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弥漫着药味与谜团的永寿宫,乾隆与佩瑶并肩走在通往养心殿的宫道上。秋日的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朱红的宫墙上,却驱不散乾隆眉宇间那浓重的焦虑与一种近乎偏执的期盼。他脚步略显急促,似乎急于回到那个能让他掌控一切的地方。
“佩瑶,”乾隆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缓和,仿佛想转移自己纷乱的心绪,“你产后身子恢复得如何?朕瞧着气色尚可,但月子还是要坐足,不可大意。”
“谢皇阿玛挂怀,儿臣谨遵医嘱,一切安好。”佩瑶恭敬地回答,心中却警醒着,知道皇阿玛必有下文。
果然,乾隆话锋一转:“嗯,那就好。你为朕添了个外孙,是大喜事。孩子可曾取名了?”他停下脚步,看向佩瑶,眼中带着一丝属于“果洛玛法”(外祖父)的温和,但也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仪,“若还未取名,朕这个做果洛玛法的,倒可以给他赐个好名字。”
佩瑶闻言,立刻福身,语气柔和但坚定:“回皇阿玛,儿臣与额驸感念皇恩浩荡,不敢再劳烦圣心。孩子的名字……我们已商议定了,就叫斋桑多尔济(意为‘好命运’)。取其吉祥顺遂之意,也合我们蒙古人的习惯。” 她特意强调了“蒙古人的习惯”,希望能堵住皇阿玛那奔放的取名欲。她知道,皇上赐名,对普通宗室子弟是莫大荣耀,但她深知乾隆取名……尤其是给有蒙古血统的孩子取名,那风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参考和敬公主的儿子鄂勒哲依忒穆尔额尔克巴拜”这种长达十二个字的名字)。她可不想自己的儿子顶着一个能当绕口令念的、长达十几个字的名字!
乾隆闻言,眼中那点赐名的兴味果然淡了下去。他微微颔首,语气听不出喜怒:“哦?斋桑多尔济……嗯,倒也是个好名字。你们既已定下,那便如此吧。” 他显然心思也不全在这上面,没再多言,继续朝养心殿走去。
到了养心殿门口,乾隆似乎才想起佩瑶是来请安的,挥了挥手道:“你身子还虚,早些回府歇着吧。太后还在五台山礼佛,不必去慈宁宫了。今日之事……”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沉锐利,“莫要对外人多言。”
“儿臣明白,谨遵皇阿玛旨意。”佩瑶再次行礼,心中了然。皇阿玛这是在警告她,关于小燕子的一切,必须守口如瓶。她巴不得立刻离开这压抑的漩涡中心,“儿臣告退。”
看着佩瑶仪态端庄地退下,乾隆转身步入养心殿,那扇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仿佛也将他心中翻腾的疑云、狂喜与焦虑一同锁了进去。
佩瑶回到府中,屏退了左右,只留下额驸贡桑那木扎勒在暖阁内。她将今日在永寿宫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丈夫,包括乾隆那反常的急切、小燕子的呓语(“紫薇”、“金锁”、“柳青”、“柳红”、“包袱”、“保护好”)、自己对夏姓女子(夏雨荷)与乾隆六年秋那次巡视山东(直隶山东)关联的猜测,以及乾隆最后那句隐晦的警告。
贡桑那木扎勒听得目瞪口呆,浓眉紧紧锁在一起:“竟有这等事?皇上为了一个来历不明、满口胡言的女子,竟如此失态?还安置在令妃娘娘宫里?”他来回踱了几步,草原汉子的直觉让他感到此事非同小可,“公主,你怀疑……这女子可能与皇上当年在济南的那段旧情有关?”
“极有可能!”佩瑶肯定地点点头,压低声音,“皇阿玛登基后,于乾隆六年秋巡视直隶山东,那正是辛酉年秋。若真如传闻所言,他在济南结识了一位夏姓女子……算算时间,壬戌年(乾隆七年)八月初一出生,如今正好十八岁!而这个小燕子昏迷中承认自己是这个生辰,还姓夏,这绝非巧合!皇阿玛如此激动,定是认定了她就是当年那位夏姓女子为他所生的女儿,他的……沧海遗珠。”
贡桑倒吸一口凉气:“若真是龙裔流落民间……这……这可是惊天大事!但……”他眼中充满疑虑,“公主,你不觉得疑点重重吗?若她真是金枝玉叶,为何会贸然闯围场,还受了伤?她口中的紫薇、金锁、柳青柳红又是谁?那个‘包袱’又是什么?”
“这正是我最担心的。”佩瑶神色凝重,“疑点太多了。其一,身份存疑。仅凭生辰和呓语中的姓氏,以及皇阿玛一厢情愿的联想,就认定她是皇女,太过草率。其二,行为诡异。若真是寻亲,为何不按常理投书官府或宗人府,偏要闯九死一生的围场?其三,关系复杂。她昏迷中呼唤的那几个名字,听起来关系匪浅。尤其是‘紫薇’和‘金锁’,像是主仆。还有‘柳青柳红’,像是保护她的人。这些人现在何处?为何没有和她在一起?其四,那个‘包袱’,她反复提到‘包袱’和‘保护好’,这很可能是关键。”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沉沉的夜色,仿佛能感受到紫禁城方向涌来的暗流:“皇阿玛现在被巨大的惊喜和愧疚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质疑。他只愿意相信他想要相信的。我今日劝他等小燕子清醒再问,已是极限,再多说,恐怕会引他疑心。”
贡桑走到她身边,握住她微凉的手:“那公主,我们该如何应对?”
佩瑶转过身,眼神坚定而冷静:“眼下,我们需做几件事:
第一,静观其变,谨守秘密:皇阿玛已警告,此事绝不可外传。我们府中上下,尤其是清莲、小万子这些近身伺候的,也要严令他们不得议论今日入宫之事。
第二,暗中查访,掌握主动:你立刻动用我们在京中可靠的人脉,尤其是那些消息灵通的市井中人、九门提督衙门的旧识,或者理藩院下熟悉京城三教九流的通事。秘密查访‘紫薇’、‘金锁’、‘柳青’、‘柳红’这几个名字!重点查京城内外,尤其是南城一带的客栈、大杂院、走江湖卖艺的班子。小燕子昏迷前很可能与他们在一起!找到他们,或许就能解开谜团,知道小燕子的真实来历和那个‘包袱’的秘密。
第三,留意宫内,获取信息:我会以关心小燕子伤势为由,找机会再去永寿宫探视。令妃娘娘心思细腻,或许能察觉些端倪。另外,晴儿在慈宁宫,消息也灵通,太后不在,她或许会知道些风声,待她回宫后也可旁敲侧击。不过要非常小心,不能暴露我们的目的。
最后,准备应变:若小燕子醒来,她的证词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若她真是皇女,我们该如何自处?若她是假冒或有其他隐情……我们该如何在不触怒皇阿玛的前提下,揭示真相,保护自身?”
贡桑那木扎勒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草原勇士的果决:“公主放心,查人的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去安排,定要挖出那几个人的底细。府里上下,我也会严加约束。至于宫里……就要辛苦公主多加留意了。”
夫妻二人相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心。平静的公主府,已被卷入一场由南苑围场一只“小燕子”引发的、充满未知与风险的宫廷风暴之中。他们必须谨慎应对。窗外,秋夜的风似乎更凉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