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的绝望只是短暂的,从野地回来,她很快又燃起了斗志。
“兰经,我一定会逃出去的。”她心里这样坚定的讲。
夜里她又努力的去水塘边磨石头。
一天她去老人屋子里借碾子,见石板上写着《九章》,那字很漂亮。
谪仙道:“就是这字干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老人道:“世间的事都是如此,再繁华最后还是这水写的字,一干就什么都没有了。”
谪仙道:“不是的,只要留在人心里,就还不会什么都留不下。”
老人道:“一定有人把你永远留在心里。”
而他的神色带着无限的怅然,好像在说,这世上没有人再记得他了。谪仙相信自己的直觉,这老丈是个好人。年轻时候一定是才貌双绝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落得下场越惨,背后的故事一定越惨烈。付出了那么多,受到他恩情的人却要他万劫不复,在这种地方人不人鬼不鬼的过了大半辈子。渐渐没有人再记得他,而他有一天无声无息的死去,甚至没有人知道他谁是。谪仙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她看了年历,才知道自己离开不过才十六个月,好像比十六年都长。他是不是已经把自己忘了。其实韦倾国又如何呢?她现在死了,他照旧不会记得她太久。自己真的十年八年或者一辈子都在这里,他大概早就记不起她是谁了。就好像戏里唱的一样,妃子年轻时宠冠后宫,失宠后打入冷宫,老年再见到皇帝,那皇帝早就不记得她是谁,连有过她这个人也不记得了。
她想兰经老的时候,要死的时候,还会记得她是谁吗?他应该会记得,他那样心细如尘的人,经历过的人都不容易忘记的,那是他的天分。那他会怎么评价她,觉得她好还是她傻。他会不会讲曾经有个女孩,脑子很聪明,可是就是太傻,为了他什么都肯做,命都可以不要。可是她却傻得以为他真的会喜欢她,最后死的那么惨。想到过去他说的那些话,那些虚情假意,她竟然都信了,还那样感动,真是个大傻瓜。
还是会说有个女人真的很讨厌,她出身很低脾气也很坏,也不许他有别的女人。可是为了利用她他不得不忍耐她,耐心应付她。最后终于等到可以把她一脚踢开,痛痛快快享受后宫的快乐。
又或许他会有点良心的讲,她是对自己最痴心最好的女人,只是他不能留下她,为了自己的抱负野心,只能要她死。
想到这里,谪仙想他为什么不能是真的爱自己呢,也许他已经悔悟了,他不会后悔为了权利狠心的害死她,可是他也是真的爱她的。以后一辈子都忘不了她。就算娶了韦倾国,就算有无数宠妃,可都不会再动真心,一辈子到死也忘不了她。没准宠妃里还会有一个她的替代品,封她做个仙贵妃、郁贵妃什么的。
夏台的日子尽管这样的地狱,还是挡不住她一旦有空闲,一旦不毒发难忍,她就要这样不切实际,胡思乱想。
这一年黎国的国运更加的邪门。冬天不下雪,春天飞沙走石闹沙尘暴,京师整日黄沙闭目。大旱、大饥、大疫是配套的组合。瘟疫横行,饿殍遍野。国库没有钱,七大族袖手旁观。黎国的说客们在列国之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或是坑蒙拐骗想尽办法的借钱。襄国、义国借了高利贷给黎国。昭国、彛国很仗义,要的利息很少。
南方的饥荒瘟疫还没控制,北方开始发大水,冲毁耕地房舍,溺死百姓牲畜。然后京师七月份开始下雪。南山崩塌,江鱼出角,太庙瓦落。人讲这些迹象都暗示改朝换代,又或者黎国易主。
兰经并不惊慌,他对自己的老师讲:“天命天命,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多想无益。”
应付各种灾情之外,一面用他最善长的心术安抚收买人心,一面制造他天命所归的祥瑞。兰经知道,打仗短期内是不能再打了,而今只能冬眠,韬光养晦,与民休息,麻痹七族。黎国在短暂的威震九国之后,进入了冬眠蓄力状态。列国虽然有想乘人之危的,不过黎**士百姓到底英勇好死战的种性还在,又有太子的诡道用兵,列国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也就渐渐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让黎国成为了透明。这段时期,主要以弘国和烨国的互攻为主。弘国在赵璕的领兵下,不断打压烨国。焦元天不甘心,仗着国力雄厚,又不断反攻。虽然最后多是惨败。
这一年秋天弘国在国都万鸿举行“文兴之会”。元天子遣礼官赐胙。北方诸国有黎国、彛国、襄国、义国、翎国、华国、音国、梓国国君、国相亲自前来赴会。南方孪国也派了使者来道贺。焦元天千万个不许,因为被打的实在硬气不起来,只能也带着国相来了。
会盟盛大非常,赵璕取代韦修平站在副位。韦修平堂堂国相站位要在太尉之下,还是这样的流芳千古的盛会。列国元首的面前,韦修平觉得这要让他沦为天下笑柄,一辈子要人嘲笑的谈资了。
魏闵在会盟上很是春风得意,但免不了有些失望。南方诸国只有孪国有所表示,其他的都没有音讯。据说螭国国君想借机交通中原,但中宫不许。最可气的是老对头昭国竟然不闻不问,自己闹出这么大动静,无论褒贬至少应该给个表态,就这样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分明是在羞辱自己。会盟后不久,魏闵下令攻打昭国,大军到了昭国边境,太守亲自出城劳军,赵璕也觉师出无名,上书收兵回国,刚刚夺回的霸主之位,不要失去天下人心。魏闵冷静下来后,也只能作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