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官居一品(科举) > 第3章 严举人

第3章 严举人

日头升起,红彤彤的日光洒向大地。

院里,晏家三人围坐一处,姐弟俩商讨着老虎兜的雏形,沈氏静静听着,觉出趣来,“这个好,老虎兜上添一根彩绳,不但能装一些小玩意儿,还能挎背身侧。”

晏菱也道:“我之前都没想到,还是阿弟聪明。”

晏迟摇摇头:“我就动动嘴皮子,真要做出成品,还得靠阿姐。”

晏菱当下就动手制作,沈氏凑近了瞧,母女俩认真而专注。

晏迟绕过她们,进入书房,将书桌搬出。

书房与他居住的西厢房挨着,却并未打通。

晏迟拿了一本原主手抄的论语,在书桌后落座,这会儿日光明亮,直直照射在半旧的书页上,有些刺眼。

但他恍若未觉,目光落在青涩的小楷上,字体虽缺些力道,却十分有灵气。

……可惜了。

日头逐渐攀升,院外不时传来村人行过的交谈声,间或夹杂远处的鸟鸣犬吠。

快近午时,院门被敲响。

晏菱抬头,把半成品交给母亲,她起身去开院门。

小柱子躲在赵氏身后,露出半个小脑袋。

赵氏嗔怪,“你不是闹着要来找樟儿哥哥吗?”

“是不是害羞了。”晏迟轻快的声音传来,他向赵氏问好,蹲下身朝小柱子伸出手。

小孩儿看看他,又抬头看看娘亲,赵氏鼓励地回望他。

小柱子从赵氏身后走出来,握住晏迟的手,小声唤:“樟儿哥哥。”

晏迟笑应,他手上用了两分力,把小柱子拉入怀中,一大一小仰视晏菱,晏迟对小柱子道:“这是我阿姐,你叫菱姐姐。”

小柱子跟着唤人,声音更低了些,小脸微红。

“真聪明。”晏迟抱起小柱子朝沈氏行去,小家伙身子骤然腾空,连忙伸出小胳膊圈住晏迟的脖子,随后想起樟儿哥哥夸他了,又忍不住咧嘴笑。

于是,他朝沈氏问好的时候,声音大了许多。

赵氏也跟过来招呼,沈氏眯着眼去寻人,赵氏主动伸手握住她。

沈氏笑道:“之前做活没留神,这会子才觉出热意了,我们到屋里坐。”

“好。”赵氏跟随沈氏进屋时,瞥见书桌上的书籍,目光顿了顿。

那厢,晏菱关了院门,进小厨房倒水,家里没甚点心,只能配了两盘花生和炒黄豆。

米色花生里洒了些红枣,勉强也能唬人。

屋内,赵氏挨着沈氏坐,两人话家常,晏迟同小柱子坐下首,把玩着还没成型的老虎兜。

晏菱把糖水零嘴放下,晏迟捻了几颗红枣,去核后,把果肉喂到小柱子嘴边。

两人低声说着话,小柱子止不住乐。

赵氏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夸赞晏菱手巧聪慧云云。

一盏茶后,晏迟把半成品给晏菱,他对赵氏道:“婶婶,我带小柱子在院里走动走动。”

赵氏没有不应的,晏迟牵着小柱子的手出屋,他揉揉小孩的脑袋,“你等会儿哥哥。”

小柱子不明所以,还是点了点头。

晏迟将书桌和竹椅搬回书房,小柱子下意识跟在他身后。

书房并不大,最西边贴墙放了一张衫木书架,松散地摆着书籍。

晏迟将书桌放在书架前,距离右侧的直棂窗一臂距离。

晏迟从书架上挑拣了一本小人书,“要不要听故事。”

小柱子眼睛亮亮:“要!”

直到未时两刻,赵氏提出告辞,小柱子趴在晏迟怀里不肯走,赵氏哄劝,“樟儿哥哥有正事做,你不要打扰他,娘带你去沟渠捉鱼虾。”

小柱子有些意动,但看了一眼晏迟手中的小人书,又软软靠在晏迟肩头,装作没听见阿娘的话。

赵氏给气笑了,正要强行把孩子抱走。

晏迟开口道:“婶婶,左右都在村里,离得近。等小柱子玩够了,我送他回去。”

赵氏不太赞同:“这太麻烦你了。”

晏迟笑笑:“不麻烦的。”

赵氏只好作罢,临走前瞪了儿子一眼,奈何小家伙没看见。

赵氏:………

书房内,晏迟持笔在稿纸上细细勾勒,寥寥数笔,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跃然纸上。

“真可爱。”小柱子捧着画,爱不释手。

晏迟问他:“你要不要画。”

小柱子摇头,诚实回答:“樟儿哥哥,我不会画。”

晏迟:“很简单,我教你。”

期间,晏菱端了两碗糖水鸡蛋进来,晏迟抿了抿唇,“谢谢阿姐。”

晏菱看看书,又看着弟弟,鼻头泛酸,阿弟还是像从前一样好学,喜欢念书。这么好的阿弟,怎么就遇上那样苛刻的夫子……

她沉默地离开了。

吃饱喝足,小柱子的眼皮直打架,晏迟生疏地抱着他哄睡,见小孩睡的熟了,晏迟搂着他,单手翻书。

家里大半书籍是晏父誊抄,小部分是原主誊抄的。

晏父曾经是上石村最会念书的人,未及弱冠就考中童生,前途似锦,村人都盼着村里出一位举人老爷,奈何天不假年,晏父的生命尽头也止于童生。

因此,原主从小立志,秉承父愿,出人头地。寡母和长姐也对他报以厚望……

晏迟顿了顿,继续翻页。

直到日头西斜,小柱子咕哝一声,揉着眼睛醒来。

小厨房上空升起袅袅炊烟,晏菱煮了面片汤,给晏迟和小柱子碗里卧了鸡蛋。

晏迟将鸡蛋一分为二,给了沈氏和晏菱,“下午吃过鸡蛋了,有些腻。”

小柱子仰首,笑的露出一排小牙:“鸡蛋香,不腻。”

晏迟应道:“喜欢就多吃点。”

小柱子吃的肚儿滚圆,白皙的额头浸出细汗,晏迟给他擦擦,与他说了会儿话,才将老虎兜兜给他。

小家伙兴奋的蹦起来,挎背着小兜兜在院里转圈圈。

晏迟朝他伸出手:“回家了。”

小柱子蹦蹦跳跳跑过来,牵着晏迟的手回家。

这次晏迟没进屋,在高家院门处寒暄几句就走了。

赵氏捏捏儿子的小脸,嗔道:“你啊,到饭点了都不知道回家。”

小柱子抱着老虎兜兜晃给他娘看,随口道“樟儿哥哥家煮了面片汤,好吃的。”

赵氏嘴角抽了抽,叮嘱道:“下次不许待这么晚了。”

小柱子胡乱应着,一看就没听进去。

高屠户把儿子抱入怀中,亲香一口,“这么喜欢老虎兜啊。”

小柱子用力点头。

晏家屋内,晏迟与沈氏和晏菱道:“我见小柱子很喜欢阿姐做的彩兜,孩童喜欢的东西大差不差,还兼具实用性,估摸着好出手。”

沈氏摇摇头:“樟儿,你不通女红,不知道彩兜看着复杂,其实一点都不难,只不过胜在一个新奇。咱们前脚拿去卖了,后脚就有人仿出来。”

晏菱深以为然。

晏迟神色不变,显然想过这个结果,“所以我们最好备上几十个,花样也做多些,一次性抛出。”

晏菱思索片刻,沉静的五官如花朵绽放般,逐渐舒展,露出一个灿烂的笑,雀跃的握住沈氏的手,“娘,阿弟说的法子,我觉得可行。”

沈氏也挑不出错,她想到家里的窘迫,左右是再投一两百文的事,若是卖出去了,家里就能多一笔进项。

次日天色朦胧,晏家三人前往县城买彩绳。

上石村属于县辖村,距离县城仅一个半时辰的脚程。

小道蜿蜒绵长,看不到尽处,土黄色的泥路上只有沉闷的脚步声。

夏日清晨的水汽浇在头脸,是唯一的清爽。

当火红的旭日升起,天地一片明朗,晏迟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一座陈旧的县城。

城墙约摸一丈五尺高,离得近了,才看清楚,城墙并非全是砖石垒砌,上半部分则是由黄土,碎石混了草茎夯筑。

经年累月,城墙已然出现裂纹,野草从夹缝冒出,在日光下长的茂盛。

城门处,两名士兵抱着长矛,懒懒把守,见晏家三人双手空空,连个眼神都欠奉,让他们进城。

晏迟瞥过士兵的残破号衣,手中长矛也生钝。

穿过城门,主街由长石铺就,街道两侧的屋舍和铺面低矮歪斜。

沈氏以前常来县里卖绣品,给儿女指了方向,一家人向南城区走,他们由东城门而入,距离南城区倒是不远。

晏迟提议道:“娘和阿姐分开去买彩绳罢。”

“好。”晏菱应下。

巳时两刻,一家人重新汇合,准备出城。此时县城里热闹许多,他们出城门时,看见城门排队,挑着扁担的卖菜老翁交了三个铜板,才得以入城。

“樟儿。”沈氏唤他。

晏迟收回视线,应声,“走罢。”

回家后,沈氏和晏菱一道做彩兜,晏迟接过做饭的活计。

午后院门敲响,露出小柱子那张白嫩的小脸。

“樟儿哥哥,我来找你玩。”

晏迟牵着他的小手朝书房去。

一旬后,彩兜做了大几十个,十分占地方,仅靠晏迟和晏菱背不动。于是晏迟请求村里刘大伯用牛车送他们一程。

一行人进入县城后,晏迟没有直奔沈氏相熟的绣庄,而是挑选了几家铺子,拿着样品去问,择出给价最高的铺子,每个彩兜大小不一,一共八十五个,除却材料成本,净利润能得三百八十文钱。

晏菱欣喜不已,捧着钱袋子,一颗心很是火热。

刘大伯也有些诧异,夸奖晏菱和晏迟姐弟有本事,晏迟叹道:“我们这是一锤子买卖,之后有人拆解出来,效仿而行,我们就挣不得钱了。”

刘大伯想想也是。

晏菱喜悦的面孔也蒙上了一层忧虑。

晏迟宽慰道:“无妨,左右挣一笔算一笔。”

晏菱点头,至少把阿弟落水后的汤药钱和给高家的谢礼钱,挣回来了。

回村后,晏迟付四文钱车马费,刘大伯摆手不接,“你把入城费交了就够了,其他就算了。”

他神情坚决,晏迟想了想,收起铜钱,朝刘大伯拱手一礼。

刘大伯嘴上叼的烟杆子都快掉了,忙扶起晏迟,“哎呀你这孩子,忒客气。”

“行了,我这就家去了。”他坐上牛车行远了。

晏菱进入家门,把今日得的银钱给沈氏,沈氏也十分欢喜,家里总算有一笔进账了。

母女俩说着话,晏迟在算家底,现下家里还有两亩水田,一亩旱地,都租出去了。每年缴纳田税后,收一半租子。

晏家得了新米后,还得去县里换成杂粮,否则口粮不足以他们撑一年。

然而在口粮之外,还有人头税和徭役。现下晏迟年十二,过几年,晏迟长大,徭役又是一项重担。

他揉了揉太阳穴,宽慰自己。不急,事情理顺,一件一件来,他还有缓冲时间。

而高家院里,赵氏看着哭闹的儿子颇为头疼:“今天樟儿哥哥家里忙。明天,明天娘一定带你去樟儿哥哥家玩。好不好?”

“不好不好。”小柱子瘪着嘴,啪嗒啪嗒掉眼泪,“娘说话不算数,跟公羊姨姨一样。”

赵氏头更疼了,“什么公羊母羊,那是牲畜,不是你姨姨。”

“就是姨姨,樟儿哥哥说,曾子的妻子公羊氏就骗她家的小孩儿,说话不算数。”

赵氏心里一动,也学着晏迟之前的动作,蹲下来跟儿子平视,一边给小柱子擦眼泪,一边哄道:“娘不知道这个故事,你细细说给娘听听。”

小柱子虽然委屈,但还是抽抽噎噎说给他娘听,而他牢牢记住这个故事,是因为曾子杀猪,他爹也是杀猪的。

下午高屠户回到家中,猝不及防对上妻子激动的目光。

“咱们小柱子不仅会讲故事,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咧。”

高屠户半信半疑,小柱子不愿被质疑,从院里拣了一根小棍子,在地上划动。

他的名字,双亲的名字,以及晏迟的名字。

小柱子叉腰道:“我真的会写。”

高屠户愣了一瞬,下一刻,卡着小家伙的腋下放自己肩上,朗声大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