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淮阴县主·邯郸道 > 第24章 自是风尘外物(上)

第24章 自是风尘外物(上)

迎风执炬,到底会不会烧到手,桓清与不知。但这连绵不绝的雨再这么下下去,什么火把都得浇灭了。

她日复一日在扫云台闭关读书,神思清净。

扫云台之外,被雨困住的金陵士族们也变着花样玩乐,一时是哪个公子小姐在哪家酒楼争执打闹了起来;一时是哪几个当世名士彻夜清谈,滴水未进,最后以其中一人当场昏厥收场;一时又是金陵富商巨贾在宅中斗富,奇珍异宝,金山银山晃瞎了世人眼目。

其中,最为人议论不休的,当数新晋录尚书事容铉。

听闻容家幕僚在城郊一处容氏宅邸中连设数日宴席,庆贺主上晋升录尚书事之位。席间烹羊宰牛,歌舞不休,宴会规制俨然超过皇室宫廷,不少清流官员认为容铉此举不仅僭越皇族,还公然触犯陛下颁下的《禁牛令》,于本朝法度有害,欲上疏御史台弹劾容铉。

但数日过去,朝堂上却并无人提及此事。众说纷纭中,不知究竟是嘴上讨伐容氏的官员最后退缩,还是御史台私自将奏疏压下,总之容家权势在满城争议中愈加鼎盛。

几日后,风雨暂歇,萧迦叶和初春的一缕朝阳同时出现在桓府门前。

乍暖还寒时节,桓清与身着盛装,外披一件白色狐裘从桓府大门出来,欠身行礼道:“劳将军等候了。”

“萧某也刚到不久。”短短一句客套话之后,萧迦叶伸手扶她上马车,启程前往栖霞山东面的竹林,拜访隐居此地的当世法学宗师杜荀鹤。

杜荀鹤乃前朝名臣杜衡之孙,其父杜旷声名不显,祖父杜衡辞世后门第衰落,杜旷离京远赴江南任宣城内使,举家迁至江左。及杜旷身故,杜荀鹤在家守孝三年,随后周游各地十数年。待前朝覆灭,江左初立,朝廷屡次授官而不拜,近年杜荀鹤年岁渐长才落脚栖霞山避世隐居,以修书立学为志。

桓清与幼时已听闻此人名号,对于他多次拒绝魏帝征召略感疑惑,如今逐渐通晓政事,才明白大魏朝缺的并非一个法学大家或是立法者——一部无人在意的律法,反而更会极大损害法度的尊严,正如为鼓励耕作,保护耕牛而颁布的《禁牛令》,平民百姓若违反法令杀食耕牛者,判以流刑;世家大族聚食耕牛却只是名士风雅,聊作笑谈。

昨夜,扫云台管家告知她今日拜访杜荀鹤一事,她乍听有些意外。

但萧迦叶这人和公子哥齐浔恰恰相反,不做闲事,不说闲话,不操闲心。

在玄风鼎盛,清谈遍野的大魏朝,偏偏去拜访一个被当世名士乃至整个大魏士族排挤的律法大家,并不像为帮她登上数典阁榜或提升名誉所做的安排,应当另有目的。

想起早上派人去问桓俭是否同行时,被告知“大公子还未晨起”,桓清与更觉荒谬,这谎话说得相当于直说“我不想去”了。她在车驾内兀自摇头,桓俭总不至于把她这个亲妹妹给卖了吧?

约莫行了小半个时辰的路,车驾稳稳停下来,外头传来某人寡淡的话音,“到了,县主请。”

桓清与缓缓下了马车,举止从容,神色端庄。

她不着痕迹地松开萧迦叶的手,抬眼的一刹,神色一顿,而后敛眉看了眼脚上精致的绸缎鞋履,悄声对身侧的萧迦叶说道:“不是说上山拜师么?为何杜先生的房舍前聚集了这许多人?”

萧迦叶面不改色地看着眼前这乌泱泱上百名学子,聚集在杜宅中庭的多是寒门士子,其中混入了一些次流士族子弟,两边的竹林中还围着不少短褐穿结,头戴软布帽的平民少年。杜荀鹤在小辈中的号召力比他预想的更强。

“今日恰逢老师私学的结课日,春耕在即,不少学生得赶回地里忙农事。”萧迦叶解释道,“县主今日来得正巧。”

巧?桓清与不敢苟同,也没再说什么,整肃了仪容,和萧迦叶一同往前走去。

坐在堂前等候杜荀鹤开课的学子们,一早就注意到两人的车驾,有眼尖的率先起身作揖行礼,口中呼道:“草民拜见淮阴县主!拜见卫将军!”余者相继行礼,当中分出一条路来,让桓清与等人通过。

见众人行礼,桓清与在庭前停下脚步,双手合抱,拱手为礼,深深作了一揖,起身道:“诸位免礼。桓修与诸位皆是来此求学,以同窗之礼相待便可,稍后先生开课,还望诸位不吝赐教。”说完,缓缓放下双手,款步前行。

席间众人见桓清与如此风度,都交口称赞桓氏果然礼仪周到,堪为儒生典范。

也有一些世家子弟嘲笑道,“这位桓县主出了名的才学平庸,也只有在这些礼仪上,孝道上挣些好名声。”

堂前一树白梅花期将尽,残花满地,铺出一片雪色,新芽初绽的枝头挂着一幅韩非子画像。桓清与一路走到韩非子雕像前,周遭的闲言碎语只当没听见,继续朝韩非子行了拜礼,然后静立一旁,等候萧迦叶行完礼才往右首的坐席走去。

“将军较清与年长,理当先入座。”桓清与谦让了一把。

“县主出身儒学世家,在此堂前,应以桓氏为先。”萧迦叶也客气道,“请。”

桓清与欠身一礼,依言入座。

有人对这个座次顺序颇为满意,“萧氏三代武官,族中无一人精通文墨,为世家高门所不齿,今日看来虽身为兵家子,萧将军却还是知礼之人。”这人说话声不大不小,桓清与刚好听得清清楚楚,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已有几分不耐。

多年来,若非不得不出席的场合,她一向不爱在士族清谈会、宴会上露脸。一是不爱且不善清谈,二是但凡以淮阴县主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眼前,她就不仅仅是桓清与,而是桓相和晋国长公主之女,必得顾及桓家和皇室的颜面。

礼仪、德行,是她给自己设下的禁制,本就无才名,她不能再让自己沦为那些她不屑一顾之人的笑柄。所以哪怕遇小人,也不便撕破脸与之对骂。这种修炼,可以说是清者自清,也可以说是忍气吞声。

她端坐席上,待连云等人布置好茶席,才饮了一杯茶,暗自平复气息。

有人为一举平定北疆的堂堂卫将军萧迦叶辩护,其他士子又说起了袁氏所编的《名士传》,“当朝世家高门均在其列,偏偏没提被封了太尉,位列八公的萧家。萧家门第如何,岂非一目了然?”

身侧,萧迦叶寻常饮茶,寻常语气对桓清与说道:“俭和杜老亦是旧识,我邀他同行,后遭拒绝,说县主应付这种场合十分得心应手。眼下看来确乎如此。”说着,他继续饮茶,低眉道:“几年过去,你已不在意世间评议,很了不起。”

他说的是五年前。

那时,他问过她,会在意世人的喜欢么?

桓清与诚实地答道:在意。

事实上,如今也是在意的。只是学会了掩饰和淡忘。

席间之人,从《名士传》又聊到了如今舆论场上炙手可热的桓俭,提起桓家大公子,人人称赞其文武兼备,风度修然,为当世名士表率!只惜他此番回京以来,深居简出,鲜少在清谈会上露面,令人抱憾。

桓清与听着人群中七嘴八舌的议论,轻声对身侧之人说道:“论得心应手,清与恐怕难望将军项背。”说完,她举杯低眉,掩去了神色,低声抱怨道:“早知今日情形,我也推辞不敢来了。”

萧迦叶见她忽然兜不住露了本相,忍不住笑了一声。

桓清与转头看去,冷峻的少年将军此刻神采飞扬,洒然中另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气度。

看了一瞬,她急忙回头。心道,在这个对美貌趋之若鹜,附庸风雅的舆论场里,分明只要迁就时下审美,轻裘缓带,羽扇纶巾,也可收获一批追随者,这人偏要和时风对着干,一身玄色胡装,窄腰紧袖,半分烟云水气也无。

萧迦叶看了看竹林外的车驾,道:“今日的戏,这才开场。”

桓清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竹林外聚集了许多装饰华贵的车驾。为首一人,衣衫轻薄,高蹬木屐,手执麈尾从马车上下来,其人肤若白雪,貌若春花,风姿特秀,其矫矫不群之态,更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桓清与闭了闭眼,心底无声冷笑——今日来此,真是悔不当初!

“你知崔冉今日会出现?”

“不知。”萧迦叶如实回道,“不过我邀俭同行时,他原本一口答应,事后才反悔,那日恰好齐浔也在场。”

这和设计引崔冉现身有何区别?桓清与腹诽道。崔冉在年轻一辈中最早入名士之流,和他手上那柄名贵麈尾一般,清谈会上,信手拂之,便有领袖群伦之意。

齐浔则是士族子弟中掌控舆论的高手,任何小道消息一旦被他知晓,总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传到需要知晓此事的人耳朵里。这是借齐浔之口,让金陵名士们以为桓俭要现身此地,纷纷赶着来和他一较高下。

崔冉足下生风,一路摇着麈尾行至堂前,惹得席间议论不休。他却没有将这些人放在眼里,目光淡淡环视一周后,驻足韩子像前,倏忽转身,麈尾横执于胸前,薄唇浅笑。

桓清与察觉到他投来的目光,平视之。

没有一句寒暄,崔冉开口便道:“所谓笨鸟先飞,能在此地偶遇县主,可见县主尚知勤能补拙!此心可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