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毛毛细雨飘来,洋洋洒洒地落在香客们身上。
香客们感受到雨滴落在脸颊上、手背上的清凉,抬头看到几条龙正张开阔口喷吐雨水。
龙形很模糊,香风拂过,无数莲花在空中飘飞,梦幻一般。
方丈得意地瞥王贞仪一眼,“为招待佛祖,复有诸大龙王一起咏诵,能够召唤出184个龙王,它们充斥在祈雨的神坛周围,共同为祈雨仪式增添力量。”
香客们听得入神,都露出敬畏的神色。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也提到,难陀龙王、优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出清净之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这象征着龙王的力量能够洗净尘世的污垢,带来清凉和纯净。”
“天龙八部也于空中作乐伎,歌呗赞颂,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又雨天衣及以璎珞,缤纷乱坠,不可称数。”
年轻的香客们高声欢呼,甚至有的互相拥抱;
孩子们在雨中奔跑,欢笑声此起彼伏;
老人们则跪下,双手合十,虔诚地诵经。
王贞仪见落在手上的不是雨滴,而是丝丝冰屑,随即想到在多府见到的一幕,嘴角勾起嘲讽的笑意。
哦,原来是海市蜃楼。
在沙漠等地方,地面空气温度高、密度小,而上层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从密度大的空气进入密度小的空气时,折射角变大,当光线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就会发生全反射。
这些经过折射和全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过去,就会看到虚幻的像,形成海市蜃楼。??
干旱数月,是做海市蜃楼的绝佳时机。
看来觉生寺背后有高人。
她沉吟着扫看周围,最后目光落在约莫十丈高的舍利塔上。
这时候感觉衣角被扯了两下。
王贞仪见正是递纸条的小女孩儿,弯身,压低声音在她耳边低语一番。
小女孩儿眼睛一亮,欢喜地跑开了。
不到半盏茶的时间,正喷吐薄雨的龙王们突然巨剑斩为两截,鲜血泼洒,弥漫了雨幕。
香客们惊恐地指着血色雨幕,大叫了起来。
“雨神啊,请赐予我们甘霖。”方丈双手合十,额头紧贴地面,放声大喊。
回应他的是轰隆一声巨响,仿佛天崩地裂。整个大雄宝殿塌陷,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香客们惊恐地尖叫,但还是好奇地跑过去看。
深洞里面有数不清大大小小的齿轮,排列有序,相互咬合。
香客里的有识之士一眼就认出这是某种机关。
很快,觉生寺造伪神的事不胫而走,传得满城皆知。
衙役们抓走僧众,回顺天府连夜审讯。
没想到,方丈一伙在牢里畏罪自杀。
数日后,有个穿丝绸长袍的中年男子来多府请王贞仪到府中一叙。
王贞仪见连多永武都对他点头哈腰,明白这男子定是某个了不得人物的家奴。
那男子躬身行礼,脸上堆满谄媚的笑,“王姑娘,小人苏泉,奉我家老爷之命到府上一聚。至于我家老爷是何人,到了自然就知道。”
王贞仪轻笑,“带路。”
到了繁华街道,行人多了起来,好像都知道苏泉的身份,见王贞仪和他同行,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低声议论着这位女侠般的人物是什么来头。
最终来到了一座宏伟的府邸前。
没写是谁的府邸,可家门口的石狮子格外显眼。
这石狮子头上有十三道璎珞,俗称“十三太保”,可见这府邸的主人官居一品。
早有一群奴仆在门前等着,扶着两人下马。
王贞仪随苏泉越过门槛,进入一个宽敞庭院。古木参天,绿荫如盖,阳光透过缝隙斑驳地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
院落深处,一池碧水,荷花点缀其间,蜻蜓点水,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池边几块奇石错落有致,石旁一丛丛修竹挺拔,随风轻摇发出沙沙的响声,伴着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更显宁静。
亭子里坐着一个年近半百的英俊男子,他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手中的书卷。
“这就是我家老爷。”苏泉恭敬地一躬,匆匆离去。
“雨后晚凉多,衫葛含风细。小摘庭前茉莉花,弱缕穿连蒂。团扇叶芭蕉,闲坐荷花砌。剥取池荷带湿看,莲子生还未。”
这正是王贞仪的诗。
“妙啊,妙啊,真是妙极啊,诗才真是直追易安居士啊,似这等巾帼,真是令本官羡煞。”
一品大员,年近半百,仍英俊潇洒,只可能是和珅。
王贞仪冷笑,“装作背后夸人,当真是虚伪。”
和珅似乎并不在意王贞仪的冷嘲热讽,反而哈哈大笑, “许久不见德卿这样的妙人了。”
王贞仪眉梢一挑,“被你夸了,反倒有了污点。”
和珅不以为忤,继续笑着赞赏:“德卿是千年来女子第一人,琴棋书画,诗赋杏林圣手,学贯中西,武艺超群,骑射了得,恐怕盘古开天地以来,胜过你的男人都屈指可数。”
王贞仪眉头微皱,语气硬邦邦,“究竟有何贵干?”
和珅不急着回答,继续赏析诗词:“日长深院垂帘幕。夕阳芳草愁心搁。才换夹衣裳。轻红杏子衫。匆匆春去候。人病偏消瘦。不敢敛双蛾。含颦对镜多。”
王贞仪面带决然,拱手,“若无他事,就此告辞。”
和珅突然提高了音量:“王者辅凭借贵人赏识才得以步入仕途,可惜终究不是做官的料,数次被贬,最后流放,客死他乡。”
王贞仪脸色一沉,厉声问:“你究竟想说什么?”
和珅脸上带着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官场也不是德卿这样的才女搅混水的地方,做对的事才能得善终,因果如影随形,智慧的人都很慎重。”
王贞仪面露不屑之色,转身就走。
和珅猛地起来,厉声说:“甭以为你那点儿小手段没人知道,引那群贪心的僧人挖断了大雄宝殿的墙,那日,香客满寺庙,脚步声震塌大雄宝殿。”
王贞仪没心思听,径直出了和珅的别院。
她牵着马走到酒仙桥街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怪异的卖水老翁。
老翁推着一辆装饰古朴的水车,车上挂着一面破旧的旗帜,上面写着“谪仙下凡,琼浆玉液”。
声音沙哑却中气十足,他高声宣称:“我是天上的神仙,叫宋水,奉玉皇大帝的仙令,给百姓们送水喝。”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王贞仪也停下了脚步。
老翁取下系在腰间的铜瓢,从木桶里舀起一瓢,递给面前的小伙子。
小伙子接过水瓢,“这水真是从天上来的吗?”
老翁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回答:“当然,这水是玉皇大帝御赐的琼浆玉液,喝一口能解百病,喝两口能延年益寿。”
小伙子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高兴地喊:“真的好甜,就像甘露一样!”
其他人争先恐后地要尝一尝。老翁忙不迭地舀水,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王贞仪走近水车,接过水瓢,半信半疑地抿了一小口。
水入口中后,确实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让她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好像在哪儿喝过。”
人群里立时哄堂大笑,甚至有人笑得直不起腰。
宋水目光慌张地盯着王贞仪。
王贞仪没有多言,还了水瓢,牵马离开。
她边想边走,到街角的时候,眼睛一亮,喃喃自语:“两年前喝过,还是在自己家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