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揭妆剑 > 第72章 挑灯看剑(十三)

第72章 挑灯看剑(十三)

孟是妆立在堂中,庭院里木兰花已谢尽,留下一树傲立的孤枝静静印在他单薄的肩后。

卞红秋看着他穿一身水蓝长衫,仿佛走进了一湾清澈的河岸,心跳动得难以自抑。

孟是妆等了一会儿,不满地出声:“你又发什么呆?”

卞红秋尴尬回神:“我、我只是在想,你的身体……”

孟是妆打断他:“比你总走神要好。”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态度好像是有点儿太蛮横了,但又不太会找补,只好硬邦邦地继续追问:“不能带我去吗?”

卞红秋耳边心跳如擂,模模糊糊听见自己回答:“好。”

他沉浸在这片水蓝的亮色中,眼睛都一眨不眨。亮堂的光成为心底那丛茂盛大树的养料,他又开始走神,他想,阿是是因为漆子玉的劝说才来的吗?漆子玉和阿是又没交情,怎么能一劝就来?阿是是不是因为他才来的?

孟是妆得到回答,正想询问行动细节,低下头看见卞红秋盯着自己又发起了呆,他什么话都堵在喉咙里了。听讯赶来的宋静妍一只脚踏进前厅,便见孟是妆回头,冲她指了一下神游天外的卞红秋,然后甩袖离去。

宋静妍叹了口气,“殿下!”

卞红秋不应声。

漆子玉没明白为什么卞红秋又游神,更不明白为什么孟是妆就这样走了,但很乖觉地替宋静妍将卞红秋喊“醒”,他清了清嗓,用自己嘹亮的嗓音吼道:“殿下!”

卞红秋骤然一抖,立刻反应过来孟是妆被自己气走了。

漆将军瞪着铜铃大的双眸注视自己,宋静妍宛如一个抓到孩子犯错的大家长,一切尽在不言中,却没有开口让他丢脸,接着昨夜议事的话道:“殿下,除了阿是,将横波也带在身边吧,有事时好有个照应。”

卞红秋连连点头,“听姐姐的。”

宋静妍将什么也不知道的漆子玉和一知半解的横波打发走,“殿下,你和阿是表明你的心意了吗?”

卞红秋坐回上首,端起茶掩住脸上的神色,敷衍了一声:“唔。”

那就是说了。

宋静妍十分诚挚:“殿下,倘若已经表明心意,再躲躲闪闪只会显得呆笨不懂情趣。既然能光明正大地缠人,投其所好才是要做的事。”

卞红秋支起耳朵:“阿是让我别白费心思了。”

宋静妍抿了一口茶:“我还劝殿下不要孤身入虎穴,殿下未见得将我的话听进去了。”

“殿下,阿是在黄雀洲也生活多年。我听六郎说,街里街坊不知多少人给他说媒,最后也都无疾而终。平民百姓,能平安终老一生才是福,他只要表现出一点儿‘来日不定,安宁未知’的意思,大半人家就要退避三舍了。”宋静妍声音很从容,还带着些缅怀的意思,“这世上再有抱负的人,哪怕豪情壮志、不甘平凡,但没有人愿意生活是一潭浑水,在外呼风唤雨与屋中一盏灯、一方床榻,任谁都想两全。”

“阿是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但却不会过浑浑噩噩的日子。殿下不是去仁济堂看过吗?药堂后的小院中他养了一棵柳树,屋外杂花杂草都养得整齐,窗上贴了崭新的剪纸窗花,井中还有用于存新鲜瓜果的竹筒。”

“殿下,他绝不会喜欢一个犹犹豫豫,非要什么话都说尽才肯行动的人。”

卞红秋端着茶盏,视线投向了庭院中光秃秃的木兰树。

他想起那日在主院窗外偷听,听见孟是妆对六郎说可以抢李夫人在六郎身边生活。

他突然笑出了声。

孟是妆闯进他眼中的第一面就是以土匪的身份,现在蛮横和戾气好像全消,一派“任凭他人所为”的灰心样,其实骨子里还是填满了“随性”二字,随性而为,只管自己要不要。

宋静妍看着卞红秋又发神傻笑,也不再提醒他,摇了摇头自行离开了。

卞红秋独自坐了许久,总算从这种神魂颠倒的状态里清醒过来。他回房去换了一身衣裳,然后一日便泡在书房之中。守备府门大开,无数衣着不同的人携信物和密信进出拜访,宋静妍带着梁王府一干幕僚与卞红秋同坐长桌。

黄雀洲西城门之上守卫拉紧了蓄势待发的箭,城门后列阵了面色肃穆的西境军。淮河岸渡兵的船只不停歇,地面震动的声音宣告着一场战事即将爆发。当夜,最后一批从开兰州来的西境军集结完毕,城门之外察觉异动逆贼还没来得及往月婵洲送消息,就被城墙上铺天盖地的箭羽打断了行动。

卞红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

数名开兰州派遣来黄雀洲稳住局势的官员大惊,在睡梦中听见外头战意酣然,穿着个中衣拖着单脚鞋袜便跑来守备府问缘由,全被晏河领人逼回了各自府邸。不知从何处得信的崔越急忙往京城送信,自己渡船前来,却连淮河岸都靠不住;席中庭遣飞骑来喝令他们终止行动,被卞红秋连人带马拴在阵前,亲眼看着他们用半日便从黄雀洲西向前推进二十多里,黑压压的西境军已临春香洲城外。

席中庭率部扎营在月婵洲外,营帐内灯火通明。

朝廷的监军和他手底下的亲卫群情激奋,“梁王莫非要造反吗!这样不管不顾地发兵,境西王鱼死网破,要置陛下和朝廷颜面于何处!”

“真是穷乡僻壤里长大的!目光短浅、不知三纲五常为何物!”

“狼子野心!只怕所图不小……”

席中庭面沉如水,手上是一封卞红秋亲笔的“恳请”发兵的信。

这位年轻的梁王简直是一字不落地照搬了他此前送去的那封信,软硬兼施,口吻客气又不客气的,但在信的最后专门点了一句“本王幸得陛下垂帘,愿陛下千秋万代,倘天意如此,必以刀锋沾血绘图,奉陛下见我大虞江山一统永固”。

营帐内争执声愈发激烈,席中庭重重拧眉:“都闭嘴!”

众人本已站起身手舞足蹈地推搡上了,一听席中庭不耐烦地打断,纷纷坐下,知道这位刚愎自用的将军要说话。席中庭把卞红秋送来的信揉成一团,“请罗娘子过来。继续派一队飞骑绕开月婵洲给梁王送信,一日一骑,别与梁王起争执。”

“其余人原地待命,不得擅作主张!”

他的一名亲卫立刻应是,转身出主帐请那位罗娘子。

罗娘子原是灵帝宫中人,四十九仙宫被推倒后,奉薛皇之令前往西境相助席中庭,此后一直随军,最擅长的是乔装易容之术,不管什么年岁什么人士都能装扮得惟妙惟肖。

席中庭一说要请她来,众人一下明白他要做什么,但都不敢出声劝。

席将军为人高傲,做事武断,既不劝人,也不听劝,“封锁月婵洲所有出口,城中一旦有流言传出,不管是什么人,一律就地格杀。”随后,他转向朝廷的监军,“大人,此等小事,捕风捉影,不必报与陛下和监国太子。”

监军举袖擦着自己下颌的汗,连连应声。

席中庭心头闷着一口气,提步到营帐之外。远处,月婵洲高高的城墙之上燃着对敌的烽火,境西王东拼西凑来的人手艰难地对峙着几方朝廷天降的军队。一片土地,支离破碎了几十年,他心有不甘的君王远在京城,殚精竭虑地处理父辈留下的摊子,还要背着天下人不明真相的骂名。

他回首望着营帐内模糊的光,帐内是噤声攒动的人影。

人影陆陆续续从书房的窗后退下,树影贴在窗外一动不动。最后,柳先生也打着哈欠退下,长桌之上,只有卞红秋和一盏豆大的油灯。他揉了揉眉心,迟来的疲惫席卷了全身。

长桌之上,卷宗信件散乱,数支羊毫笔已被薅秃了笔毛,墨迹墨水乱七八糟地糊在桌上纸上。卞红秋颇有些下不去手,只好拾起几本用来垫纸的书,胡乱塞到书阁中。这里除了守备府中原本的书卷,还有他们从开兰州挪过来的,书阁因此显得十分拥挤。

卞红秋一把没塞进去,只好将阁子里原本折卷的书取出来捋好。一片轻飘飘的纸从书里掉下来,他捡起一看,是张折了两折的黄纸,摊开细看,是一张庭院设计的图纸,右下角标注了几个小字“平德二十三年绘,文机云奉妻之嫁妆,一笔万金,盼婚期落定”。

他看着这一行字片刻,将右下角的纸张一翻,映入眼帘的是他相当熟悉的笔迹,是宋静妍写的“来年春上吉,月俸三十石,与梁王府借银千两置府宅,算作聘礼,迎君入府”。

卞红秋又将书卷翻起来,是本前朝无名诗人自编的诗集,诗风自然清新,多写年少时游览山川田园之美。是宋静妍从前常读的一本。

他们从开兰州发兵紧急,很多东西来不及收拾,此次他回去也有旁的事要办,只让人先把东西收到箱笼中带来,并没妥帖地收拾好。他想了想,把诗集和图纸收好,压在了宋静妍多置办的小桌抽屉之中。

卞红秋的疲惫突然凝住,他回了主院,拿出自己此次专从开兰州的临时府邸中取来的剑匣——这把剑宋静妍替他寻了许久,在他和孟是妆相遇的道海城内辗转寻来,王府和西境军所有的剑器师父都说是好剑,以黑玄铁揉钢和特殊的材料锻造,能使剑身白如雪,削铁如泥、多年如新。剑身上刻着凌厉又柔软的水波纹,刚柔并济。

除却剑鞘上的暗扣坏了,是把一点儿瑕疵都找不出的好剑。

卞红秋亲自寻了材料,量了剑的尺寸,动手做了把贴合抱剑的剑鞘,已经是个很能送出手的宝物了。

他轻轻松松托着剑匣,谁都不要跟着,好像方才没和孟是妆见过面一样,“归心似箭”地去了仁济堂。

仁济堂中静悄悄的一片,卞红秋抱着剑匣在外徘徊了一阵。月上中天,他听见风的声音,还有仁济堂后杨柳叶沙沙的摩擦声,小院中井水激荡。卞红秋细细打量着天色,不在乎自己究竟要等多久。他知道孟是妆约摸辰时三刻会打开仁济堂的门。

他可以在街头街尾绕几圈,然后自然而然地入门拜访。

六郎那时还不会出来与孟是妆如影随形,他可以……

一颗石子飞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卞红秋一抬头,朦胧的弯月下,孟是妆举着瓦片弯下腰:“梁王殿下,您无处可去吗?在我家外鬼鬼祟祟地做什么?”

卞红秋第一反应是抱剑离开,宋静妍的话响在耳边,他费力压制自己被抓包的复杂心绪,仰头看人:“夜深了,你怎么不睡?”

仁济堂各处屋顶有些破损,下雨天漏水是时常的事。孟是妆预感自己这次跟着卞红秋出去办事,短时间内回不来,便想将仁济堂各处有问题的地方修补一番。干到半夜,觉得最后几片砖修完了再歇息,刚将碎的瓦片揭下来,就看见街中有人走来。

他本还没有在意,直到对方在仁济堂外站定,又徘徊不肯离去。

孟是妆:“睡了怎么捉贼?”

卞红秋假装没听清:“孟大夫,夜间不知迎不迎客?”

孟是妆补好了灰泥,声音不轻不重:“不迎。”

然后挑着担子飞下了屋顶。

卞红秋继续抱着剑匣等,听见后院中收敛的声响——孟是妆应该挑了水净手,推开了一扇门,但是没把门关上。随后又有走出来的脚步,好像还搬动了屋檐下几盆混着种的花草,随意地洒了几把水,接着,是折下柳枝的声音……

直到天蒙蒙亮,大发慈悲的孟大夫总算来开了门。

忙活了一夜的孟是妆不见一丝疲惫之色,满脸都是“你怎么阴魂不散”的表情。

卞红秋跟在他身后,看他顺手在堂中前台摆了一个瓷瓶,瓶中是新鲜柳枝,垂下一颗一颗水珠。接过孟是妆掀起的帘子,走进后院,厨房已经燃起了灯,院中石桌上放了一壶热茶,孟是妆用破了个口的旧碗给卞红秋倒了茶。

“快喝,喝完就走。”

卞红秋喝了茶却不肯走,“阿是,我听他们说你的刀断了,来送你一把剑。”

他把剑匣架在石桌上,“算是你此行护卫我的报酬。”

孟是妆这才用抹布擦了擦手上的水珠,一边问道:“什么剑?”

卞红秋借着后厨投来的光,想看清他脸上的表情:“好剑。”

然后,他看见孟是妆表情散漫地拉开剑匣,面色却慢慢凝固,越来越难看。到最后,眼底的暗色几乎要滴出水来。

[垂耳兔头][垂耳兔头][垂耳兔头]感觉可以睡个回笼下午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挑灯看剑(十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