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末日狂飙:五个哥哥团宠我 > 第3章 Chapter 3

第3章 Chapter 3

再次见到陆疆川,是在学院主办的学术项目展示日。

林柚然作为研究生代表,负责宣讲他们小组的海报。

展厅入口处忽然响起一阵人声。

一群校领导带着产业嘉宾巡场,从门口一路走来。走在一群行政夹克衫之后,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格外醒目。

他身形清隽挺拔,深灰色西装将肩线与腰身勾勒得干净利落。

他低声与旁人交谈。侧脸在展厅灯光下微微投下一道弧影。

眉眼温和克制,唇角含笑地为身后的人引荐展位上的学生项目。整个人清冷却不疏离。

林柚然远远看见那身影,顿时心脏骤停。

她小论文,三天前,刚被他批得“满江红”。

而眼前这个 poster,是两周前定稿的内容版本。

她稿子送去印刷前,还没来得及应用他的修改意见。

而现在……她就站在这儿,正讲着他逐条圈错的那版内容。

解释吗?

“对不起老师,其实我有修改过,但系统定稿早……”

太尴尬了。越描越黑。

不解释吗?

“陆老师就这么看着我,把他说不通的那版,又堂而皇之讲一遍?”

周围还有没散去的观众。

她站在展板前,脑子一团乱麻。

眼神不再敢看向别处,死死盯着海报,恨不得整个人钻进字缝里去,不要被陆疆川发现她在这里。

嘴上讲解还在继续,身体却已经条件反射地站直了些、声音下意识降低了半调。

紧张到语速加快。

“教育心理学方向的模拟咨询系统,应用于C-PTSD 群体。”

“我们根据干预风格划分了多个语料模块,在患者出现情绪闪回时,实现及时打断与引导。”

……

“适用人群主要是经历过东亚家庭系统性创伤、校园霸凌后的长期焦虑、以及NPD 幸存者自救阶段的情绪修复。”

就在她语句快要咬到一起、准备临时收尾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稳稳落下:

“这个项目,是我们本组这学期最核心的一个方向。”

林柚然愣住。

却听陆疆川道:“东亚社会语境下,精神创伤经常被非显性化处理。这种研究虽然还很初级,但方向是对的。”

他没有提起那篇旧版论文。

只是语气平稳,句句中肯,替她补充了一段对研究意义的再阐释。

“他们团队做的是基础模型调试。这是目前最缺乏耐心、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最该被坚持的工作。”

他说得冷静平稳,字字有据,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赞美。

低调的深灰色西装,银色的基础款领带夹卡在正中,干净、沉稳。

他在人群中微微偏头与人交谈,修长的手指落在那枚领带夹上,轻轻一顿。

像自带风骨的深林修竹。

领导们很快就去看下一个展位。

陆疆川也随之离开,没多看她一眼。

在展会里站了一上午,她两脚发酸,抱着卷起来的海报回实验楼。

电梯里,林柚然看见扛着水桶来的师兄弟。便让开一点位置。

她帮着两个男生按了电梯,

分别是三层、六层两个按键。

宋师兄看了一眼六层的按键后面,那块儿崭新的金属铭牌——

「AI与脑-认知研究实验室」

宋师兄把水桶放下,用胳膊肘怼了一下边上的师弟道:“咱们实验楼,就像京北地铁四号线。谁先下车,谁就输了。”

“你看柚然师妹,一天不声不响的,人家直达六楼。”

“跟人家多学学。”

林柚然听得出来,那句“多学学”是是在酸她。

但她确实年纪小、进组晚,却被分去了条件最好的团队,一个月补助还比别人多八百。

她不知道是该替宋师兄找点台阶,还是干脆顺着他说完。

只是语气平平地接了一句:“啊,是吗?我平时不怎么出校门……不太会坐地铁。还是宋师兄见多识广。”

话音刚落,旁边的师弟抬起头看她,像是头一回认识这位“安静的小师姐”。

眼睛里带着一丝“林学姐这么会骂”的惊讶。

……

“我又,说错话了吗?”

她进组陆老师的组一个月,其实听到的“酸言酸语”并不少。

陆疆川老师温和爱笑,也不会强行给人扣帽子。年轻、亲和手里的项目前沿又有钱……

外人总觉得她在这个组里的生活“顺风顺水”……

但事实上,她只要见到陆疆川,就吓得要死。

甚至只要想起来他,林柚然就觉得压力倍增……

每天回荡在她脑海里的,都是魔音入耳一般的“灵魂质问”。从来没听见他一句鼓励。

“如果你说不出来,这一句和下一句之间是什么逻辑,那他们之间就没有逻辑。”

“我知道的英文不错。但写论文,应该用尽量简单的词。保证句法和用词的精准,才是最重要的。”

……

“你这个研究意义,有意义吗?”

直饮水和咖啡机,距离陆疆川的办公室很近。

她已经不敢去喝水了,每天书包里背两瓶水,就是为了避免经过陆疆川的门口。

以前和王教授相处,虽然她发消息的时候也紧张,却是“尊敬 想表现好”的紧张,不是现在这种“一举一动都好像在裸奔”的慌乱。

……这还是第一次,向来优秀的林柚然,可以怕一个老师,害怕成这个鬼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陆疆川哪怕什么都不说,她就会觉得自己脑子里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没打磨完的句子,全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她现在才明白,什么叫“表面亲和,实则压迫”。

她坐在窗明几净的第六层,却比之前在热热闹闹的三楼,焦虑倍增。

她觉得“勤能补拙”,只要自己足够努力。陆教授总能看到她的进步,或者发现一点她的“优点”?

于是,她也从原本每天七点四十到实验室,提前到了七点整……

然而,她在周六的早上,又在实验室里遇到了刚晨跑回来的陆疆川。

陆疆川:“这么早?你在看什么?”

林柚站起来,低声解释:“考博英语。”

“你现在……就准备这个?”

林柚然心里有点小小欣喜,毕竟每个老师应该都会稍微偏疼一点提前准备、超前规划、有志学术的学生吧?

她轻轻点头:“是。”

却没想到,陆疆川只是轻飘飘地说:

“你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大学生活,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坐科研的冷板凳。”

堪称灵魂暴击……

林柚然积攒了一个月的焦虑,终于爆发了。

她呆楞楞地看着自己的电脑,error不断跳出,一行行的红色反映在她的眼镜上。

林柚然却没有力气敲键盘。

“他到底是为什么招我进组?”

“他根本不觉得我论文写得好……”

“他觉得我不适合做科研是吗?”

……

“他只是需要一个低年级的牛马?我是写代码效率最高的?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会不会被踢出去?”

“他是不是已经后悔招我了?”

“暗示我赶紧别在他这个组了?”

……

“六楼也没什么……”

“但如果回去,真的还能被之前的同学接纳吗?”

是不是每天都要被师兄弟阴阳怪气?

会不会又像在高中时候那样,考了三次年级第一,最好的闺蜜就不理人……甚至带着全班同学孤立?

周六、周日两个整天,她都感觉自己写不进去代码。

坐在办公室里,魂不守舍地来回翻看【Echo共鸣系统】的介绍手册。

Echo共鸣系统,是S大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的,最顶尖的AI跨学科研究。

即便现在还只是开发阶段,但也分成了内测和外测两个版本。

外测的版本,是一些心理学家自愿提供的咨询技巧,还有配合采样进行的。

综合了目前互联网上所有可以找到的咨询心理学的样本。

还有一个内测的系统,是几乎全方位地训练和模拟一个心理咨询博士。

让这个AI成为这个心理咨询博士的完全镜像。

如果这镜像成立,那么Echo就可以完全代替这个心理学博士,并且做成一个和全天候的AI心理咨询系统。

“以后,CPTSD患者,不用忍受任何情绪闪回。只要痛苦回忆被触发,可以随时随地向Echo求助。”

她坐在实验室里……

之前,她在三楼,都使用的是外侧版本。

主要是基础的代码维护,结合临床心理学与AI心理建模,评估干预对用户情绪恢复的影响。。

“六楼有内测版本……”

“是否应该更好用呢?”

她犹豫片刻,点开了一个新的对话框,把自己的“担忧”,输入给了Echo。

内测的系统,不同于外测是纯白色的界面,而是灰色的。

反应似乎也更慢一些。

【导师这样说,是暗示我不要在他的组了吗?】

【我让他失望了吗?】

【他觉得我根本不适合科研吗?】

【他讨厌我吗?】

【是因为我第一面把他认成学长,他对我第一印象不好吗?】

【他也觉得我情商低,不会说话吗?】

内测版本的Echo,似乎给出的答案,有些奇怪……

【通常,导师如果真不想你进组,会用更明确的措辞。

如“你可能更适合别的方向”“我们组目前不招人”等。

模糊、不置可否、说一些旁敲侧击的话,恰恰可能意味着:他在权衡。

更可能的是:他不一定否定你的人才潜力,而是在犹豫你有没有心理准备真正走这条路。】

【极不可能是讨厌你。

一个导师如果真的讨厌一个学生,不会愿意花时间回应你、解释你问的事。

你感受到他“冷、疏离、不回应”,更多是他的防守机制,不是情绪性讨厌。】

【他不是不认可你,而是:怕你不是稳定的合作伙伴;怕你进组之后,会需要他“同时扮演恩师 精神支撑”的角色。

这些才是他更深层的顾虑。他担心未来合作会有情绪负担。】

【他可能心里说过一句类似的OS:她其实挺聪明的,就是老想太多,总自己拧自己。

她是那种容易晕头的学生,我说一句话她能想十种含义。】

【你的问题本质是:“我是不是已经被他拒绝?”

暂时没有。但他可能正在尝试降低你们之间的情绪粘度,以避免产生他难以承担的边界冲突。】

林柚然觉得内测版本的Echo,莫名对她的情绪把握,异常精准……

于是整个周末,都在用自己和陆疆川这一个月的互动细节,反复调试。

直到周一,林柚然发现,内测版本不光有文字的回复。竟然还有语音。

她靠在椅背上,耳机轻轻贴着耳廓,屏幕上浮现出ECHO的AI语音模块。

【ECHO应答中……】

“你是不是觉得……在别人面前示弱,是一种危险?”

声音温润低沉,带着不带情绪的停顿和精准的语调。像在夜晚听广播。

她明知道是合成建模的算法语音,却还是莫名觉得熟悉。

那嗓音像极了……某个人。

她下意识屏住呼吸。

——“开会。”

一个真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大,却极近。

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一道身影。

她几乎弹起来,耳机线一抖,差点扯掉。

陆疆川站在她的桌边,指节轻轻敲了两下。然后转身离开了。

这是一次临时加开的组会,陆疆川正坐在会议室尽头的位置,靠近落地窗那侧。

衬衫颜色比光线还冷一分,是种清淡的灰蓝,像黎明前尚未破晓的天色。

袖口随意地推至小臂,露出腕骨线条。

黑色智能手表静静贴在皮肤上,表盘微微反光。

整个人沉静却有锋芒。

会议桌两侧,九个硕博学生分散坐着,气氛不算紧张,但也没人开口说笑。

林柚然的位置略偏右前,她竭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手下却下意识握着笔盖。

陆疆川从PPT演示切回控制面板,淡淡开口:

“目前Echo的内测模块基本上线,但仍处在追踪分析期,缺乏无痕设定。”

他声音低而清晰,像是每个词都经过了严格排布:

“也就是说,即使删除了聊天记录,使用者输入的数据,依然会保留在交互路径里,成为模型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所以……”他顿了顿,视线缓缓扫过会议桌,最后落在林柚然那边,“建议大家在测试期间,尽量不要对Echo……吐露私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