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还珠之江南柳未央 > 第35章 果亲王犯法遭饬,两皇子奉旨出继

第35章 果亲王犯法遭饬,两皇子奉旨出继

乾隆二十六年的初春,紫禁城的红墙尚未完全褪去冬日的肃杀,一场涉及皇亲国戚的风波便悄然席卷而来。

养心殿内,气氛凝重。乾隆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面前摊开着两份奏折:一份来自顺天府尹,详奏果亲王弘曕(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嗣子,乾隆幼弟)私开煤窑,强占民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另一份则是审问两淮盐政高恒(慧贤皇贵妃高氏之弟)走私人参牟取暴利的供词,其中竟赫然牵连出果亲王弘曕也参与分肥。

“混账!” 乾隆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朱笔都跳了起来!他素来对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弟颇为优容,念其是皇考(雍正帝)爱弟允礼的嗣子,又年少(此时弘曕约二十余岁),多有赏赐,俸禄优厚。没想到他竟如此贪得无厌,胆大包天。不仅与民争利,强占田产,更与贪腐盐政勾结,走私朝廷管控的贵重药材人参。

“传果亲王弘曕。” 乾隆的声音如同寒冰。

很快,年轻的果亲王弘曕战战兢兢地来到养心殿。他显然已得了风声,脸色苍白,一进门就噗通跪倒在地:“臣……臣弘曕叩见皇上……”

乾隆看着跪在脚下的弟弟,怒火中烧,厉声斥道:“弘曕!朕问你,你的俸禄不够你花用吗?朕赐你的庄园田产不够你享用吗?朕待你不薄啊,你贵为亲王,身为天潢贵胄,竟如此不知足,不知廉耻。”

他拿起顺天府的奏折,狠狠摔在弘曕面前:“私开煤窑,占夺民田,搞得民怨沸腾!这是宗室亲王该做的事吗?” 又拿起高恒的供词:“还有!高恒走私人参,你竟也敢从中渔利!你眼里还有没有国法?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弘曕吓得浑身发抖,连连磕头:“皇上息怒!臣……臣弟一时糊涂,臣弟知错了!臣弟再也不敢了,求皇上开恩。求皇上开恩啊!” 他哭得涕泗横流,将责任推给手下人办事不力,自己只是疏于管教云云。

乾隆看着弟弟这副不成器的样子,心中更是又气又恨又痛。他深知弘曕本性并非大恶,更多是年少无知、贪图享乐、被身边宵小怂恿。若真按国法严惩,削爵圈禁都不为过。但……想到他是自己唯二的弟弟之一、是自己从小当儿子带大的幼弟、是果毅亲王允礼唯一的嗣子,想到他年纪尚轻,想到宗室颜面……乾隆终究是心软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指着弘曕的鼻子,声音依旧严厉,却少了几分杀意:“滚回去,闭门思过,好好给朕反省!再敢有下次,朕绝不轻饶。那些煤窑、占的田地,立刻给朕原样退还。该赔的银子,一文钱都不能少!高恒那边分你的赃银,也给朕吐出来,听见没有?!”

“是,是,臣遵旨!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 弘曕如蒙大赦,连连磕头,几乎是连滚爬爬地退出了养心殿。他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皇兄终究还是顾念了手足之情。但经此一事,他在宗室中的地位和皇帝的信任,已然大打折扣。

乾隆看着弘曕狼狈退出的背影,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处置宗室,总是这般投鼠忌器。他挥挥手,对侍立一旁的军机大臣傅恒道:“高恒私贩人参案,严查到底,按律处置,绝不姑息。至于弘曕……唉,小惩大诫吧。” 傅恒心领神会,躬身领命。

乾隆二十六年春,紫禁城内的冰雪消融殆尽,枝头新绿萌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朝堂之上,因果亲王弘曕私开煤窑、强占民田,并牵涉进高恒走私人参案一事,引发的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乾隆虽念及手足之情及弘曕年少,最终未施以重惩,仅训斥一番并责令赔偿侵占民田,但其行为已深深触怒了皇帝,也令宗室蒙羞。

就在这看似尘埃落定之际,乾隆帝做出了一项令朝野侧目的决定,迅速转移了众人的视线,也再次彰显了帝王对皇嗣安排的绝对权威。

二月初八,一道明发上谕震惊朝堂:

“朕惟睦族敦亲,恩谊周浃。履懿亲王允祹(康熙帝第十二子)、慎靖郡王允禧(康熙帝第二十一子),皆系皇祖圣祖仁皇帝之子,朕之叔父也。秉性醇良,恪勤尽职。惜皆薨逝,并无子嗣承祧,每念及此,朕心深为轸恻。皇四子永珹,著出继与履懿亲王允祹为嗣孙,袭封履郡王。皇六子永瑢,著出继与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袭封贝勒。该部即遵谕查例办理。”①

这道旨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

皇四子永珹与皇六子永瑢,皆已成年(永珹时年二十二岁,永瑢时年十八岁),且出身不低(永珹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永瑢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在此之前,他们虽非储位最热人选(彼时嫡子永琏、永琮早夭,皇长子永璜已逝,皇三子永璋新丧,五阿哥永琪风头正劲),但毕竟是在序皇子,未来如何尚未可知。

如今,乾隆一道旨意,直接将两位成年皇子出继旁支,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永珹和永瑢,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他们在宗法上不再是乾隆皇帝的皇子,而是履亲王允祹和慎郡王允禧的嗣孙了。从此以后,宗法礼制上,他们与皇位再无瓜葛。除非乾隆其他所有皇子全部夭亡,否则他们绝无可能染指帝位。这无疑是乾隆在明确宣告:此二子,非朕属意之人,储位之争,与他们无关。

朝臣们心中雪亮,这是皇帝把年长皇子出继,为心仪的继承人铺路。联想到之前对弘曕的严惩和对五阿哥永琪的明显器重(虽未明立太子,但常委以重任),乾隆的意图已昭然若揭。此举也彻底断绝了一些可能依附于永珹、永瑢的势力念想。

然而,对永珹和永瑢本人而言,这或许并非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乾隆为其寻得的一个极佳归宿。

永珹性情温和,醉心书画金石,对权术并无太大兴趣;永瑢亦天资聪颖,尤擅丹青,性格淡泊宁静。他们本就非热衷于权力角逐之人。与其在宫中日复一日的当着空头皇子,战战兢兢,不知未来如何,不如早早获得一个实实在在的、不低的爵位,以及继承两位叔祖留下的丰厚家产和府邸。

允祹和允禧皆是无子而终的亲王、郡王,家底殷实,府邸规制宏大。永珹袭履郡王爵,永瑢袭贝勒爵,立刻就能搬出皇宫,开府建牙,成为真正的王府主人,享受富贵清闲的生活,可以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书画雅好。这比起在宫中等待未知的命运,无疑要安稳、舒适得多。

当然,这背后是否也隐含着乾隆更深层的帝王心术——“大宗夺支小宗”?如同当年雍正帝将年幼的弘曕出继果亲王允礼,或是更早先的时候,庄亲王博果铎无子而终,由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雍正帝异母弟)承袭庄亲王爵位一样,通过将皇子过继给绝嗣的叔伯,既解决了宗室承祧问题,安抚了皇族,又巧妙地“腾笼换鸟”,将重要的王爵和资源重新掌控在皇帝直系血脉(即使是旁支)手中,加强了皇权对宗室的掌控。这其中的深意,便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帝王权衡了。

永珹和永瑢接到旨意后,反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解脱。他们恭敬地领旨谢恩,随后便在内务府的安排下,开始准备迁府、袭爵、祭祀新祖宗等一应事宜。紫禁城的红墙,即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背景。

① 历史上永珹是乾隆二十八年出继,永瑢是乾隆二十四年出继。这里将两人都调整到乾隆二十六年出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果亲王犯法遭饬,两皇子奉旨出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