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青瓷录 > 第10章 归尘

第10章 归尘

太后回宫后的第三日,京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纪凛被打入天牢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大街小巷,青锋卫的据点被一一查封。

那些曾经戴着面具的黑衣人成了百姓口中的谈资,有人说他们是叛贼余党,有人说他们是江湖杀手,却少有人知道这背后牵扯着十年前的宫廷秘辛。

当年参与林家灭门案的旧臣,陆陆续续被请去大理寺“喝茶”。

百姓们只知京兆尹纪大人和谢捕头破了童谣连环案,却不知这案子背后牵扯着十年前的宫廷秘辛。

谢瓷在府中歇了两日,才算把乱葬岗的血腥气从鼻尖驱散干净。

这日午后,她正在廊下晒书,古籍的纸页在风中轻轻翻动,带着陈年的墨香。

忽然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纪衡的护卫捧着个紫檀木盒站在门口,神色恭敬:“谢姑娘,纪大人让属下把这个交给您。”

打开木盒的瞬间,谢瓷微微一怔。

里面躺着支珍珠步摇,鸽卵大的珍珠串在赤金钗身上,珠圆玉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正是李若薇丢失的那支。

步摇下压着张素笺,字迹苍劲有力,只有六个字:“案结,物归原主。”

谢瓷捏着步摇,指尖触到冰凉的珍珠,忽然想起李若薇死时圆睁的双眼,那双眼睛里的惊恐,像根细针扎在心头。

这珍珠步摇终究没能陪她度过十六岁生辰,倒是成了定案的证据之一,沾了血,染了冤,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她将步摇放回盒中,推还给护卫:“烦请转告纪大人,此物当归还给李尚书府,纵使逝者已矣,留个念想也好。”

护卫刚走,苏眉就掀着裙摆跑进来,手里举着张告示,纸边都被风吹得卷了起来:“阿瓷你看!纪大人把童谣案的来龙去脉写成告示贴出来了,街口的公告栏围满了人!”

她把告示递过来,语气里满是兴奋,“只是隐去了宫廷秘辛,只说凶手是十年前的旧部复仇,如今已伏法,百姓们都在拍手称快呢。”

谢瓷接过告示,见上面的字迹正是纪衡的,笔锋锐利,却又带着几分温和。

他将柳七娘父亲的差役身份、张三娘叔叔的郎中职业、李若薇父亲的记录官身份一一写明,连赵四的雪莲卫旧部身份都解释得合情合理。

唯独没提纪凛与纪衡的关系,也没提林家密信与圣上的牵扯,只说“幕后主使已交由朝廷处置”。

“这样也好。”谢瓷折起告示,指尖划过纸面,“百姓们要的不是惊天动地的真相,是心安。知道凶手伏法,往后能睡个安稳觉,便够了。”

“可不是嘛。”苏眉往嘴里塞了颗蜜饯,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

“如今街头的孩童都改唱新童谣了,你听……”她侧耳听了听,跟着哼起来,“月圆圆,照街前,家家门扉映笑颜,酥饼甜,茶汤暖,岁岁平安人团圆。”调子轻快,听得人心头敞亮。

正说着,院墙外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唱的果然是苏眉哼的新童谣,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串银铃在风中摇晃。

谢瓷望着院门口的石榴树,枝头的红果在阳光下沉甸甸的,忽然听见熟悉的脚步声,抬头便见纪衡站在月洞门口。

他换了身石青色常服,没戴官帽,头发用根玉簪束着,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多了些温润。

这人衣服款式倒是挺多样。

纪衡手里提着个食盒,见了谢瓷,难得露出些笑意:“路过街角的张记,闻着酥饼的香味,想着你许是爱吃,便买了些。”

谢瓷接过食盒,指尖触到温热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的杏仁酥摆得整齐,层层叠叠,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芝麻的香气扑面而来。

“大人倒是有心。”

“该谢你才是。”纪衡坐在廊下的石凳上,望着天边的晚霞,霞光染红了半边天,像幅泼墨画。

“若不是你发现胭脂里的血迹、绣针上的锦字,还有那些数字暗号,我怕是还得在暗处兜圈子,不知要多枉死多少人。”

“纪大人客气了。”谢瓷沏了杯雨前龙井,递到他面前,茶水清澈,叶片在杯中缓缓舒展,“林宁……还好吗?”

“在太后宫里住着,”纪衡的声音柔和了些,端起茶杯的手指微微顿了顿,“太后瞧他孤苦,认了他做义孙,赐了新名字叫‘林浦’,取个合浦珠还的意头。”

“往后有太后护着,总算有依靠了。”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的宫墙方向,“密信已呈给太后,当年参与私通外敌的官员,正在一一查办,只是……”

“只是圣上那边,怕是不好处置。”谢瓷接过话头,声音轻得像风拂过水面。

有些真相,注定只能埋在心底,尤其是牵扯到九五之尊的,纵有铁证,也只能点到即止。

纪衡沉默点头,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杯中的茶叶沉到杯底,像些说不出口的心事。

两人一时无话,只听着院外的童谣声,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响,倒也安宁。

谢瓷忽然想起初见时在莲湖,他白衣策马而来,衣袂翻飞如鹤,冷峻如冰。

谁能想到这副皮囊下藏着这么多曲折,十年隐忍,兄弟反目,血债缠身,却始终守着份未改的初心。

“纪大人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先当好这京兆尹,”纪衡笑了笑,眼角的细纹在霞光中柔和了许多。

“京中太平日子过久了,总有些魑魅魍魉想出来作祟,得看着点,不能再让林家这样的冤案重演。”

他看向谢瓷,目光坦诚:“谢姑娘呢?还打算查案?”

“看心情吧。”谢瓷往嘴里丢了块杏仁酥,甜香在舌尖漫开,带着暖意。

“不过若是再有什么棘手的案子,大人可别忘了叫上我。毕竟……我还挺喜欢拆穿那些装神弄鬼的把戏。”

“自然。”纪衡的笑声落在风里,带着几分释然。

夜色渐浓,天边的晚霞褪成了淡紫色,像块染了色的纱。

纪衡起身告辞,谢瓷送他到门口,见他翻身上马时,腰间的玉佩与青锋剑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叮铃”声,倒像是在应和远处孩童的童谣,清脆悦耳。

“对了,”纪衡忽然勒住马缰,回头望过来,月光落在他脸上,柔和了棱角,“明日城西的庙会,听说有新出的话本,讲的是个用童谣破案的故事,听说里头的女先生聪慧得很,你要不要去看看?”

谢瓷愣了愣,随即笑了,眉眼弯成两道月牙:“好啊,记得带上杏仁酥,我听说庙会的茶汤配酥饼最是香甜。”

纪衡扬鞭一笑,马蹄声渐远,消失在巷口的月色里。

月光爬上墙头,照在空荡荡的巷口,也照在谢瓷手中的食盒上。

杏仁酥的甜香混着龙井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像层柔软的纱,将那些血腥的记忆渐渐冲淡。

至于那首曾让人闻风丧胆的童谣,或许会慢慢被人遗忘,被新的歌谣取代。或许会变成话本里的故事,添些传奇色彩,供人茶余饭后闲谈,说那凶手如何诡异,说那女先生如何聪慧,说那京兆尹如何神勇。

但对谢瓷和纪衡而言,它更像是一道印记,刻在京城的风里,刻在乱葬岗的黄土里,刻在每一个与往事相关的物件里。它提醒着他们:

哪怕身处黑暗,哪怕前路坎坷,也要守住心底的那点光亮,像林宁守着复仇的信念,像纪衡藏着十年的真相,像她自己,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正义的微光。

夜风拂过,廊下的灯笼轻轻摇晃,光影落在地上,忽明忽暗,像幅流动的画。谢瓷转身回屋,将食盒放在桌上,里面的杏仁酥还剩大半,甜香袅袅,混着窗外的月光,酿成了这终于回归平静的京城夜色。

远处的童谣声还在继续,“月圆圆,照街前”,一遍又一遍,温柔得像母亲的呢喃,将这座城市拥入怀中,安安稳稳,直到天明。

她轻合上了门,睡得香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合奇闻录

梦回最初你安好

我本飞扬

破案:我能窃听罪犯心理活动

灵魂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