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谁让她登基的?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疑心尽显 帝心如冰

牛枢位列三公之首,长得高鼻大眼,器宇轩昂,见之可敬,年轻时是武将,随着赵琰征战南北,后来弃武从文,出将拜相,脾气很大,说话很冲,下面的文武百官都称之为“牛大炮”,当然了,对皇帝不会这样,双标才是人类的基本操作。

赵琰叫他坐下,“天气热,吃点冰茶,降降暑。”

一边宫女上茶,茶里放冰,牛枢不客气的端起来就喝,牛饮几碗,“解渴。”

赵琰心想这茶真是被糟践了。

“你倒是多年没变。”

牛枢听出这话的意思,故意糊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臣为陛下知事识人,自然是不会变的。”

赵琰饮了一口茶,不辩喜怒:“真是越来越会说这些臭文酸词。”

牛枢开始说人话,想着太尉的死状,叹了口气:“陛下,咱老骨头一把,还说什么变不变的。当初瑞郡的陈官一战,身体泡在血海里,早就把身体泡出蛆了,一年不如一年,哪天死了,也是死得其所。”

陈官一战就是因为牛枢托举着赵琰,让赵琰在对方的毒气沼泽里没死,所以赵琰明白他的自苦。他后来主动交出兵权,故意脾气大得罪人,让自己在赵琰的怀疑中得以幸存,牛枢还以为是试探他,实际上他暂时还没明白,赵琰想说的还是赵安歌。

牛枢察言观色,见他眼神闪烁,显然是还有所指,思来想去,最近在他身边行走的,不太熟悉的人,只有那个草包公主。

他暗暗揣摩一番,大概明白了一些多疑皇帝的心迹。

于是他试探 拍马屁:“陛下最近有得力助手,愁纹都少了许多,人也年轻了。”

赵琰见他已经领会,索性直说:“人会突然改变,说话做事、态度、眼神也变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很奇怪,且她一直在积极又不失体面的接近这张桌子,”他手指轻叩,牛枢心领神会,会意一笑,知道是指皇权,赵琰继续说道:“人会变,朕理解,可是变化之大......”

牛枢默契垂眸,他明白,赵琰是要他给分析分析,至于分析的结果和影响.....牛枢看着他,“陛下,变好于您有利,变坏您尽可去除,为何要去明白其中的缘由?您的权利如此之大,叫人来解释才对,不该由您猜测才是。”

赵琰想了想,“问是因为有答案不至于被蒙蔽。”

牛枢心想,看来皇帝内心没有答案,所以才会去猜测,但显然也找不到证据,而且这人的转变或许是好,但是原因却不妙,或许还牵扯到瑞国故郡,再说那位贤德妃南氏,可不是善茬,多少年保守瑞国宝藏的秘密,油盐不进,只字不提,估计赵琰还担心她牵涉复国之事,联络前朝旧部,兹事体大。

主要是,牛枢想起南氏的那张脸,实在是叫人容易骄纵了她。

他将一整套的思路捋清楚,眼下十分肯定,这人就是赵安歌,但是赵安歌毕竟是女流之辈,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于是轻抚络胡,“陛下,这人在您心中看来有些分量了,不如拿给臣试炼试炼,或许为您锻出一把好刀。”

赵琰饮茶半许,看来牛枢已经猜到自己说的是谁,“我最近让她整理那些陈年奏折,没想到她还挺乐意。”

牛枢捋须,“沉下心不错啊,陛下可要培养她?”

赵琰淡然道:“再看看吧,女儿,培养好了能做什么?还是找个好人家嫁了,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才是正道。”

牛枢不再提什么锻刀了,只管点头,“是啊,陛下。”

赵琰拿起手边的奏折,招手:“还有别的事,你过来再看看。”

牛枢起身,往里面的密室走去。

“你看。”

牛枢恭敬接过赵琰手上的奏报,顿时“牛大炮”的脾气上来,大骂一声:“这群杂碎。”

“太子能干,眼下四郡都已经被他说服,愿意补税,那朕不如把天下交给他。”赵琰侧过身子,露出一张阴阳难分明暗交错的脸。

牛枢何尝不清楚赵琰的性子,若是比他强比他能服人,就是犯了大忌。这几个郡不愿补税于皇帝却愿补税于太子,这是安得什么心?这不就等赵琰死了,太子上位,就能谋取更大利益了,摆明了是支持太子了。

所以他只好先骂四郡之人,太子毕竟是皇帝亲儿子,又有王家的支持,他分得清轻重。

于是他进言:“四皇子资质也不错,不如老臣......”

赵琰摩挲着奏折,指尖轻叩桌延,“他是个老实听话的孩子.”

牛枢心领神会,四皇子显然是冷灶,现在去,自然是好时候,毕竟最后大位给谁,还说不定。

赵琰撑着脸,指尖晃过眼梢,“还有件事,朕打算在宫里,修建太一宫。”他补充:“为国祈福。”

他一个不信鬼神的人会为国祈福?牛枢心眼子里打了几个圈,多半是为己谋私,打个名头罢了,他面露难色,低不可闻的声音说:“咱们不是缺钱......”随后很快就回应赵琰:“臣会想办法,达成陛下所愿。”

赵琰道:“叫奉常助你,他们收的信徒钱也挺多,拿出来用,不吃紧。”

牛枢一想到那个满嘴什么“吉凶悔吝生乎动”的老头,不禁面色有些挂不住,这不就化缘?

赵琰摆摆手:“你去吧。”

牛枢躬身:“臣告退。”

赵琰警醒的看着牛枢离去的阔背,当初马原也是靠着穿着赵琰的故衣,用命引开的追兵,才博取了赵琰的信任。

赵琰心想,谁又会真正的可信呢?

外面脚步声渐起,是赵安歌又循例来整理奏折,他走过去看着赵安歌的侧影,屏风后疾步的身姿确实三分像南斐。

南斐性格倔强,赵琰回想起和南斐初遇时的情景,她当时直接给他一箭,差点把他射死在水地边,“我可不是娇弱的公主,我这一箭没用倒刺,所以你才活着,你最好记住这一点。”

赵琰一心想从南斐嘴里掏出来宝藏的位置,如今赵安歌已经这么大了,宝藏信息仍旧音信全无。

顿时有一种无名的挫败感。

南斐那样的勇毅活泼,在岁月下也成了暴躁烈性的人。

赵安歌沉浸在奏折中,并没察觉赵琰的怒意。

有些奏折已经残损,显然是赵琰看到了之后,撕碎了,但是并没有人敢帮他拼凑补齐,在时间过去这么久之后,上面的裂痕更明显了。

甚至在搬运的时候散落。

赵安歌努力在灰尘和废纸中保持冷静,将散乱的奏折拼凑起来。

有些地方已经字迹模糊了,但是在对着阳光顺着纸的纹路,以及晕开的墨迹和指纹,她正打算派人去拿浆糊,却见外面一个人在拿着笔记录什么。

“殿下,臣是史官,陛下有令,臣今后专门记录您的一言一行,以备后世流传。”

“你叫什么名字?”赵安歌郑重其事的放下手里的东西。

“臣名唤绛彤,世代为史官。”

赵安歌见他一张细腻白皙的脸,说话间如春光洒然,还年少,不过十五六岁,是个明媚单纯的孩子模样。

“那好,你跟着我。”

绛彤低头,默默记下赵安歌的话。

“这句不用记。”

绛彤仰头:“每一句都要的。”

赵安歌不由得谨言慎行起来,“为什么是现在?”

绛彤道:“陛下的意思,臣,只是,”他眉眼弯弯,“臣只是一支笔。”

“孩子。”赵安歌摸摸他毛茸茸的头,看着他细腻纤白的手指,“你慢慢记。”

绛彤点点头。

“知我罪我,惟其春秋。”赵安歌低声说了一句。

“殿下说的什么?”绛彤提笔。

“没什么。”

“臣听到了。”绛彤提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你这孩子,耳朵倒是很利索。”

绛彤眯眼一笑。

“孩子除了耳朵好,人也好。”

赵安歌不跟他说笑,只管手里的残章。

赵安歌拼凑完了残损的奏折,又细细看了一遍。

是为了瑞国宝藏大发雷霆。

她的心不断凝冰。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侧目看向绛彤,原来是逼问不出南斐,来派人盯着自己,说不定会说出宝藏下落?

真是帝心如冰,暑日生寒。

赵安歌往外看去,两个舍人正在无所事事,但绝不过来帮忙。

绛彤也是。

赵安歌看着手里残破的奏折,静下心来,这本就不是他们分内之事,不帮也是情理之中,帮了,恐怕会惹君心不悦。

绛彤只是默默注视着她,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专门来记录一个公主,不过既然是上命,那就记录。

绛彤今日记下,“公主阅奏折至深夜。”其实还有很多没记,比如她今天的珠花是细碎的粉紫色,身后缎面上绣得是圆润的荔枝纹,想来她很爱吃荔枝?其实她的传闻绛彤也听过,只是都是负面的,如今看了一天,觉得实在与传闻想去甚远,过几日可要好好和太史局的人驳一驳。

赵安歌:“你若是困了,先回去吧。”

绛彤在灯后坐着,隔着屏风说到:“陪着公主。”

赵安歌点头:“也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