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春雨来得悄无声息。
凌霜是被檐角铁马叮咚声惊醒的,睁开眼时,窗纸上已经映着水光潋滟的痕迹。
她拥着薄被坐起身,赤足踩上地板时,昨夜放在窗边的绣鞋已经湿了鞋尖,是雨丝顺着雕花窗的缝隙悄悄溜进来的痕迹。
“阿嚏!”
她揉了揉发痒的鼻尖,从屏风上取下那件窄袖道袍。
系腰带时发现内衬暗袋里鼓鼓囊囊的,掏出来竟是个油纸包,里头裹着三颗松子糖,糖纸上印着“甘霖斋”的红梅小印。
这必是云昭师姐昨日趁她不注意塞的,就像上个月往她书箱里藏蜜饯那样。
雨幕中的膳房飘来不同于往气。凌霜撑着油纸伞小跑过庭院,木屐踩在水洼里溅起的泥点沾湿了裙摆。
李嬷嬷正在廊下挑拣新摘的香椿芽,嫩绿的芽尖坠着水珠,在晨光里像缀满了琉璃珠子。
“来得正好。”李嬷嬷头也不抬地招手,“新熬的腌笃鲜,帮嬷嬷尝尝咸淡。”
小砂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揭开盖子的瞬间,火腿与春笋的鲜香混着雨水的清气扑面而来。
凌霜接过青瓷汤匙,舀了勺乳白的汤,烫得直吐舌头也舍不得吐出来。
汤底沉着颗圆润的鸽子蛋,咬破后流心的蛋黄裹着菌菇的鲜甜,让她想起去年立夏大师兄从后山带回来的鸡枞菌。
“慢些……”李嬷嬷话音未落,凌霜突然被拎着后领,似乎要把她提起来。
大师兄不知何时立在灶台边,青色道袍下摆沾着泥点,剑穗还在滴水,显然是冒雨练剑刚回来。
“第四式。”他松开手,从袖中取出块素帕,“晨课前多练几遍。”
帕角用银线绣着小小的“晏”字,沾着些许松烟墨的气息。
凌霜低头擦嘴时,发现大师兄腰间新换了玉佩,是青玉雕的莲蓬,莲子颗颗分明,就像去年仲夏他在荷塘边用剑尖挑给她的那支。
雨中的晨课改在了藏书阁。
凌霜抱着琴谱小跑穿过庭院,在药圃拐角处猛地刹住脚步——雨帘里立着个陌生身影。
那人撑着竹骨油纸伞,靛青色衣袂被风吹得翻飞,伞面压得极低,只露出线条清隽的下颌与一抹似笑非笑的唇角。
“当心!”
她还没回神,就被一股力道拽着后退两步。方才她站的青石板“啪”地砸下半截湿漉漉的树枝,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裙角。
再抬头时,那陌生人已转身离去,只在积水中留下几枚浅浅的脚印,转眼就被新落的雨滴打散。
“那是新来的墨公子。”云昭从廊柱后转出来,怀里抱着红漆食盒,“玄霄派掌门亲传弟子,医术了得,师尊特意请来给莫师兄调理旧伤的。”她腕间的珊瑚手串在雨天显得格外红艳,随着掀食盒的动作叮咚作响,“尝尝,膳房新做的杏花糕。”
六块糕点整齐码着,每一块都印着完整的五瓣花纹。凌霜刚拿起一块,就听见藏书阁方向飘来清越的琴声。
是《阳春白雪》,但比大师兄弹的多了几分跳脱,泛音处带着俏皮的颤音,像雨滴在荷叶上打滚。
“墨公子在试琴。”云昭拈起块糕点塞进她嘴里,“他带来的焦尾琴是古物,师尊特许存在琴室。”突然压低声音:“他养了只通体雪白的猫儿,这会儿正在药圃扑蝴蝶呢。”
雨势渐小时,凌霜在药圃廊下找到了那只猫。它正在药丛里打滚,雪白的毛发沾满晶莹水珠,碧蓝的眼睛盯着凤尾蝶一眨不眨。
扑空时摔进迷迭香丛里,也不恼,反而抱着香草枝打起滚来,露出毛茸茸的肚皮。
“它叫雪团。”
温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墨公子不知何时立在药架旁,手中的药盅冒着热气。
凌霜这才看清他的样貌,眉如远山含黛,眼若寒潭映月,左眼角下有颗浅褐色的泪痣,像是不小心沾上的墨点。
最特别的是他腰间悬着的青铜铃铛,刻满繁复纹路却寂静无声,和正常铃铛相比好像是去了它的作用。
雪团已经蹭到凌霜脚边,湿漉漉的鼻头碰了碰她的指尖。
她小心地摸了摸猫耳朵,柔软的绒毛间带着淡淡的草药香。
“姑娘的衣袖沾了雨。”墨公子递来块素帕,月白色的绢面上绣着墨竹叶,“春雨伤脾,该喝些姜枣茶。”
他的声音比雨打新竹还要清润,却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袖口隐约露出腕间一串木珠,随着动作散发若有若无的沉香气。
凌霜道谢时,注意到他腰间除了青铜铃。
午后的琴室弥漫着雨后的清新。墨公子正在调试那具焦尾琴,阳光透过云层在他衣襟上洒下斑驳光影。
见凌霜探头,他指尖在弦上轻轻一拨,《阳春白雪》就变成了轻快的《采薇》。
“要试试么?”他往旁边挪了挪,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凌霜犹豫着坐下,手指刚触到琴弦就愣住了——这弦竟是温热的,像是被阳光晒暖的溪水。她试着弹了段《鹤鸣九皋》,泛音清亮得不可思议,惊得梁上燕子扑棱棱飞出去。
“这弦比较特别。”墨公子唇角微扬,眼角泪痣随之轻动,“听闻姑娘的凝霜镜与冰魄同源,想来会喜欢这个音色。”
他说话时袖中落出几片干桂花,被穿堂风卷着打了个旋儿。
微风拂过琴案,带起墨公子鬓间一缕散发。
凌霜抬眼时,恰见那支青玉簪在晨光中一闪。
簪头的花瓣薄如蝉翼,叶脉纹理都清晰可辨,似乎是玄霄派山门前的那株老杏树开的花。
暮色四合时,雨完全停了。
凌霜抱着雪团坐在回廊下,看晚霞将湿润的庭院染成金红色。
墨公子和师尊从藏书阁出来时,大师兄也刚好练剑归来。三人站在庭中说话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墨公子腰间那枚不响的铃铛在风中轻轻摇晃,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小师妹。”云昭提着食盒走来,掀开盖子露出青翠的榆钱饭,“墨公子说雪团可以留在咱们这儿养。”
怀里的猫儿正用爪子拨弄她腰间的银铃铛,碧蓝眼瞳里映着光芒,像是盛着碎金。
远处传来大师兄唤她吃饭的声音,混合着膳房飘来的饭菜香。
翌日清晨,雨过天晴。
凌霜抱着雪团去药圃闲逛时,发现墨辰正在晾晒药材。
晨光中,各种草药整齐地铺在竹匾上,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墨辰挽着袖子,修长的手指正将一株株草药分类摆放,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什么珍宝。
“昨日多谢公子的姜枣茶。”凌霜将一个小包袱递过去,“这是李嬷嬷做的茯苓糕,说是可以配药茶。”
包袱皮是素白的棉布,边角绣着几丛兰草,针脚细密整齐。
墨辰微微一怔,随即接过包袱,指尖不经意碰到那绣纹:“姑娘有心了。”他转身从药架上取下一个白瓷小瓶,瓶身绘着几枝墨梅,“这是安神的香丸,睡前燃一颗便好。”
雪团突然从凌霜怀里跳下来,蹭到墨辰脚边。他弯腰抚摸猫儿的动作温柔而克制,阳光在他修长的手指上跳跃,与雪团的白毛相映成趣。
凌霜注意到他右手中指第一指节处有道浅浅的疤痕,像是被什么利器划过留下的痕迹。
“公子在玄霄派也养猫么?”凌霜忍不住问。
墨公子直起身,眼角的泪痣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山中有只老猫,是师父养的。”
他顿了顿,声音里难得带上一丝温度,“比雪团胖些,毛色偏灰,最爱蹲在药炉边取暖。”
正说着,云昭匆匆走来:“墨公子,师尊有请。”她朝凌霜眨眨眼,珊瑚手串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莫师兄又偷喝酒了,这会儿正闹头疼呢。”
墨辰微微颔首,临走前回头看了眼凌霜怀里的雪团,唇角勾起一个几不可察的弧度。
阳光穿过药圃的藤架,在他离去的背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枚青铜铃铛在行走间依然寂静无声。
凌霜低头看着雪团,发现它颈间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小的银铃铛,铃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和墨公子腰间那枚不响的青铜铃铛一模一样,只是这个会随着猫儿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轻轻拨弄了一下铃铛,听见里面传来极轻的“叮”声,像是远山传来的梵音。
午后,凌霜在藏书阁整理典籍时,发现一本《百草集注》里夹着张药方。
纸笺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辨,写着“安神汤”三个字,下面罗列着十几味药材。最下方有一行小字:“加三分冰片,可镇心魔”。
这字迹清隽挺拔,与墨辰今早给她的安神香丸瓶上的标签如出一辙。
她正出神,忽听窗外传来熟悉的琴声。推开雕花木窗,看见墨辰正在庭院里的老杏树下抚琴。
春风拂过,粉白的花瓣纷纷扬扬落下,有几片停驻在他的肩头和发间。雪团蜷在他脚边,时不时伸出爪子去够飘落的花瓣。
琴声戛然而止。墨辰抬头望来,目光恰好与凌霜相遇。他微微一怔,随即颔首致意。阳光透过花枝,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那颗泪痣在光晕中显得格外生动。
凌霜不知为何红了脸,匆忙关上窗扉,却听见窗外传来一声极轻的笑,像是春风拂过琴弦的余韵。
傍晚时分,凌霜在膳房帮李嬷嬷包饺子。面团在她掌心被揉成完美的圆形,馅料是早春的第一茬荠菜混着豆腐和香菇。
李嬷嬷一边擀皮一边絮叨:“墨公子今日来要了些陈皮,说是要配药茶。那孩子看着单薄,手倒是稳当,切药的刀工比老身还好……”
正说着,膳房的门帘被掀起。墨辰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青瓷碗:“李嬷嬷,您要的蜂蜜。”他的目光扫过凌霜沾满面粉的手指,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姑娘也在。”
凌霜这才发现自己的衣袖和脸颊都沾了面粉,活像个雪人。她手忙脚乱地去擦,却把更多面粉抹到了脸上。
墨辰眼中笑意更深,却体贴地别过脸去,将蜂蜜放在灶台上:“这是玄霄派特产的岩蜜,性温不燥。”
李嬷嬷乐呵呵地接过,顺手盛了碗刚出锅的饺子汤递过去:“公子尝尝,凌丫头调的馅。”
墨辰道谢接过,用汤匙轻轻搅动。热气氤氲中,他的眉眼显得格外柔和。
凌霜偷偷抬眼,看见他舀起一个荠菜饺子,吹凉后送入口中,细嚼慢咽的样子像是品尝什么珍馐美味。
“味道很好。”他放下碗,从袖中取出个锦囊,“这是回礼。”
锦囊里装着几颗蜜饯梅子,表面裹着晶莹的糖霜。凌霜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腕,触到一片微凉的肌肤。墨公子不着痕迹地后退半步,月光在他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明日我要回玄霄派取些药材。”他轻声道,“雪团就拜托姑娘照顾了。”
凌霜点点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融进暮色中。雪团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蹭着她的裙角,颈间的银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弯腰抱起猫儿,发现它爪子上沾着些泥土,想必是刚从药圃玩耍回来。
夜风送来远处弟子们诵经的声音,混合着药圃飘来的草木清香。凌霜站在回廊下,看着墨公子居住的小屋亮起温暖的灯光。
窗纸上映出他伏案书写的身影,偶尔抬手似乎是揉了揉眉心。雪团在她怀里打了个哈欠,碧蓝的眼睛渐渐眯起,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这一夜,凌霜睡得格外安稳。窗台上的香丸静静燃着,散发出宁神的香气。
月光透过纱帐,在床前洒下一地银辉。雪团蜷在她枕边,颈间的银铃偶尔随着翻身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远方传来的,温柔的晚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