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死去的白月光了:相思 > 第2章 重度患者

第2章 重度患者

华山医院安宁疗护科的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淡淡花香,形成一种奇特的气息。姜逸晨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病房内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手中的笔记本记录得密密麻麻。

“这位是李先生,肺癌晚期,骨转移导致剧烈疼痛。”李教授轻声介绍,“目前疼痛控制不理想,但对阿片类药物有强烈抵触情绪。”

病房内,五十多岁的李先生面色灰败,眼窝深陷,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医生,我不要用吗啡,上次用了之后整天昏昏沉沉,连女儿来看我都认不清。”

姜逸晨的心揪紧了。这一幕与三年前的记忆重叠——江季云也曾这样固执地拒绝加大止痛药剂量,宁愿清醒地忍受痛苦,也不愿在药物的迷蒙中失去最后的尊严。

“李先生,我们可以调整方案,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减轻吗啡的镇静作用。”主治医师耐心解释,“疼痛本身会消耗您的体力,影响生活质量。”

李先生摇头:“我宁愿痛着,也要清醒地走完最后一程。”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姜逸晨记忆的闸门。他仿佛又看见江季云蜷缩在床上的身影,冷汗浸透睡衣,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却始终不肯发出一点声音。

“他总是这样,”姜逸晨轻声对李教授说,“把尊严看得比舒适更重要。”

李教授看了他一眼:“你似乎很了解晚期患者的心理。”

姜逸晨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病房。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自己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深层原因——他试图通过理解其他晚期患者,来更接近那个他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江季云。

调研结束后,姜逸晨没有立即离开医院。他在花园的长椅上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今天的观察记录。

夕阳西下,花园里的梧桐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姜逸晨抬起头,恍惚间仿佛看见一个金发身影站在树影中,碧绿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他。

“阿季……”他下意识地唤出声。

幻影消散,只有落叶在风中打旋。姜逸晨苦笑着摇摇头,继续工作。他知道这是心理压力导致的幻觉,三年来已经习惯了这种偶尔的“看见”。

文档中,他特别标注了李先生案例中的几个关键点:疼痛控制与意识清醒的平衡、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家属与医疗团队的沟通障碍...每一个问题都曾真实地存在于江季云最后的日子里。

手机震动,是林凡发来的消息。后面跟着一张照片——姜逸晨的书桌上堆满了医学伦理相关的书籍,最上面一本《晚期病人的尊严死》被红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标注。

“你室友说你已经三天没正常睡觉了。”第二条消息跳出来,“回来吧,这样下去身体撑不住。”

姜逸晨看了看时间,晚上七点。他回复:“很快回来。”

但当他准备关闭电脑时,一个文档吸引了他的注意——《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以江季云为例》。这是他半年前写的一份分析报告,从未给任何人看过。

鬼使神差地,他点开了文档。

患者:江季云

年龄:23岁

诊断:胃癌晚期(终末期)

观察期:2020年6月-2020年11月

心理状态分析:

初期(确诊后前两个月):否认与隔离

拒绝讨论病情预后

刻意保持与家人的距离

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与理性

这段时期,江季云开始独自居住在公寓,减少与姜家人的接触。表面上维持正常生活,实际已在为“离开”做准备。

中期(症状加剧期):控制与秩序

严格管理疼痛药物使用

精心安排日常作息

对生活环境有极强的整洁要求

疼痛加剧阶段,江季云通过维持表面的秩序感来对抗内心的失控。此阶段开始秘密处理个人物品,包括赠送礼物和销毁私人物品。

终末期(最后一个月):接纳与告别

主动安排身后事

与特定人员(姜逸晨)建立深度连接

表现出对生命终局的平静接纳

最后阶段,江季云完成了从抗拒到接纳的心理转变。通过赠与礼物、表达感谢等方式进行无声的告别。

姜逸晨闭上眼睛,文档中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在他的心上。这份冷静客观的分析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法言说的心痛。

他记得江季云最后一次清醒时说的话:“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当时他以为这只是安慰,现在才明白,那是江季云经过漫长心理挣扎后的真正领悟。

“姜同学?”李教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还没走吗?”

姜逸晨迅速关闭文档,站起身:“正准备离开。”

李教授在他身边坐下,目光落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今天的观察有什么感想?”

姜逸晨思考片刻,选择性地分享:“我在想,为什么有些患者宁愿忍受疼痛也要保持清醒。也许对他们来说,意识清晰比舒适更重要。”

李教授点点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疼痛控制不是简单地用药麻痹患者,而是要找到平衡点,既减轻痛苦,又尊重患者的意愿。”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你似乎对这个问题有特别的理解。”李教授温和地说,“一般情况下,实习生更关注技术层面的疼痛管理。”

姜逸晨沉默了一会儿,决定部分坦白:“我失去过一位很重要的人,也是晚期患者。”

“我猜到了。”李教授的声音很轻,“你看患者的眼神不一样,有一种……深切的共情。”

这句话打破了姜逸晨的心理防线。三年来,他第一次向外人提及江季云的故事——当然,隐去了姓名和具体细节,只讲述了一个年轻晚期患者如何面对死亡的过程。

李教授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当姜逸晨讲完时,她轻轻叹了口气:“你描述的这个患者,达到了很多晚期患者难以企及的心理状态——真正的接纳和平静。”

“但这代价太大了。”姜逸晨的声音有些哽咽。

“是的,”李教授同意,“但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重要的是尊重每个患者的选择,陪伴他们走完最后一程,而不是强加我们的价值观。”

她站起身,拍拍姜逸晨的肩:“你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但不要让它成为负担。记住,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站稳。”

回学校的路上,姜逸晨一直在思考李教授的话。地铁车厢里拥挤不堪,他靠在角落,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灯光,仿佛看到了时间本身在流逝。

回到宿舍已是晚上十点。林凡看到他,松了口气:“你再不回来我就要报警了。”

桌上放着一份外卖,还是温的。“给你留的,”林凡说,“吃完了赶紧睡觉,你看上去像鬼一样。”

姜逸晨勉强笑了笑,坐下吃饭。但味同嚼蜡,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医院的花园里,停留在那些关于生死的讨论中。

睡前,他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相册。置顶的依然是三年前那张海边合影——江季云侧着脸,金发被海风吹乱,背景是即将沉入海平面的夕阳。

如果时间能停留在那一刻该多好。没有病痛,没有别离,只有海风和夕阳,还有那个人偶尔展现的轻松笑容。

第二天是周六,姜逸晨再次来到华山医院。今天他获准参与家属支持小组的活动,这是安宁疗护科的特色项目之一。

活动室里坐了十几个人,有配偶、子女、父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和担忧。姜逸晨坐在角落,听着他们分享照顾晚期亲人的经历。

一位中年女士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我先生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疼痛让他脾气暴躁,经常骂人。我知道这不是他的本意,但还是很难受。”

一位年轻男子接话:“我妈妈也是,以前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现在……有时候会失禁,她特别羞愧,甚至不想让我们靠近。”

姜逸晨静静地听着,这些故事如此熟悉。他记得江季云最后几周也开始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那个一向骄傲的人当时眼中的屈辱和绝望。但江季云从未发脾气,只是更加沉默,更加封闭。

小组主持人注意到姜逸晨的安静,温和地问:“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姜逸晨深吸一口气,选择性地开口:“我照顾过一位晚期患者,他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尊严。即使疼痛难忍,也从不迁怒他人;即使身体失控,也努力维持体面。”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哽咽:“现在想来,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承受太多负面情绪。但也许……也许他应该更允许自己脆弱一些。”

活动结束后,几位家属围过来感谢姜逸晨的分享。“你说得对,”那位中年女士抹着眼泪,“也许我该理解丈夫的暴躁不是针对我,而是他对病痛的无助反应。”

回学校的路上,姜逸晨感到一种奇特的释然。分享那段经历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他自己对过去有了新的理解。也许江季云的坚强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只是他选择独自承担。

周日早上,姜逸晨接到母亲的电话:“晨晨,今天家里有客人,是你哥以前的赛车朋友,你要不要回来见见?”

姜逸晨犹豫了一下。三年来,他避免接触任何与江季云过去有关的人事物,怕触景生情。但今天,不知为何,他答应了。

姜家别墅里,几位穿着休闲但难掩锋芒的年轻人坐在客厅里。见到姜逸晨,他们站起身,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好奇。

“这是姜逸晨,季云的弟弟。”姜夫人介绍道。

一位高个子男子伸出手:“李明阳,以前和季云一起玩赛车的。”他打量着姜逸晨,“你和他长得不太像。”

姜逸晨勉强笑了笑。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结——为什么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反而没有那个“外人”与姜家人的相似度高。

聊天中,姜逸晨了解到江季云不为人知的一面——赛车场上叱咤风云的“云神”,生活中却孤僻少言;对朋友慷慨仗义,对自己却近乎苛刻。

“他最后那段时间,完全切断了和我们的联系。”李明阳叹了口气,“我们后来才知道他病了。要是早知道……”

姜逸晨轻声接话:“他不想让任何人看到他不堪的一面。”

“这很季云。”另一位赛车手苦笑,“永远那么骄傲,连生病都要保持形象。”

聊天持续了一下午。客人离开后,姜夫人看着姜逸晨:“你今天看起来好多了,终于愿意谈起季云的事情了。”

姜逸晨怔了怔,意识到母亲说得对。三年来,他第一次能够平静地聆听江季云的往事,而不是立即陷入悲伤。

回到学校,姜逸晨开始撰写调研报告。键盘敲击声中,他仿佛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记忆中的江季云对话。

晚期患者的尊严维护不仅关乎疼痛控制,更关乎心理需求的满足。他在报告中写道,当医疗干预无法逆转疾病进程时,帮助患者保持自我认同感和生活品质,比单纯延长生命更有意义。

写完最后一句,天已经亮了。姜逸晨站在窗前,看着晨曦中的校园。秋叶纷飞中,他仿佛看见一个金发身影对他微微一笑,然后转身融入晨光中。

这一次,没有悲伤,只有释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