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瑶离开清风茶楼后,立刻着手安排。她将紫薇和金锁秘密安置在了公主府名下一处位于京郊、不引人注目的清静别院,派了最忠心的老仆和可靠的侍卫看守照应,确保她们的安全和舒适。同时,她再次递牌子入宫,以探望“小燕子格格”伤势为由,来到了永寿宫。
此时的永寿宫偏殿,气氛已与之前大不相同。小燕子伤势大好,能下床走动,精神头也足了。令妃给她换上了崭新的、料子上乘的旗装,虽然还带着伤后的虚弱,但脸上已有了红润,大眼睛骨碌碌转着,好奇又带着点不安地打量着这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毕恭毕敬的宫女太监。听到宫女通报“和硕和安公主到”,她连忙坐直了身子。
佩瑶走进来,屏退了左右伺候的宫女(令妃派来的心腹嬷嬷除外)。她看着小燕子,眼神温和,带着一丝安抚的笑意。
“小燕子姑娘,感觉可好些了?”佩瑶在床边绣墩坐下,声音轻柔。
“好多了好多了。谢谢公主……呃,格格关心。”小燕子有点局促,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位看起来就很贵气的大姐姐。
佩瑶微微一笑,直接切入正题:“不必拘礼。我这次来,是有几句话想私下告诉你。”她看了一眼旁边垂手侍立的嬷嬷,那嬷嬷是令妃的人,但得了令妃“一切听公主吩咐”的暗示,此刻眼观鼻鼻观心。
佩瑶凑近了些,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快速而清晰地说道:
“紫薇和金锁,我已经找到了,她们很好,很安全,就在我安排的地方。”
“柳青柳红也很好,他们知道你受伤了,很担心你,但现在还不能来看你。”
“皇上已经派了最信任的大臣福伦去济南查访你娘……哦不,是查访夏雨荷的事了,很快就会有结果。”
“最重要的是,”佩瑶看着小燕子瞬间亮起来的眼睛,语气加重,带着提醒,“现在宫里人都叫你‘格格’,皇上也快把你当女儿了。但你要记住,你从没有亲口承认过你是夏雨荷的女儿。等福伦大人查证回来,或者等合适的时机,你只需把真相说出来——你只是帮紫薇送信的。说明白了,皇上虽然会生气,但看在你帮了真格格、又受了伤的份上,绝不会要你的脑袋,记住了吗?”
小燕子听着佩瑶的话,眼睛越瞪越大。紫薇没事,金锁没事,柳青柳红也没事!皇上派人去查了!最重要的是……她不会掉脑袋。巨大的惊喜和如释重负瞬间冲垮了她这些天的忐忑和不安。她只觉得眼前这位和安公主简直是天仙下凡。又温柔又漂亮,说话还这么中听。比前几天那个板着脸、眼神冷飕飕、说话硬邦邦的皇后(那拉皇后曾例行公事般来看过一次)可亲一万倍。她还是紫薇的亲姐姐,肯定不会骗人。
“记住了!记住了!”小燕子激动地连连点头,差点从床上蹦起来,被佩瑶轻轻按住。她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公主姐姐你放心!我小燕子最讲义气,我知道该怎么做!等皇上来了,我就告诉他实话。我就是个送信的,紫薇才是他闺女。”
佩瑶看着她那副“包在我身上”的爽快劲儿,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担忧。这小燕子,心思单纯,藏不住话,希望她别说得太莽撞才好。又叮嘱了几句“说话注意分寸”、“别太激动扯到伤口”之类的话,佩瑶才起身告辞。
果不其然,就在佩瑶离开后不久,乾隆处理完朝政,又惦记着永寿宫的“女儿”,便移驾过来了。
“小燕子,今日感觉如何?太医的药可还对症?”乾隆坐到床边,脸上带着慈父般的笑容。
小燕子看着乾隆,想到佩瑶的话,又想到紫薇,心里那点小小的愧疚和巨大的“完成任务”的兴奋感交织在一起。她憋不住了。
“皇上。”她猛地坐直,大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乾隆,声音清脆响亮,“我……我有话想跟您说。”
“哦,什么话?说吧。”乾隆心情不错。
“我……”小燕子深吸一口气,心一横,语速飞快地脱口而出,“我其实不是您女儿,我是她结拜姐妹,我是来送信的,信差!您真正的女儿叫紫薇,还在宫外呢,我是帮她给您送扇子和画儿的!”
如同晴天霹雳在永寿宫炸响,乾隆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即被难以置信的惊愕和滔天的怒火取代。一股被愚弄、被欺骗的羞辱感直冲头顶!他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如刀,直刺小燕子!一股帝王的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偏殿!
“你……你说什么?”乾隆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带着山雨欲来的风暴,“你竟敢……竟敢欺君!”
“皇阿玛请息怒。”一直侍立在一旁的佩瑶,在乾隆爆发的前一刻,立刻上前一步,挡在小燕子身前(虽然没完全挡住),声音清晰而冷静地响起,“请皇上明鉴!这位小燕子姑娘,自入宫以来,昏迷时呓语不清,清醒后也从未亲口说过‘我是夏雨荷的女儿’这句话!她只是回答了您关于生辰和名字的询问!‘格格’之称,是宫人揣测圣意,并非她主动要求,何来欺君之说?”
佩瑶的话,像一盆冰水,精准地浇在了乾隆怒火的关节点上!乾隆盛怒的表情猛地一滞!他仔细回想……是啊!小燕子醒来后,说话颠三倒四,问及关键问题总是含糊其辞,似乎……确实从未亲口承认过“我是你女儿”。都是他自己在激动之下,根据生辰、信物和那句“大明湖畔夏雨荷”的联想,一厢情愿地认定了,宫人们察言观色,才叫起了“格格”。
这个认知让乾隆的怒火瞬间卡在了半空,不上不下,憋得他脸色更加难看。
就在这时,一直静静旁观的令妃也适时地走上前来。她轻轻扶住乾隆的手臂,声音温柔如水,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和劝解:“皇上息怒,龙体要紧。和安公主所言……确有道理。臣妾这些日照料小燕子姑娘,也发觉她……心思单纯直率,不似那等工于心计、胆大包天敢冒认皇女之人。其中……或许真有误会?皇上不妨听听她怎么说。若她真有欺瞒,再治罪不迟。” 她的话语柔和,却巧妙地给乾隆铺了一个台阶下。
乾隆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在佩瑶冷静的“事实”分析和令妃温柔的劝解下,那股几乎要焚毁理智的怒火终于被强行压了下去。他重重地坐回椅子,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吓得缩在床角、脸色发白的小燕子,声音依旧冰冷,却不再有杀意:“说!给朕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有半句虚言,朕决不轻饶。”
小燕子被刚才乾隆的雷霆之怒吓得够呛,此刻见佩瑶和令妃都帮她说话,皇上似乎不那么想杀她了,这才哆哆嗦嗦地开口,竹筒倒豆子般,把她知道的全都说了:
她就是个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孤儿。
几个月前认识了住进大杂院的紫薇和金锁。
紫薇才是夏雨荷的女儿,来京城寻爹(皇上)。
她看紫薇身体弱,翻不过山进不了围场,就自告奋勇帮忙送信物(折扇、画卷)。
结果翻山之后好不容易进入围场又被射伤,之后一直昏迷……
她讲得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但核心意思表达清楚了:她是替紫薇跑腿的,紫薇才是真格格!
乾隆听着,脸色变幻不定,眼神复杂。震惊、失望、难以置信,还有一丝对“夏雨荷”这个名字带来的愧疚和怅惘。
这时,佩瑶再次开口,补充道:“皇阿玛,此事说来也巧。额驸前些日子奉命在军机处整理京城治安卷宗,无意中看到南苑围场惊驾案的记录,觉得此女行径蹊跷(闯围场却不像刺客),便留了心,私下派人去她可能的落脚处——南城帽儿胡同一带查访。果然查到,此女小燕子确系本地人士,在帽儿胡同长大,街坊邻里皆知。与她同住大杂院的,还有一对山东来的卖艺兄妹柳青柳红,以及……两位自称从济南来京寻亲的年轻姑娘,一位名唤紫薇,一位是其丫鬟金锁。时间、地点、人物,皆与小燕子所述吻合。”
佩瑶刻意隐去了自己与紫薇的直接接触,将功劳巧妙地安在了“奉命查案”的额驸头上,显得顺理成章,也保全了自己。
乾隆听完小燕子的坦白和佩瑶“查证”的补充,沉默了良久。永寿宫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最终,他长长地、疲惫地叹了口气,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令妃,好生看着她。佩瑶……你随朕来。”
他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出了永寿宫。佩瑶紧随其后,她知道,皇阿玛需要时间消化这巨大的转折。
乾隆沉默地走在通往养心殿的宫道上,脚步比来时沉重百倍。佩瑶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半步之遥,敏锐地感受到皇阿玛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混杂着震怒、失望、难堪、以及对“夏雨荷”这个名字挥之不去的复杂情绪。
养心殿内,檀香依旧,却驱不散那凝重的气氛。乾隆屏退了所有侍从,只留下佩瑶。他坐到御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久久不语。
“佩瑶,”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今日之事……你都看见了。朕……竟被一个小丫头耍得团团转!” 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自嘲与余怒。
“皇阿玛息怒。”佩瑶温声劝道,“此事……阴差阳错,非小燕子一人之过。她心思单纯,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份赤诚,倒也难得。况且,若非她这一闯,紫薇妹妹……恐怕至今还流落在外,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您相认。” 她巧妙地引导着乾隆的思绪,将重点转移到真正的女儿身上。
提到“紫薇”,乾隆的眼神果然有了波动。他抬起头,看向佩瑶:“你额驸查到的……那个紫薇姑娘,现在何处?她……她真是雨荷的女儿?”
“回皇阿玛,”佩瑶恭敬回答,“额驸的人查到她们落脚在帽儿胡同大杂院后,儿臣担心她们安危,又恐消息泄露再生事端,便自作主张,先将紫薇姑娘和金锁姑娘秘密安置在了儿臣京郊的一处别院,派了可靠人手保护。至于她是否真是夏雨荷之女……” 佩瑶顿了顿,语气笃定,“儿臣虽未亲见信物,但观其谈吐气质,温婉知礼,坚韧不拔,眉宇间隐有书卷清气,绝非寻常女子。且她与小燕子所述身世、来京目的、与信物的关系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她对‘夏雨荷’三字反应极为强烈,情深意切,不似作伪。儿臣……相信她。”
乾隆听着佩瑶的描述,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素未谋面的女儿的形象——一个像她母亲一样温婉坚韧、饱读诗书的女子。那份因小燕子而起的怒火,渐渐被一种迟来的、混合着愧疚与期待的父爱所取代。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巨大的转变。
“福伦……应该快到济南了吧?”乾隆像是在问佩瑶,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算算日程,应是快到了。”佩瑶答道,“皇阿玛是否等福伦大人的确切消息回来,再……”
“不必等了!”乾隆忽然打断她,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朕信你,也信紫薇那孩子。雨荷……她教出的女儿,不会差。” 他站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显然已有了决定。
“佩瑶听旨。”乾隆站定,目光锐利。
“儿臣在。”
“第一,”乾隆沉声道,“你立刻安排,明日一早,将紫薇姑娘和金锁姑娘,以最稳妥的方式,秘密接入宫中!直接送到……慈宁宫!太后虽在五台山,但慈宁宫环境清幽,规矩也严,最是妥当。对外就说是你寻访到的、颇有才情的民间淑女,请来陪伴晴儿解闷的。一应起居用度,按……按宗室格格未封前的份例准备,要周全,不可怠慢!待福伦查证回来,再行册封!”
将紫薇安置在慈宁宫,而非皇后或令妃宫中,这安排既体现了对太后(即使不在)的尊重,也暂时避开了后宫可能的纷扰,更显慎重。佩瑶心中暗赞皇阿玛思虑周全:“儿臣遵旨!”
“第二,”乾隆看向佩瑶,眼神复杂,“至于那个小燕子……她虽非存心欺君,但闯围场、引风波、令朕……令皇室险些蒙羞,亦是事实,功过难相抵。”
佩瑶的心微微提起。
“念在她为紫薇受伤,也算……有功。且紫薇与她情谊深厚。”乾隆沉吟道,“死罪可免。待紫薇入宫安顿好后,赐她纹银千两,绸缎二十匹,再……赐她一座京中三进的宅院,着内务府拨几个可靠的下人过去伺候。让她出宫去吧!从此与紫薇……与皇家,再无瓜葛。此事,到此为止。”
这个决定,在佩瑶意料之中。赏赐丰厚,足以保小燕子一生衣食无忧,也全了紫薇的情分。出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对小燕子而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皇阿玛圣明。”佩瑶躬身领命,心中也为小燕子松了口气。虽然离开朋友会不舍,但自由自在的生活,更适合她的天性。
“第三,”乾隆的目光变得深沉,“今日永寿宫之事,以及即将接紫薇入宫之事,列为宫中最高机密!除你、令妃、以及必要的心腹宫人外,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尤其是……皇后那边!” 他特意强调了“皇后”二字,显然对那拉皇后可能的反应有所顾虑。
“女儿明白,定当谨守秘密。”佩瑶肃然应道。她知道,在福伦查证归来、正式册封之前,紫薇的身份必须严格保密,以免横生枝节。
“去吧。”乾隆挥了挥手,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好好安置紫薇。告诉她……朕……很快会去看她。”
“是,儿臣告退。”佩瑶恭敬地退出了养心殿。
走出殿门,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佩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场巨大的风波,似乎终于有了明确的解决方向。小燕子将带着丰厚的赏赐离开皇宫,回归她向往的自由天地。而真正的沧海遗珠——紫薇,即将踏入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开启她未知的宫廷生活。
佩瑶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既有尘埃落定的轻松,也有一丝对紫薇未来的隐忧。深宫之路,从来不易。她这个半路相认的姐姐,或许将成为紫薇在这陌生环境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依靠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