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终于行到了平缓的地带,季民的脑子也终于清醒了些。
“应堇”
他细细的在嘴中念着这二字,似乎想从那无穷的记忆深处去寻到些什么。
终无所获。
他确信,应堇不是那个人的真实名字。否则,只有英年早逝,才能解释这样一个有才识胆略之人会在史书上只字未留。
毕竟,他姓应。
林朝的国姓。
“霁萦,我何时认识的堇二公子。”状似不经意的,季民轻声问道。
“一个月前,先生初带我回秦城时,在一处医馆里遇上的堇二郎。”
霁萦偏着脑袋想了想,“先生先与堇二公子搭的话,这才有了一面之缘。可公子,似乎不是很喜欢堇二公子的”
“为何?”季民奇道。
“因为他是西边的人。”霁萦摊手道。“公子向来不喜陇右都护府的人。”
季民心绪百结,终于有了结论:这人定然是西北的大族,还应是林朝女帝那一系的贵族子弟。
可又为何如今时日来了秦城?
联想此时张平已死,陇右都护府群龙无首,八方争雄,女帝兄长病重,林安一系势弱,季民心中大抵有了结论。
他眯起了眼,想到了那位后来一统天下的女帝。
作为豫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甚至是开国帝王,后世史书上却未留其姓名。因着女帝家族在林安,建国后改国姓为应,后世多称呼其为林应,也以女帝或林太祖称呼。
《后林史》记录其生平的本纪,开篇第一句“太祖应氏,林安八氏子林不真十一女也。”此后皆以太祖指代。
史书对其记载春秋笔法,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亦多将开国之功归于林初四杰。
季民曾写过一篇论文来论证林太祖之得失,认为其功过相当。
一把火烧了此前千年文献,留了个断代的方林是为过;却不能否认打破世族垄断,权归中央的功。
但毕竟站在两千年后看过去,是非对错也罢,无从考究,自然是千人千面。
可现在不同。脚底踩的是方朝的泥土。再把林应当做位面之子的开国帝王,季民是疯了。
他默默的用指尖在腿上摩擦着写下了林应二字,半晌,又缓缓打了个叉号。
对来自两千年后的季民来说,陇右都护府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了,连当地的百姓许多都不记得这样一段历史。
可,他记得。
林朝铁骑攻城略地,是史书所记“百里不余人”的寂寥无情。方林断代的历史,是此后数千年无数文人痛批力陈的黑暗时代。
史书薄薄,轻飘飘的记下了此间二十年的血雨腥风。可唯有读透了那寥寥百页的历史,才晓得是字字千斤。
季民微微垂着首,手指紧紧握住。
**
马车似乎绕着山脚转了个圈。
季民抬眼望向马车外,阡陌交错,鸡犬相闻,赫然是一个炊烟寥寥,人丁兴旺的村落。
“这是大石村。”霁萦介绍道,“赵太医致仕后隐居于此,公子今日伤的重,去请赵太医看看,莫要伤筋动骨损了元气。”
季民呆呆的望着窗外,手指轻颤,恍然的应了好。
刚刚在知苦山的后山,绕着山脚转了半圈,如今的位置应是很好分辨的。
更莫说世事难料,沧海桑田,然而苍山巍巍,不减当年。
哪怕是此后楼宇庙台高矗,香火延绵不绝,可山还是那座山,两千年树木灭了又生无数个轮回,也不曾失了原貌。
过去他仰望着这山,探求着历史的斑驳痕迹。
可如今他直视着这山,人已是局中之人。
“知苦……”他喃喃着。
旁边,霁萦看他出神,以为他是想起了些什么,赶忙补充道,“大石村后面的山,是公子买下的。是座荒山,您在半山腰建了处书斋。”
霁萦轻声絮叨着荒山的凄芜,以及山高水远的不易。
季民静静的听着,只觉得四肢百骸皆是战栗。
原来是这般,那个史书上所记的圣人,那个似乎向来便是学子朝拜的圣地。
原来最初时,是这般,如同所有起于平凡一般。
此山有名,山名知苦。
这个念叨着荒凉的孩子或许永远都不知晓,他会一手托起此后两千年的文化长河,直至无尽的未来。
*
马车晃晃悠悠的驶进了村落,连带着欢声笑语袅袅炊烟。
“衍哥儿,你可是好几日都没回来了,咱家种的点菜,你带着回去吃。”
才刚进村,马车就被拦了下来。
马车的帘子被掀开,季民探出头来,那大叔穿着一身破旧单薄的麻衣,下摆破烂成条,大大小小的补丁映衬着那张晒得黝黑胡须凌乱的脸,鹑衣百结下是瘦弱见骨的臂膀。
他干涸裂开的黝黑的手张开,一捧油旺的青菜,是那阳光下,最明亮的颜色。
季民看着他,不自觉的打了个悚然的寒颤。
他虽熟稔于历史,可到底是纸上得来,哪怕是复原图,却也是达官显贵之类的衣饰考究。
“不不……”他有些慌乱的摆手。
大脑一时过载,季民连语言组织能力都混乱了。
那农夫终于看到了季民,杂乱的头发下一双眼睛瞪得老大,“衍哥儿,这是怎么了!这是被谁给欺负了?”
他的嗓音很大,旁边路过的农人便也凑了过来。
皆是被季民的模样给吓了一跳。
“衍哥儿,这是怎么摔成了这般模样!”
“可得小心些,你是书生,哪抗的了这般的折腾。”
“我家有之前存着的虎骨酒,回头我给你送些去。”
嘈杂的声音散开来,听得季民心里暖暖的。
“劳烦各位乡亲关照了,我一时不小心,不过都是外伤,没伤着筋骨。”他拱手道。
霁萦也在一旁应着,“叔婶们先让让,我先陪公子去赵先生家看看伤的。”
人群这才嗡嗡的消散开。
不过那捧的青菜,还是被落在了马车的车燕上。
霁萦小心的把菜拿进了车里,轻声道着,“公子买下了后山,却没禁百姓上山砍柴摘野菜的营生。后来建书斋时,是用县里的市价雇的村里的百姓开荒,算是给村子添了笔不菲的收入。”
“因而村子里的百姓都很是敬仰公子。”
季民低垂着眉头,“百姓的生活如此多艰么?”
霁萦想了想道,“秦城地处南方,多山,只有道峡口一处连接外边,因而物资匮乏。不过秦城温热多雨,山洪却不多发,百姓的收成比中原高,生活算不上差的。”
这还算不上差吗?
季民很想反驳一句,但到底没说出口。
正因学过历史,他才晓得霁萦说的并不是空话。
中原此时在做什么?
王朝的统治力逐渐减弱,士族崛起,大地主坐拥万亩良田,掌握一地生杀大权,平民为果腹只能依附于豪强。
当然按照史书的记载而言,彗安十六年仍算得上是安详的太平盛世。
可太平,那是比较出来的。
如今,真的太平吗?
方朝的国祚,也不过只剩十二年罢了。
季民正想的入神,迎面却被一个果子砸了个正着,紧接着是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你这兔崽子,你这是从哪个山沟里爬出来的,我刚扫净的地,又被你给毁了!”
这人的准头着实有些好。
马车的车帘虽是掀开的,可也是隔着这么远的距离。
那果子正中季民的鼻梁,砸的他本就带着擦伤的脸上分外的疼。
季民捡起掉在腿上的果子,看了半天才认出来这是个苹果。
一个未经品种改良的原始苹果。
他拿起来咬了口,酸的他五官皱在了一起,目光才投向偷袭他的人。
那是一位老者,鹤发银须,精神隽烁,没拄拐杖,腰背比他挺得都直。
“赵太医!”霁萦急了,扶着季民看看没什么事,这才快步跳下了马车。
“您看看他!今日被那些南蛮追杀,受了惊吓又失足滚下了陡崖,如今身上一身的伤,还摔得不记得事了。”
季民扶着马车的柱子,缓步下了车,正想想那老人行个礼,却见老头已经跑的比兔子还快的先过了来,拍拍他的脑袋,扳过他的脸来。
“傻了?”
……
季民呲牙,无语,“没傻。”
就看着那老头伸出一根手指来,“这是几?”
季民抿着唇,有些好笑,“一”
“一加一等于几?”
“二”
“这不没事儿么!”
老头背过手去,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气色还可以,能自己下马车,也就是些皮外伤,回去抹点跌打损伤的药就罢了,这点小事着急忙慌的,走之前记得把地给我弄干净了!”
他说着,就要转身进屋去。
霁萦可真要急了。“赵太医!公子好像失忆了!”
“失忆了!失忆了能怎么办?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灵丹妙药能让他想起来!”
老头捋着他银白的胡须,没好气的道,“我把他脑壳打开来捣鼓捣鼓他难道能想起来?”
季民觉得……好他妈的有道理啊。
霁萦还不死心,“真没办法啊?”
老头的胡须快要被吹上天了,季民觉得好笑,更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了。
原主大抵是真死了,被他这孤魂野鬼阴差阳错的附了身。
这失忆本就是个他扯得幌子,想起来什么那才是不可能的。
这样想着,季民出声道,“好了霁萦,莫要为难赵太医了,失忆本就是没治疗的法子,慢慢回想就是了。”
老头奇的瞥了他一眼,“没想着你小子摔傻了到成熟稳重的有点良心了。”
季民:……
“那也不行哈,你们先把地给我弄干净了才能走。天天的吵吵闹闹的,当我这儿是当铺行啊!”
“别去你那破山了,也不知道山上有什么宝贝,把你迷得五迷三道的,你这破身板还比不上老夫我,一头扎山沟沟里可就好看了!老老实实的去城里住上段日子,多吃肉多喝汤,先养的白白胖胖的再说别的。”
“还有,失忆了不是多大不了的事,反正京城里那些破烂事你也没心思顾了。都忘了好!敞亮!痛快!”
老人声音中气十足的,“他忘了就让他自己想,你莫给他去讲,你给他讲了,那不是他自己的记忆,讲着讲着,小心他自己都不知道哪个是他了!”
*
这老头真是个敞亮人,就是不让霁萦跟自己讲自己的生平这点很拿人。
季民在心里默默吐槽着。
“赵太医名桁,字行檁。”霁萦跟季民解释。“他从前是太医院的首席,致仕后来了秦城隐居,虽然脾气大些,但人是很好的。”
“赵行檁。”季民晓得这名字。
在史书的犄角旮旯中。
大平五年,其时刚刚称王的林应遇刺重伤,野史所记,替她刮骨取毒,救回一条命来的医生,恰恰便名赵行檁。
霁萦说着,扶着季民上了车,给一旁的车夫使了个眼色,跳上马车,一拉车缰,掉转马车车头,连声招呼都不打的就带着季民跑了。
“不是说要把地擦干净……”
季民的话戛然而止,背后响起了中气十足的怒吼,“兔崽子,一群兔崽子!把老夫这当什么地方!以后都别来我这里蹭饭,看我把不把你们腿打断!”
季民回过头来,就看着小孩躲在一旁乐的嘎嘎的。
这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呢。
“赵太医就是个刀子嘴,更何况他如今精神好的很,日日连些事都没做,闲的太久了也不好,我帮他找些事呢!”霁萦眨眨眼,神色像是个扬巴的小猫。
“嗯。”季民失笑的点头。
“公子再休息会吧。”霁萦回过神道,“既然赵太医不让您上山,去秦城马车还要走上一刻多钟的。”
季民点头应是,那股刚刚穿来遇难的刺激劲过了,他脑袋也昏昏涨涨的,很快的就睡了过去。
岩壁是刀锋般的锐利,甚至于是向内凹陷的,别说人了,猿猴都难登。
也幸好有威亚保护着。
其实没有威亚问题也不大。季民晓得他在梦里。
可是他醒不来,或许他也不想醒来。
他望着那陡峭的悬崖峭壁,那是数小时前他清晰见过的悬崖峭壁。
古河激荡的湍流的冲撞着崖岸两侧,轰鸣声不绝于耳。
“季教授,到了。您小心些,我拉您下来。”
“好。”
石洞仅有一人高,狭长深邃。
现代的灯光点亮了这黑暗数千年的先古遗址。
站在石壁前,季民终于看清了那些落水前他极力辨认的古文字。
“世间珍宝万千,独此最贵。守于此,以待盛世见天明。若如斯,今生无憾。大平三年春,正衍留。”
他似乎还能清晰的看到那清晰的石字上残存的朱砂的痕迹。
可那不是他最关注的。
端正而古板的笔锋下,还有一行狂放不羁的小字。
季民只觉得一身的冷汗,他在梦中碾转着,试图认清那些地震前自己没读出来的古文字。
“观吾一生,碌碌而波澜。虽遭践踏,却守初心如故。来时路,荒诞可笑,去时路,恶言詈辞。天明不是今朝事,千百年后再见世人面……”
季民还想再近些,再近些,地动天摇,似乎是无尽的奔腾和翻滚。
石块陡然坠落下降,恍惚的冷意刺骨的寒凉,几声惊呼和嘈杂的人声。
混乱中,季民努力的辨认着那最后的一行字。
“始社三年……”
“始社三年……”
“公子!不好了!南蛮又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