肖三郎。
里头肖大婶坐下多会儿,一看后面没人跟着来,大喊道:“三郎,干嘛呢?赶紧去把马车还了,押金拿回来,一会儿人家关门了。”
肖三郎回过神来,忙应了一声,把阿娈抱起来往里面走。
肖大婶看到袁雅蓉,忽然一惊:“诶?阿蓉不是要回京吗?”
没等袁雅蓉回答,肖三郎先一步解释道:“娘,她脾胃还需要调理,还不能回京。”
肖大婶没管那么多,觉得凳子坐着腰疼,郭氏给她换来椅子好些。
这桌上的菜都吃剩了,郭氏先拿了两副碗筷来:“娘你先吃着,我再给你弄点,还好水缸里我放着一块牛肉。”
肖大婶有些饿了,拿上筷子先吃,还剩了些排骨和土豆,肖三郎则是把包袱放下出门还马车。
阿娈的饭还没喂完,袁雅蓉坐下来接着喂。
没多会儿郭氏端了两盘菜出来,找隔壁借了点芹菜炒牛肉,实在没东西了,再弄了个水蒸蛋。
“娘,够吃吗?要不我上街到饭馆里再给你叫两个菜来?”
肖大婶摇了摇头:“肚子倒是不饿,只是路上吃的全都是干粮,没点油水。”
郭氏:“那行,明儿我给娘炖肘子做烧鸡。”
肖大婶腰还疼着,等吃完饭,郭氏给她弄了水洗脸洗脸,扶着她上北屋,袁雅蓉牵着阿娈也跟在后面。
没多会儿肖三郎回来,先到北屋给肖大婶按了按腰。
郭氏又问起许婵,母子俩一脸无奈。
许婵的六伯母确实打听了许婵的去处,不敢直接问二老,问的一人牙子。等到肖大婶母子去了那地方,没找到人,才知道被骗了。
郭氏:“那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肖大婶:“还在泉州盘旋,遇上了武护卫,让我们先回来,他找到阿婵就给我带回来。”
郭氏乍一听,忽的想起什么,回到东屋取出一封信来给肖大婶。
这是京城王婉儿寄来的信,郭氏留着没看。
原来王婉儿一接到肖大婶求助的信,立马上求到王妃面前,派出王府的一等护卫武棣南下寻人。
只是肖大婶没等到信,就这么白跑一趟,还让许家那俩妯娌给推得闪了腰。
袁雅蓉知道武棣,这是王妃贴身的护卫,跟了王妃几十年,从国公府陪嫁到陈南王府的,武艺超群,办事一向果断牢靠。
郭氏让肖三郎先去吃饭,她来帮肖大婶按腰。
肖三郎正给郭氏说了揉按的手法要点,后边的袁雅蓉突然想起她屋里衣柜上的木盒子,匆匆出了房间门。
这边肖三郎一出来,就看到袁雅蓉跑出大门,好奇也跟了上去。
袁雅蓉回屋,天还没有黑尽,屋里也看得见,便没有点蜡烛,直接搬来了脚踏和凳子踩上去。
后边肖三郎在门口看到,本不想打搅,当看到那在脚踏边缘处挪动的凳脚,他一个箭步冲了进去。
果不其然,袁雅蓉脚下凳子不稳,手还没碰到盒子身子便往旁边倾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闪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