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泥阶 > 第94章 砥石无声

第94章 砥石无声

市纪委的问询和组织部悄然的考察,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荡开后又渐渐归于平静。柳湾乡的日子,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忙碌而充实。盛夏的燥热被几场及时雨稍稍驱散,田野里的玉米蹿起了个子,果园里,虽然经历了旱灾和雨涝,但精心护理下的果树依然顽强地孕育着希望,青涩的果子挂满枝头。

周砥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忙碌。他将所有外界的纷扰和压力都内化为工作的动力,几乎以一种忘我的状态投入到柳湾乡的恢复与发展中。他推动的土鸡养殖合作社规模扩大了一倍,与县里的生鲜超市初步达成了供货意向;那两条村级道路硬化的预备项目,被他硬是跑成了正式项目,勘测队已经进了村;他甚至牵头搞起了“柳湾乡农副产品”线上推广的试点,虽然只是刚刚起步,却让不少年轻人看到了新的可能。

这些工作,没有一件是轰轰烈烈的,都是些需要耐心和韧劲的“慢工细活”。但周砥做得极其投入,他仿佛要在柳湾乡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刻下自己扎实奋斗的印记。裤腿上的泥点、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嘴角因为着急而起的水泡,都成了他这段日子最真实的写照。

老陈乡长看着他这股拼劲,心情复杂。他既欣赏周砥的能力和担当,有时又不免觉得这个年轻人太过较真,不懂得迂回和休息。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柳湾乡很多停滞已久的工作,正是在周砥这种“蛮劲”的推动下,才一点点有了起色。他在班子会上,给予周砥的支持越发实在,很多时候甚至主动放权。

乡里的干部们,心态也在悄然变化。最初的那些质疑、观望、甚至幸灾乐祸,在周砥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和实实在在的成效面前,逐渐失去了市场。农业站长老刘成了周砥最坚定的支持者,带着全站的人扑在田间地头;民政办老吴依旧话不多,但周砥交代的事情,总是办得妥妥帖帖;就连以前一些跟着别人背后嘀咕的干部,也开始主动向周砥汇报工作,请示意见。

一种无声的权威,正在周砥身上慢慢凝聚。这不是来自职位的赋予,而是源于能力的认可和人格的信服。

这天,县里突然下发了一个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立即排查上报辖区内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情况,并制定应急预案。原因是邻省一个县因为持续强降雨,发生了一起小(二)型水库溃坝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

通知措辞严厉,要求一把手亲自负责,限期完成。

老陈乡长立即召集紧急会议部署。柳湾乡虽然没有什么大型水库,但小型山塘不少,加上山区地形,地质灾害隐患点也有好几处。任务重,时间紧。

“周乡长,这项工作情况你熟,压力大,时间紧,还是你来牵头负责吧。”老陈几乎没多做考虑,就直接点了周砥的将。其他班子成员也都没有异议,似乎这已是理所当然。

周砥没有推辞,当即领命。散会后,他立刻调集水利、国土、安监、民政等相关站所负责人,成立排查工作组,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当天下午就分头带队下了村。

这项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细致度。有的山塘藏在深山里,摩托车都上不去,只能靠步行;有的地质灾害点需要请县里的专家下来共同研判;排查表格上的每一项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

周砥带着人,一个点一个点地跑,一座山塘一座山塘地查看坝体、溢洪道、水位刻度,一个隐患点一个隐患点地记录地形地貌、威胁范围、涉及农户。那本磨破了边的笔记本上,又添满了密密麻麻的新数据和新草图。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野外作业,人都晒脱了一层皮。但周砥始终冲在最前面,最难走的路,最偏远的点,他总是留给自己。在一处陡坡上,他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幸好被后面的水利员一把拉住,手肘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他只是简单用清水冲了冲,贴了块创可贴,又继续往前走。

跟他一起下来的年轻干部私下里感慨:“周乡长这哪是干活,简直是拼命。”

几天后,初步排查结果出来,情况比预想的要严峻。全乡有 three 处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坝体渗漏或溢洪道堵塞问题, five 处地质灾害点在持续降雨下有滑坡或崩塌风险,涉及山下二十几户村民的安全。

周砥看着汇总上来的数据和照片,眉头紧锁。他连夜组织人员,根据排查情况,起草了详细的排查报告和应急预案,不仅罗列了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除险加固建议、临时避险措施、监测预警责任人和转移路线,内容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

报告完成后,他没有立即上报,而是带着报告和照片,再次找到老陈乡长。

“陈乡长,情况比较严重。光是上报还不够,我建议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这三处问题最突出的山塘,必须马上组织人力进行初步疏通和加固,不能等县里的资金和项目,那太慢了,万一出事就是大事。地质灾害点那边,要立即通知到涉及农户,明确预警信号和转移路线,安排村干部一对一负责。”周砥语气急切,但条理清晰。

老陈看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照片和周砥熬得通红的眼睛,也知道事关重大,沉吟片刻道:“好!就按你说的办!乡里先挤出一部分应急资金,人手我来协调。你负责技术指导和现场指挥。”

得到老陈的支持,周砥立刻行动起来。他协调乡里应急抢险队,又动员了隐患点附近的村民,组成临时施工队,购买材料,租借设备,第二天就开进了山里。

那段时间,周砥几乎长在了那几个隐患点上。他和村民们一起抬石头、清淤泥、打木桩,浑身泥水,和普通民工没什么两样。他一边干活,一边给村民讲解防汛避灾的知识,语气平实,道理透彻,村民们听得进去,也愿意跟着他干。

这种务实和拼命的作风,通过村民的口口相传,很快在乡里传开。以前或许还有人觉得周砥年轻气盛,爱表现,但看到他为了大家的安全如此不顾性命,那些负面的议论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和信任。

“周乡长是真正给咱们老百姓干事的人。”这样的话,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

一天下午,周砥正在一处山塘坝体上指挥加固作业,乡党政办主任又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像是紧张,又像是兴奋。

“周乡长,快!县里……县里来人了!郝科长陪着,直接到这儿来了!”

周砥一愣,直起身,用手背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泥水。顺着主任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坡下的小路上,郝科长正陪着两个人走过来。其中一位,年纪稍长,气质沉稳,穿着普通的夹克衫,目光沉静地扫视着忙碌的工地和险峻的山势。

周砥心里猛地一跳。他虽然没见过本人,但在县里的新闻里看到过——那是梨安县的县委书记,赵建国。

他怎么会突然来到这个偏远的隐患点?是郝科长带来的?还是……?

不及细想,人已经快到跟前了。周砥赶紧从坝体上下来,整理了一下满是泥污的衣服,迎了上去。

“赵书记,郝科长。”周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赵书记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周砥身上,从他满是汗渍泥点的脸,看到他被石块划破的手肘,再看到他脚上沾满黄泥的胶鞋,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周砥同志是吧?辛苦了。”赵书记的声音平和有力,“郝科长跟我汇报了你们乡安全隐患排查的情况,正好路过,就过来实地看看。情况怎么样?”

周砥定了定神,没有过多废话,指着身后的山塘和手中的图纸,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排查发现的问题、正在采取的应急加固措施以及面临的困难。他没有夸大险情,也没有回避问题,汇报扎实具体,数据清晰。

赵书记听得非常认真,不时追问一两个细节。随后,他又走到坝体上,仔细查看了施工情况,甚至和几个正在干活的村民聊了几句,问他们知不知道这里危险,怎么转移,对乡里的工作满不满意。

村民们看到县里来了大领导,有些拘谨,但都实话实说,夸周乡长带着大家干实事,心里踏实。

视察结束,赵书记没有多做指示,只是对周砥和老陈(闻讯赶来的)点了点头:“工作做得细,行动也快,很好。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你们做得对,不能等靠要,就要有这种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有什么困难,及时向县里反映。”

说完,他便在众人的簇拥下下山去了。

整个过程很短,也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但周砥能感觉到,赵书记那沉静的目光背后,是一种深入的审视和考量。

回去的路上,郝科长故意落后几步,和周砥并肩走了一段,低声说了一句:“赵书记这次下来,主要是调研防汛备汛工作,临时起意过来看看。你的汇报,很实在。”

周砥心中了然。这绝非简单的“临时起意”和“路过”。这更像是一次不经安排的、直达现场的考核。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片依然忙碌的工地,望着险峻的山峦,心中一片平静。无论是不是考核,他做的,只是自己职责范围内、认为必须要做的事。

砥石无声,却经得起浪涛的冲刷。他只需继续扎根,继续前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