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千秋宴 > 第17章 第十七章 二君释前嫌

第17章 第十七章 二君释前嫌

玉子骁一行人还未到太和,便有车马相迎,来人正是内史李玮,他乐呵呵的站在一旁,说自己是奉陛下圣命前来迎接,玉子骁闻言,面上虽并无喜色,心里却万分感慨。

太和境内,旌旗鼓乐,一应俱全,百姓沿街跪拜,禁军列阵相迎,待鼓乐响起,百姓们夹道欢呼,禁军则高喊‘恭迎将军回朝’,玉子骁见此情景,刚想打趣几句,便看见长街尽头的天子仪仗,他急忙勒马,取下头盔,缓步慢行。

“臣不辱使命,已平徐国,现率部凯旋,另获长岐宝刀一口献于陛下。”

“子骁平身,子骁立下汗马功劳,助臣平定徐国,朕心甚慰。”

时刻已到,宦者捧着圣旨,扬声宣读。

“凤裕伯玉子骁听旨。”

“是。”

“自你领兵出征,朕日夜悬盼,唯念疆场安危。今捷报传至,闻你亲率锐旅,冲锋陷阵,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一举荡平敌国,擒其首恶,收其疆土,实乃旷世奇功。

今日功成,不负朕望,更不负天下苍生。为彰你盖世之功,慰你征战之苦,朕特下此诏:

赐你黄金千斤,锦缎百匹,良田万亩,食邑三千户,封为凤裕君,望你受此嘉奖后,仍怀忠谨之心,抚恤降卒,安抚新土,勿负朕之倚重,勿违军民之期盼。”

“陛下!臣必不忘陛下之恩,此生必当……”

“子骁快起,你我君臣之间,何必如此多礼?朕已决意在太和殿为你设宴,子骁一路颠簸,不如歇息片刻,也好和家中父母早日团聚。”

“是,那臣便先回府中,待陛下传召。”

四日过去,玉府仍是太和境中最热闹之地,前来拜访的人大多都是王公贵族,玉子骁待他们也亲近有礼,放眼朝野,唯他一人独占鳌头。

然而,不知为何,今日他却闭门谢客,独站在廊下思索,下人见他如此,不禁疑惑,明明才受了封赏,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贵至极,这四日以来,却少见他露出笑颜。

竹影摇曳,他将手中书册放下,眼中青光浮动。

踌躇许久,踱步片刻,他终是定下步来。

“备马,我要出门。”

“是。”

玉子骁策马而行,望向天边翻滚的云层,青与白交相呼应,已有落雨的迹象,一刻过后,他来到门前,敲了几下。

仆役打了个哈欠,开了大门。

“敢问贵客是……?”

“你去通报,就说江昭来访。”

“好,贵客稍候。”

过了一会,玉子骁见萧玉悲快步相迎,面色平和,脚步轻缓,他急忙拱手,说道:“骁见过丞相。”

“唤我知戒便好,我比将军只大三岁,如此以官职相称,莫不是将军觉得我已年老?”

“丞相…不…知戒兄哪里的话,骁此来,是有话想说。”

“请进。”

两人对坐席间,屋内茶香四溢,萧玉悲端起茶杯,笑道:“请。”

玉子骁沉默不语,将茶水一饮而尽。

“江昭此来,可是为了徐国一事?”

“不……” 玉子骁深吸一口气,忽觉两颊有些滚烫,他瞥向一旁,只见窗棂外竹叶摇摆,风动不止。

“骁是想…给知戒兄道歉。”

“骁此前,对知戒兄多有怠慢,骁知道,家弟免去死罪,其中多是知戒兄进言之故,还有……这封书信,骁知道,是兄长的意思。”

玉子骁越说越羞,整个脑袋都红的厉害,萧玉悲见状,不禁笑了,见他如此,玉子骁抿嘴不言,更觉煎熬。

“江昭是我朝中忠臣,我素来敬佩,况且我知你并无歹意,有时反而觉得你为人直率,性格飒爽,不怕江昭笑话,我年少之时,也是如你一般的心性。”

“真的?”

玉子骁震惊之余,更觉萧玉悲为人赤诚。

两人闲坐许久,不知不觉已至傍晚,天边下起凉雨,玉子骁正想离去,站在廊下之时,却又以无伞为由折返而回。

“兄长可知,因我治军严苛,军中将士心生愤懑,竟…竟逃了四五千,我心中纠结,不严不足以明军纪,太严又使将士不堪忍受。”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江昭为人忠直,恪守不渝,错不在你,何必纠结?只是,如江昭所言,素来治军之道,宽则难以服众,严则多有抱怨,宽严并济,谈何容易?人心易变,非人力所能为。”

“莫非无解?”

“江昭不妨宽限一二,禁酒令一事不必执行过厉,可适当宽纵些,至于旁的,江昭随心而为便是,若舍弃本心,只谋安定,人生在世,又有何趣?”

“兄长此言在理,骁明白了。”

萧玉悲起身,说道:“冬日已近,来年春日,难保禹国不会发兵攻城,你我还需早日防备才是。”

“是,禹国向来对我仪国虎视眈眈,如今我仪国攻下徐国,便更为禹国不容了。”

“不错,幸好江昭部署严密,才不让那禹国有可乘之机。”

片刻后,萧玉悲手中一顿,回眸看去。

“对了,我倒有一件事,想求江昭帮忙。”

“兄长但说无妨。”

“你可曾听闻云犁一名?此人性子桀骜,却有大将之风,若是好好培养,来日必成大器,只是……性子太过急躁,他自以为天下无敌,对征战一事见识甚少,空有一腔热血,这样的人,不让他受些挫折,他决不会就此消停,沉下心思虑对策。”

“兄长所说之人我也略知一二,兄长可是想让我去磨炼此人的心性?”

“并非。”

“哦?”

“并非是想,而是只有你。”

萧玉悲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待他回到太和之后,你见了就知道了,此人性格实在太过跳脱,甚是吵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何人把我仪国丞相磨成这样?”

“唉………”

“骁有一言,说出来不怕兄长生气,骁素来不喜兄长,只觉得兄长为人倨傲,不似凡人,今日一见,才发觉竟与兄长如此投契,日后骁若心中有不明之处,可否再来请教兄长?”

“自然。”

玉子骁抬头,见窗外天光已暗,灯火熹微,便起身说道:“天色已晚,恐家母担忧,骁先走一步,兄长不必起身相送。”

“好,慢走。”

玉子骁刚走出几步,像是忽然想起来什么一般,他站在原地,回头一笑。

“临走之前,骁还有一言。”

“何言?”

“骁希望兄长切勿固执己见,世间之事,唯有拼力争取,方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还有……”

玉子骁拱手说道:“如果那个人不是你,骁决不会相让。”

说罢,他便匆匆而去。

数日后,玉子骁于阁楼之上与萧青对坐下棋,远方雾霭升腾,青山之上隐现浮光,似江波粼粼。

“丞相给朕上了个折子,朕看了甚为头疼。”

“不知是何奏折?”玉子骁笑问。

“乃是来年兵事。”

“陛下忧虑之事,明年可解。”

两人谈起兵事,遥望天边,忆起往日之时,不禁感慨万千。

“昔年武场得知陛下,臣气傲年少,特将一锦带悬于旗杆之上,放言说谁能射下锦带,愿与他生死相交,甘为驱使,两个时辰过去,得闻有人射中锦带,不禁大喜过望,出门寻觅,却知那人已走,几番苦寻,方知那人竟是陛下。”

“刚追到湫江,听闻陛下已率兵远走,臣只能带着随从再追,好不容易追到湫江,陛下又走了,臣只能等待消息,直到一年以后,臣得知陛下伤于长平,一路追赶,才终于见到陛下。”

闻言,萧青笑道:“子骁那时四下寻找,却不知朕就在你脚下,你一脚踩在朕的腿上,朕只恨无力喊叫啊。”

玉子骁也笑了起来,点了点头,说道:“是啊,陛下伤势惨重,卧在石车之下,臣着眼于远处却忽略了近处,幸好陛下未曾怪罪。”

片刻,宦者通报,李玮与荀漷同时来见。

“既然如此,臣先退下了。”

“不必,你且安坐。”

“是。”

李玮缓步向前,呈上奏折,屈身说道:“陛下,老臣已将徐国所有土地重新划分命名,总共分为三十八郡,一千二百四县,其中大郡十四,小郡二十四,敬奉陛下一览。”

萧青看过之后,合上奏折,说道:“清晰有序,爱卿辛苦了。”

“陛下,臣已将缴纳的军械粮草整理完毕,另外,凤裕君所俘敌军三十余万,臣已将他们收编在册,奏折在此,敬候陛下预览。”

“两位爱卿办事得力,朕心甚慰。”萧青起身,扶起两人。

“怎敢劳陛下相扶,臣时刻不忘陛下提携之恩,若不是陛下救老臣于水火之中,老臣何有今日的荣华富贵?”李玮退了几步,屈膝而跪。

“爱卿快起,朕与爱卿乃是互有恩惠,何必如此?”

“陛下!古人云‘饮水思源,不忘其本’,更可况陛下天子之身,万民之主,老臣何有此等福分,能得陛下‘互有’二字?陛下仁德至此,如皓月当空,烈阳高照,苍生得遇陛下这等仁义之君,实乃苍生之福啊!”

“陛下不拘法制,纳谏如流,宵衣旰食,德被四海,陛下察民生之疾苦,筹长远之福祉,以雷霆之威安定四方,平息祸乱,以雨露之恩泽体恤百姓,与民同苦,纵观古今,陛下乃是……”

玉子骁抬起眼帘,见萧青面色铁青,坐立不安,不禁暗笑了几声,遂将头偏向一侧以袖遮挡。

“好了好了,你快起来吧,陛下和凤裕君面前,罗里吧嗦,喋喋不休,李大人,快把你这鼻涕眼泪擦擦,莫再啼哭了。”荀漷两眼一闭,不忍直视。

“陛下,臣失礼了,请陛下恕罪。”

李玮遮住脸颊,抹去鼻涕,方才起身。

“二位爱卿暂且退下吧。”

“是,陛下。”

荀漷与李玮匆匆而退,片刻之后,玉子骁想起萧玉悲所托之事,故而请退,不想他刚下阁楼,就遇见了郎中令魏暹,因此人素来与他交好,玉子骁便邀他在一更换班之时于郎舍相聚,还说自己特备了一坛好酒,魏暹叹了口气,说自己不爱饮酒,只爱食羹,请他带上一碗羹汤再来,玉子骁摇了摇头,称他嘴叼,不见也罢。

“好了,江昭兄,我得快些面见陛下。”

“如此着急,是为何事?”

“我听说陛下有意去徐…不对,有意出巡商郡,故而召我来此。”

“哦…罢了罢了,你我改日再见如何?”

“诶!诶!江昭兄着急去哪?”

“此事应当与知戒兄商议一番,陛下出巡并非小事,万一……”

“你是说丞相?”

“自然。”

“丞相心机深沉,假仁假义,为何与他商议此事?”

“怎可背后议人长短?罢了罢了,我还有要事在身,不便相陪了。”

“喂——江昭兄——

“江昭——”

魏暹长叹一口气,转身走向阁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回到古代搞发明

大神引入怀:101个深吻

我有十万狼兵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寒门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