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清川秀志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孟寰海夹着那袋番薯种苗回到县衙,像做贼似的,径直溜回了后院。他把那袋宝贝疙瘩小心翼翼放在自己卧房墙角,还用件旧袍子盖了盖,生怕被人瞧见。

王主簿探头探脑地过来,想问问他去崔家别院的情况,被孟寰海两眼一瞪:“看什么看?本官脸上有花?该干嘛干嘛去!”

王主簿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退了。心里却更加确信,这位爷肯定在崔家主那儿吃了瘪,心情不好。

打发了旁人,孟寰海闩上房门,点亮油灯,这才把布袋里的东西倒出来。借着昏暗的灯光,他仔细端详。有几个拳头大小、红皮或者黄皮的块茎,疙疙瘩瘩,其貌不扬;还有一些细长的、带着根须的藤蔓,蔫蔫的,没什么精神。他又拿起那张崔敬祜给的“栽种须知”,是工整的小楷,写得很详细,如何切块,如何催芽,如何扦插,株距行距,施肥浇水,注意事项,林林总总。

“搞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孟寰海嘀咕着,心里却犯起了难。崔敬祜让他“自行参详”,意思很明显,县衙后院这点地,你爱种不种,种好种坏,自己负责。可这玩意儿,他别说种,见都是头一回见。万一真按这纸上写的,种下去全死了,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浪费了这些种苗,还落个笑话。

他在屋里踱了几圈,一咬牙:“妈的,种!怕个球!他崔行川能种,老子就不能种?”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趁着衙役们还没上工,自己溜到后院那巴掌大的菜园子——原本种着几垄蔫巴巴的青菜。他抡起锄头,吭哧吭哧,把地重新翻了一遍,按照“栽种须知”上说的,起垄,开沟。忙活了一早上,累得满头大汗,官袍下摆又沾满了泥。

他把那些块茎按说明切块,抹上草木灰,又把藤蔓剪成一段段,小心翼翼地插进土里,浇上水。干完这一切,他直起腰,看着那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土垄,心里有点打鼓。

“是死是活,就看你们的造化了。”他对着那些刚入土的番薯念叨。

从那天起,孟寰海多了个癖好。每天早晚,他都要到后院菜地转一圈,蹲在那儿看上半天,看土干了没有,看有没有嫩芽冒出来。那神情,比他看县衙的卷宗还专注。

衙役们私下议论:“老爷魔怔了?整天瞅那几垄破地?”

“听说种的是崔家给的什么稀罕物……”

“稀罕物?我看像树根!能长出金子来?”

这些话,偶尔也飘进孟寰海耳朵里,他只当没听见。

过了七八天,就在孟寰海快要放弃的时候,那天早上,他照例去后院,赫然发现,有几处土垄上,竟然真的冒出了几点怯生生的嫩绿!

孟寰海心头一跳,蹲下身,凑近了仔细看。那嫩芽小小的,顶着种皮,在晨光里微微颤动。他伸出手指,想碰又不敢碰,咧开嘴,无声地笑了。那笑容,带着点傻气,和他平日那混不吝的样子判若两人。

成了!真的发芽了!

他心情大好,连带着那天处理公务,对王主簿都和颜悦色了几分,把王主簿弄得受宠若惊。

这后院里的秘密,像颗种子,在孟寰海心里也悄悄发了芽。他不再仅仅把这番薯当成解决春荒的工具,更多了几分亲自培育成功的期待和……说不清的,与崔敬祜隔空较劲的意思。

与此同时,崔家庄子上的试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经验的老农精心伺候,藤苗长势比孟寰海后院的要好得多,已经爬出了一尺多长的藤蔓。

崔敬祜偶尔会去庄子上看看,但他关注的,似乎不仅仅是番薯的长势。

“县衙那边,孟大人最近在忙什么?”他问管家。

“回禀家主,孟大人……似乎在他县衙后院,也种了些番薯。每日都去照料。”管家回道。

崔敬祜闻言,眉梢微挑,没说什么。只是过了两日,他吩咐管家,将那份“栽种须知”又誊抄了几份,让庄子上识字的农户,结合本地情况,补充了些更细致的经验,然后“无意中”让这些补充后的须知,流传到了与县衙有来往的几个老农手里。

消息拐弯抹角,最终还是传到了孟寰海耳朵里。他拿着那份据说更详细的“崔家庄子种植心得”,对照着自己后院那些虽然成活、但长势不算旺盛的苗,心里滋味复杂。

“这崔行川……是帮我呢,还是臊我呢?”他捏着那几张纸,看着后院的苗,又看看纸上补充的“注意排水,防烂根”、“适时追肥,以草木灰为佳”等字样,最终还是哼了一声,照着那心得,给自己后院的苗也追了点肥。

清川县的春天,就在这隔空的、无声的“交流”中,慢慢走过。番薯的藤蔓在崔家庄子和县衙后院,各自顽强地生长着。一个光明正大,一个偷偷摸摸,却都牵动着两位主人的心思。

孟寰海看着越来越茂盛的藤叶,心里那点因为被崔敬祜“算计”而生的憋闷,似乎也淡了些。不管怎样,这玩意儿,活了。希望,总算是在土里扎下了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我的18岁男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