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贡桑那木扎勒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佩瑶。
“公主,有消息了!”贡桑压低声音,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递给佩瑶,“我们的人,还有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里信得过的朋友,都传回了信儿。那个‘柳青’、‘柳红’,查到了!”
佩瑶精神一振,立刻接过纸条展开细看。上面字迹潦草,显然是匆忙记录:
柳青、柳红,山东济南府人士,兄妹二人。约三年前流落至京城。
以街头走镖卖艺为生。柳青擅拳脚棍棒,柳红会些花枪杂耍。常在天桥、大栅栏一带出没。
落脚处在南城帽儿胡同五十八号大杂院。与院内其他几户租客同住。
柳青二十岁上下,身量高大,浓眉大眼,为人仗义;柳红十七八岁,模样清秀,性子爽利泼辣。
佩瑶一边看着,贡桑那木扎勒一边在旁补充信息:“约月余前,小燕子和兄妹二人身边似乎多了两个年轻姑娘,一个像是位小姐,一个像是丫鬟。但半个月前,只见柳青柳红二人,未见那两姑娘踪影。小燕子也不知道去哪了。又过了几天那两位姑娘才回到大杂院。大杂院里的一位李奶奶曾听柳红焦急地跟柳青提过“小燕子不见了”、“和紫薇金锁一起去闯围场,胆子太大了”、“为什么去,问紫薇也不说”之类的话。”
“帽儿胡同五十八号……大杂院……”佩瑶轻声念着,眼中光芒闪烁,“果然!他们与小燕子关系匪浅!而且,他们身边曾出现的‘两个年轻姑娘’,一个‘像是小姐’,一个‘像是丫鬟’……这极可能就是‘紫薇’和‘金锁’!”
贡桑用力点头,接口道:“没错,时间也对得上。小燕子闯围场受伤被带回宫,正是半个月前!而柳红焦急地说‘小燕子不见了’,显然她们是一起的。小燕子出事,她们失散了。
佩瑶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路越发清晰:“现在几乎可以推断,小燕子、紫薇、金锁、柳青柳红这五人,可能一同从济南来京城的。她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寻找皇阿玛,认祖归宗。只是不知为何,中途出了岔子,小燕子独自闯了围场,还受了伤。紫薇和金锁下落不明,柳青柳红还在大杂院焦急寻找小燕子。”
她停下脚步,看向贡桑,眼神果决:“额驸,这条线索太重要了,比福伦远在济南大海捞针要直接得多。只要找到柳青柳红,一切谜团都能解开。紫薇和金锁是谁、在哪里?小燕子到底是不是夏雨荷的女儿?她们为何要冒险闯围场?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能在他们兄妹这条线上找到。”
贡桑眼中也燃起了斗志:“公主说得对,事不宜迟。我这就亲自带几个最机灵、身手好的蒙古亲随,换上便装,去帽儿胡同五十八号‘蹲点’!只要柳青柳红一出现,立刻‘请’回来问话。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不。”佩瑶摇了摇头,否定了贡桑简单粗暴的想法,“不能‘请’!更不能强硬!柳青柳红是江湖儿女,又护着小燕子她们,警惕性必然很高。若贸然用强,他们宁死不说,或者惊动了旁人,反而坏事。而且……”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若紫薇……她才是真正的夏雨荷之女,那柳青柳红就是保护她的人,也算是有功之人。我们需以礼相待,获取信任。”
“那公主的意思是……?”贡桑虚心请教。
佩瑶沉吟片刻,计上心来:“这样,额驸,你选两个绝对可靠、机灵且会说话的蒙古侍卫,让他们扮作从济南来京城寻亲的商人子弟。理由嘛……就说家中长辈曾在济南受过一位姓夏的才女恩惠,听闻其女可能流落京城,特来寻找报恩。让他们带上些济南特产或能证明‘身份’的小物件(比如印有济南老字号标记的点心包),去帽儿胡同大杂院‘偶遇’柳青柳红,尤其是柳红。女人家心软,更容易套近乎。”
“先攀上老乡情谊,再装作无意间提起:‘听说你们身边之前还有两位姑娘?一个叫紫薇,一个叫金锁?我们好像有点线索……’ 看他们反应!若他们警惕,就点到为止,留下话头,说若找到人,必有重谢,并留下我们在京中的一处不显眼的联络点(比如某个不起眼的茶楼)。若他们焦急询问,就顺势引导,说在南苑围场附近似乎见过类似紫薇姑娘形容的人(可以模糊描述),但不确定,需要更多细节确认……总之,要让他们主动说出实情,或者至少,愿意与我们派去的人进一步接触!”
贡桑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佩服:“妙计!公主思虑周全!既不惊动,又能引蛇出洞!我这就去安排!让巴图和阿尔斯楞去,这两人机灵,汉语也流利,扮商人最像!”
“好!”佩瑶心中也涌起一股即将揭开谜底的激动,“切记,嘱咐他们,安全第一,随机应变。若事不可为,宁可放弃,也绝不能暴露身份或打草惊蛇!我们只需确认紫薇的身份和下落,以及那个‘包袱’的真正主人。”
贡桑听罢,立刻转身去布置。佩瑶独自留在书房,走到窗边。夜色深沉,繁星点点。她只希望,巴图和阿尔斯楞此行顺利,能带回那个名叫“紫薇”的姑娘的真实消息。真相,似乎已触手可及。
接下来的两天,佩瑶在府中坐立难安。一边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斋桑多尔济需要她的照料,一边是帽儿胡同那边悬而未决的谜团牵扯着她的心神。她表面上维持着公主府的日常运转,内心却如同绷紧的弓弦。
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贡桑那木扎勒带着一身风尘和难以抑制的激动神情,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内院。佩瑶正抱着刚吃饱、咿咿呀呀玩着拨浪鼓的儿子在暖阁里,见状立刻将孩子交给乳母,示意清莲等人退下。
“怎么样?”佩瑶压低声音,心跳不由自主地变快了。
贡桑灌了一大口茶,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成了,公主,你猜怎么着?巴图和阿尔斯楞按你的计策,扮作济南来的商人子弟,带着‘趵突泉’老字号的点心包,去帽儿胡同五十八号‘偶遇’柳红,攀老乡关系,说家里长辈受过济南一位姓夏的才女恩惠,想找她后人报恩……”
他语速飞快地讲述着:“柳红那姑娘,性子果然爽利,一听是济南老乡,又提到‘夏姓才女’,警惕性就低了不少。巴图他们正顺着话头,装作无意间提起:‘听说你们之前身边还有两位姑娘?一个叫紫薇,一个叫金锁?我们好像有点线索……’这话还没说完呢。”
贡桑一拍大腿,神情变得极其精彩:“旁边一间屋子的门‘哐当’一声就开了!冲出来两个姑娘,一个穿着素净的浅紫色衣裙,满脸焦急憔悴;另一个穿着青衣,梳着双丫髻,一看就是丫鬟打扮。那紫衣姑娘直接冲到巴图面前,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抓着巴图的袖子就不放,声音都带着哭腔:‘这位大哥!你……你刚才说紫薇?你们见过紫薇?不对!你们知道小燕子吗?求求你们告诉我,小燕子在哪里?!我们找了她快半个月了!她到底怎么样了?!’”
佩瑶倒吸一口凉气:“紫薇和金锁?她们果然和柳青柳红在一起,就在大杂院?!”
“没错!”贡桑那木扎勒用力点头,“就是她们俩!金锁也扑上来,跟着主子一起追问小燕子的下落,急得跟什么似的,说再找不到人她们就要疯了!柳青柳红也围了上来,证实这俩姑娘就是紫薇和金锁。”
“然后呢?小燕子的身份?”佩瑶急切地问。
“重点来了。”贡桑那木扎勒压低声音,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笃定,“巴图他们趁热打铁,装作关切的样子问:‘小燕子姑娘?她是不是济南来的?和那位夏才女有关系?’ 你猜柳红怎么说?”
“柳红嘴快,立刻摇头:‘小燕子是济南来的?胡说八道。她是打小就在北京城根儿底下混大的,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啊。’ 柳青也在一旁点头确认:‘没错,小燕子是我们街坊,从小就在帽儿胡同这一片儿长大,我们兄妹来北京前小燕子就在这了。她爹娘早没了,吃百家饭长大的野丫头,机灵是机灵,可跟济南、跟什么才女八竿子打不着。紫薇和金锁才是几个月前从济南来的,两个月前住进了我们大杂院。’”
佩瑶只觉得心头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虽然早有猜测,但得到如此明确的证实,还是让她长长舒了一口气:“果然!小燕子根本不是夏雨荷的女儿!她就是个北京城里的孤儿。而且,这就说明了只有叫紫薇、金锁的那两位姑娘是从济南来的了。”
“千真万确!”贡桑继续道,“巴图他们又装作好奇,旁敲侧击地问:‘那……小燕子姑娘一个人跑去南苑围场干什么?那么危险的地方?还有,她之前是不是带着个重要的包袱?’”
他皱起眉头:“一提到‘包袱’和‘去围场干什么’,紫薇和金锁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两人眼神躲闪,支支吾吾,紫薇更是咬着嘴唇低下头,只说:‘这……这是小燕子的私事,我们……我们也不大清楚……’ 金锁也赶紧帮腔:‘对对对,小燕子她……她做事有时候就是莽撞,可能……可能是想进去打猎?或者看热闹?’ 这明显是在刻意隐瞒。”
“至于包袱,”贡桑摇摇头,“她们更是避而不谈,只说丢了,找不到了。巴图他们看问不出什么,又怕追问太紧引起怀疑,就按照公主之前的吩咐,留了个话头,说在南苑围场附近似乎见过一个像紫薇姑娘形容(巴图故意模糊描述)的人影,但不确定,让他们若有更详细的线索或画像,可以到前门外‘清风茶楼’找他们,或许能帮忙确认。然后留下那包济南点心,就赶紧撤了。”
佩瑶听完,在暖阁内缓缓踱步,脑海中飞速整合着这些信息:
1. 小燕子身份确认:北京本地孤儿,非济南夏雨荷之女。乾隆的认定是完全错误的!
2. 紫薇金锁现身:她们与小燕子关系密切,极度关心小燕子安危。且对“包袱”和“去围场目的”讳莫如深,必有重大隐情!
3. 关键疑点指向紫薇:柳青柳红证实紫薇金锁是“几个月前”才因寻亲用光钱财住进大杂院的。结合她们对“济南夏姓才女”的剧烈反应(紫薇听到时脸色煞白,差点晕倒,被金锁扶住才站稳,只是当时巴图他们重点在小燕子上,没细说这个细节),佩瑶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名叫紫薇的温婉姑娘,极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夏雨荷之女! 她来京城,就是来寻父认亲的!
4. 小燕子的角色:她为何会拿着紫薇的信物,独自跑去闯围场?是受紫薇所托?还是……出于某种义气或误会,自作主张?她口中的“保护好”,是否指的就是要保护好紫薇的身份或那个包袱?
“额驸,”佩瑶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真相已经呼之欲出!那个紫薇,九成九就是皇阿玛流落在外的亲生女儿!小燕子,很可能是她的朋友,出于某种原因(或许是帮忙送信物),才冒险闯了围场,结果阴差阳错,被皇上误认了!”
贡桑也完全认同:“公主分析得极是,现在的问题是,永寿宫那位‘格格’已经被叫顺了口,皇阿玛深信不疑。而真正的金枝玉叶紫薇姑娘,却流落在外,焦急地寻找着她那个冒名顶替、生死不明的朋友。这局面……太混乱,也太危险了。”
佩瑶神色凝重:“我们必须立刻行动!一方面,让巴图他们继续留意清风茶楼,看柳青柳红或紫薇金锁是否会去联络。另一方面……”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我要立刻再进宫。这次,不是劝皇阿玛查证,而是要告诉他真相。把柳青柳红亲口证实小燕子是北京人的铁证告诉他,不能再让他被蒙在鼓里,更不能让真格格继续流落在外担惊受怕了。”
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看到了永寿宫那个懵懂不知自己身处何等漩涡的“假格格”,也看到了帽儿胡同大杂院里那个忧心如焚、身份尊贵却无人知晓的“真格格”。一场因误会而起的巨大风暴,正席卷而来。而她,必须成为那个拨开迷雾的人,哪怕会因此触怒君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