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炘然又过上了和三年前没多大区别的日子。
但若说相同,却又截然不同了——她不再是只会开“为了热爱“的空头支票的少女了,她有了想要达成的清晰目标,也有了足够的内驱力,而用以实现它的唯一途径便是用她的热爱将它们逐一输出。
然而,李炘然越往下写,越发现她所要构建的世界是自己现有的知识和阅历很难写好的。
这个故事发生于千禧年间,而那时李炘然刚刚出生,她对那时所使用的物件完全是一知半解,更别提挖掘它们的内涵,让它们同剧情产生联系了。
查阅资料对于每一部作品来说都是必须的,对于《逃离清源村》来说也不例外。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李炘然偶然发现,本地有一个千禧年的私人博物馆,她来了兴致,截图问景如月:要不要一起去?
景如月很快回复:去!
两人约好在周末一起前去千禧馆。
千禧馆坐落于一条古巷内,由一座五层洋楼改装而成,馆址并不好找,两人绕了许久才找到。
这里的装修贴合着千禧年的建筑风格,白蓝相间的马赛克瓷砖外墙搭配上钢框架的推拉玻璃窗,西洋风格的窗帘布上摇曳的金色通过打开的窗户透了出来,扫在不同向的空调外机上,让这个标准而克制的画面有了几分生气。
这样的装修在那个时代被抹去了城乡、地区和功能的边界,成为了那时最流行的建筑形态,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李炘然的童年踩着千禧年的尾巴,也曾短暂地同这样的场景相遇,因此这对她来说,如同拉出脑海中那段时光的胶片,一下子陷入了回忆里。
但景如月不同,她出生在新时代,她的出生正好是这些旧事物消亡的时代。
因此两人看到这栋建筑时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李炘然更多的是感到怀念,而景如月则是感到新奇。
“走吧。”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被漆成绿色的门头写着“欢迎来到千禧年”,博物馆的主人是一位看起来四十来岁的女士,她昏昏欲睡地坐在竹椅上,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撕了两张实体票给李、景二人。
博物馆内明晃晃的白炽灯将两人彻底拉回千禧年,继续往里走,入眼的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自行车两侧是游乐场的长廊,播放的背景音乐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鲁冰花》等耳熟能详的儿歌。
一个卖冰棍的老伯正吆喝着气球、冰棍和,李炘然问了价格,还是二十年前的价格,只不过需要用纸币购买。
李炘然愣了愣,一旁的景如月笑着掏出纸币买下了两个棉花糖,分了一支给李炘然。
李炘然向景如月飞了个飞吻,接过了那支棉花糖。
李炘然舔了一口,问:“小时候你家里人会给你买吗?”
“嗯。”景如月笑着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好多添加剂,不想给我吃,但是又拗不过我,只能买给我。”
李炘然满眼艳羡,她父母擅长暴力解决问题,她从来不敢提出任何要求。但她什么也没说,只低头啃棉花糖。
再往里走,博物馆展示的是家庭场景——黑白电视、“大屁股”的彩色电视,绿皮冰箱……
李炘然大概受到了什么启发,打开本子开始记录。
“想到了什么?”景如月问。
“我一直在想,这个游戏的受众群体是哪些人。”李炘然说,“我本来想的是,接受它、为她买单的会是像我、像方云霞一样的女孩们,她们能在这个故事里找到共鸣。”
“现在我突然不这么想了。”
李炘然看向景如月,眼神清亮而笃定:“它应该去往更远的地方。”
她在看这些老物件的时候想起来什么呢,她想对于当今处在压力之下的年轻人来说,疲惫已经是大多数人工作的主旋律,存放着记忆和情感的一切老物件成了可以放下防备、停下来喘息的纽带,它可以代表着对童年一切美好事物的怀念。
李炘然继续说:“也不一定要是怀念,东亚家庭的小孩的童年大多有各自的不幸,能让他们有共鸣就行。”
景如月大概理解了李炘然想表达的,她问:“你是说,在场景中加一些千禧一代的共同记忆,激发他们的‘怀旧’、‘伤感’、‘思念’等等的情感是么?”
李炘然点点头。
“我明白了。”景如月说,“这应该是美工负责的内容,等我们参观完和雅君碰一下吧。”
就在这时,景如月看到了李炘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的内容,不禁好奇问道:“哎,别翻走,你写的是什么,能让我看看么?”
李炘然将手中的笔记本递给景如月,上面密密麻麻写的是《逃离清源村》的剧情。
景如月大为吃惊,问:“这是你什么时候写的?”
“从开始课题到现在,断断续续写的。”李炘然指着其中一段,“这是在动车上写的。”
她的手指下滑,指着另一段:“这是出差的时候晚上在酒店写的。”
她往前翻了翻:“这些是前几年写的,有的剧情不太满意,推倒重写了。”
李炘然的语气称得上轻描淡写,景如月却有些动容,她很少见到这么纯粹的热爱,也难怪对方能记得这个多年前的项目,也难怪对方全职创作的意愿如此简单。
她回头望了一眼来路,售卖旧年代吃食的老伯还在吆喝,但声音已经很远了,她想起了她端坐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你们选择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她把老师的这个提问写进了手帐本里,她写下的回答是:脚踏实地,游戏行业需要你。
她的热爱在记忆里熠熠生辉,现在的她再次自问——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什么?
她惊觉,她的回答与四年前别无二致。
她和李炘然一样,也依旧热爱着。
从博物馆出来时天已擦黑,两人找了一家海鲜店解决晚餐,她们都希望灵感能早些落地,因此一来到餐厅李炘然就迫不及待地联系了施雅君,将下午的想法同施雅君简单描绘了一遍。
施雅君思考了片刻,才说:“我觉得可以将现实与超现实结合,用高饱和度和高对比度,配上模糊斑驳的画质,营造出一种似曾相识,好像在梦里见到过的感觉,真实又恍惚的感觉。”
李、景对视一眼,李炘然点点头,答:“就是要这样的感觉。”
“好。”施雅君也干脆,直接拍板,“你把第一个场景需要的图要求发我,我先试画一下这个风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