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殿确实如其名,僻静雅致。几丛翠竹掩映着粉墙,抄手游廊连着三间正房并两间耳房,小小的庭院里栽着几株西府海棠,此刻正吐露着娇嫩的新芽。这规格自然比不上皇后所居的翊坤宫,更遑论太后的慈宁宫,但对于初入宫廷的佩瑶来说,已是前所未见的富贵天地。
谢德发夫妇已于前几日领了赏赐,千恩万谢之后,由内务府派人护送回扬州了。临别时,佩瑶抱着婶婆的脖子哭成了泪人儿,小小的身体里满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家”的依恋。乾隆远远看着,心中酸涩,却并未上前。他知道,此刻的分离,是佩瑶蜕变成“四公主”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坎。
“公主,该用膳了。” 新拨来的宫女春桃轻声提醒,打断了佩瑶望着院门方向的怔忡。
桌上是四碟八碗,玲珑精致,香气扑鼻。佩瑶却只盯着面前一小碗晶莹剔透的碧粳米饭和一小碟清炒时蔬。她拿起象牙箸,学着旁边侍立嬷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根菜心。动作生涩,手腕微微发抖。
“啪嗒!” 菜心掉在了描金彩绘的瓷碟边沿,溅出几点油星。
侍立在一旁的教引嬷嬷张嬷嬷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她是宫里积年的老嬷嬷,规矩最是严苛,奉了皇后懿旨,务必要将这位“半路出家”的四公主教导得仪态万方,不坠皇家颜面。
“公主,”张嬷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箸要执稳,食不言,寝不语。夹菜需轻、准、稳,不可挑拣,亦不可掉落。皇家用膳,讲究的是从容优雅,细嚼慢咽。这掉了的菜,便不能再用了。” 她示意旁边的宫女撤下那碟菜。
佩瑶的小脸瞬间涨得通红,手指紧紧绞着衣角,那是她紧张时下意识的动作。在江南,掉块萝卜在桌上,婶婆会笑着捡起来吹吹让她吃掉。这里……掉了一根菜,整碟都不能要了?她看着那被端走的碟子,心里又委屈又惶恐。
“嬷嬷,”她怯生生地开口,带着浓重的江南软语,“我……我还不饿。”
张嬷嬷板着脸:“公主,时辰到了便要用膳,这是规矩。宫里的规矩,一丝一毫都错不得。您如今是金枝玉叶,不再是乡野间的丫头,一言一行都关乎天家体面。这用膳的规矩,今日起,老奴便一样样教您。从执箸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对佩瑶而言如同煎熬。张嬷嬷一丝不苟地纠正着她执箸的姿势、手腕的角度、夹菜的分量、咀嚼的频率,甚至吞咽的声音。小小的象牙箸在她手中重若千斤,一顿饭吃得她额角冒汗,后背僵直。那些精美的菜肴,入口也尝不出什么滋味,只剩下满心的紧张和嬷嬷严厉目光带来的压迫感。
膳后是习字。笔墨纸砚摆开,张嬷嬷端坐一旁,亲自示范握笔姿势:“公主请看,中指抵笔,食指拇指相扣,手腕悬空,力透指尖……”
佩瑶努力模仿,小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柔软的笔锋落在雪白的宣纸上,不是墨团就是歪扭的蚯蚓。张嬷嬷的眉头越锁越紧,戒尺在掌心轻轻敲打着:“腕要稳!心要静!公主这般浮躁,如何能写出端方秀丽的簪花小楷?您母妃……”她顿了顿,意识到失言,改口道,“听闻谢氏娘子写得一手好字,公主莫要辱没了这份血脉。”
“娘……”佩瑶听到提及娘亲,眼圈一红,笔尖一抖,一大滴墨汁落在纸上,迅速洇开一片污迹。她看着那墨迹,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里笨拙而格格不入的身影,巨大的无助感瞬间淹没了她。眼泪再也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砸在宣纸上,和墨迹混在一起。
张嬷嬷看着哭泣的孩子,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公主,眼泪是这宫里最无用的东西。擦干,重写。”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传声:“皇上驾到——”
张嬷嬷神色一凛,立刻起身,带着宫女们恭敬地跪倒在地。佩瑶也慌忙放下笔,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跟着跪了下去,小小的身体还在微微抽噎。
乾隆大步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跪在地上、肩膀还在轻轻耸动、脸上泪痕未干的佩瑶,以及她面前那张洇了墨迹和泪痕的宣纸。再看旁边一脸肃容的张嬷嬷,心下便明白了七八分。
“都起来吧。”乾隆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落在佩瑶身上,“佩瑶,抬起头来。”
佩瑶怯怯地抬头,那双浸了水的黑琉璃般的眼睛里盛满了委屈和害怕,看得乾隆心头一软。他挥挥手:“张嬷嬷,你们先退下。”
“是,皇上。”张嬷嬷躬身应道,带着宫女们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暖阁里只剩下父女二人。乾隆走到书案前,拿起那张洇了墨的纸看了看,又看看佩瑶红肿的眼睛,叹了口气。他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视线与佩瑶平齐,这是他在和敬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
“被嬷嬷训了?”乾隆的声音温和了许多。
佩瑶点点头,小嘴一扁,又想哭,但想起嬷嬷的话,又强忍住了,只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规矩是要学的,”乾隆用指腹轻轻擦去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珠,“张嬷嬷是宫里的老人,规矩严些,也是为了你好。这宫里,无数双眼睛看着,你是朕的女儿,不能让人笑话。”
“可是……可是好难……”佩瑶的声音带着哭腔,“拿筷子难,写字也难……我想婶婆,想娘……”最后两个字,她说得极轻,却像小锤子敲在乾隆心上。
乾隆沉默了片刻。他想起了谢凝玉,那个温婉却坚韧的女子,独自抚养孩子,想必从未如此严厉地约束过佩瑶。宫廷的规矩,对这个在江南田野间自由长大的孩子来说,确实如同沉重的枷锁。
“朕知道难。”乾隆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但佩瑶,你是朕的女儿,是大清的公主。这个身份,给你带来尊荣,也意味着责任。这些规矩礼仪,是你立足宫廷的根本。就像……就像你娘教你背诗、教你认字一样,都是必须学会的东西。”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慢慢来,不急。朕准你,每日学规矩累了,可以到御花园走走,看看花,透透气。朕有空,也会来看你。”
“真的?”佩瑶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阴霾里透进一丝阳光。
“君无戏言。”乾隆微微一笑,摸了摸她的头,“走,今日先不写字了。朕带你去御花园看看,那里的海棠,开得正好。”
乾隆牵着佩瑶的小手走出静思院。春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驱散了些许寒意和压抑。御花园里果然姹紫嫣红,尤其是那一片西府海棠,粉白的花朵缀满枝头,如云似霞。
佩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暂时忘记了刚才的委屈,好奇地东张西望。看到一株开得特别茂盛的海棠,她忍不住伸出小手想去碰触。
“公主!”跟在后面的张嬷嬷下意识地低呼提醒,宫里的花木也是不能随意攀折的。
乾隆却摆摆手,示意无妨。他看着女儿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碰了碰那柔软的花瓣,脸上露出纯真满足的笑容。这一刻,她身上终于又有了几分属于孩子的鲜活气。
“喜欢吗?”乾隆问。
“嗯。”佩瑶用力点头,“比撷芳殿的好看。像……像娘以前给我摘的野花,好多好多。”
乾隆心中又是一动。他看着女儿在花树下小小的身影,阳光透过花枝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条宫廷之路,对她而言漫长而艰难。他无法抹去她过去的烙印,也无法完全替她挡开未来的风雨。他能做的,或许就是在森严的规矩缝隙里,尽力为她留出一小块可以喘息、可以保留一点点天性的空间,如同这春日御花园里,允许她触碰的一朵海棠。
“喜欢就好。”乾隆的声音在春风里显得格外温和,“以后常来。朕若有空,陪你一起看。”
佩瑶仰起小脸,看着阳光下父亲高大的身影和似乎带着暖意的笑容,第一次觉得,这个被叫做“皇阿玛”的男人,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她悄悄握紧了乾隆温暖的大手,仿佛抓住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浮木。未来的路依旧迷茫,但此刻掌心的温度,给了她一丝微弱的勇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