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劾九诛”起始于何朝何代已经不能追溯。作为惩处大臣最为严苛的形式,从古溯今,受过这种刑罚的人也不过百余人。历代王朝由兴国至亡国,受过九劾九诛的大臣几乎不超过一只手的指头。自然倘若不是权倾朝野、令天地震动的机要重臣,也配不上这个阵仗。
所谓九劾指:天劾、地劾、神劾、鬼劾、人劾。其中人劾又有:国之列祖列宗弹劾,国君弹劾,朝廷百官弹劾,黎民百姓弹劾和己劾。
因为罪大恶极,人神共愤,要受到天地万物的指责。九劾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日。每劾九天。天劾九天,受劾之人跪于君王祭天之处九日,受天之指责。地劾九天,受劾之人跪于君王祭地之处九日,受地之指责。神劾,跪于诸神面前九日受神指责。鬼劾,跪于诸鬼面前九日受鬼指责。
国之先祖劾,受劾之人跪于太庙九日,受历代先君指责。国君劾,在朝堂弹劾九日,受君王指责。百官劾,仍旧是朝堂九日,受百官弹劾。百姓劾,于闹市九日,受百姓弹劾。己劾,自省自责九日,扪心自问,自己为何罪大恶极,自绝于天地宗庙。
跪天地神鬼太庙实际上不会要本人亲自去,通常都是用人偶,穿上被劾人的衣服,写上姓名八字,跪上四九三十六天,本人仍旧关在牢里。君王劾大多是国君高坐,礼官读冗长的劾文,表达君主的指责愤恨。己劾即是自己在牢房中自责,有没有自劾谁也不知道。这些不过是形式,最为恐怖的要数百官劾、百姓劾两项。
百官劾的九天,朝堂之上,百官呼天抢地,义愤填膺,豪不吝啬侮辱诋毁之言。
第一真实存在的罪名一定要反复提及渲染,尽最大努力达到最大的不可饶恕。
第二能往有罪上靠的事情一定要添油加醋编排,要人相信铁证如山不可翻案。
第三颠倒黑白,把人行过的德政,作过的好事全说成恶事。他逛街见穷人卖儿卖女可怜,倾囊相助,就说他恶毒虚荣,只是为了收买人心。他朝中大臣,一介名流,见经过的老婆婆行走不便,扶她下台阶,就说那婆婆是他收买的,故意博虚名。境内大旱闹饥荒,他毁家纾难,散尽家财给灾民换粮食,就说他信奉□□,那旱灾就是他求神拜鬼故意招来的,为了收买人心提供机会。
不仅如此还要把人过往的种种扒个干净,例如睡觉打呼噜粗鲁;追求邻家女子被拒绝,年轻时就被人看不起;甚至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尿床,从小就龌龊;出生时母亲生产过久,生来恶毒折磨母亲;生下来还要哭,吓坏乳母,生来就暴虐。诸如此类种种。
同时还要把人的祖宗十几代扒个干净。如其父八岁时曾踩过邻家黄狗的尾巴,根上就是残忍暴虐之人;乃母不曾缠脚,生来就是离经叛道,不尊礼法。太爷爷年轻时候曾口渴摘过邻家树上一枚青桃,祖上就是国贼。太爷爷的爷爷的名字是追舜,家里祖上就有造反的心,妄图比肩尧舜作皇帝。
除此之外,还要被套上的各种别出心裁的外号。比如被弹劾的大臣很胖,就叫他“猪(女干)”,长得瘦叫他“猴(女干)”。曾经有个被弹劾的大臣名字里有个“迈”字,有人取叫“迈国贼”,姓秦,叫“秦兽”。这一劾成为朝臣们除了平日嘲风弄月,吟诗作画之外,另一个施展文采学识的机会。大家争先恐后,比较谁起的更标新立异,更朗朗上口。若是流传开了,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而百姓劾的九天,多是摆人偶在闹市,让百姓例数此官的恶行,扔各种果菜鸡蛋。本尊在大殿接受手下及仆从的指责。也有杀人诛心,把家眷带来骨肉相残的。闹市的记事官把内容记录下来,同步传到大殿助兴。
这一套口诛笔伐下来,能扛得住的都不是凡人。烨国曾受过九劾九诛的,声震天下的崔文君,还没等到九诛,在受百姓劾的时候就因不堪侮辱,当场吐血愤恨而死。
至于九诛,依次为:鞭刑、车裂、砍头、腰斩、凌迟、烹刑、火刑、仕刑、魂刑。
九诛一般要进行三天,君主百官在场,设神坛昭告天地祖先。
第一日先将九刑之人行鞭刑一百。若是平时挨上一百下必死,但因为就那样死了以后就没有意思,行刑的人会刻意手下留情,要一百下之后人还是活的。受过鞭刑,将血肉模糊的人五马分尸。再将剩下的躯壳先砍头,再腰斩。
第二日将肢解的尸体凌迟,然后将剩下的骨头肉片下油锅行烹刑,烹刑后把炸干的骨肉焚烧,行火刑。
第三日,将书写罪状的长白绢由两位礼官,一人一头在祭台前展开。把骨灰抛洒,取意挫骨扬灰,永世不得超生。与此同时,将死者生前的官服高挂点火烧掉,示意烧毁灵魂,行魂刑,也是不可投胎转世,为害人间之意。最后把死者生前的官印拿出砸碎,示意永生永世不能入仕途为官,再不能在官场为非作歹,行仕刑。
谪仙的九诛九刑就是这样的流程。因为人已经死了,尸体也因为担心传播瘟疫被烧掉,骨灰扔在乱坟岗,和其他焚化的人的混在一起也找不到,所以九劾一直是人偶代替。朝臣劾的时候,百官对着一个人偶痛心疾首、义愤填膺,那场面一度失控。
他们恨死了这个出身低贱,却法力通天的小丫头。恨还没等他们尽情泄愤她就死了,真是便宜了她。当时季裳拂和韦霞肩尤其张牙舞爪,拿来污水、颜料、瓜菜、鸡蛋向人偶又泼又砸,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砸累了骂累了,从宫人手里接过茶牛饮下去,继续发泄。因为那天打的不够尽兴,要人轮(女干)也没有成功,心里憋着一腔怒气。
涂睿明恨不得加入她们,但想到自己的仪态,而且马上就要作琼台尚书的人了,只能忍住。靠口诛发泄心中的恨意。
君王、百官、百姓这三劾九天,太子一日不落全程坐镇。面色平静,并没有因为往日枕边人的情分姑息罪责有惋惜之意。
到了九诛最后一日,祭台前展开几十尺长的白绢,上面秘密麻麻写着二百一十七条罪状。
罪状主要有:
通敌叛国十三项:
修书弘国,泄露朝廷机密,意图通弘叛国。罪其一。
上臻之战,暗通烨国,泄露军机,致使龙飞之地险些失守。罪其二。
上臻之战,泄露太子行踪于烨国,致使太子险些被刺。罪其三。
修书烨国,意图通烨叛国。罪其四。
京师被围,暗通烨国,有意拖延制琼,消极应敌,致使京师险些失守,圣上蒙尘。罪其五。
输琼武、制琼术于烨国,倾危社稷。罪其六。
勾结淳苗,引狄入京,致使京师涂炭。罪其七。
怂恿静王求兵淳苗,致使静王蒙尘。罪其八。
修书襄国,意图通襄叛国。罪其九。
泄军机于襄国,至都凌失守。罪十。
暗输琼武于襄国,危弱社稷。罪十一。
修书义国,意图通义叛国。罪十二。
倒卖琼武于义国,危弱社稷。罪十三。
忤逆不臣十七项:
在汤药中投毒,欲鸩圣上皇后及贵妃。罪其一。
圣上病重,面有喜色。罪其二。
不敬圣上,送轻贱之物。罪其三。
公开诋毁圣上。罪其四。
过太*祖世祖皇帝神位不跪。罪其五。
虐打皇后贵妃。罪其六。
向皇后饮食中投毒,令皇后体弱神情恍惚。罪其七。
在太子巡边途中,以毒蛇鸩杀太子,险些至太子薨世。罪其八。
太子病重,以发簪刺伤太子手指。罪其九。
太子病重,不侍奉跟前,同侍卫远游。罪十。
同太子在军中,以戾水进太子。罪十一。
太子微服,收买刺客,欲刺杀太子。罪十二。
气愤太子定亲,厮打太子。罪十三。
气愤太子定亲,泄露太子密事。罪十四。
气愤太子定亲,在饮食中投毒,欲鸩杀太子。罪十五。
不敬太子,出言诋毁。罪十六。
撕扯踩踏太子朝服。罪十七。
暴虐罪十五项
虐打琼台侍中、主事。罪其一。
对下属出言侮辱。罪其二。
逼琼台郎中跪钉板。罪其三。
趋使侍中如小吏。罪其四。
进谗言给太子,虐杀彛台文书。罪其五。
出言侮辱琼台下属季氏、韦氏。罪其六。
殴打琼台属下季氏、韦氏。罪其七。
虐打宫人。罪其八。
逼宫人吃自己剩饭。罪其九。
逼宫人吃牲畜吃的骨头。罪十。
不许宫人睡觉,逼宫人夜间劳作。罪十一。
寒天令宫人跪雪地,泼宫人冷水,致使宫人冻死。罪十二。
用蜡油烫宫女。罪十三。
剃秃宫人头发。罪十四。
要野兽咬宫人。罪十五。
好妒无德罪二十四项:
出身低贱。罪其一。
嫉妒韦氏受太子青睐,殴打韦氏。罪其二。
嫉妒韦氏受太子青睐,出言侮辱。罪其三。
嫉妒韦氏首饰华贵,偷盗。罪其四。
嫉妒韦氏受太子青睐,下毒鸩杀。罪其五。
嫉妒韦氏美貌,将其推下石阶,至重伤。罪其六。
嫉妒韦氏头发油亮,撕扯其头发。罪其七。
嫉妒琼台季氏、韦氏美貌,毒打季氏、韦氏。罪其八。
嫉妒琼台季氏、韦氏才干。出言侮辱。罪其九。
嫉妒宫女有娠,逼宫女堕胎。罪十。
好妒彪悍,阻碍太子宠幸姬妾。罪十一。
抛头露面,同士兵上城楼。罪十二。
四处游荡,不安分守己。罪十三。
干预朝政。罪十四。
狐媚太子,延误国政。罪十五。
狐媚太子,枉杀忠臣。罪十六。
狐媚太子,离间太子同圣上皇后骨肉之情。罪十七。
*淫*荡无行。罪十八。
喜食猪肉下物。罪十九。
行为粗鲁。罪二十。
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罪二十一。
言辞粗鄙。罪二十二。
喜听*淫*词艳曲。罪二十三。
喜读**。罪二十四。
其后还有僭越二十三项。贪赃枉法二十七项。独裁二十一项。垄断十七项。傲慢十三项。暴躁十七项。丑陋二十五项。无行二十二项。
礼官将这二百多条罪状逐条读完。紧接着长杆上升起一件官服,下摆处燃着火苗,那火苗逐渐向上蔓延。当那官服快要烧完了,另一个礼官拿出一方白玉官印,上面刻着:郁辰之印。把那印章向石头上狠命一砸,顷刻砸的粉碎。
接着底下好几个官员和台上的礼官大喊:“乱臣贼子,永不超生!”
主礼官看向太子,太子点点头,礼官道:“九劾九诛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