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阁前分道,各自进了武字科甲等和文字科甲等的偏殿。
刘璟笙进了偏殿,随意找了一个空位坐下,堪堪坐稳,就打门外进来一个年过半百的矮胖妇人。
这妇人头上挽着繁杂的飞仙髻,髻上插着满满当当的珠翠步摇,细纹密布的老脸上敷着厚厚一层斑驳的脂粉,身上穿得也是尤为光鲜,活像一只掉进染缸的大青虫——这人,她见过,但是不记得在哪见过。
“诸位,小妇人姓纪,家兄是鸿胪卿宋书衣,小妇人虽然是讲授礼仪的夫子,但诸位呼小妇人纪氏就好。”纪氏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礼,倒颇有几分风度。
刘璟笙不禁暗想:她姓纪,她兄长怎的姓宋?莫不是她爹入赘,长子随母姓?
“我以为夫子此言不妥,”前排一个姑娘站起来道,“夫子讲学,我等便该称一声纪夫子,岂有直呼纪氏之理?”
这姑娘年纪不大,比刘璟笙还小几年——是太常薛子元家唯一的嫡女,薛玉盏——即便戴着面具,刘璟笙也认得出来,因为她曾经是轩辕衢的相好。
“你这丫头如此不知礼数,以后怎生嫁得出去?”纪氏怒道,面部肌肉活动带下来不少脂粉,扑簌簌地落下来,“女子嫁前随父姓,嫁后随夫姓,名字都不需有,怎能称夫子二字?”
在座的都是朝中文官班中大员子弟,也都是少年人,听闻此言,各自忿忿不平,低声反击。
刘璟笙不语,只是眉头微挑。
薛玉盏像只被点燃的小爆竹,“嘣”得一下炸开了,高声道:“纪夫子何出此言?当年玄元国后自西海下嫁我涟波城,也不曾改姓除名。校尉敖雷乃是先国后亲传弟子,有螟蛉义子之分,不也还是随国后姓敖?敢问纪夫子,玄元国后也不知礼数么?”
“你是哪一个,也敢与玄元国后相提并论?”纪氏嘲讽道,“你才几多年纪,也敢如此同我讲话,我可是站在台上的夫子,你家长辈是何等粗野之人,才教得出你这般獠子似的人物?”
“夫子讲道理讲不过我,就拿年岁压人么?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活百岁。”薛玉盏是千娇百宠长大的官家小姐,不仅忍不得这般窝囊气,还甚有些个刁蛮任性,当即反唇相讥道,“我家长辈是何等人?既然夫子问了,我也不瞒,家父太常薛子元,主管祭祀社稷宗庙以及朝会、国葬等诸多礼仪事务,他老人家是否粗野,朝野公知,岂是纪夫子一言足以蔽之?”
“城主有命,听学之人皆须遮面化名,可如今纪夫子使激将法逼问我家世,我不得已如实相告,若是城主怪罪下来,不知纪夫子应当如何应对?”薛玉盏口角生风,近乎咄咄逼人。
太常薛子元之名,在纪氏耳中如晴空里一声炸雷。她先是震惊,随后是恐惧,最后变成鄙夷,摇头晃脑之间,满头珠翠叮当乱响,“薛太常何等不矜不伐之人,会是你的生父?就算是,怕也是外室私生的吧?”
薛玉盏柳眉怒竖,妙目中火光大盛,拍案而起,怒喝道;“大胆刁妇!尔不仅出言辱我,还脏了文渊阁竹帛圣地!你这般粗野之人,也配为人师表?也敢妄想进泽贤堂做夫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出言不逊,文字科的殿内也容不下你。”纪氏指向殿门。
“你不过是来讲学的,凭什么赶我!”薛玉盏吼罢,反倒坐下了,“我偏就不走,你奈我何!”
刘璟笙暗自好笑:有趣有趣,听学还能听出这般热闹来。鸿胪卿宋书衣与太常薛子元同为沈惊月门客,交情非比寻常,如果纪氏当真是宋书衣之妹,又岂会认不得薛玉盏?莫非这纪氏扯谎攀亲?又莫非这一出只是做戏?可是做戏给谁看呢?莫非真是这两人意见相左?
她正凝眉思忖出神,不知何时,纪氏已然走到她案几前,弯曲双腿,放低身形,上身前倾,笑容可掬地问道:“你以后,成亲么?”
刘璟笙一瞬间认出这人——她确实见过,在鲛人用血污染涟江水源,致使众多百姓醉水之时,有一青年不遵医嘱以致醉水复发,其母大闹药堂。彼时,刘璟笙刚做苑主,摩拳擦掌准备改天换地,所以亲自接待了那位歇斯底里的母亲,也就是眼前的纪氏。
果然,第一眼看着就不爽的人,再看无数眼也是不爽的,还会越看越不爽。
“我以为,此事与夫子无干。”刘璟笙站起来,凶恶的蓝色花脸面具遮掩了神态。
纪氏不依不饶,继续问:“以后生孩子么?生几个?”
刘璟笙声如静渊,“我以为,此事也与夫子无干。”
师父都不曾过问这些事,这个纪氏问些什么?我跟你很熟吗?一上来就问我怎么规划私生活?
纪氏还是笑,丝毫看不出蓝色花脸面具下隐藏的愠火,甚至还凑近了些,“怎的无关?你我同为女人!女人一辈子只两件大事,一则嫁人,二则生子,你说将出来,我这一把年纪,也好替你参谋参谋。瞧你衣饰华贵,也该是官家小姐,还没睡过男人吧?要不我给你说说?”
刘璟笙往后退了两步,在袖中攥紧拳头,骨节响似爆豆,“夫子慎言,文渊阁圣地素来是谈经论理之所在,不宜妄论他事。夫子若是想讲三书六礼、载弄之璋,大可直说。”
她感觉自己的忍耐能力被强行升华了好几个档次。要是不在这文渊阁的殿内,纪氏连见她的资格都没有。
“屁!讲什么三书六礼,那些又老又臭的蠢玩意也需讲?”纪氏转头走回台上,边走边大幅度扭着腰肢,满头珠翠碰撞响得令人心烦,站定之后继续口水乱飞地大放厥词,不说三书六礼的礼仪之事,也不说旁的与礼仪相关的事宜,只是没完没了地说那些她自以为是真理的糟粕,“一看就知道,你这样的,以后最多嫁个七品小官,就算侥幸嫁得好,那男人也要因为你被贬,估摸着是嫁不出去了……各位,以后可不能娶如此女子过门,若要飞黄腾达,还得是睡几个豪门贵女……”
刘璟笙深吸一口气,从袖子摸出一只锦囊。
这是她临行时候,师父给的。师父说,若是听得烦了,就打开它。
师父早就料到了。
也对,她小时候听的都是师父那些妙趣横生又深蕴哲理的讲述,现在要听这些味同嚼蜡的授课,自然是听不下去的,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受不得吃糠咽菜一样。说是味同嚼蜡还抬举纪氏了,该是吞了颗苍蝇相仿。
她在案几底下扯开锦囊,发现里头是两团用药汁浸染过的棉花,还有一小卷白帛。
白帛上是刁遒的字迹,工整硬朗: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亦为净。
刘璟笙默默地把棉花团塞进耳朵眼里,然后抬头目光炯炯地盯着纪氏,好像听得投入,偶尔还点点头,其实脑子在神游:
门口的箱子里想必是动过手脚的,甲等的是仕家子弟,那么乙等就是农与工,丙等就是商。这会是谁的手笔?太常薛子元兼管陵县行政、统辖博士太学,他一贯矜骄,仗着自己翻过几卷书就看不起农工商,尤其是商,如此严密的等级划分想必是是出自他手。
至于这个油头粉面的纪氏,应该也是他看在鸿胪卿宋书衣面子上放进来的……等等,他既然看不起商,就肯定更看不起娼,怎么还把身为烟柳苑之主的我放进甲等了?
她正魂绕江河十万重,猛听得一声雄浑有力、振聋发聩的暴喝:
“你这披发左衽、不识廉耻之人!休要误人子弟!”
刘璟笙受惊一怔,甩眼观瞧,原来是右扶风刘谔。
要说这刘谔,也就是前几年竹帛宴赛诗才踏入的官场,受邀时也不曾走哪位大员的门路,而是靠自己的贤名拿到的请柬,赛诗之时位列三甲,又因名声清正,故而受封右扶风,官阶几乎仅次于丞相白璃,此时正值而立之年,之前几次直言进谏也搏了些政绩,本该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只可惜是个不偏不倚的孤臣。
“秽语污言!败坏纲常!罔顾人伦!若是教坏了涟波城来日栋梁,你纵万死也难谢天下!”刘谔浓眉倒竖,声色俱厉,“现在就从文渊阁里出去!莫污了我书生芒寒色正之地!”
纪氏尴尬地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哎呦!瞧瞧这是谁来了?原来是右扶风刘大人呐!大人有话好说,何必动怒呢?您觉着有哪里讲的不妥,只管指点就是,小妇人也不敢驳您不是……”
刘谔指着门外,“住口!休要多言,我让你出去!现在就给我出去!”
右扶风本不涉泽贤堂事务,可他偏偏就出现在这里。来的还不止刘谔一人,他身后还有十数名官阶不一的文官,看着就像组队来巡检考察的。
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怎会见过如此场面,个个如秋蝉默然、秋叶瑟缩,唯有刘璟笙泰然自若,嘴角带着淡淡地笑意。
右扶风,秦时主爵都尉,掌列侯,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取扶助风化之意。文中只取其官名,指高级行政官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8章 第八章 第十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