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重重雨幕,隔着十几米的距离,凌澈看不清苏逾的表情。
但他能感觉到,那道目光,穿透了冰冷的雨水,落在了自己身上。
那一瞬间,凌澈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又猛地松开。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悸动,混杂着冰冷的雨水,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防线。
他猛地扭回头,几乎是撞进了家门,砰地一声将沉重的木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外面那个撑着蓝伞的身影,也隔绝了那场冰冷而混乱的秋雨。
背靠着冰凉的门板,凌澈剧烈地喘息着。
冰冷的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滑过滚烫的脸颊和脖颈,带来一阵战栗。
门外,雨水敲打石板路的声音依旧清晰可闻。
他缓缓地抬起手,指尖轻轻触碰了一下自己刚才被苏逾手臂紧贴过的肩膀。
那里,似乎还残留着那份温热和坚实的触感。而鼻端,那清冽温润的茉莉香气,仿佛依旧萦绕不去,比任何真实的拥抱都更深刻地烙印在了他的感官记忆里。
深秋的冷雨,蓝布伞下狭小的空间,近在咫尺的体温,还有那场无声的、隔着雨幕的回望……这一切,如同最浓烈的颜料,泼洒在凌澈十七岁苍白而紧绷的画卷上,留下了一道再也无法抹去的、湿漉漉的印记。
深秋的寒气,在清晨时分格外凛冽。
昨夜一场冷雨过后,空气里弥漫着湿漉漉的、带着泥土和腐烂落叶味道的凉意。天色灰蒙蒙的,铅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再次压下雨点。
平江中学古老的建筑群在湿冷的晨光中静默着,白墙黛瓦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清晰,檐角滴落的残雨敲打着回廊下的青石板,发出单调而清冷的嗒嗒声。
高二(3)班的教室里,早读课已经开始。
稀稀拉拉的读书声在湿冷的空气里显得有些有气无力,学生们大多缩着脖子,试图从单薄的校服里汲取一点暖意。
靠窗的位置,寒气透过旧式的木格窗棂丝丝缕缕地渗进来。
凌澈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摊开着英语课本,目光却有些失焦地落在窗外。窗外那株高大的银杏树,在昨夜的风雨摧残下,金黄色的扇形叶片已经凋零了大半。
仅存的叶子也失去了饱满的光泽,边缘卷曲发褐,在灰暗的天色下显得黯淡而萧索。
几片枯叶被冷风卷着,打着旋儿,无力地贴在湿漉漉的窗玻璃上。
一种莫名的、沉甸甸的寒意,并非完全来自物理的温度,更来自心底深处,随着窗外的景象,悄然弥漫开来。他想起昨天英语角结束后那场冰冷的秋雨,想起蓝布伞下狭小的空间,想起近在咫尺的体温和那挥之不去的茉莉清香……
这些画面在脑海中翻腾,带来一阵心悸的混乱,随即又被一种更深的、空落落的寒意取代。
那把伞下的温暖,终究是短暂而虚幻的,像一场隔夜的梦,醒来只剩冰冷的现实。
他强迫自己收回目光,落在摊开的课本上。
冰冷的字母在眼前跳动,却无法进入思维。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拿桌角的保温杯,想喝口热水暖暖,指尖却碰到了昨天发下来的那本深蓝色硬壳英语作业本。
指尖传来硬壳封面的冰凉触感。
凌澈的动作顿住了。
昨天放学后,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勇气,才重新翻开了这本被他视为“潘多拉魔盒”的作业本。
那朵铅笔画的茉莉花苞依旧安静地躺在红色批注旁。
他盯着它看了很久,像解读一个难解的密码,最终却只能在一片混乱和心悸中再次将它锁进抽屉。
此刻,在湿冷的清晨,这本作业本的存在感变得异常强烈。那朵小小的茉莉花,似乎隔着硬壳封面,散发着无形的、带着魔力的清冷香气,再次撩拨着他紧绷的神经。
他犹豫着,手指在冰冷的封面上摩挲了片刻。
最终,还是翻开了它。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认命的、破罐破摔的决绝。
他直接翻到了昨天批改过的那一页,目光没有去看那行赞语,而是直接落向批注的右下角。
他做好了再次被那朵茉莉花灼伤视线的准备。
然而——
预想中的铅灰色线条并未出现。
在红色批注的右下角,那片空白的纸页上,静静地躺着一片小小的、完整的银杏叶。
不是铅笔画的,是真实的叶子。
那片叶子形状完美,边缘带着昨夜风雨留下的、细微的卷曲和破损,呈现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带着沧桑感的金黄。叶脉清晰而优美,如同凝固的金色河流。
它就那样安静地躺在纸页的空白处,像一个意外的、来自季节的馈赠。
凌澈的呼吸猛地一滞。他愕然地睁大了眼睛,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极其轻柔地触碰了一下那片真实的叶子。
干燥、微凉、带着植物纤维特有的、细微的脆硬感。是真的。
他抬起眼,目光急切地扫过叶子旁边。
在那片金黄的叶子旁边,一行熟悉的、清隽有力的蓝色墨水钢笔字迹,安静地躺在纸页上:
When ginkgo leaves turn gold, it’s time for Keats.
(银杏叶黄时,适合读济慈。)
笔迹流畅潇洒,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从容和笃定。
是苏逾的字。
凌澈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又骤然松开!
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从心口涌向四肢百骸,驱散了四肢百骸的冰冷!
他感到脸颊和耳根迅速升温,血液奔流的声音在耳畔轰鸣。
他盯着那行字,每一个字母都仿佛带着温度,灼烧着他的视线。
银杏叶黄时……适合读济慈……
济慈。
那个吟咏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极致咏叹和对感官体验的沉醉描绘,像秋日绚烂的色彩,也像……像这片被珍重地夹在他作业本里的金黄银杏叶。
苏逾是在暗示什么?
暗示他此刻的心境如同这萧瑟深秋?
还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应他那篇逻辑冰冷、缺乏文采的作文?
用这片真实的、带着季节温度的叶子,用济慈的名字,告诉他,除了逻辑的齿轮,这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美,值得他去感受、去捕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