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二垂三点捺,点下带横变零头。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小是九(注3)。”
“什么?”
“武帝加密谕旨之法,想来国公早已知悉。”
酒宴之后,宾客都已散去,唯有江霖被连瑬单独留下,引至书斋继续深谈。中书令的书斋明净宏敞,与时人所尚之“丈室”迥异:当央置一长桌,砚台笔筒,俱是坊间常见的款式,案后两间书架上籍册寥寥,壁间悬着一轴当世名家龚半千的水墨山水,与昔年连瑬在战场上惯用的刀剑相对。中书令在案后的禅椅上就坐,江霖则搬过一枚笋凳,恭然坐在侧面。这是他第一次与连瑬单独会面,拘谨之下,就连声音也轻了几分,“侥幸猜中而已,未料波及连公,实非江霖本意。”
“向时武帝……以非常之举入继大统,虑群情多疑,外侮乘间,遂命周洛暗设缉事所,布耳目爪牙于四方。而后周洛失势,缉务移于韩王李利,一时受诬谋逆,退居待罪,某乃暂摄其事。不久事解,人归其任,自此所中细情,老夫亦难得知,”连瑬将前朝往事向江霖娓娓道来,“武帝本欲扶植韩王制衡东宫,岂料太子与御医郑通暗中勾结,于药膳中下毒行弑。阴谋败露后,太子忧惧不已,竟仓促起兵,行千古未有之大逆……阴阳乖戾,二帝子俱不得永年,至于缉所,则机务废弛,属吏或隐或遁,行踪不可复追。”
“虽非仁政所本,然密察四方风声,以是防变御外,缉事所不可谓无功。连公既曾掌事,不知今尚有重建之念否?”
连瑬听出江霖已然动心,手捧茶盏,默然啜饮半晌后,冷不防向他探问,“四川仍有锦衣卫否?”
江霖避重就轻,“东南陆沉,犹有志士暗图复国。成都密与其通,多为钱粮兵械之供给,讯息人员之往来。”
连瑬轻笑一声,指尖在座椅扶手上飞快敲击几下,“‘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注4)’,然则考诸历代密使,能一秉至公,不挟权以徇私者,竟几人哉?周洛尝恃缉事之权诬构政敌,未省天道好还,及其兵败殒身,阖门老幼亦难逃流徙边陲、编配苦役之祸。”
显官高位,自古难居,得于诈力者,必失于诈力。江霖明白这是连瑬有意敲打,不觉惶恐,反倒仰头大笑,“江霖眼观天下局势,倒还无心自困于西北一隅!”
少年人的笑声里藏着一片荒原,仿佛已然活过一生,在了悟世间所有荒诞与寂寥后,依旧坦然赴战。连瑬在江霖身上看到了他的祖父的影子,心旌摇颤间,幸有周夫人手捧漆盘走入房间,将两碗热气腾腾的醒酒汤摆到二人面前,“喝碗八珍汤解解酒吧,对肠胃也好些。”
周夫人的举止间饱含被深重苦难打磨出的妇人特有的隐忍的温婉,青丝漾着柔和的灯光,仿佛一条闪着波光的长河,在无声中复将暗痕累累的土地连为整体。江霖知晓她原是周洛长子周文的遗腹女,生时家道中落,与母亲寄人篱下,饱受欺凌。直至与连瑬在边陲相见、相知,被他收为继室,生活境况乃得好转。她为江霖整理着向上抽起的衣袖,指间粗砺,是累年操持针黹留下的痕迹,“孙觉真是粗心,国公的衣裳都这么短了,也不知要置办新的——刚巧家里正要裁备冬衣,待会我也为国公量下尺寸,叫人先赶制几件送去府上吧。”
与连瑬不同,江霖每时每刻都在真切地感受着时光的飞逝——年初正合身的棉袍,年末就快要穿不上了,只因为陈嬢嬢送的面料太过舒适,一直不舍得换下,“夫人厚意,江霖铭感五内,唯是府中已有安排,不敢再劳烦贵府。”
“原是如此。国公初来长安,生活中若有不便之处,尽管来寻我们,切莫见外,”周夫人脸上的遗憾转瞬即逝,又换上一副熟稔的笑意,“我不懂朝堂里的事情,但衣食住行还算内行——若是国公瞧上了谁家姑娘,我也能帮忙打听打听……”
“那江霖便……先行拜谢了。”
连瑬看出江霖的局促,忍着笑朝妻子摆摆手,“好了,你先回房歇息吧,我和国公还有正事要谈。”
周夫人轻轻翻了个白眼,收拾好碗勺后,步履轻柔地走出书房。
“当年周康被执,部下星散,此中心念皇恩、愿为朝廷建功立业者,非止京郊一部匪军而已。若向他们重颁集结之令,兼募新兵,依连公之见,延绥镇中有哪位将领可以接收?”
当年长沙大败,果毅将军周康率残部刚刚退回境内,就被朝廷派出的特使罢官、锁拿,押送至长安,与他的父亲周洛一同受审。时任商洛防御使的杜解奉旨统帅数百败军之余,他本为高启旧部,与周家结怨颇深,前往营地不慰劳将士,反令亲兵收缴了残部所有兵械粮草,并且扣留军官,将士卒一逐了事。那些被强行遣散的士兵死走逃亡,十几年过去,尚有效力之心的寥寥可数,江霖借此之名招安匪徒、募集新兵,正打算在边境布局,来日与景军决胜关外。而向北军中势力较弱的连瑬一系寻求合作,分明意在抗衡高家——这是宫中所希望看到的,连瑬心知肚明,“稍后我可以列份名单给你。当年驻守边关,他们都曾随我出生入死,受我提携之恩。只是人心易变,国公若要委用,还需细细查验为好。”
“多谢!”
连瑬笑着摆手,心头却泛起难以言喻的酸涩。虽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注5)”,然而岁暮寒夜,偏觉老之将至,一如登泰山而见天地之辽远,比之山腰处不知天高地厚、依旧雄心万丈的少年人,更知晓作为人的渺小与不自量——“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注6)”,他竟开始共鸣那些痛恨变化、生怕毕生心血废于一旦的守旧派了!“古来变法与兵革,开得太平有几何?城狐硕鼠今犹在,胜似前朝恶更多,”连瑬一手抚揉着胃脘,悠悠叹了口气,“君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民可与乐成,难以与虑始,官嘛,各异其心,各争其利,莫说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注7),便是循分守职,不轻占便益者也是世所罕闻。国公有志于天下,真欲移其本性耶?”
昔日江永受遗三主,佐命四朝,却能始终恪守臣节,而后大厦倾颓,他与敌国的皇帝元烨签订和约,归隐四明山中,收徒授课、著书立说,彼此竟能相安无事。“君子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注8)”,皇图霸业,江永素来不屑,然而等身著述之中,一部《明夷待访录》,育材无数之后,一个小孙儿江霖,却传承了他最大的野心——一个走出“君、臣、民、奴”的压迫与掠夺秩序的公正、合理、仁义的法度。这样的图景,大大逾越了连瑬的想象,让这位王朝的宰相感到欣喜与不安。他要求江霖描绘墙后的世界,然而江霖亦未了悟——“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注9)”,他不语,只抬眼望向壁间的山水画轴。枯山寒水,乱石苍苔,一椽茅舍,几簇荒寒,无人烟亦似人所不到之处,只剩下莽远的气象与永恒的寂然。江霖的心中一片澄明,仿佛于空空之中忽见天地敞开,苍岭,白云,流泉,孤峰,周流迁转,竟至无尽无穷。虚耶?实耶?幻耶?真耶?江霖有口道不得,只怔怔叹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注10)?”
“道长既是讨口水喝,喝完水便请走吧,以后也不要再来了。”
无涯子却像没有听见一般,反将半碗水放回案上,“远望此中有天子气,特来拜见君王。”
林天炀母亲的呆病一日重似一日,起先只是健忘,如今已完全认不出人。他请遍城中医师,试过无数药方,岂料母亲的病情不减反剧,无法自理衣食不说,竟又开始日夜詈骂,吵闹不休。天炀不堪其扰,便听从侍女的鼓劝,将城中久负盛名的道士无涯子延至府中。传言无涯子擅长祝由术,符咒禁禳,替人解过不少困厄,然而这一遭却像是投石于水,杳无功效。天炀将他亲送出府,他却在门槛前转过身,朝正厅房檐上观望半晌,转而直盯着天炀,“公子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来日必当大贵。”
天炀登时脸色大变,粗鲁地要将他推搡出门。彼时赵蓁刚巧在场,她原为旁观祝由之术,见此情形,便笑着上前为双方解围,“桂王殿下相貌堂堂,九五之尊也是做过的。这道人不过唱支吉祥歌,讨些糊口钱,你又何必与他计较?”
于是天炀熄了心火,漠然将他撇在门外。时隔数月,母亲的病情丝毫未见起色,无涯子却又跑来口出狂言。没有赵蓁在侧,天炀登时横眉立目,指着道士的鼻尖痛骂道,“本王颁下退位诏书,早已拱手让出了大宣江山!你算什么东西,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于我?”
无涯子不怒反笑。他将手中拂尘一挥,继续喝水,“殿下虽言退位,然观当今之西南,又是谁家江山?”
“赵家!”
“赵总督并未称帝,做的还是大宣的官,治理的当然也还是大宣的江山。”
“时间早晚罢了,今川蜀人心尽归于他,各级官吏将卒,谁不唯他马首是瞻?报中所议,坊间所传,劝进的士民已经不少,无非思虑贼寇未平,功业未著,故不敢遽然称尊。待来日光复江南,你且再看城头旗色!”
“赵总督固一世之雄也,惜乎年高无子。倘殿下能与赵二小姐结为秦晋,异日鸿业所传,未必尽在赵晋。”
“不可能!”
“如何不能?太(河蟹)祖亦子兴之馆甥!”
“馆甥”即指女婿。元末豪杰并起,郭子兴兴兵濠州,大宣太(河蟹)祖林元乾往随之,乘时因势,戡乱摧强,十五载而终有天下。对亡国之君叙说创业之事,无涯子一语批颊,激得林天炀登时面红耳赤,“易世之后,川滇归于赵晋,甘陕归于江霖,二人同气连枝,桴鼓相应,此江公之遗泽也,虽总督亦不可夺!林氏天命既终,逐鹿之事,何有于我哉?”
他的话说得太急,唇齿翻搅着幽愤,野心挑动着不甘,碗中之水倾斜摇晃,竟像自己钻进无涯子的口中似的。天炀惊觉失言,又羞又恼,他紧盯着对方笑弯的眉眼,看那道士放下空碗,十分欢畅地喟叹一声,“人们不认识天主的时候,误给那些本来不是神的神作奴仆(注11)。”
此言出自《圣经》,并不出自《道藏》。天炀少时随母入教,自从做了儒家士大夫们的亲王、君主,便刻意隐瞒起曾经受洗的过往。他没料到无涯子竟是知情之人,皱着眉厉声喝问道,“你到底是谁?你接近我,究竟有什么目的?”
“愿奉殿下为东方之主,使华夏之民得沐天主荣光!”
天炀腾然站起,又悻悻然坐回位上,“禁教令下,川中还有几人信奉天主?”
“河边有渔夫,墓中有信徒,竞技场上亦有幸存者(注12)。摩西走入旷野,自有领受感召、归向真主之人与他同行!”无涯子快步走到天炀面前,说话之时,腥腻的气息有节律地喷在他的脸上,“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必伸手施行祂一切的奇事。祂会将他们从困苦中领出来,往流奶与蜜之地去!”
“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注13)——”林天炀猛摇其头,试图甩去脑中的迷雾,“若我所知不差,耶稣会不是已经放弃大宣,向萨虏投诚了吗?”
“天主不在乎谁是凯撒。地上之国因罪孽而短暂,注定走向毁灭,唯天主之国因信得生,归于无限永恒。”
“并非天主不在乎凯撒。制于一尊的本事,天主比凯撒高明得多,”林天炀冷哼一声,“奉天主之名,圣而公一教之会洗劫了多少国家,戕害了多少人命!耶稣尝言,‘你们要谨慎,不要受迷惑,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注14)!’尔今日登门游说,焉知是撒旦还是天使!”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注15)!至一、至圣、至公的耶和华神灭尽迦南七族,难道不是对恶贯满盈者的审判与惩罚?桂王殿下,争论教义于今无益,您是至高者的儿子,羊群的牧人,教会的保护者,您将带来刀剑而非和平,无人敢向主的受膏者下手!”
林天炀的脚步越踱越快,窗格筛下的夕照中,光明与阴影交替掠过他的面庞,“无非是做石敬瑭,称臣呼父,求圣父以义兵、火炮庇佑耳!”他堕入沉沉黑暗,侧眼看向无涯子扬起的嘴角,“你究竟是谁?”
一个集市口的弃儿,茶馆里的学徒,权门中的仆役,一个巧舌如簧的卜算师,沉浮乱世的投机者,被迫弃教的基督徒,一个聪明人,一个妄想者,一个野心家。无涯子脱下道巾,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他向天炀深鞠一躬,肃然吟咏道,“我是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说:‘修直主的道路’(注16)。”
注3:引自胡适为四角号码检字法创作的歌诀。
注4:引自《商君书·画策》。
注5:引自《曾国藩家书》。
注6:引自《商君书·更法》。
注7:借鉴自《礼记·儒行篇》。
注8:引自《孟子·尽心》。
注9:引自唐代韩愈《山石》。
注10:引自《楞严经》。
注11:引自《圣经·加拉太书4:8》。
注12:渔夫:指耶稣最早的门徒,如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本为加利利湖上的渔夫。陵墓:在罗马帝国的迫害下,基督徒常在地下墓穴中秘密集会、礼拜。罗马竞技场:罗马帝国曾多次对基督徒进行残酷迫害,常常把他们扔进竞技场中,任猛兽撕咬或以剑士搏斗为乐。
注13:引自《圣经·诗篇22:6-7》。
注14:引自《圣经·路加福音21:8》。
注15:引自《圣经·传道书1:2》。
注16:引自《圣经·约翰福音1:23》。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岁暮阴阳(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