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将军的布衣青梅 > 第3章 第三章

第3章 第三章

沈允儿想了想,垂眸道:“算了。不必催他。你带我到屋里去吧。我有些渴了,烦请替我烧壶水来。”

婆子应了声,随着带沈允儿沿着石板路往里面走,“姑娘放心,一切都备好了的。”

给沈允儿备下的屋子是在西厢房。屋子处于寂静之地,窗前探过一片翠竹,倒是雅致。沈允儿跟着进屋,在榻边落座,丫鬟很快给她端上茶水,又问沈允儿还有什么吩咐的。

沈允儿:“你们先出去吧,我想一个人待着。”

丫鬟行礼退去,偌大屋里只剩下沈允儿一人。她在床边安静坐了会儿,又起身,走到窗边。天边寒鸦掠过枯枝,佳人心里又怎能不苍凉?

沈允儿心中,不能说不忐忑。一别数年,陈朗柏如今出人头地,她一边觉得欣慰,一边又有些慌张。

要是……要是陈朗柏变了心,可怎么好?

若是旁人听了,一定会觉得沈允儿杞人忧天。陈朗柏既然救她于水火,又怎有变心的道理?

可沈允儿读过些书,知道这世上最易变的就是人心。陈朗柏当上了官,而她还只是一个乡野村妇。他待她,还能如初吗?

就这样等了许久,夜色覆下,院内里里外外都点起灯。沈允儿时不时往窗外瞧,见丫鬟下人来去穿梭于亭台,独不见陈朗柏身影。

她盼着他过来,又有些怕他过来。

就这么煎熬着,沈允儿有些等不下去了,正想起身找人询问,门又被推开,那个被指来服侍沈允儿的婆子进门来,对着沈允儿垂首,犹豫片刻道:

“大人……大人他今夜有些要紧事,怕是赶不过来了。不如姑娘先歇下?姑娘怕是累了,我这就叫丫头们烧水,伺候姑娘沐浴。”

沈允儿心头一紧。

她等不下去。别说再等一夜,就算是再等一个时辰、半个时辰,也等不了了!

她着急打断婆子,“我不想再等。还请告诉我,陈……陈大人他在哪里?我这就要去见他!”

婆子一惊,没想到沈允儿这样大反应。她思索一瞬,小心翼翼劝道:“姑娘……我不是要拦着姑娘。只是大人此刻正和宛县诸位县官议事,姑娘此时去,怕是有些……容易招人非议。”

招人非议?沈允儿摇头。她等了陈朗柏这么多年,多少非议都受了,还怕今日一时?

她告诉婆子,“你不必再劝我。我今日一定要见他。若是见不到,我即刻便走。”

婆子无奈,再三思虑了,还是叫人替沈允儿换了身得体衣裳,带着沈允儿往前院走。

一路上,众人脚步匆匆。丫鬟婆子们无人言语,沈允儿也不发一言,只心如擂鼓。

前院灯火渐亮在眼前,沈允儿心跳愈发快,脚步也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是小跑。因为她听到了一道熟悉声音,从前院正厅中传来:

“……说来盗匪之祸,也不止宛县。我此番从京来,一路上多有耳闻。如此,诸位也不必过于心忧,我定竭力助诸位平息此乱,彼此安宁。”

沈允儿听得出,这是陈朗柏的声音。

说来怪,一直不算波涛汹涌的胸腔,此时却酸楚起来。她眼眶一热,便包上泪水,用尽全力才忍住不落下泪来。

他的声音还是未曾变,和几年前一样。可又好像变了很多,沉稳了些,自若大方了些。

此时厅内,陈朗柏长身玉立,立于上首,两侧坐满县衙官员。县令听了他的话,连连称是,赞许道:

“既有陈大人相助,我们有何可忧心?只盼着早日平了祸乱,整个宛县,都要感念陈大人恩德呐!”

陈朗柏微微一笑,正要开口,只听得门外传来一声唤,打断了他。

“陈朗柏。”

陈朗柏一怔,回头。

是沈允儿。他身上骤然有些久违地僵木,想往前迈步,又鬼使神差般一步不动。

陈朗柏这么一回头,堂中众官员,也随着他看过去。

沈允儿站在门外,身后是萧萧夜色,她背着点点深浅灯光,身姿有些瘦弱,望向陈朗柏的那双眼,却可称作是坚韧。

堂中人无一明白,议事堂前,怎会出现这样一个年轻女子?甚至有小厮想要出来驱赶沈允儿,皱眉道:“你当这是哪里!岂容你大呼小叫?”

陈朗柏厉声喝:“放肆!”

小厮吓得顿住脚,怯怯看向座上的县令,不敢再有举动。

沈允儿站在那里,喉咙微动,想发声,嗓子却有些干哑。想来方才走动太急,呛了满肺的风。

她有些说不出话了。从陈朗柏离开那日算,她等了他将近七年。人有时候实在奇怪,朝思暮想的人站到了眼前,千言万语又不知如何开口,可怜可悲,可笑。

过了这些年,陈朗柏还是有些变化的。脸上没了青涩,举手投足间也没了从前习惯的不露锋芒。他不再沉默寡言,哪怕满座邑宰,也能侃侃而谈。

他变得和她熟知的不一样。

所以现在,她也有些,不知道该以何等态度对他。

不过哪怕如此,沈允儿也有一句话,一定要问陈朗柏。

“你……”她喉咙又一紧,呛了呛。隔着一扇门,陈朗柏在堂上,一寸不移地盯着她。他不发一言,似就算天荒地老,他也要等着沈允儿把想说的话说完。

沈允儿深深呼出一口气,再度对上他眸光。

她开口,执着道:“我只同你说一句话——你要是心中有我,就好好和我说说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的。你心中若是没了我,就不必再管我的事。我也绝不赖着你。”

此言一出,四下皆静。

县令偷偷瞥了下陈朗柏神色,便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陈朗柏到宛县来之前,他曾派人去打探过这位上官的底细。探子回报,说陈朗柏出身乡野,后投军,因战功赫赫被诚王殿下赏识,一路高升,在京中也颇负盛名。

只有一点奇怪,这陈大人年轻有为,按理说结一门好姻缘轻而易举。可这么多年过去,他孤身一人在京,迟迟不曾娶妻。这般反常,自然引来旁人猜测。有人说他是一心为国,无心顾己。

这说法一出,即招到嘲笑。丹心报国的官员多了去了!哪个耽误了娶妻生子?若是为了仕途不成家,连子嗣也不要,倒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了。

又有人说,陈大人尚未入仕的时候,在老家是有未婚妻的。这么多年不娶亲,就是为了等着时机合适,将未婚妻接入京中。

这个说法么,还算勉强有些道理。不过依旧没几个人相信。人往高处走,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陈朗柏立下战功,成为诚王殿下心腹,不娶高官贵女,偏要等一个村妇?

传出去,不叫人笑掉大牙才怪。

这些言论自然也传到了宛县县令耳中。起初县令没放在心上,陈朗柏娶不娶妻,关他何事?大不了当他不爱女人,不往他房中塞美人就是。

可今日一见到沈允儿,听她说了这话,县令才有些回过味来。

想到之前听到的传闻,再思及今日府中有人告诉他,陈大人叫人收拾屋子,说是有个姑娘要住进来……莫非,这位姑娘就是陈朗柏传闻中的未婚妻?

原来如此。县令恍然大悟,心一下子提了八丈高。他仔仔细细揣摩陈朗柏神情,实在看不出什么。

于是,县令只得斟酌开口,转头对沈允儿客气道:“姑娘若是有事要和陈大人说,不若等等?陈大人与我等还有些事要商议,姑娘在此,怕是有些不方便。”

沈允儿咬了咬唇。

满室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她站了许久,忽而骤然转身,干净利落地走。

像是有些泄愤般,不曾回头瞧陈朗柏一眼。

她微微仰起下巴,眼中泪快要忍不住滴落,委屈至极。可她没走出几步,身后传来几声长靴踏地声。

她手腕随即被一把握住。

回头,她的身影,倒映在一双炽热眼眸中。陈朗柏追了上来。他紧紧握着沈允儿手腕,瞧了她许久许久,薄唇轻启动,一字一句道:

“我此生,纵使辜负千万人,也绝不会辜负你。”

……

陈允儿怔住了。四周的一切都成了遥远模糊背景。她眼中只剩下他。陈朗柏淡淡遣散身后满堂官吏,拉着她穿过灯火通明的庭院,回到西厢房。

……

沈允儿挣开他的手,退后两步,与他对面而立。六年未见,如今共处一室,竟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她沉默许久,率先打破沉寂:

“坐吧。”

她指了指桌边的圆凳,自己先坐了下来,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手指纠缠在一处。

陈朗柏依言在她对面坐下,察觉到沈允儿有些局促不安,他笑一笑,拉住沈允儿的手:

“允儿,你……”

沈允儿打断了他,抬起头直视着他,“你能告诉我,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吗?”

她问得直接,没有半分女儿家的扭捏。她不用听他诉相思之苦,她想知道这六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从一个贫寒少年,变成了如今这个连县令都要礼敬三分的陈大人。

陈朗柏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有些不知从何处开始言说。

“我离村后,便投了军。边关苦寒,九死一生。有一次,我所在的队伍被蛮人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我仗着熟悉山林,带着几个残兵躲进了深山,硬是撑了半个月,等来了援军。”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沈允儿却能想象出其中的凶险,一颗心揪住,有些酸涩。

“后来,我因那次突围有功,被提拔为百夫长。再后来……我遇到了诚王殿下。”

“诚王?”

“嗯。”陈朗柏点头,“诚王殿下当时正在边关巡视,恰逢敌军夜袭,我拼死护驾,为他挡了一刀。从那以后,我便成了他的人。”

瞧着沈允儿有些后怕的面孔,陈朗柏浑不在意地笑了笑,“允儿,你当初让我走,是想让我出人头地,不再受人欺辱。可我很快就明白了——我必须站到高处去。”

他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道:“诚王殿下有经天纬地之才,他若登基,必是明君。我助他,既是为国,也是为我自己。如今,太子党羽被逐渐剪除,大局将定。我此次奉王爷之命巡查江南,不日便要回京复命。”

话说到这里,他的意图已然明了。

他看着沈允儿,缓缓开口:“允儿,我要你跟我回京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