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刚过,镇中心的曲棍球场周围就开始热闹起来。一些热心的家长和镇民自发地提前来到球场外支起长条桌,铺上印着镇徽的塑料桌布,开始布置起临时的招待点。
“莉娅,快来帮把手,”米勒太太招呼着,手里抱着一摞印着“加油,橡林镇”字样的纸杯,“把那些饼干和布朗尼蛋糕摆得好看些。茶和咖啡壶小心点拿,别烫着。”
莉娅应了一声,开始帮忙。
长条桌上很快就摆满了各家主妇们拿手的点心和饮料,燕麦葡萄干饼干、撒着糖霜的柠檬蛋糕、厚实的巧克力布朗尼,还有大壶的苹果醋饮料。气氛热烈而友好,像一场大型的社区野餐。
利奥·米勒家的两个姐姐也来了。
她们家在镇上开着一家小小的面包店,平时生意忙碌,今天却早早打烊,在店门口挂上了“今日歇业,为橡林镇队加油”的牌子。
两位姐姐性格爽利,穿着围裙,麻利地帮忙搬动着沉重的饮料箱。
“嘿,需要把这桶冰块倒哪里?”利奥的大姐萨拉,嗓门洪亮地问道。
“就放在茶壶旁边吧,亲爱的。”米勒太太笑着回答。
莉娅一边摆放着点心,一边听着大人们的谈话。球员们的父母聚在一起,脸上既有骄傲也有掩饰不住的紧张。他们谈论着孩子们从小到大的训练趣事,抱怨着昂贵的装备费用,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开始的比赛的期盼。
“我家那小子,昨晚紧张得都没睡好觉。”
“隔壁镇的球队今年实力不弱,他们的守门员是个难缠的角色。”
“怕什么?我们有利奥,那孩子只要上了场,就像变了个人。”
“是啊,米勒家那小子是有点天才的样子。只希望马克今天能沉住气,别又犯老毛病……”
提到马克的名字时,谈话出现了一丝短暂的停顿,气氛微妙的有些凝滞,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转移了话题。
莉娅看到马克的母亲,一位衣着精致、面容略显憔悴的女士,正独自站在稍远的地方,紧张地搓着手,目光不时望向球场入口方向。
她为这个儿子付出了太多,期望也太高。
就在这时,一阵骚动从远处传来。
有人喊了一声:“他们来了。”
人群立刻像潮水般向道路两边涌去,莉娅也停下手中的活,踮起脚尖望去。
一群穿着统一运动外套的高大少年在教练的带领下,沿着镇中心的主干道,向球场走来,夕阳给他们年轻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他们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带着沉甸甸的力量感。
道路两旁的镇民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橡林镇,加油!”
“干掉他们,利奥看你的了。”
“小伙子们,把胜利带回来。”
少年们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偶尔向熟悉的街坊点头示意,或伸出手与道路两旁的人们击掌。连奥黛丽也挤到了莉娅身边,难得安静地看着这一幕。
莉娅站在米勒夫人身边,靠近桌子的位置。
队员们陆续走过,她看到了戴维,看到了其他几个面熟的队员。然后她看到了利奥,他走在队伍偏后的位置,依旧微微弓着背,帽檐压得很低。
当他走近时,旁边有人边高喊着他的名字边伸出手,利奥也抬起手与那人击掌,动作干脆利落。紧接着他的目光扫过了莉娅所在的方向,也许是因为莉娅恰好站在显眼的位置,也许只是因为视线偶然的交汇。
他的手掌在空中停顿了一下,然后向着莉娅伸来。
周围是鼎沸的人声,喧闹的欢呼,晃动的人影。但现在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莉娅几乎是无意识地,也伸出了自己的手。
两只手,一只因为长期握球杆和骑自行车而带着薄茧和坚实的力量,另一只则纤细、微凉,在空中轻轻相触。
不是清脆的击掌,而是掌心短暂地、几乎停滞地贴合了一下,时间可能不到一秒钟。能感觉到他手掌传来的温热和干燥的触感。
非常短暂,却异常清晰。
然后他的手便收了回去,继续向前走去,没有回头。
莉娅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残留的触感还在。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很轻,但异常清晰地说:“加油。”
利奥的脚步似乎没有丝毫停滞,他淹没在队友和人群之中。
但莉娅觉得在那一瞬间的停顿里,他或许听到了。
球员们的身影消失在通往更衣室的通道入口,外面的热闹暂告一段落。
米勒太太和其他志愿者们继续招呼着陆续到来的观众,分发着茶点。莉娅和奥黛丽也帮忙了一会儿,直到入场铃声响起。
“走吧,”奥黛丽拉起莉娅的手,“找个好位置,我可是答应了我爸要给他实况转播场上的情况,虽然我觉得他更关心马克会不会又跟人打起来。”
她们随着人流涌入球场看台,橡林镇的露天曲棍球场有些简陋,但水泥台阶座位此刻几乎坐满了人。男女老少,几乎整个小镇有空闲的人都来了。
看台正对面,悬挂着一条巨大的手绘横幅:“前进,橡林镇!”
与此同时,主队更衣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汗水、橡胶摩擦和廉价古龙水的味道混杂在一起,球员们各自坐在自己的柜子前,默默地整理着装备。
长曲棍球的装备颇为复杂,队员们先穿上带有护垫的短裤和肩垫,然后是印着队徽和号码的比赛服。橡林镇队的队服是传统的深绿色和白色相间,胸前是一只怒吼的石貂图案,背后是醒目的白色号码。
利奥·米勒的号码是17号,他穿上自己号码队服,接着是护肘、厚重的手套、保护肋部的护胸,最后戴上带有金属面罩的头盔。
当他们全副武装起来时,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
霍奇斯教练身材壮实,脸庞被风吹日晒得通红,他双手叉腰,挺着胸膛,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每一个队员。
这些小伙子很多人都是从七八岁起就跟在他身边,从抱着比自己还高的球杆跌跌撞撞,长成如今能扛能撞的男子汉。
“都听好了,”他的声音不高,没有太多激昂的语调,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废话不多说,对手不是来郊游的,他们块头大,喜欢身体接触。”
他停顿了一下,走到一个队员面前帮他正了正肩垫的带子:“杰克逊,你的任务是缠住他们的进攻核心,像牛皮糖一样明白吗?别让他舒服拿球。”他又看向另一个,“戴维,防守站位靠后一点,保护禁区,你的判断很重要。”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利奥身上:“米勒,按我们练的战术打,有机会就坚决点,看清楚队友的位置。”
他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就像吩咐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是一个整体,就像……就像烤苹果派,少了哪样材料都不对味。”
这个比喻有点蹩脚,甚至引来几声压抑的低笑,但出自这个怕老婆的严肃男人之口,却奇异地让人感到踏实。
“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橡林镇。别给咱们镇丢脸,稳扎稳打,减少失误。”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最后只是用力拍了拍手,发出沉闷的声响,“好了上场,打出点样子来。”
就在这时更衣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助理教练探头进来,示意时间到了。米勒教练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最后他用尽全身力气,低沉而有力地吼道:
“出发,让我们把胜利带回来。”
“好。”队员们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呐喊,用力敲击着手中的球杆和身旁的柜子,整个更衣室仿佛都在震动。
他们像一股绿色的洪流,涌向出口。
然而在这股洪流边缘,却有一个人僵立在原地。
是马克·斯隆。
他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死死地盯着刚刚贴在墙上的首发名单。他的名字不在上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刚刚升上高中部不久的新生丹尼。
耻辱、愤怒、不甘……
他猛地转过身,一拳狠狠砸在自己的铁皮柜子上,发出“咣”的一声巨响,盖过了所有的喧嚣。柜门被他砸得凹陷下去。
巨大的声响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向他。
“马克……”霍奇斯教练试图说些什么。
但马克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他狠狠地瞪了教练一眼,目光扫过那些即将首发的队友,尤其是在丹尼和利奥·米勒身上停留了片刻,眼神里充满了怨恨。
然后,他一把抓起自己的外套,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更衣室,用力摔上了门。
更衣室里一片寂静,利奥·米勒望着马克离去的方向,没说任何一句话。
他理解马克的失落,但无法认同他的方式。球队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破坏性的情绪。
他默默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手套,拉下面罩遮住脸庞,只露出一双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
17号深绿色的身影,融入了即将出场的队伍中。
教练看着马克离开的方向,眉头紧锁,但很快又挺直了腰板。
他拍了拍手:“别受影响,集中精神,为了橡林镇。”
“为了橡林镇。”队员们再次齐声呐喊,将刚才的插曲抛在脑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灯光通明的球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