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月楼厅内,沉香氤氲,十二扇梨花木屏风隔出座次,雁岁枝甫一落座,便有三五个商行贵公子前来见礼。
她只微微颔首,魏玉淳面无表情,瞧着依旧心不在焉的,似还在想刚才黑衣刺客事情,赵昭灵早不知钻到何处,回来时袖袋塞满了各色花笺。
她顺手往雁岁枝的案前,放了一碟糖渍梅子,嘻嘻笑道:“岁枝哥哥,这是段班主的侍女送的,说是润喉的秘方,快尝尝。”
说罢,她又拈起银签子,扎了块蜜瓜递给魏玉淳,道:“玉淳姐姐,你猜我见着谁?刑部贾尚书家的二小姐,躲在西北角那架屏风后头抹眼泪呢!”
“哦?可是为着段班主来的?”魏玉淳蹙眉,道:“早听闻前日有媒人上贾府问婚配,可是已经定了婚事......”
“是啊!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可惜啊,段班主没见她,只他侍女出来安慰了一番......”赵昭灵自己扎了块甜瓜,百无聊赖地吃着,突然道:“嘿你们瞧,开始了开始了。”
雁岁枝和魏玉淳齐齐抬眸循声望去,但闻云板两声清响,满堂笑语霎时凝滞。
朱红帷幔徐徐展开,台上却空无一人。
几人正疑惑间,一缕清音自穹顶飘落。
“岁枝哥哥,你们看错方向了,段班主在二楼!”赵昭灵一笑,提醒着二人道。
只见十丈高处悬着琉璃戏台,段世誉身着一袭月白暗纹的缎袍,凭栏而立,水袖翻飞,嗓音凌空而洒,唱道:“阆苑蓬莱自今始,且看鸾凤绕瑶台......”
“昭灵这般轻车熟路,是认识这里的班主么?”
“何止认识,”魏玉淳喝了一口茶,缓缓地道:“她每隔几天就来这邀月楼一回,逃课也经常往这处来。”
雁岁枝侧眸看着她,笑道:“这是为何?”
“雁公子不知,”魏玉淳微侧过身,给她细细解释着道:“这邀月楼之所以在盛京有名,是因为这云韶班班主段世誉不仅唱功一绝,就连戏法也演的精湛,容貌俊雅是赛过世家贵族公子的,赵昭灵每回生日都请他过府唱戏。”
话音刚落,二楼传出缓缓戏声,第一折戏才启幕,满座便屏了呼吸。
段世誉且歌且舞,腰间玉带随风卷舒,唱:“至愿借天风九万里......”
音罢了,那人忽从袖中撒出漫天花雨。
金桂瓣簌簌落进观众席间,赵昭灵伸手接住一片,细看道:“玉淳姐姐,这个竟是真桂花熏的香笺!”
段世誉身为邀月楼云韶班的班主,一身戏**夫绝对是整个京都最难请出手表演的戏班,虽说他以登台卖艺为生,但却极少登台的,因他出手的酬金实在过于高昂,等闲人家根本请不动。可但凡见过他表演戏法的人,无不叹服......那双手翻云覆雨间,竟能令四季在方寸戏台轮转。
实际上除了戏法,段世誉的容貌,也长的十分俊美,面如冠玉,皎如玉树,气质雅正,毫无古板之气,一身戏袍得体,明明是戏班班主,通身的气度却似书院里走出的饱学之士,连整理水袖的动作都带着三分雅意。
"段班主今日这出《镜花缘》,可要亮那手六月飞雪?"一位千金小姐轻声问道。
他尚未答话,忽听得戏台上传来清脆的击掌声。
转头望去,恰见赵昭灵起身站立在珠帘旁,一双杏眼眨也不眨地专注瞧着。
雁岁枝顺着视线望去,心下顿时了然,难怪魏玉淳方才说,赵昭灵时常往邀月楼跑。
段世誉不慌不忙继续唱着,转身时袖中忽的飞出一只翠鸟,扑棱棱掠过赵昭灵鬓边,衔走她发间将落未落的金步摇。
待众人惊呼出声,那鸟儿已在梁间绕了个圈,稳稳落回他指尖,口中衔着的步摇,竟化作一枝带着露水的海棠。
赵昭灵惊奇的"啊呀"一声,下意识去摸发髻,却发觉步摇好端端别在原处。
再定睛看时,段世誉掌中哪有什么海棠,分明是方才那只翠鸟已变作纸鸢,正随着他指尖的银线,徐徐飘落。
虽然段世誉多以戏法被人知晓,但不可否认,此人的确戏法精湛,加之看到刚才这一幕,雁岁枝很快就明白了,魏玉淳所说的,赵昭灵时常爱来邀月楼。
平心而论,如此戏法,加之容貌,的确容易让年轻少女痴迷。
彼时,那段世誉轻振衣袖,但见无数光点自袖口涌出,如流萤般在梁间交织成银河。
在这片璀璨光华里,他转身走向戏台的背影,恍惚间,竟似踏着星芒而去。
赵昭灵看得颇为高兴,伸手扯了扯雁岁枝的衣袖,欣喜道:"岁枝哥哥瞧见没有?方才那手'袖里乾坤',去年重阳宫宴时,连钦天监的术士都看直了眼。听说他还能在掌心化出整座姑苏城呢!"
雁岁枝抬眸,定定地凝视着那道消失在二楼帘中的青色身影,忽然想起某本古籍上的记载,但却没有说话。
魏玉淳抬手拍掌,不自禁地赞叹道:“今日便只这一场戏,就叫人看得叹为观止,段班主此戏法果真精彩,便是人间四季之景,怕是也尽能幻于指尖,此等指下妙术实在令人惊叹。”
“魏姑娘虽然不说,但也是见过不少戏曲,今能得你此赞叹,京都戏才之名,可谓不假。”雁岁枝坐在一旁,抬眸看向戏台上的段世誉,眸色深邃而凝。
压轴,段世誉又继续扮了一戏《将军令》,三通鼓响,他竟当众卸去珠冠,墨发披散如瀑时,满座皆惊。
一段剑舞寒光凛冽,突从案上拈起酒盏仰首饮尽,反手将瓷杯掷地锵然作声。
余韵未绝,他已踩着碎瓷片旋身而起,袍角绽出朵朵墨痕似的花,满场顿时沸腾。
在众人哗然声中,雁岁枝语气轻淡,微微侧了侧头定定地看着魏玉淳,淡声道:
“魏姑娘,此班主戏法之术了得,小国公婚礼那日,秦家不是想要宣传自家烟花么,不如迎亲时,就请段郎出场道喜,那日定然精彩至极。”
魏玉淳眼眸微亮,道:“雁公子,实不相瞒,兄长正有此意,遂命我今日先来相看戏班......方才段班主这出《将军令》,的确精彩。”
说罢,她抬手唤来段世誉的侍女,询问二月中可能前去表演戏法道喜,那侍女恭敬回道:“魏千金,昨夜已经有位贵公子花了高价,前来邀月楼,请班主过英国公府唱戏道喜。”
赵昭灵坐在一旁,惊讶道:“啊?已经有人邀约了,是哪家公子请的?玉淳姐姐怎么不知道。”
闻言,雁岁枝自觉可惜,淡声道:“小国公交友甚广,想必是小国公的哪位朋友,知他二月中娶妻,遂想送个大礼作贺吧。”
此言一出,魏玉淳斟酌了一下,只淡声道:“雁公子说的在理,好在是此人定给兄长贺喜的,若是过自家府邸庆贺,我还不知道要如何跟兄长说了。”
赵昭灵凑到魏玉淳的身旁,眼睛笑得宛如细柳,欢天喜地地道:“定了就好定了就好啊,这样在小国公婚礼上,我们又能看见段大家的戏法了。玉淳姐姐,我看此人未提前过府通禀,必是想给小国公一个惊喜,可要告知小国公呀?”
魏玉淳看了她一眼,轻轻地摇了摇头,一笑道道:“你啊,就知道看戏,段大家既已被人秘密请过府道喜,我自也不会提前告诉兄长,只当是婚礼惊喜。”
赵昭灵见她答应,自顾地击掌定音,颇为豪情地道:“好,小国公成亲那日,我可等着看好戏。”
见云韶班已经有人提前作请过府道贺,魏玉淳面上也露出几分欣喜之色,此事算是办妥了。
一旁的雁岁枝眼眸微抬,漫不经心地抱着手里的手炉取暖,眸色凝望着次楼帘子,那舞动戏袖的身影,静默须臾,她收回了目光,悄无声息地在心中发出叹息。
这几日,后宫中风波不断,自忠勇侯离京后,原本还算平静稍缓的局面,变得愈发紧张。
不论是大理寺还是刑部,依着前阵子出现的纷乱,连连写了几道奏疏,趁着复朝开印时,痛斥傅赐鸢的罪责。
皇贵妃也做足了担心巡防兵卫戒护不够严谨,而受到惊吓的姿态,一边又做出安稳六宫嫔妃的威严,如此之举得到皇上好一番赞赏。
太后听闻后,面色气得发青,由于庆王也在协查,宫中那些引线还未燃起至八殿下身上,便暂时没有反击交锋,表面上看着有些示弱和平之气。
然就在雁岁枝等待秦府千金出嫁,参加婚舫游湖时,正月初十晚上,却连着下了两场惊雷暴雨。
雁岁枝早晨起来,吃完早食后站在了屋门口,看着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抬眸望着黑云沉沉雨帘中,时不时闪出几道惊雷,心中叹息只觉这雨下得不是时候。
约莫过了半柱香时间,就见另一侧廊下白枫疾步而来,匆匆上阶施礼。
“白枫,何事匆忙?”雁岁枝披上了氅衣,转过轮椅看着他问道。
白枫急声禀报道:“姑娘!适才蓟州的暗哨传来消息,东龙堰口崩塌了!”
“堰口崩塌淹了几个城镇,洪水冲来有些官宦和富商弃城先逃倒也罢了,谁知里边百姓全然不知堰口崩塌!”
“堰口崩塌是被暴雨意外冲毁?”雁岁枝详细听完白枫报来的消息,目光凛冽地望着屋外大雨,只觉这一刻雨下得更大了,喃喃地道:“果然又是蝎子……他们竟然要将大明毁到如此程度......”
“据说电闪雷鸣,由于连着下暴雨,有乡民听见一声巨响,雷电击开了一条裂缝,才导致堤坝崩塌的。河库坍塌后下边整个城镇被洪水淹没,今传来消息受灾三县,初计几百万生民受灾,这其中大部分是死于不知堰口决堤的。”
“死伤如何?”
“那洪水直冲了三县,遭受无妄之灾,葬身鱼腹的百姓约计三十余万人......”
“附近的几县可有受灾?”
“好在附近的几个县地势高,尚未受到牵连,衙门现在正极力救治灾民,但这衙门那么点子人,即便加上了周围自发来救洪的乡民,也根本无法退洪,只能尽力帮忙转移安置灾民和伤者。
报消息来时,庆王和八殿下已经率人出城了,应是奉皇上之令赶往江淮救治。
因忠勇侯离京出征,朝廷征了不少粮食,眼下蓟州粮仓又被冲毁,一时调拨不出粮食了,属下已经启动滦州暗卫前去救助伤者了。”
雁岁枝微垂眼眸,看着白枫吩咐道:“好,你拿着我的拜帖,让殿帅去趟济宁侯府找赵老夫人,她有办法筹备到粮食,让殿帅带着粮食快马兼程追八殿下脚跟,务必告知八殿下是其借资征用的。”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是嘟,这章卡文卡的俺吐血,关键在于后面小国公婚礼的大戏铺垫,这场大戏是个**点,需要安排入局的人实在太多啦噜,俺头光秃秃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戏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