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徽山人家(种田) > 第7章 小杂鱼贴饼

第7章 小杂鱼贴饼

姜家屋前就有个小池塘。去岁留下的菱角这会儿刚发芽,零星几点翠绿漂浮在水面上,煞是好看。

岸边的青苔渐厚,湿漉漉的爬上石阶。柳树生出的新枝垂在水面上,惹得池塘里的鱼儿时不时跃起,啄食几口鲜嫩的柳叶。

姜璃呼吸着新鲜空气,突然兴起的蹲到柳树下。伸手掐了株刚破土的不知名野草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一股带着土腥的难闻气味钻进鼻腔,让姜璃嫌恶的皱了眉。

再抬头时,见姜老三将裤腿卷到了膝盖高,一只脚已经下到河里,使得平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波纹。

姜老三小心翼翼的蹚着水,待走到水草丰盈处才停步弯腰,将畚箕缓缓沉入水草下面,再慢慢向上兜起。

“啪~”

畚箕露出水面,带起一片水花。阳光透过水珠折射出五彩光芒。再看畚箕底躺着不少的小鱼和透明小虾,拼命蹦跳着想要逃回河中。

“哇!有鱼!还有好多虾!”姜远激动的跳起来,差点滑进河里。幸好姜璃手快拉住了他的衣角。

“鱼,大姐,有鱼!”姜远拿起小木桶,一只脚已经探到了河边,完全没意识到刚刚他差点就掉到河里。倒是姜璃心有余悸,一把抢过堂弟手中的小木桶,先一步去河边舀水。

一弯身,瞥见河里那烂了半截的木桩上粘满了螺蛳,不禁心中大喜。当下顾不得打水接鱼,伸手朝着木桩上一抹,就带出一大把螺蛳。

“大丫,你摸螺蛳干啥?”等着木桶装鱼的姜老三看着侄女的行为颇为不解。虽说田螺也是壳大肉少,可相比之下,田螺肉要大的多。不像河螺,摸上一斤螺蛳都挑不出一两肉,还要费上许多功夫。

可姜璃是谁?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前世每年夏日的大排档上,总是少不了她的身影,而酱爆螺蛳则是她的必点菜品。麻辣鲜香的螺蛳,嗦起来那叫一个上瘾。

俗话说三月螺,塞肥鹅。眼下螺蛳正是肥美之时,既是叫她瞧见了,哪有放过美食的道理。

姜璃将小木桶递给姜老三,来不及与其解释,转身小跑回了院子准备拿个大些的桶,她要摸螺蛳。

再回河边时,先前的小木桶里已装了不少鱼虾,正在欢快的游窜。

姜老三依旧在水草下兜鱼,姜璃在沿着岸边寻找木桩和石头,再将上头吸附着的螺蛳全都摸了上来。一直到太阳爬上头顶,姜老三再也捞不到鱼,而姜璃的桶里已经装满了螺蛳,叔侄几人才意犹未尽的回了家。

“我的天爷哎,你咋摸了这么老些螺蛳?”刘氏见到一大桶的螺蛳震惊不已,再看孙子手中的小木桶里,全是鳑鲏麦穗鱼和少许河虾。以为是孙子孙女们馋荤腥,才摸了许多螺蛳来解馋。

好在春耕已经结束,花上半日功夫去挑螺蛳肉也不算问题。若是农忙的时候,这一桶的螺蛳她都得倒了去喂鸡。

“这点虾,估摸着连一斤都没有,能卖钱?”刘氏将小鱼全拣了出来,又给桶里换了清水。

至于拣出来的小鱼,拿去卖怕是没人要,刘氏便打算晚上做来自家吃,也算是开了荤腥。

一旁的姜璃望着挑拣出来的小鱼差点流出口水。别看小鱼儿不足手指长又没什么肉。但若是裹上面粉用宽油炸至焦黄,那叫一个酥脆鲜香。

奈何眼下姜家日子艰难,别说宽油,就是裹小鱼儿的面粉都拿不出半两。

看来油炸小杂鱼暂时是吃不上了。好在姜璃厨艺尚可,纯野生的小鱼肉质细嫩鲜美,再作以她的厨艺,亦可将这些小杂鱼也能变成珍馐,便道:“奶,晚饭我来做。”

“你还会做饭呢?”刘氏本不以为然,可想到先前的种种,以及姜璃口中的老道,还是信任的点了头。

得到首肯,姜璃就势蹲下,手法娴熟地掐破小鱼腹部,再挤去内脏。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常做的人定不会有此等手法,看来孙女所言非虚。

姜璃处理小鱼,刘氏则提起装螺蛳的大桶去往灶房,准备焯水再将螺蛳肉挑出来。许是步子的动静过大,引得埋头干活的姜璃抬起了头。

一问之下,吓得姜理赶忙将刘氏拦住。

“你是说,这螺蛳带着壳去卖?这……有人会买?”

刘氏蹙着眉,有些不确定起来。

她心中是信任姜璃的。她活了五十几载,也见过有人将挑好的螺蛳肉拿到集上去卖的。可带着壳卖的,别说见,就是听都没听过。

他们这些勒紧裤腰带过活的庄户人家,只要是能吃的都会费尽心力的扒拉进嘴里。可像螺蛳这样的,却是嗤之以鼻。实在是挑螺蛳肉是个极费功夫的活儿。

满满一大盆的螺蛳,最后挑出来的螺蛳肉不过才一小碗,为此他们还得费上半日的功夫,怎么计较都不划算。每年也只有在特别空闲时才会摸上一些,就当着是尝尝鲜,打打牙祭。

城中百姓们日子倒算清闲,可螺蛳肉的味道与口感都算不得上乘,他们也不愿为此折腾一番。

不过姜璃既是开了口,刘氏还是顺了她的话,搬来了大木盆,又倒入满满的清水,将螺蛳全部养在了里面。

小杂鱼刚处理好,去山上摘香椿的余香莲和杨春华也归了家。二人风尘扑扑的,发丝凌乱,发间还沾着碎树叶。

“呀,哪来的小鱼!”杨春华放下肩上的担子,伸头朝着盆里看了看。心里又酸大侄女是个命好的,人才清醒过来,又是骨头汤又是田螺,今儿个还有小杂鱼吃。

她却没想想,同住一个屋檐下,姜璃吃到嘴里的东西,又何曾少了她一口。且昨儿个的田螺和今日的小鱼,都是因着姜璃的提议才得到的。

杨春华脸上的表情不停变换,用脚趾头想想刘氏都知道她在想什么,没好气的道:“你俩先进屋歇歇,一会将香椿理出来,我跟大丫这就去做饭。”

庄户人家日子过得紧,早饭吃的晚,吃一顿管一天,中午不做饭的。只有日子宽裕一点的人家,或是农忙时才会做晌午饭。是以姜家平日里只做早晚两顿饭,饿了一天,早饭做得自然要早一些。

后院的灶房里,刘氏往灶膛里塞着柴火,念叨起她未出嫁时也曾过过几年好日子,一日能吃三餐,什么鱼虾泥鳅更是吃了不老少。

可惜她那擅捕鱼的爹去得早,她的兄弟们却未学得这门好手艺。后来遇着百年难遇的大旱,庄稼地理颗粒无收。他们勒紧了裤腰带熬过一年,又发了大水。好在他们熬了过来,她嫁了人,生了孩子,有了一个还算幸福的家。

可老天爷啊,似乎见不得她过得好。

她给老大娶了门亲,期盼着儿孙成群,环绕膝下。老大媳妇却一直怀不上孩子。

求医问药好几年,她也劝过老大媳妇放弃,她不是那等恶婆婆,会拿无后来磨搓她。

可老大媳妇自己迈不过去那个坎。

老天还算有眼,老大媳妇终于怀上了。不想生出来的竟是痴儿,而老大,也因此跛了脚。

糟心事一桩桩的接连发生,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变得一贫如洗。曾经的一日三餐也变成了一日两餐。

忆起前事,刘氏红了眼眶,叹息着:“我也不求你们将来能大富大贵,只求菩萨保佑我姜家儿孙都旺旺相相,健健康康。”

姜璃握着锅铲站在灶台边,静静听着刘氏说起当年。直到锅中油微微冒起白烟,赶忙将姜片蒜头丢入锅中爆香,再倒入小杂鱼。

“兹啦~”鱼香夹杂着姜蒜的油香飘出,引得姜璃肚子咕咕叫了两声。

等小杂鱼煎到两面金黄,姜璃往锅中添了没过鱼身的清水。

俗话说鱼咸肉淡。做鱼需多放些盐,鱼肉才会入味。可对仙桐村的乡亲们来说,盐是精贵物,平日里炒菜多放上一点盐都算奢侈。好在去年晒了不少蚕豆酱,姜璃挖上一大勺加到鱼汤里。

闷着鱼的功夫,姜璃将昨儿个买回来白面舀出一碗,又舀了两碗高粱面,拌匀后加水和面揉成面团。

灶膛里添足了柴火,不一会儿的功夫鱼汤就咕嘟咕嘟的翻着滚儿。揭开锅盖,浓郁的鱼香溢满灶房。姜璃忍着快要流出来的口水,将揉好的面扯成一张张小饼贴在锅边。

鱼香,酱香,混合着高粱与麦香溢出灶房,飘香前院。帮着捆香椿的姜光姜远,再也按不住腹中的馋虫,撒手奔向灶房。

“大姐,好香啊!”两小只趴在灶台上,用力的吸着鼻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锅中的鱼。

姜璃瞧着好笑,轻拍着姜远的背:“去,洗手去,马上吃饭!”

鱼无需久炖,若是炖得久了,鱼肉会酥烂松散,全都融进鱼汤里。只待锅边饼子熟了,便可出锅。

破旧的梨花木四方桌上,正中央摆着一盆红烧小杂鱼。围坐的众人碗里,每人都分了一块饼子。

姜璃拿饼蘸了鱼汤,一口咬下,焦面的酥脆和吸满鱼汤的饼香,让姜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明明她清醒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现代,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可此时的她只觉得许久没吃过饱饭,更没吃过如此可口的饭菜。

一旁的姜光学着堂姐的样子也用饼蘸了鱼汤,一口咬下,眼睛瞪得溜圆。

鲜,咸,香。许是高粱面中掺了白面,他竟然吃出了一丝丝的甜。

“好吃,好好吃!”

姜光竖着大拇指,口中含糊不清的赞道。边上的姜远也跟着点头,对弟弟的称赞很是赞同。

庄户人家的饭桌上没什么规矩,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向来是大口吃饭,边吃边聊。可今日这顿饭,姜家人出奇的安静,就连吃饭的速度也慢了许多。

实在是这饼与鱼的味道鲜美,偏偏分量又少,每人只得了一块饼子。他们怕吃得太快,只能眼馋的看着别儿个碗里。

吃过了晚饭,天已擦黑。

借着微弱的光亮,余香莲烧了满满一大锅热水供家人洗漱。不然得天彻底黑下来,还得费些灯油。

擦干了手脚的姜璃借着月光爬上破旧的木床,扯过发硬的被絮,枕着胳膊畅想。

想如何度过眼前的苟且,想该怎样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还未想出个所以然,眼皮开始打架,沉沉睡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画皮鬼怎么哭

春坊怨

宁得岁岁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