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学典礼像一场浩大而精准的仪式。硕大无朋的体育馆穹顶之下,冷气开得十足,几乎驱散了残余的盛夏暑气。
崭新的蓝色座椅成列成行,整齐得像是用激光切割出来的一般。高一新生,这片纯净的“实验蓝”汇聚成了巨大的矩阵。
开学第一课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肃穆与一种被精心引导的憧憬。家长们矜持地坐在后排观望席,眼神交汇间,都是不动声色的较劲。
苏茵坐在靠近前排的位置,一中的藏蓝色校服短袖衬得她皮肤白皙剔透,马尾束得一丝不苟,额前光滑得没有一根乱发。
她脊背挺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目光平视前方主席台,像一尊不会融化的冰雕。只有微微收拢又松开、隐在校服裤缝边的手指,泄露着一丝内心紧绷的弦。
“下面,请新生代表,高一(1)班宋羽亭同学发言!”
扩音器里激荡起主持人清越的声音。
坐在苏茵左前方不远处的少年闻声站起。藏蓝的短袖校服裹着他过分清瘦的身形,显出一种骨感的嶙峋。
肩背习惯性地带着一点向前微倾的弧度,像某种随时保持警惕、准备应对前方障碍的姿态。
当他走上主席台的阶梯时,苏茵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步伐不疾不徐,甚至透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松垮,但那股由内而外的锐利存在感却硬生生劈开了典礼的庄重氛围。
他走上主席台中央的讲台。没有踌躇,没有自我介绍的开场白,甚至连那句俗套的“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都被他直接跳了过去。
“高中三年,本质是一场算法升级的比拼。”
话筒将第一个字清晰地扩开,伴随着极其轻微的电流嘶鸣。他的声音平稳得像一条毫无起伏的直线,没有少年人通常的紧绷或清亮,只有一种被极度理性的冰层包裹后的平静,
“输入变量是你的初始资质、努力投入、时间规划、环境适应力…输出结果则是你的高考排名。公式本身无差别,决定性参数在于算法的精密度、执行效率以及……”
他微微抬了下眼,目光掠过下方如林人头,那片目光似乎覆盖了所有人,又似乎空洞洞地穿透了他们,投向更遥远冰冷的地方。
“…以及核心处理单元处理冗余情绪、无效信息和规则外变量干扰的能力。”
整个体育馆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后排传来家长间抑制不住的低低哗然:“这说的是什么呀?”
“这孩子怎么这样讲话?”
“怪里怪气的……”而坐在前列的实验班方阵,多数人脸上则露出惊愕或思索。
一个梳着利落短发、带着黑框眼镜的女生(叶亦桦)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她旁边,一个气质温和、一直安静凝视着主席台的男生(童心彦),嘴角抿起了一个若有所思的弧度。
宋羽亭发言结束,没有丝毫停顿。简短有力,如同一根冰锥钉入地面。他微微颔首,转身,走下讲台。
没有致谢词,也没有停顿等待掌声——仿佛任务完成,程序关闭。脚步依旧带着那种仿佛不着力、却又异常稳定的节奏。
苏茵的目光一路追随着那道沉默而疏离的背影回到台下座位。
八分差距、父亲口中的“学术狂人父亲”、还有此刻这冷硬尖锐、毫无“人情味”的发言……种种符号在她心里迅速叠加、堆砌成一个更加冷硬、棱角分明的靶心。那靶心中央,贴着“宋羽亭”三个字。
她清晰地感觉到心脏的搏动撞击着胸腔壁,那搏动并非紧张,而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应战信号。
“呵…”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从苏茵身边传来。韩濛雪侧过脸,圆圆的眼睛兴奋地闪烁着八卦雷达精光,压低的声音像小爪子挠在苏茵耳畔:
“就是他啊!冷面阎王宋羽亭!说话像做实验报告!啧,看着就觉得难搞定!这下有好戏看了,茵茵!你的头号大敌!”
苏茵没有侧头。她只是无声地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那抹刚刚在指间泄露出的一丝细微波动,彻底消失不见。冰雕重新变得完美无瑕,只有眼底深处,燃烧起两簇近乎透明的冰蓝色火焰。
————
散会后的人潮涌向高一教学楼。楼道里嘈杂喧闹如同水沸。
“宋羽亭!”一个洪亮的声音穿透喧闹。班主任王德胜,学生们背后尊称的“老王”,站在高一(1)班教室门口,圆圆的脸上架着厚厚镜片的眼镜,肚子微微发福,但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费力地拨开挤在门口张望的新生,朝刚刚走过来的宋羽亭招着手,“来来来!正好找你!”
老王推开门,指着教室中间那组最“黄金”的位置:“你看啊,座位暂时先这么安排着。你就坐第二组第四排中间靠左边!”
说着,又指向旁边靠窗那个空位,“你同桌…”老王目光在门外搜寻,“苏茵?苏茵到了没有?”
苏茵的身影在涌动的人潮边缘分开一丝缝隙,走了进来。“王老师。”她点头应声,声音清晰,姿态无可挑剔。
她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扫向老王所指的位置——第二组第四排,紧接着那个靠窗座位旁边,就是刚刚被指定的中间靠左位子。
中间隔着一个桌子的距离,但无疑,属于“黄金位置”的核心区域。
“宋羽亭,苏茵。”老王看看两人,脸上是教师惯常的开学期待笑容,
“摸底考试一二名!你们俩以后就是同班加同桌,正好是学习的搭档!宋羽亭,苏茵的理科思维灵活,特别是空间感很好,你解题路子刁钻,逻辑性超强!两个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咱们班未来顶梁柱,就指着你们这两块好钢了!”老王语气热切。
苏茵走向自己窗边的座位,步履从容。视线余光里,宋羽亭也已拉开他自己的椅子。
他们的目光在空气中短暂地、无可避免地交错了一瞬。苏茵的视线如平湖般没有丝毫涟漪。宋羽亭的眼底则是一贯的空洞死寂,没有任何可以解读的内容。擦肩而过。
苏茵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窗户大开,初秋微凉的风带着植物的清新气息钻进来。她拉开书包链,拿出一本硬壳笔记本、一支钢笔,还有一个崭新的、金属质感的修正带——三件套,工整地一字排开在书桌右上角,整齐得像是经过最精密的尺量定位。
这时,右边有轻微挪动椅子的声音。苏茵没有转头。她状似无意地拿起那个精致的金属修正带,像在调整它的角度,手腕下沉,带着一点明确的目的性。修正带光滑冰冷的金属外壳边缘,稳稳当当、清晰地,在她桌面上拉出一道细长笔直的划痕。从两人桌面拼接的缝隙开始,一路压到她摊开笔记本书脊的边缘,戛然而止。
无声的界限。在她这边的疆域里,尺规绘图般工整的文具阵列赫然在目。界限那边的桌面,空无一物。
宋羽亭拉开了自己的椅子坐下。他的动作很轻,几乎没有发出多大动静。苏茵那道锐利的三八线,以及线这边严阵以待的文具军队,在他那双异常平静的眼中,似乎没有激起任何值得注意的波澜。
他只是随意地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背包里摸出一本半旧的、纸页有些卷边的《高等物理习题精解》,还有一支最普通的蓝色按动笔芯的圆珠笔,放在桌面上。书本侧放,笔随手搁在书脊旁。位置正好越过那道笔直的三八线半厘米左右。
苏茵的呼吸似乎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她依旧没有转头,指尖却下意识地碰了碰自己修正带那冰冷的金属外壳,像在确认武器的位置。
教室另一侧,韩濛雪像一只好奇又警觉的鸟,目光不停地在苏茵和宋羽亭之间跳跃。
当宋羽亭那支普通的蓝色圆珠笔若无其事地侵入苏茵“领地”半厘米时,韩濛雪明显倒吸了一口气,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圆眼睛瞪得溜圆。周凯则坐在后排稍远的地方,看着宋羽亭那一脸平静放笔的模样,不由得摇了摇头,无声地咧了咧嘴,显然对接下来可能的风暴有着某种“经验丰富”的认知。
开学典礼结束后的喧闹余韵还在楼道里鼓噪,而高一(1)班教室中央的这方寸之地,气氛却骤然降至冰点。那支越界的笔头,像一根不起眼的导火索,静静地横在苏茵那道冰冷的界限之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