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千秋宴 >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定安靖远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定安靖远

“甚好,甚好,仪之脾性温和,谨慎明礼,刀法精绝,若派他去,必能一击制胜。”

“那待老夫回去之后,便同仪之商量此事。”

“荀公莫急,悲有一物相赠。”

“何物?”

萧玉悲走向内室,接着从筐里取出了一袋粟米,说道:“此物本是阙美相赠,悲亲手栽种,现值秋末,方才新熟,荀公可带回品尝一番。”

闻言,荀漷笑道:“知戒亲手栽种之物,自然与寻常粟米不同。”

说罢,荀漷起身,李玮见状,正欲告辞,却见萧玉悲拿出了另一袋粟米。

“玉悲呐,此物你先自己留着吧,我先行一步,告辞,告辞。”

李玮行之匆匆,很快便没了踪影,荀漷见他如此,便问他何故推辞好意,李玮叹了口气,说此前拜访萧玉悲之时,见他坐在门前,筐里放着许多蔬果,然而品相极差,一问才知是傅阙美所赠。

“如此夸张?”

“并非夸张,葵、藿、薤、韭皆是参差不齐,蔫头耷脑,我看玉悲面目,亦是无可奈何。”

两人边走边谈,没过一会便到了张府,叩门之后,张菘见两人前来,自是欣喜不已,遂将两人迎进府内,命仆役端茶倒水,呈上点心。

“足下多礼了,我今日前来,是有一要事想问问足下之子,不知可否?”

“不知要事为何?”

“乃是两国交战之事。”

“既是国之大事,何言可否?来人,传公子速来。”

稍时,张缭疾行而来,额上汗珠未干,衣服却整洁如新,显然是换了衣裳方才赶来。

“仪之,还不见过二位大人。”

“是,张缭见过荀太尉、李少府。”

“仪之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待荀漷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时,张菘面上闪过一丝忧虑,却很快的散了,随即看向张缭,拍了拍他的手背。

“荀大人所言,你以为如何?”

“身为仪国男儿,如今国之危机,儿怎么不尽股肱之力,为国效力!”

“纵然…为父心中不忍,然《左传》有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眼下境况,自当舍一时之情。”

“父亲所言甚是。”

见两人正要一叙父子之情,荀漷与李玮便借公事为由离开了张府。

落叶飘落亭台,张菘缓缓向前,张缭紧随其后,望向张菘的背影。

“如今已是秋末,战事若起,必在春时,那时气候反复,你需多带衣物,入口之物,必得细察。”

“父亲无需担心,倒是您与母亲,儿不能在身边侍奉,心中实在惭愧。”

张菘回头,眉头舒展,轻声笑道:“我与你母亲自是无恙,我儿一心为国,有勇有谋,为父甚是欣慰啊。”

“走,去瞧瞧你母亲,她近来总觉体乏,寻遍医者也不知何故,时常念叨自己年老,唉,哪里就老了?真是……”

另一边,荀漷回府之后,躺在榻上歇息,荀葉与荀棣突然敲响房门,他揉了揉太阳穴,命人打开房门。

“二位公子,主人正在安歇,不如……”

“罢了罢了,将他二人放进来。”

荀棣入内,见父亲坐在榻上,面色凝重,过了一会,他抬起眼帘,问了一句:“有什么事?”

“父亲,您方才去张府,是为何事?”

“两国战事。”

“为何不让儿去?”荀葉问道。

“你刚回太和,去做什么?”

“父亲,儿也可去,不如……”

“兄长功盖当世,勇冠三军,何需与我相争?不若相让。”荀葉说道。

“我身为兄长,焉能烦弟出征?更何况,身为兄长,当为表率,岂能畏缩?”荀棣道。

“兄教诲之德,劳苦之心,弟常叹不能报之,深为愧疚,此番征战,正是弟报德之时,望兄长勿要与弟相争。”

“未料弟竟如此情真意切,为兄深为感动,然我既为长兄,有照拂幼弟之责,弟不必多言,为兄所为,不过尽己之责罢了。”

“兄长此言差矣,我……”

“住口!你二人吵嚷个没完,究竟想干什么?”

荀漷深吸了一口气,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言道:“罢了,既然你二人都有报国之心,不如比试一番,谁赢了,我就向陛下进言。”

二人相视一眼,并无异议,随即来到院中比试,几十个回合过后,荀棣的长矛已架在了荀葉的肩上,他随即收矛,看向荀葉。

“兄长……”

荀棣笑了一声,问道:“不服?”

“不敢,兄长武艺高超,佩服佩服。”

荀葉向外走去,刚走到杏树下,便抓了一把杏叶往荀棣头上扔去。

一瞬之间,荀府鸡飞狗跳,喧闹不绝。

半月过去,禹国国相府内一片寂静,司诩手握竹简,详看许久,岺夅站在下处,叹了口气。

“国相,姜太史又来了。”

司诩斜眼,未曾出言。

片刻后,他撂下竹简,抬手说道:“传。”

姜帚进来后,先向司诩与岺夅行了个礼,接着瞥向桌案上的竹简,扬声问道:“国相莫非已决意发兵讨伐仪国?”

司诩闭上双眼,一言不发。

姜帚见他静默不语,继续说道:“国相目光明锐,洞察细微,料想此次出征定会一帆风顺呐。”

司诩回眸,眉头一皱。记得姜帚初来禹国之时,为体现爱才之心,才给他一闲职暂做,马牧之战结束之时,见此人面目甚是厌烦,本想斩首,谁知邴州进言,说此人本是酒囊饭袋,杀之无用,更何况他已将一家老小携至禹国,想是无疑,不如留下博一美名。

“…………”

“国相身体疲惫,你先下去吧。”岺夅说道。

“哦?”

姜帚看向岺夅,却见岺夅仰头不视。

“哦,哦,臣退下。”

“国相,依老夫愚见,我国刚历战事,尚未恢复过来,若此言为真,我国岂不是自讨苦吃?况且,玉子骁尚在太和,其盖世之勇…非司将军不能比也。”

“岺太傅之言,恕我不能苟同。”

一臣上前,拱手而道:“按太傅之言,一味求和,畏首畏尾,便能保境安民了?纵然此言为真,联合三国之力,又有何惧?荀漷已老,荀棣张缭一辈又太过年幼,那时四面受敌,仪国自是首尾难顾,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国相,司将军传书而来。”

司诩接过,看完之后,微有疑虑。

“国相面色凝重,不知司将军所言为何?”

司诩来回踱步,心想:舅父探得秘报,以为流言是真,莫非仪国当真不惧?况且…照舅父所言,云犁与萧青争执一事,不过是计,此人回湳堤之后,并无消沉,反而日日操练兵马,统筹安排,难道是在引诱我国上钩,再起战事吗?不,此人素来狡诈多端,善于谋略,难道是仪国正处虚弱,故作镇静?

桌上的茶已放凉了,司诩坐了下来,提笔却又收笔。

“国相,何不让南国先去试探一番呢?也好观其虚实。”

“如今三国同盟,贸然施压,岂不是自断后路?”

说罢,司诩揉了揉眉心,片刻后,王宫中有书传来,宦者称此乃靳王书信,陛下看过之后不知如何决断,故而请国相从中裁决。

文书有言:靳国新经战事,需得休养生息,依吾之见,不若贵国先行,吾稍后便遣援相助,倘若难以抗衡,吾当修一书,劝南王出兵协佐。

司诩看过之后,手指紧紧的握着木牍,眼中涌现出一丝怒气,众臣见状,皆不言语,只待风起之时,司诩方才提笔。

“国相,您这是要……?”

见司诩无言,众臣也不便多问,等到司诩写完之后,岺夅才瞥见竹简上的一行小字:陛下可传书于南国。

自禹王传书以来,南王时常于殿中长叹,今日,他看向桌上竹简,亦是神色忧虑,眼神黯淡。

“朕乃一国之君,禹王如此不顾朕的颜面,屡屡施压,态度恶劣,言语刁钻,简直,简直欺朕太甚——!!”

说罢,他大手一挥,将御案上的东西尽数挥落。

“陛下,勿要伤了龙体…”

尹世安叹了口气,替他把东西一个个捡了起来,边捡边道:“既已结为同盟,陛下打算如何?老臣听闻,此次仪国闻得陛下之意,已派出二将出征。”

“是哪二将?莫非是…是玉子骁?”

“难道,难道是云犁?”

尹世安将东西放在案上,轻轻摇了摇头,而后道:“乃是定安侯荀棣和靖远侯张缭。”

“这……相邦,这可如何是好啊?”

“陛下已撕毁盟约,为今之计,只有一力抗衡了。”

“抗衡抗衡,举国上下,尚且只有区区八万兵士,朕何尝不想与之抗衡?若是征战,必得留部分兵力防守边地,以防戎狄来犯。朕虽愚钝,亦知民为邦本的道理,眼下局面,朕……”

说罢,南王看向殿外,沉默良久。

“朕不能保全江山,也不能使百姓无端受难,倘若实在难以抵抗,朕便交出玉玺,自缚请降。”

“陛下……”

尹世安望向南王,眼前之人仍有些稚气,看着看着,他收回目光,拱手说道:“陛下,老臣举荐一人,或许可敌。”

“谁?”

“上将军,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回到古代搞发明

大神引入怀:101个深吻

我有十万狼兵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寒门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