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什么时候来的?”
她夹菜手顿了顿,这事要是真的,早该像长了腿似的在大队传开,自己不会不知道。
季昭飞快扫了眼四周,石头和小书言吃完饭,跑去玩了,这才压低声音说道:“不是上面派来的——是牛棚里的那位。”
建筑学的基础就是地理,所以李军明偷偷的找了他。
见她瞳孔骤缩,季昭又补了句,语气里带着点说不清的紧张:“他原来是搞建筑的专家,因为有一本英文建筑书遭了难,李军明上周趁夜找过他,至于上面的人……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哦……”周南枝点点头,有些唏嘘。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非个人力量可改变,原本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知识,现在却成了刺向自己的尖刀。
好在,现在已经是1969年。1977年,高考就会恢复,一切都会好转,我们的国家也正式进入高速发展的五十年。
提到高考,她也要提前准备。
“季昭,你上过高中吗?”周南枝问道。
季昭摇了摇头,“没有,我上了初中就去参军了。”
他在部队整整呆了八年,已经好久没有在家里过年了,今年算是第一年,自己当家后和家里人一起过年。
“怎么了吗?”
“没什么,我想要一套高中的课本,在家呆着没意思。”
季昭点点头,当即便答应下来,“改天我去县城弄。”
第二天早上,周南枝起了个大早,准备些吃的给他们当零嘴吃。
铁锅里的水慢慢冒起热气,她从竹篮里取出几个鸡蛋,磕开后搅匀,等水沸了便缓缓淋入,蛋液瞬间在水中凝成细碎的金絮,撒上一小撮盐和葱花,一碗蛋花汤就成了。
她小心地把汤倒进搪瓷罐里,拧紧盖子,这样哪怕放久了,喝着也还是温的。
蒸屉里的鸡蛋糕是昨晚就发好的面,此刻掀开锅盖,甜香瞬间漫了满室。
米白色的糕体蓬松柔软,用筷子轻轻一戳,还会微微回弹。
周南枝咬了咬牙,从菜窖里取出一小块冻得紧实的猪肉,切成细条,裹上薄薄一层面粉,下到热油里。
滋滋的声响中,肉条渐渐炸得金黄,捞出来沥干油,再撒上一把白芝麻,油亮的色泽看着就让人馋。
她把鸡蛋糕、猪肉条分别装进粗布包里,又拎起那罐蛋花汤,刚要转身,就见季昭站在灶房门口,身上还带着晨起的凉意。
“这么早?”他声音带着点刚醒的沙哑。
“嗯,叫孩子们起床吧。”周南枝将叠得整整齐齐的粗布包递过去。
都知道今天村头晒谷场要放露天电影,两个半大的小家伙一听动静就轱辘从炕上爬起来,不用大人搭手,自己蹬着棉鞋、扣着衣扣,动作利落地收拾妥当,小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时间快到了,你们出发吧,我带着小满在家。”周南枝摸了摸小满软乎乎的头顶,语气温和平静。
“娘昨天还说要把小满带出去溜溜呢,就去村边田埂上,不往人堆里挤就行。”季昭伸手逗了逗襁褓里小满的小脸蛋,“小满都半岁多了,总在家里闷着也不好。”
周南枝想想也是,便翻出早就备好的红色连体棉衣,细心地给小满套上,领口、袖口都塞得严严实实,又扣上一顶绣着金线纹路的虎头帽,最后用厚实的碎花小被子把人裹成个圆滚滚的小团子,只留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在外头。
小满似是不觉得闷,眨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左看右看,小嘴巴抿成一道软乎乎的弧线,乖得让人心疼。
季昭接过布包揣在怀里,领着两个兴奋的孩子往村口走,院门关上前还不忘喊:“阿姨要是闷得慌也别总待着,晚些我们给你讲故事!”
声音渐渐小了,家里彻底静了下来,周南枝收拾好炕头的杂物,想着难得村子里清净,便顺手拿了件厚外套披在身上,打算出去散散步。
此时的村子里空荡荡的,平日里喧闹的晒谷场方向隐约传来锣鼓声和人群的笑闹,家家户户都锁着门,连狗吠声都听不到。
周南枝沿着村道慢慢走,脚下的土路被晨霜打湿,踩上去有些发潮,一路上竟连个碰面的乡亲都没有。
她不知不觉走出了村子边缘,快靠近后山山脚时,忽然瞥见不远处的坡地上蹲坐着一个人。
那是个头发半白的老人,身上穿着打了好几块补丁的破布衣裳,袖口磨得都露出了里面的棉絮,寒风一吹便簌簌作响。
他正微微低着头,神情专注地蹲在地上,枯瘦的手指捏着一根磨尖的木棍,在翻松的泥土上写写画画,旁边散落着几块小石子,圈出的区域里还有不少歪歪扭扭的数字和奇怪的符号,像是在测算着什么。
周南枝走过去,好奇的打招呼:“你好。”
老人根本没听见,仍然专注的计算着自己的数据。
周南枝想着先不打扰他,便回家想着取一些纸笔。
等周南枝带着纸笔,以及一套季昭早就不穿的棉袄回来时。
老人还蹲在地上,指尖在泥土地上反复划着,一遍又一遍地验算着什么,眉峰拧成了疙瘩。
这回,周南枝没贸然出声,只是默默从包里翻出纸笔,轻轻放在他手边的地面上。
蒋允执的目光从地上的演算痕迹移到纸笔上,顿了几秒,才缓缓抬起头。
“老人家,用这个吧,省劲儿些。”周南枝放柔了声音开口。
这话像踩中了蒋允执的尾巴,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不耐:“起开起开,谁是老人家?你这小丫头嘴挺毒啊。”
他才四十出头,竟被个小姑娘叫成老人家,这些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真是半点眼色都没有。
周南枝察觉到失言,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转了个话头:“叔,我这儿有件不穿的棉袄,你穿上吧,天这么冷,别冻着。”
蒋允执鼻尖轻嗤一声,硬邦邦地吐出两个字:“不要。”
哪有人家里会平白放着不穿的棉袄?分明是看他这副模样可怜他,他蒋允执还不至于要靠别人的怜悯过活。
周南枝见他态度坚决,猜到其中缘由,于是连忙补道:“真的是用不上的!那衣服是以前买的,早就小了,压箱底好几年没碰过,放着也是浪费。”
可蒋允执的态度依旧没松缓,梗着脖子道:“哼,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周南枝眼珠一转,忽然笑了:“那这不算嗟来之食总行了吧?我跟你学地理,就当是学费。我高中念的理科,这方面一窍不通,正愁没人教呢。”
蒋允执定定地盯着周南枝,眼神复杂难辨。
他不是看不出这小姑娘的好意,可他实在接受不了——接受自己如今这般无能落魄的模样,还要靠着一个晚辈的“借口”来接受帮助。
“叔,教教我吧,我真的很想学。”周南枝往前凑了半步,语气里满是恳切。
说真的,上辈子,她足足努力了半辈子。上学时便埋首书山题海,只为争一份优异的成绩。踏入社会后又步履不停,循着世俗划定的轨迹工作、应酬、迁就旁人。
为了契合那些约定俗成的价值标准,她规规矩矩地走着每一步,活成了别人眼中“该有的样子”。
可直到生命走到尽头,她被冰冷的海水包围时,回望一生,才惊觉自己竟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连心底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热爱,都无从知晓。
这辈子,她想试一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
“唉。”蒋允执重重叹了口气,眉头微蹙,看着眼前的姑娘欲言又止,“孩子,地理对数学的要求很高的,你这……”
他没说下去。有些话太直白伤人,地理这东西,光有热情不够,得靠天赋撑着,不是埋头努力就能做好的。
周南枝却假装半点没听出弦外之音,反而立刻接话:“没问题,我先和您学,要是发现算不明白我就放弃。左右我平时也没什么事。”
她这话绝非自负。从前上学时,她的数学就常年是满分,即便进了大学,数学成绩在年级里也是遥遥领先,压根不愁跟不上。
稍顿,她又补了句:“老师,你吃饭了吗?”
蒋允执猛地一怔,随即心头火气直冒——他还没答应教她呢!这小崽子,竟敢这么喊,就不怕被旁人听见?
他情绪陡然激动,声音都拔高了些:“老师什么老师,你嫌命长是不是!”
那藏在怒火底下的,是连自己都不愿触碰的苦涩。这旁人不懂的难处,他自己尝过就够了,绝不能再拖累其他人。
周南枝眨着一双杏眼,脸上写满无辜,仿佛半点没察觉方才蒋允执的怒火里藏着顾虑。
蒋允执到了嘴边的斥责顿时卡壳,看着她这副模样,心先软了半截,哪里还舍得骂。
他别过脸,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滚滚滚,等晚上偷摸过来,小心点,别让人看见。”
“好!”周南枝眼睛瞬间亮了,脆生生应下,脚步轻快地转身跑开,眉眼间全是藏不住的欢喜。
回到家时,屋里静悄悄的,其他人都还没回来。周南枝心情正好,挽起袖子就扎进了厨房,淘米、择菜、切肉,动作麻利得很,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连切菜的节奏都跟着旋律打拍子。
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季昭牵着孩子推门进来,刚换好鞋就听见了厨房的动静。
他探头看了眼,笑着喊:“今天心情这么好?做饭还哼着歌,遇上什么好事了?”
石头跟着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问:“阿姨,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呀?”
周南枝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回头笑了笑,没直接回答:“你们回来啦?先坐会儿,马上就开饭,今天吃红烧肉。”
蒋允执的事私下和季昭通个气,当着孩子们的面,不方便说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