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回到七零开饭馆(古穿今) > 第39章 第 39 章

第39章 第 39 章

被称作小张的青年干部赶紧汇报:“李主任,这位槐花村的女同志想问个体经营摆摊的事。”

李主任走出来,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婉音。

他身材不高,但自有一股威严,显然是这里的领导。

苏婉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这一刻的反应至关重要。

“主任好。”她微微鞠躬,态度恭敬但不卑微,“我叫苏婉音,父母都不在了,带着一个弟弟生活。”

“听说政策放宽了,想办个正规的小吃摊,挣口饭吃,也给公社经济发展做点贡献。”

她特意强调“父母都不在了”和“正规”两个字,语气诚恳而坚定。

李主任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忽然问:“你念过书?”

苏婉音一愣,随即想起原主确实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因为家里困难辍学了:“念过几年,后来没继续了。”

李主任点点头,没再多问,反而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试探?

还是想听听人民的意见?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谨慎地回答:“我觉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很及时,很正确,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强大,我虽然只是个农村姑娘,但也想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出份力。”

人民的意见自然是跟着政策大方向走,好听话她也会说几句。

李主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起来:“好,有想法!不过具体政策怎么落实,我们还需要研究,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们有具体方案了再说。”

这就是委婉地拒绝了?

也或许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所以不想往前多走一步。

苏婉音心里明白,但她没有放弃:“主任,那我能不能先写个申请?等政策明确了,我也能先占个位置?”

小张在一旁插话:“你会写字?”

“会的。”苏婉音点头。

原主识字不多,但她两世经历,基本的读书写字是会的。

李主任似乎被她的坚持打动了,对小张说:“带她去办公室,给她纸笔。”

公社办公室里,苏婉音坐在木头椅子上,拿起钢笔。

小张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似乎想看看这个农村姑娘到底能写出什么来。

笔尖落在纸上,苏婉音略一思索,开始书写。

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她在那个朝代经常写采购清单和宴席菜单,现在她也能写出工整秀丽的字了。

为了不与她现在的身份产生冲突,她还特意往现代时候的字迹靠拢。

只是写惯了毛笔字的她,不管怎么遮掩都盖不住字的风骨。

识人先看字。

在李主任和小张看来,就是这个农村姑娘不得了,这一手字就能看出这姑娘是个有气节能成大事的人。

“尊敬的公社领导,”她写道,“我是槐花村社民苏婉音,现申请办理个体小吃摊经营许可...”

她简单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强调会遵守卫生规定、依法纳税,并附上了计划经营的项目:早餐包子和豆浆。

她没有写糖油饼,因为耗油耗糖,太扎眼。

写完后,她双手将申请书递给小张。

小张接过来,看到工整的字迹,明显吃了一惊。

“这字写得真不错。”他忍不住称赞。

李主任也走过来看了看,点点头:“先放我这吧,有消息会通知你们大队。”

苏婉音知道这是她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她鞠躬道谢,退出办公室。

走出公社大院,阳光依旧明媚,但她心里却蒙上一层阴影。

政策虽好,落实却需要时间,而她等不起。

回村的路上,苏婉音心事重重。

经过供销社门口,她想起小宝也许久没吃糖了,又走进去用两毛钱买了一小包水果糖。

刚走出供销社,就听见一阵喧哗。

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正围着一个卖鸡蛋的老农,推推搡搡。

“老东西,在这里摆摊经过谁允许了?”为首的那个高个子青年嚣张地说。

苏婉音认出那是公社有名的二流子赵四,去年就是他带头欺负原主,导致原主受惊发烧。

老农瑟瑟发抖,护着篮子里不多的鸡蛋:“我就卖几个鸡蛋,换点盐钱……”

“资本主义尾巴!全部没收!”赵四伸手就要抢篮子。

苏婉音握紧了拳头。

在另一个朝代,她见过太多仗势欺人的场面,每次都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这里,现在,她不想再忍了。

“住手!”她上前一步,声音清亮,“你们凭什么没收老人的东西?”

赵四回头看见是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讥笑:“我当是谁,原来是苏家的傻姑娘。怎么,病好了就敢多管闲事了?”

他的同伙们哄笑起来。

苏婉音面不改色:“广播里刚说了要经济建设为中心,老人家自产自销,怎么就不行了?你们比公社领导还懂政策?”

赵四被问住了,一时语塞。

周围渐渐聚拢了些看热闹的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怎么回事?”

苏婉音回头,看见公社那个小张干部正推着自行车走过来,显然是下班回宿舍。

赵四等人顿时怂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苏婉音抢先开口:“张干部,这位老人家卖自己家的鸡蛋,这几位同志说要没收,说是资本主义尾巴。”

小张皱起眉头,对赵四说:“你们又不是公社工作人员,凭什么没收人家东西?赶紧散了!”

赵四狠狠瞪了苏婉音一眼,带着同伙灰溜溜地走了。

老农连声道谢,挎着篮子快步离开。

围观人群也渐渐散去。

小推着自行车,对苏婉音说:“你倒是挺勇敢。”

苏婉音苦笑:“只是看不过去。”

她顿了顿,试探着问,“张干部,像刚才那种情况,如果有个正规的市场,是不是就能避免了?”

小张若有所思:“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改革需要时间。”

他推了推眼镜,“不过你的申请书,我会帮忙催催的。”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苏婉音连忙道谢。

回村的路上,她剥开一颗水果糖放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冲淡了心中的苦涩。

虽然前路漫漫,但至少今天,她迈出了第一步。

春风拂过田野,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

苏婉音加快脚步,就算没申请下来,但现在她也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反正在公社领导那里挂了号。

比起这个年代的人,她多了一种优势——对政策未来走向的敏锐度。

或许她不知道具体的政策是如何落实的,但至少大方向上她不会错,这个国家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她也会的。

……

清晨五点半,天还只是蒙蒙亮,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宋家村。

苏婉音已经在小院里忙碌开了。

新砌的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烧得正旺。

一口大铁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豆浆,浓郁的豆香混合着蒸汽,弥漫在清冷的空气里,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旁边的小案板上,一排排包得胖嘟嘟、褶子均匀的包子整装待发,一半是油汪汪的肉馅,一半是翠绿的野菜混合着零星油渣的素馅。

面团是昨晚就发上的,此刻蓬松柔软。

“姐,油条面醒好了吗?”小宝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出来,身上穿着虽然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袄,小脸上不再是菜色,而是透出点红润。

“好了,就等最后一道工序了。”苏婉音回头冲弟弟笑了笑,手上动作不停,将醒好的面条拉长,两根叠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动作流畅。

今天,是“苏记”小吃摊开张的日子。

几天前,她从公社回来,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盖着红印的、允许个体经营的薄纸收好时,手心都是汗。

这不仅是一张纸,更是她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和弟弟的希望所在。

选址就在自家院门外靠近村道的那棵大槐树下。

地方宽敞,又能遮点阴凉。

苏婉音借了邻居王奶奶家一张废弃的旧木板,用两条长凳一架,就成了简易的案板。

炉子则直接搬到了外面。

一块用木炭写了“苏记早点”四个还算工整大字的木板,斜靠在树下。

“小宝,帮姐姐把碗筷再清一遍,用开水烫过。”苏婉音吩咐道。

“好!”小宝响亮地应着,干劲十足。

他知道,今天开始,姐姐要干一件大事,他得当好这个“小伙计”。

六点刚过,一切准备就绪。

大蒸笼上了灶,白色的蒸汽带着面食的甜香袅袅升起。

油锅也热了,苏婉音用筷子试了试油温,然后将扭好的油条面胚滑入锅中。

“刺啦”一声,白色的面胚瞬间在热油中膨胀、翻滚,变得金黄酥脆。

这诱人的声音和香气,像无形的钩子,开始勾动寂静的清晨。

第一个被勾来的,是早起拾粪的老孙头。

他抽着鼻子,循着香味踱步过来,惊讶地看着槐树下的阵仗:“苏家丫头,你这是……搞啥名堂呢?”

苏婉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丝紧张,脸上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孙大爷,我摆个早点摊,卖包子豆浆油条,刚出锅的油条,您尝尝?第一根,算我请您!”

老孙头看着笊篱里那根色泽金黄、个头饱满的油条,咽了口唾沫,摆摆手:“那咋好意思……”

眼睛却没离开油锅。

“您别客气,给我开个张嘛!”苏婉音利索地用油纸包了根油条,又舀了半碗热豆浆,一起递过去,“趁热吃!”

老孙头推辞不过,接过来,咬了一口油条。

“咔嚓”一声轻响,外皮酥脆,内里软韧,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和油香。

再喝一口滚烫的豆浆,豆香醇厚,没有半点豆腥味,只有一股天然的清甜。

“唔!好!真好!”老孙头眼睛一亮,含糊不清地称赞,“比公社食堂炸的那个空心玩意儿强多了!丫头,你这手艺,绝了!”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意犹未尽,掏出皱巴巴的毛票:“不能白吃你的,再给我来俩肉包,带给我家老婆子尝尝!”

“好嘞!肉包五分一个,豆浆两分一碗,油条四分一根。”苏婉音声音清脆地报出价格,这是她根据成本和村民承受能力仔细核算过的。

“开张生意,给您算便宜点!”她麻利地包好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

老孙头付了钱,乐呵呵地走了,边走边念叨:“苏家傻姑娘不傻了,还变能人了……”

这第一笔买卖,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赶早去公社或县里办事的村民、准备下地的劳力、去上学的小孩,陆续被香气和老孙头的宣传吸引过来。

“这包子馅真足!一口流油!”

“豆浆咋这么浓?自家磨的?”

“给我来四根油条,带回去给娃吃!”

苏婉音手脚麻利地夹包子、舀豆浆、捞油条,收钱找零。

小宝则在一旁帮忙递油纸、看管钱盒子,小脸兴奋得通红。

起初,还有人低声议论“个体户”、“投机倒把”,但很快就被美食的香气和苏婉音坦荡热情的笑容冲散了。

更何况,这味道实在诱人,价格也公道。

槐树下渐渐热闹起来,成了清晨槐花村最有人气的地方。

蒸汽氤氲中,苏婉音忙碌的身影,和食物散发出的腾腾热气,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她擦了下额角的细汗,看着渐渐变浅的钱盒子和减少的食材,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缓缓落地。

这第一步,总算稳稳地迈出去了。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和槐树的枝叶,洒在小小的摊位上,也洒在苏婉音和小宝的身上,暖洋洋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