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贡院大门,徐志带着陆晚君和李云归顺着大门往里走,不多时,就走到了明远楼前,那是一栋三层木楼,正是贡院的核心。
徐志指着明远楼,介绍道:“它始建于齐静十三年,如今仍是贡院最高的建筑,四面开窗,站在楼上能把整个遗存区域看得一清二楚。当初考试时,监考官就昼夜登楼巡查,防止考生舞弊,所以李渔当年为它题了对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回,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两位可知这明远二字何来?”
徐志提出这个问题,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在他眼里的‘知音’李云归身上了,只是这次李云归没有答话,反倒微笑着看向陆晚君,陆晚君知道这也是李云归有意想考考自己的意思,她便也不多让,笑道:“我猜,这二字大约取自‘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既提醒考官要公正严明,也告诫考生要光明磊落。”
“啊呀,这位先生也是渊博之人,一语道破这明远二字的由来和意义。”徐志再次抚掌,且不说这人讲解的如何,这一路下来,情绪价值给得那是十足的。
李云归也忍不住笑起来,调侃陆晚君道:“只道你爱舞刀弄枪,没想到还是做足了功课来的呢。”
陆晚君闻言也不恼,也笑着道:“那我这功课做得云归可满意?”
原本想要逗一逗陆晚君,谁知三言两语下来又被这人偷偷把自己架了起来,这时候若是夸他,在外人面前多少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若是不夸,反倒是有蓄意针对之嫌了,而看那人一脸笑意的模样,分明是知道自己只能夸他,真是可恶啊。
想到这里,李云归佯装凶狠的瞪了陆晚君一眼,随即转身走进了明远楼中,也因此并未看到陆晚君方才那笑容之中深深的宠溺。
那边侃侃而谈的徐志并未注意到这两人的小动作,依旧尽职尽责的介绍道:“再看楼的建筑细节。底层正门上方挂着“明远楼”匾额,是溱代安溪年间江宁知府陈鹏年所题,字体浑厚有力,楼的每层都有木质回廊,廊柱是老松木做的,柱础是青石雕的鼓形,上面刻着简单的云纹,虽不如皇宫建筑那般华丽,却透着官式建筑的规整。您注意到没,二楼的窗棂是“冰裂纹”样式,这在古代有“寒窗苦读”的寓意,暗合考生十年苦读的不易;三楼的屋檐角微微上翘,挂着小小的铜铃,风一吹会发出轻响……”
李云归闻言从窗口探出身子抬头向外看去,左边的檐角上果真挂着一个有些斑驳的小铜铃,右边的却不知何时已经遗失了,不知是年代久远遗落,还是何时被顽童摘走,这贡院半废半存,国府也并没有要专门安置保护的意思,比起其他等国府设立的景点,贡院虽然有游客,也多是慕名而来闲逛的,不如其他景点那般有人维护,那般正规。想到这些李云归不禁心中感概,这曾经天下学子翘首盼望踏入的地方,如今,断壁残垣,却又是一番模样了。
徐志道:“明远楼,虽已不再承担监考功能,却成了游客了解科举历史的“窗口”。不少从北屏、辰海来的文人、学生,会特意登楼感受当年的氛围,有人还会模仿古人,在楼上吟诵几句诗文。虽然现在楼下没有了密密麻麻的号舍,换成了卖茶水、烧饼的小摊,但站在这里,仿佛还能听到当年举子们翻动试卷的沙沙声,看到监考官巡查时严肃的身影。这明远楼就像一位老管家,把南都贡院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地讲给来这儿的人听……”
几人站在明远楼向下看去,琴槐河的景色、南都城的烟火气尽收眼底,只是,楼下没有了密密麻麻的号舍,换成了卖茶水、烧饼的小摊,倒让这座原本威严不可侵犯的木楼多了几分“人气”。
从明远楼下来以后,徐志带两人看了贡院中仅存的号舍,“咱们眼前这些一排排整齐的小房子,就是南都贡院的号舍了。可能您看着觉得简陋,但在科举时代,这里可是天下举子追逐功名的“战场”。您看它们沿着贡院的中轴线两侧排列,一间紧挨着一间,像棋盘格子似的。溱代鼎盛时期,这儿足足有两万多间号舍,能同时容纳两万多名考生,规模在全国贡院里是头一份。每间号舍门口都有个小木牌,上面写着“天字第一号”“地字第二号”这样的编号,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排列,考生得凭准考证上的编号找自己的位置,错一间都不行——这规矩自古就有,就跟咱们现在考试按座位号入座一个道理。”
“不管瞧了几次,还是会觉得这地方憋屈的紧,地方太小了。”李云归看了看眼前小小的格子间,忍不住摇摇头。
徐志笑道:“每间号舍宽不过一人,深也就三尺多,高约六尺,勉强能容下一个人坐着、躺着。里面就两件“家具”:一张可活动的木板,白天把木板架在两边的凹槽里当书桌,晚上放下来就成了床;还有一个小泥炉,天儿冷的时候,考生可以自己烧点热水、温口粥,不过考试期间管得严,怕炉火引发火灾,一般只允许用炭火,还得有监考官盯着。
考生在这儿一待就是九天六夜,要考三场,每场三天,吃喝拉撒全在里头。天热的时候,号舍里跟蒸笼似的,考生汗流浃背,写的字都能被汗水洇湿;天冷的时候,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冻得人手都握不住笔,只能把脚揣在怀里暖着。溱代有本《科场回忆录》,里面就写过考生在号舍里的苦:“六月炎暑,号舍如炙,衣裤尽湿;十二月严寒,笔冻难书,呵气数番方得字。
前些天还有北屏来的学子,来这儿特地摸了摸这板子,说要沾沾举子们的文气呢。”
听到这里,李云归忍不住转身朝陆晚君笑道:“这位渊博的先生也来沾沾文气?”
陆晚君知道眼前这人又开始调皮,却也拿她没什么办法,看着陆晚君无奈的样子,李云归心情舒畅,心想,总算扳回一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