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谢:玉佩赠贾芸
一、乱世筹银,千里寻踪觅故人
残阳如血,浸染着南瞻部洲的断壁残垣。天启三年的战火已经蔓延了半壁江山,曾经繁华的金陵城如今只剩满地狼藉,街道上行人稀疏,个个面带菜色,唯有城西北角的“醉春楼”依旧灯火通明,丝竹之声夹杂着嬉笑怒骂,与城外的萧瑟形成刺眼的对比。
贾芸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指尖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是前日从旧友兴儿口中辗转得来的地址。三个月前,他在逃难的人群中听闻妙玉被乱兵劫掠,辗转卖入了金陵醉春楼,当场便红了眼眶。妙玉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曾入贾府栊翠庵修行,性情高洁如空谷幽兰,如今却身陷风尘,这让向来重情重义的贾芸如何能坐视不理?
“老板,再宽限几日,我必定凑够银子!”贾芸站在醉春楼门口,第三次被龟奴挡了回来。龟奴斜睨着他,脸上满是鄙夷:“我说贾小哥,你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妙玉姑娘可是我们楼里的头牌,赎身银子要五百两白银,你这穷酸样,就算把自己卖了也凑不齐,别在这儿耽误我们做生意!”
贾芸咬紧牙关,没有反驳。他知道龟奴说的是实情,自从贾府败落,他便沦为一介布衣,平日里只能靠帮人抄写文书、跑腿送信勉强糊口,五百两银子对他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可一想到妙玉或许正在楼中受辱,他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转身离开时,他暗暗发誓,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妙玉赎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贾芸几乎拼尽了全力。他先是变卖了家中仅有的祖传字画,换来了五十两银子;又四处奔走,向昔日贾府的旧部求助,可如今人人自危,大多避之不及,只有几人念及旧情,凑了二十两银子给他;走投无路之下,他甚至冒险去城外的矿山做苦力,日夜不休地搬运矿石,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却硬是咬牙坚持了一个月,又攒下了三十两。
二、患难相扶,众友齐心助脱困
距离五百两的目标依旧遥远,贾芸坐在破庙里,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心中满是绝望。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妙玉困在醉春楼,一辈子无法脱身?就在他愁眉不展时,庙门被轻轻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芸哥儿,我听说你的难处了。”来人是小红,昔日怡红院的丫鬟,如今嫁作人妇,日子也算安稳。她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递到贾芸面前:“这是我和我男人攒下的五十两银子,你先拿着,虽然不多,也算尽一份心意。”
贾芸愣住了,眼眶瞬间湿润。他知道小红家境并不富裕,这些银子定然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小红妹妹,这怎么好意思……”他哽咽着,话都说不完整。
“你我都是从贾府出来的,如今妙玉姑娘有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小红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况且,当年你在府中对我多有照拂,这份情分,我一直记在心里。”
小红的到来像是一剂强心针,让贾芸重新燃起了希望。随后几日,更多贾府旧人陆续找上门来,有的送来几两碎银,有的拿来衣物首饰变卖,就连当年受过贾芸恩惠的街头小贩,也凑了二两银子送来。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财物,贾芸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些不仅仅是银子,更是乱世中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谊。
经过半个月的奔波,贾芸终于凑齐了五百两白银。他将银子小心翼翼地装在木箱中,用布条紧紧捆在背上,天还未亮,便急匆匆地赶往醉春楼。一路上,他脚步轻快,心中却忐忑不安,既期待着能早日见到妙玉,又担心她在楼中受了委屈,早已没了往日的模样。
三、风尘赎身,再见已是泪潸然
醉春楼的大门刚打开,贾芸便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大堂内空无一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卫生,空气中弥漫着酒气和脂粉味,让他有些不适。龟奴见他背着沉重的木箱,眼神顿时变了,连忙堆起谄媚的笑容迎了上来:“贾小哥,今日可是带够银子了?”
贾芸点点头,沉声道:“五百两,一分不少,我要立刻赎走妙玉姑娘。”
龟奴眼睛一亮,连忙引着他去见老鸨。老鸨是个体态丰腴的中年妇人,见贾芸真的带了五百两银子,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贾小哥果然守信用,妙玉姑娘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真是她的福气。”说着,便让人去请妙玉。
不多时,一道纤细的身影从楼梯上缓缓走下。贾芸抬眼望去,只见妙玉身着一身素色衣裙,头发简单地挽成一个发髻,脸上未施粉黛,却依旧难掩清丽的容颜。只是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眉宇间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愁绪,比起往日在栊翠庵的清冷孤傲,多了几分惹人怜爱的柔弱。
“妙玉姑娘……”贾芸喉咙发紧,声音有些沙哑。
妙玉看到贾芸,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泛起了泪光。她快步走下楼梯,走到贾芸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贾公子,多谢你……”话未说完,便泣不成声。在醉春楼的这些日子,她受尽了屈辱,多少次想要一死了之,却又凭着一丝执念苦苦支撑,她知道,总会有人来救她的,如今,这个人终于来了。
老鸨见状,识趣地退了下去,将空间留给了二人。大堂内只剩下贾芸和妙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悲伤与感激。贾芸看着泪流满面的妙玉,心中一阵酸楚,他轻声安慰道:“妙玉姑娘,别哭了,我已经凑够银子了,现在就带你离开这里。”
妙玉点点头,擦干眼泪,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她环顾了一眼这座囚禁了她三个月的牢笼,眼中没有丝毫留恋,转身对贾芸道:“贾公子,我们走吧。”
贾芸扛起木箱,跟在妙玉身后,一步步走出了醉春楼。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身上,温暖而明媚,妙玉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久违的自由,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却是喜悦的泪水。
四、玉佩赠情,元春旧物寄深意
离开醉春楼后,贾芸带着妙玉来到城外的一座破庙中暂歇。破庙虽然简陋,却十分安静,远离了城中的喧嚣与纷争。贾芸生起一堆篝火,火光映照在妙玉的脸上,让她的容颜显得格外柔和。
“贾公子,此番大恩,妙玉无以为报。”妙玉坐在篝火旁,双手放在膝盖上,轻声说道。这些日子,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报答贾芸的救命之恩,可她如今身无长物,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贾芸摆摆手,笑道:“妙玉姑娘不必客气,你我相识一场,如今乱世之中,互相扶持本是应该的。”在他心中,救妙玉不仅仅是因为往日的情谊,更是出于心中的道义,他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
妙玉却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公子的恩情,妙玉没齿难忘。我虽一无所有,但有一件东西,或许能对公子有用。”说着,她缓缓抬起手,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
锦盒是用紫檀木制成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虽然有些陈旧,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妙玉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块玉佩。玉佩通体莹白,质地温润,上面雕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的羽毛栩栩如生,边缘处还镶嵌着几颗细小的珍珠,在火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贾芸好奇地看向玉佩,眼中满是疑惑。
“这是当年元妃娘娘省亲时,赏赐给我的物件。”妙玉轻轻抚摸着玉佩,眼神中带着一丝怀念,“我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从未离身。这玉佩乃是上等的和田白玉所制,据说受过高僧开光,能趋吉避凶,保人平安。”
她将锦盒递给贾芸,诚恳地说道:“如今乱世纷争,危机四伏,公子四处奔波,定然凶险重重。这块玉佩,你就收下吧,或许真的能帮你避过一些灾祸。”
五、推辞不过,盛情难却纳信物
贾芸连忙推辞:“妙玉姑娘,这万万不可。此乃元妃娘娘赏赐之物,意义非凡,你理应好好珍藏,我怎能夺人所爱?”他知道,对于妙玉而言,这块玉佩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更是对过往岁月的念想,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收下。
“公子此言差矣。”妙玉坚持道,“这玉佩虽珍贵,但在乱世之中,能保人平安才是最重要的。我如今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就算遇到危险,也无所畏惧。可公子心怀大义,日后必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块玉佩在你手中,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她顿了顿,眼中带着一丝恳求:“公子,你就收下吧。这不仅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对你的祝福。我只希望你日后能平安顺遂,不要再遭逢战乱之苦。”
贾芸看着妙玉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妙玉是真心想将玉佩送给自己,若是执意推辞,反而会伤了她的心。况且,乱世之中,危险无处不在,有这样一块能避祸的玉佩,或许真的能多一份保障。
“既然姑娘如此盛情,那我便却之不恭了。”贾芸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将玉佩取出,戴在自己的颈间。玉佩贴着肌肤,传来一阵温润的触感,仿佛带着一股暖流,瞬间传遍了全身。
他郑重地对妙玉道:“妙玉姑娘,你放心,我定会好好珍藏这块玉佩,绝不辜负你的心意。日后若是有任何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只管开口,我贾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妙玉看着他脖颈间的玉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贾芸果然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六、乱世盟誓,互勉相助结知己
篝火渐渐微弱,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可乱世的阴霾依旧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贾芸和妙玉坐在破庙中,沉默地望着窗外,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
“贾公子,如今战乱纷飞,四处都是兵荒马乱,你接下来打算去哪里?”妙玉率先打破了沉默,轻声问道。她知道,贾芸不可能一直留在这座破庙中,他心中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贾芸叹了口气,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打算去江南投奔一位故人,据说那里局势相对稳定,或许能有一条生路。等安定下来后,我想召集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为百姓做点实事,尽量减少战乱带来的苦难。”
妙玉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点点头:“公子心怀天下,妙玉深感钦佩。我暂无去处,若是公子不嫌弃,我想与公子一同前往江南。我虽一介女子,无法上阵杀敌,但也略通医术和诗书,或许能为公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贾芸心中一喜,连忙道:“求之不得!有妙玉姑娘同行,我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只是路途遥远,一路上必定凶险万分,姑娘怕是要受苦了。”
“乱世之中,何来不受苦之说?”妙玉淡淡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要能远离醉春楼那样的地方,能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力,就算吃再多的苦,我也心甘情愿。”
二人相视一笑,心中都生出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贾芸站起身,伸出手,郑重地对妙玉道:“妙玉姑娘,乱世之中,前路未卜。今日我在此立誓,日后若有难处,必定与你互相照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妙玉也站起身,伸出手,与贾芸紧紧握住:“贾公子,我亦立誓,此生必定与你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共渡这乱世难关!”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传递着彼此的温暖与坚定。阳光透过破庙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他们眼中的希望。虽然未来依旧充满未知,但他们知道,从今往后,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这块来自元春的玉佩,不仅是避祸的信物,更是他们之间情谊的见证,在乱世之中,结下了一段跨越身份、无关风月的特殊知己情谊。
七、前路漫漫,携手共赴江南路
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贾芸和妙玉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一路上,他们避开了战乱频繁的城镇,专走偏僻的小路,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路边的溪水,累了便在破庙或山洞中歇息。
这日,他们走到一片山林之中,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贾芸心中一紧,连忙拉着妙玉躲到一棵大树后面。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后面跟着几个手持刀枪的乱兵,正在肆意劫掠。
“不好,是乱兵!”贾芸低声道,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将妙玉护在身后,紧紧握住了腰间的短刀。这把短刀是他临行前一位旧友所赠,如今成了他唯一的防身武器。
乱兵很快发现了他们,为首的一个满脸横肉的士兵哈哈大笑道:“没想到这里还有两个如此标致的人物,正好抓回去献给将军!”说着,便带着手下冲了过来。
贾芸毫不畏惧,拔出短刀迎了上去。他虽然不懂武功,但凭借着在矿山做苦力练就的一身力气,与乱兵周旋起来。妙玉站在一旁,心中十分焦急,她虽然略通医术,却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上前帮忙。
就在这时,为首的乱兵一刀砍向贾芸的胸口,贾芸躲闪不及,眼看就要被砍中。危急关头,他脖颈间的玉佩突然散发出一道柔和的白光,将他整个人包裹起来。乱兵的刀砍在白光上,瞬间被弹开,他自己也被震得后退了几步,一脸惊愕。
“这是什么妖法?”乱兵们吓得脸色发白,不敢再上前。
贾芸也愣住了,他低头看向胸前的玉佩,心中恍然大悟。原来妙玉说的没错,这块玉佩真的能避祸挡灾。他趁乱兵惊魂未定之际,挥刀砍倒了为首的士兵,其余乱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四散奔逃。
八、玉佩显灵,患难之中见真情
危机解除,贾芸长舒了一口气,冷汗早已浸湿了衣衫。他走到妙玉身边,关切地问道:“妙玉姑娘,你没事吧?”
妙玉摇摇头,眼中满是惊讶与庆幸:“我没事,多亏了这块玉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没想到元妃娘娘的遗物,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贾芸抚摸着胸前的玉佩,心中对妙玉充满了感激。若不是她将这块玉佩送给自己,恐怕今日他早已命丧乱兵刀下。“妙玉姑娘,今日多亏了你,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公子不必多言,你我早已立下盟约,互相照应本是应该的。”妙玉微微一笑,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况且,这块玉佩能在危急关头救你一命,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继续前行的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几次危险,每次都是玉佩散发的白光护住了他们,让他们化险为夷。贾芸越发珍惜这块玉佩,不仅因为它能避祸,更因为它承载着妙玉
九、山洪突至,生死相依渡险关
雨后的山林格外泥泞,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贾芸和妙玉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的碎石被雨水冲刷得光滑,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妙玉自幼体弱,连日的奔波早已让她疲惫不堪,脚步渐渐有些踉跄。
“姑娘,慢点走,我扶着你。”贾芸连忙放慢脚步,伸手扶住妙玉的胳膊。他能感觉到掌心下的手臂纤细而冰凉,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怜惜。这些日子,妙玉从未抱怨过一句苦,即便累到极致,也只是默默咬牙坚持,这份坚韧,让贾芸越发敬佩。
妙玉轻轻点头,借着贾芸的搀扶,勉强跟上他的步伐。“多谢公子,连累你也走得这般缓慢了。”她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
“说什么连累的话,我们本就该互相扶持。”贾芸笑着摇摇头,目光望向远方,“前面应该快到山脚下的村落了,到了那里,我们便可以找个地方好好歇息一晚,再补充些干粮。”
话音刚落,忽然听到山顶传来一阵轰隆巨响,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贾芸脸色骤变,连忙抬头望去,只见山顶的草木剧烈晃动,浑浊的洪水裹挟着石块和断木,如同一条咆哮的巨龙,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猛冲下来。
“不好,是山洪!”贾芸失声惊呼,下意识地将妙玉紧紧护在怀中,转身朝着旁边一处相对凸起的岩石奔去。洪水的速度极快,瞬间便淹没了他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浑浊的水流呼啸而过,卷起沿途的一切,声势骇人。
贾芸抱着妙玉跌坐在岩石上,浑身都被飞溅的泥水打湿。妙玉紧紧闭着眼睛,双手死死抓住贾芸的衣襟,身体因为恐惧而微微颤抖。贾芸感受到怀中的颤抖,轻声安慰道:“别怕,没事了,我们安全了。”
洪水肆虐了半个时辰才渐渐退去,原本的山路被冲得面目全非,到处都是狼藉的残骸。贾芸扶着妙玉站起身,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景象,心中不由得一阵后怕。若不是反应及时,他们恐怕早已被洪水卷走,性命难保。
妙玉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惨状,眼中满是惊骇。她抬头看向贾芸,只见他的脸上、身上都是泥水,头发也乱糟糟地贴在额前,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明亮而坚定。“贾公子,刚才真是多亏了你。”她由衷地说道,心中对贾芸的感激又深了几分。
贾芸擦了擦脸上的泥水,笑道:“我们能平安无事就好。只是山路被毁,看来我们只能绕路前行了。”他抬头望向四周,试图寻找新的出路,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泥泞与断壁,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愁绪。
十、荒村救助,妙手仁心暖众生
绕路前行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只是这座村落也未能幸免于难,不少房屋被山洪冲垮,村民们正围着倒塌的房屋哭泣,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贾芸和妙玉走进村落,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都十分沉重。“这些村民实在可怜,我们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吧。”妙玉拉住贾芸的衣袖,眼中满是不忍。
贾芸点点头,他本就心怀恻隐之心,如今见村民们遭此大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二人径直走向人群聚集的地方,只见一位老妇人正坐在地上,抱着一具孩童的身体痛哭流涕,那孩童浑身湿透,脸色苍白,不知是否还有气息。
妙玉连忙走上前,蹲下身,轻轻探了探孩童的鼻息,又摸了摸他的脉搏。“还有救!”她心中一喜,连忙对周围的村民说道,“大家快去找些干燥的柴火和干净的布条来,再打一盆温水,我或许能救这孩子。”
村民们闻言,眼中顿时燃起希望,连忙四散而去,按照妙玉的吩咐寻找所需之物。贾芸则在一旁帮忙清理出一块干净的空地,又生起一堆篝火,为孩童取暖。
妙玉将孩童平放在地上,解开他湿透的衣物,用干燥的布条轻轻擦拭他的身体,随后又将他抱到篝火旁取暖。她从行囊中取出随身携带的药囊,里面装着一些她平日里采集的草药。她挑出几味驱寒续命的草药,用石头捣碎,敷在孩童的胸口和额头,又拿出一根银针,小心翼翼地为孩童针灸。
时间一点点过去,妙玉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贾芸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担忧,连忙递过水壶:“姑娘,喝点水歇一歇吧,别累坏了身子。”
妙玉摇摇头,专注地看着孩童,直到看到孩童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脸色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她才松了口气,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好了,他已经脱离危险了,只需好好休养几日便能痊愈。”
村民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对着妙玉和贾芸连连道谢。“多谢姑娘救命之恩!多谢公子仗义相助!”老妇人更是激动得跪倒在地,要向二人磕头谢恩,被贾芸连忙扶了起来。
“老人家不必多礼,举手之劳而已。”贾芸连忙说道,“如今村落遭此大难,大家还是先收拾残局,安置好伤员和老人要紧。”
接下来的几日,贾芸和妙玉便留在了村落中,帮助村民们重建家园。妙玉凭借精湛的医术,为受伤的村民诊治,贾芸则带领年轻的村民清理废墟,搭建临时的房屋。村民们对二人感激不尽,将家中仅有的粮食拿出来招待他们,虽然只是粗茶淡饭,却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十一、偶遇旧部,故园消息断人肠
离开村落的那天,村民们纷纷来到村口送别,将家中的干粮和草药塞满了他们的行囊。贾芸和妙玉再三道谢后,才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有了村民们的接济,他们的行囊充实了不少,旅途也变得稍稍轻松了一些。
这日,他们来到一座县城外,只见城门处守卫森严,来往的行人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贾芸心中疑惑,便拉着一位路过的老者询问情况。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公子有所不知,这几日县城里来了一位新上任的县令,为人贪婪刻薄,不仅加重了赋税,还四处抓捕所谓的‘乱党’,稍有不从便严刑拷打,百姓们苦不堪言啊!”
贾芸闻言,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愤慨。乱世之中,百姓本就流离失所,这位县令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实在可恶。“多谢老人家告知。”他谢过老者,便带着妙玉准备进城。
进城时,守卫果然对他们百般刁难,仔细搜查了他们的行囊,见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又敲诈了几两银子,才放他们进城。城中的景象一片萧条,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大多关门大吉,偶尔有几家开门的,也是门可罗雀。
二人找了一家简陋的客栈住下,打算歇息一晚再继续赶路。晚饭时,邻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贾芸心中一动,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正独自饮酒,那人脸上带着一道疤痕,正是昔日贾府的护院头领,林忠。
“林大哥!”贾芸惊喜地站起身,快步走了过去。
林忠听到声音,抬头一看,见到贾芸,也是又惊又喜:“芸哥儿?你怎么会在这里?”他连忙起身,拉着贾芸坐下,又看到一旁的妙玉,眼中露出一丝疑惑。
“这位是妙玉姑娘,是我的故人。”贾芸连忙介绍道,随后又问道,“林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贾府败落后,你便没了消息,我还以为……”
林忠叹了口气,眼中满是伤感:“贾府败落后,我便带着几个兄弟四处逃难,一路上颠沛流离,不少兄弟都没能活下来。我辗转来到这座县城,本想找份活计谋生,没想到这里的县令如此昏庸,日子越发艰难了。”
他顿了顿,又问道:“芸哥儿,你可知其他故人的消息?宝玉公子、黛玉姑娘他们……还好吗?”
提到贾府的故人,贾芸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我也不清楚他们的下落。”他摇了摇头,“贾府被抄家后,我便四处逃难,只听闻宝玉公子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黛玉姑娘则早已香消玉殒,至于其他人,更是杳无音信。”
林忠闻言,忍不住红了眼眶,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口中喃喃道:“好好的一个贾府,怎么就落得这般下场……”
妙玉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眼中也满是唏嘘。她虽在栊翠庵修行,却也见证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落,如今听闻故人的遭遇,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
十二、智斗贪官,侠义之心照肝胆
当晚,贾芸和林忠聊到深夜,得知林忠这些日子一直在暗中联络贾府旧部,想要寻找机会为民除害,惩治那位昏庸的县令。贾芸听后,心中顿时生出一个念头。
“林大哥,既然这位县令如此作恶多端,我们不如联手除掉他,为百姓们除害!”贾芸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林忠心中一动,连忙道:“芸哥儿,你有什么好主意?那县令身边守卫众多,我们仅凭几个人,恐怕难以成事。”
“我有一计。”贾芸压低声音,缓缓说道,“我听闻这位县令贪婪好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圈套,引他上钩。妙玉姑娘略通易容之术,我们可以让她乔装成一位富家小姐,假意投奔县令,趁机在他的酒水中下迷药,待他昏迷后,再夺取他的官印和贪赃枉法的证据,然后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百姓们定然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候他便插翅难飞了。”
林忠和妙玉闻言,都觉得这个计策可行。妙玉点点头:“易容之术我虽不精通,但乔装成富家小姐应该不成问题。只是那迷药,我们去哪里寻找?”
“这个好办。”林忠说道,“我认识一位江湖郎中,他那里应该有迷药,我这就去取。”
次日一早,林忠便取回了迷药。妙玉则开始精心打扮,她换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裙,又用胭脂水粉修饰了面容,原本清冷的容颜顿时变得娇艳动人,活脱脱一位娇贵的富家小姐。贾芸则乔装成她的管家,林忠和另外几位贾府旧部则埋伏在县令府邸附近,随时准备接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贾芸便带着“富家小姐”模样的妙玉来到了县令府邸门前。守门的侍卫见妙玉容貌出众,衣着华丽,连忙恭敬地通报。县令听闻有富家小姐前来投奔,心中大喜,连忙亲自出门迎接。
见到妙玉的那一刻,县令的眼睛都看直了,满脸谄媚地说道:“不知小姐芳名,从何处而来?”
“小女子妙玉,家父曾是朝中官员,如今家道中落,听闻大人为官清正,特来投奔。”妙玉微微躬身,声音柔婉动听,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县令见状,更是心花怒放,连忙将二人请进府中,摆下丰盛的宴席招待。席间,县令频频向妙玉敬酒,眼神中充满了贪婪与好色。妙玉强忍着心中的厌恶,假意应酬,趁着县令不注意,将迷药悄悄倒入了他的酒杯中。
县令毫无察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没过多久,他便觉得头晕眼花,浑身无力,瘫倒在椅子上昏睡过去。贾芸见状,连忙上前,搜出了县令的官印和贪赃枉法的账本,随后与妙玉一同离开了县令府邸。
走出府邸后,林忠和几位旧部连忙迎了上来。“得手了?”林忠急切地问道。
贾芸点点头,举起手中的官印和账本:“一切顺利!我们现在就将这些证据张贴出去,让百姓们都看看这县令的真面目!”
当晚,县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县令贪赃枉法的证据。百姓们见状,群情激愤,纷纷手持棍棒,冲向县令府邸。县令的侍卫们见众怒难犯,早已吓得四散奔逃。百姓们冲进府邸,将昏迷的县令捆绑起来,押到了县衙门口。
次日一早,贾芸和林忠带领百姓们,将县令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随后将他押往府城治罪。消息传开后,县城里的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来到客栈,向贾芸、妙玉和林忠道谢。
林忠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感慨:“芸哥儿,多亏了你,我们才能为民除害。如今县令已被惩治,我打算带着兄弟们继续留在这一带,保护百姓们的安全。”
贾芸点点头:“林大哥深明大义,贾芸佩服。我们还要前往江南,就此别过吧。日后若有机会,我们再相见。”
离别之际,林忠将家中仅有的一匹好马送给了贾芸和妙玉,又拿出一些银子作为盘缠。二人再三道谢后,便骑着马,继续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途。有了马匹,他们的旅途变得轻松了许多,速度也快了不少。
十三、古寺夜宿,月下谈心忆往昔
一路南下,天气渐渐变得温暖起来。这日黄昏,他们来到一座古寺前,只见古寺的匾额上写着“清凉寺”三个大字,寺庙虽有些陈旧,却十分古朴典雅。此时天色已晚,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贾芸便提议在古寺中借宿一晚。
走进古寺,只见一位老和尚正在打扫庭院。老和尚见到他们,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二位施主,天色已晚,又是雨天,若是不嫌弃,便在寺中歇息一晚吧。”
贾芸和妙玉连忙道谢,跟着老和尚走进了寺庙。老和尚为他们安排了两间相邻的禅房,又端来了热茶和斋饭。吃过斋饭,雨渐渐停了,一轮明月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洒下清冷的月光,将古寺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妙玉独自一人来到庭院中的桂花树下,望着天上的明月,眼中满是思念。贾芸见状,也悄悄走了过去,站在她的身边。
“姑娘在想什么?”贾芸轻声问道。
妙玉回过神,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看到这轮明月,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在栊翠庵的日子。那时,每到月圆之夜,我便会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品茗赏月,日子虽清静,却也自在。”
贾芸看着她眼中的怀念,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是啊,那时的贾府何等繁华,我们都还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可如今,物是人非,只剩下无尽的回忆了。”
“乱世之中,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妙玉轻声说道,“虽然过往的繁华不再,但我们至少还活着,还有机会去寻找新的生活。”
她转头看向贾芸,眼中带着一丝好奇:“贾公子,当年在贾府,你总是默默努力,从不张扬,我一直很好奇,你心中究竟有什么抱负?”
贾芸望着天上的明月,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出身卑微,在贾府中一直不受重视。但我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让家人和身边的人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如今乱世纷争,百姓流离失所,我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我希望能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让他们早日摆脱战乱之苦。”
妙玉闻言,眼中满是敬佩:“公子心怀天下,实在难得。我虽一介女子,却也希望能为百姓尽一份力。日后到了江南,若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公子只管开口。”
“有姑娘这句话,我心中便有了底气。”贾芸笑着说道,“妙玉姑娘,你不仅医术高明,性情也这般坚韧善良,能与你同行,是我贾芸的福气。”
妙玉脸颊微微一红,连忙低下头,看着地上的月光,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情愫。她知道,这份情谊无关风月,却比爱情更加珍贵。在这乱世之中,能遇到这样一位知己,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二人在桂花树下静静站立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道修长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静谧而美好,仿佛将乱世的喧嚣与纷争都隔绝在了门外。
十四、玉佩再显,迷雾之中指迷津
休整了一晚,次日一早,贾芸和妙玉便告别了老和尚,继续赶路。离开清凉寺后,他们走进了一片茂密的森林。这片森林十分广阔,树木遮天蔽日,阳光很难穿透枝叶洒下来,林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让人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这片森林看起来有些诡异,我们可得小心些。”贾芸勒住马缰绳,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林中静得出奇,连鸟儿的叫声都听不到,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让人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寒意。
妙玉点点头,心中也有些不安。她下意识地看向贾芸胸前的玉佩,只见玉佩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让她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二人骑着马,在迷雾中缓缓前行。不知走了多久,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地。“不好,我们好像迷路了。”贾芸脸色一变,心中有些焦急。这片森林如此之大,若是一直被困在这里,粮草耗尽,后果不堪设想。
妙玉也有些慌乱,她四处张望,试图寻找出路,可周围都是一模一样的树木,雾气越来越浓,根本分不清方向。“这可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一直困在这里吧。”
就在这时,贾芸胸前的玉佩忽然变得明亮起来,一道柔和的白光从玉佩中射出,指向了一个方向。贾芸和妙玉心中一喜,连忙朝着白光指引的方向走去。
沿着白光指引的方向,他们在迷雾中穿行。一路上,玉佩的光芒时明时暗,每当他们快要偏离方向时,玉佩便会变得更加明亮,指引他们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不知走了多久,前方的雾气渐渐稀薄,阳光终于穿透枝叶洒了下来。
“前面有出路了!”妙玉惊喜地喊道。只见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条狭窄的小路,小路的尽头,隐隐可以看到一片开阔的地带。
二人心中大喜,连忙加快速度,沿着小路走出了森林。出了森林,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出现在眼前,田野中种植着大片的庄稼,几位农夫正在田间劳作,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终于出来了!”贾芸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看向胸前的玉佩,只见玉佩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泽。“多亏了这块玉佩,否则我们恐怕真的要被困在森林中了。”
妙玉也十分庆幸:“这玉佩果然神奇,不仅能避祸挡灾,还能指引方向。看来元妃娘娘的遗物,当真蕴含着不凡的力量。”
他们骑着马,朝着田野中的村落走去。村落中的村民们见到他们,都十分热情,纷纷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贾芸向村民们打听前往江南的路线,村民们详细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还告诉他们,沿着这条大路一直走,不出三日,便能抵达江南的边境。
得到了准确的路线,贾芸和妙玉心中十分高兴。他们在村落中补充了粮草和水源,又歇息了半日,便再次踏上了旅途。有了村民们的指引,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一路顺畅地朝着江南边境走去。
十五、边境暂歇,乱世浮萍遇同乡
三日之后,贾芸和妙玉终于抵达了江南边境的一座小镇。这座小镇地处江南与中原的交界处,虽然也受到了战乱的影响,但相比中原地区,局势要稳定许多,街道上行人往来,店铺也大多正常营业,一派相对繁华的景象。
二人找了一家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下,打算在小镇中休整几日,再前往江南腹地。客栈的老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人,得知他们是从中原来的难民,不由得生出几分同情,对他们格外照顾。
晚饭时,客栈里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操着一口熟悉的金陵口音,正在谈论着家乡的事情。贾芸和妙玉闻言,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亲切感。他们都是金陵人,离开家乡已有许久,如今听到熟悉的乡音,心中十分感慨。
“几位大哥,你们也是金陵人吗?”贾芸主动走上前,笑着问道。
几位客人闻言,转头看向贾芸和妙玉,眼中露出一丝惊讶:“是啊,我们都是金陵来的,不知二位也是?”
贾芸点点头:“正是。我们离开金陵已有数月,一路辗转来到这里,不知家乡如今怎么样了?”
提到金陵,几位客人的脸色都沉了下来。“唉,别提了。”一位年长的客人叹了口气,“金陵如今也不太平,乱兵时常劫掠,百姓们苦不堪言。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才逃到这里来的。”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听说最近有一位将军率领军队驻守在金陵城外,击退了几次乱兵的进攻,金陵城的局势才稍稍稳定了一些。那位将军姓柳,为人正直,爱兵如子,百姓们都很爱戴他。”
贾芸闻言,心中一动。他想起昔日贾府的旧友中,有一位名叫柳湘莲的公子,为人侠义,精通武艺,不知这位柳将军是不是他。“不知这位柳将军的全名是什么?”贾芸连忙问道。
“具体的全名我们也不清楚,只知道大家都叫他柳将军。”年长的客人摇了摇头。
妙玉看着贾芸眼中的期待,轻声说道:“或许等我们到了江南腹地,就能打听出更多关于柳将军的消息了。”
贾芸点点头,心中暗暗决定,到了江南之后,一定要想办法打听柳湘莲的下落。若是那位柳将军真的是他,或许他们还能联手,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情。
在小镇休整的几日里,贾芸和妙玉四处打听江南的情况,得知江南腹地局势相对稳定,不少中原地区的难民都逃到了那里,寻求庇护。同时,他们也了解到,江南一带聚集了许多有志之士,他们纷纷组织义军,反抗乱兵的劫掠,保护百姓的安全。
得知这些消息后,贾芸心中越发坚定了前往江南腹地的决心。他相信,在那里,他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实现自己的抱负。
十六、情谊长存,共赴江南启新程
休整完毕,贾芸和妙玉便告别了客栈老板和几位同乡,继续朝着江南腹地前行。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也看到了不少义军正在与乱兵作战。每当遇到受难的百姓,他们都会伸出援手,妙玉用医术为伤员诊治,贾芸则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饥饿的难民。
这日,他们来到一座城池外,只见城门处张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招募义军的消息。贾芸心中大喜,连忙拉着妙玉来到告示前仔细观看。
“妙玉姑娘,你看,这里正在招募义军,我们不如加入他们,为保护百姓出一份力。”贾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妙玉看着告示,又看了看贾芸眼中的坚定,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加入义军,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力。”
二人走进城中,来到义军的招募处。负责招募的军官见贾芸身材魁梧,眼神坚定,又听闻妙玉医术高明,心中十分高兴,连忙将他们收入麾下。
加入义军后,贾芸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很快便得到了将军的赏识,被任命为小队长,带领一队士兵驻守在城池的东门。妙玉则被安排在军医营中,负责为受伤的士兵诊治。
每日,贾芸都会带领士兵们操练、巡逻,防备乱兵的进攻。妙玉则在军医营中忙碌着,为受伤的士兵换药、针灸,她的医术精湛,许多重伤的士兵都在她的救治下渐渐康复。
闲暇之余,贾芸总会来到军医营看望妙玉。二人坐在营帐中,喝着热茶,谈论着军中的事情,也回忆着过往的岁月。虽然军中的生活十分艰苦,时常要面临战争的危险,但他们心中却十分充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正在为保护百姓、平定战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日,贾芸带领士兵们击退了一股前来劫掠的乱兵,缴获了不少物资。他兴冲冲地来到军医营,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妙玉。走进营帐,只见妙玉正在为一位重伤的士兵包扎伤口,神情专注而认真。
贾芸没有打扰她,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直到妙玉处理完伤口,他才走上前,笑着说道:“妙玉姑娘,我们今日打了一场大胜仗,缴获了许多物资!”
妙玉抬起头,看到贾芸脸上的笑容,心中也十分高兴:“太好了!这真是个好消息。公子辛苦了。”
“不辛苦,能保护百姓的安全,再辛苦也值得。”贾芸说道,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递给妙玉,“这是我在乱兵的物资中找到的一些草药种子,我知道你喜欢研究草药,便给你留了下来。”
妙玉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种罕见的草药种子,眼中顿时露出惊喜的笑容:“多谢公子,这些种子对我来说太珍贵了!”
看着妙玉开心的模样,贾芸心中也十分欣慰。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能与这样一位知己并肩作战,互相扶持,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夜色渐深,军营中渐渐安静下来。贾芸和妙玉坐在营帐外的空地上,望着天上的繁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乱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相依,互相扶持,就一定能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贾芸胸前的玉佩在夜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泽,如同他们之间的情谊一般,历经风雨,却越发坚定。在这乱世之中,这段特殊的知己情谊,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能够携手共赴江南,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而那些沿途的艰辛与温暖,那些生死与共的瞬间,都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永远铭记于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