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生存
和伊舞短短几分钟的相处,开始令李月息感到无端的烦躁。
这是杀欲即将无法抑制的前兆。
“我们学院的学生不少,但是平常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般都说不上几句话。”伊舞低下了头,“学姐不会嫌我话多吧。”
“不会,你说。”李月息平静地说。
伊舞敏锐地察觉到李月息的冷淡和僵持的氛围,为了避免陷入尴尬,强撑着笑脸相迎。
在继续缠着李月息寒暄、攀谈一阵后,她终于放弃了这场堪比人机的、毫无意义的对话,主动提议带李月息去教务处领取她的专属通讯器和学生卡,顺道四处逛逛,熟悉一下学院。
李月息没有理由拒绝。
近午的艳阳高悬在空,光辉斜斜地穿过环雕着繁花的廊柱,在青石铺就的廊间印上斑驳的光影。
伊舞滔滔不绝地为李月息介绍起第十二基地的具体区划和各部分布。
第十二基地的大部分区域在灾变后被作为第十二基地综合学院的学校区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建设,仅有外围的部分区域因规划计划的纰漏被暂时搁置。
学校区内又按照方位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各区皆有完备的基础建设和生活娱乐设施,学校的大门被设置在西区外,其他东南北三区各设置了一道小门,皆设有禁制。
学校区内的普通居民和工作劳动大多分布在北区,幼儿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则悉数连同少数学生家属居民被安置在西区,除校园外大多地区属于公共区域,居民可自由通行、出入。
中区、东区和南区全部属大学部和研究部所有,校园内的建筑按照城市基建的相关要求建造,除去食堂、寝室楼、礼堂、图书馆、体育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普通高校应有的建筑外,也不乏商业街、公园等娱乐场所,集中在中区,部分区域对普通居民和其他学部的学生开放。
各学院的学院楼、办公楼和实验楼分散在东区和南区,因研究的机密性和特殊性,设有严格的通行机制,仅供大学部和研究部的教职工、在读学生和研究员开放,少部分公开区域允许学部外人员参观。
李月息日后就读的新生物学院主楼就位于东区。
根据伊舞的介绍,新生物学院下设的专业颇多,但大多与入侵人界的诡物和受环境变化影响而发生异变的新物种有关。
新生物包括外来的诡异物种和本土物种异变后诞生的新物种,属于灾变后目前人类的研究热点,与灾变前的生物观测和研究相比,物种更多、难度更大,与人类的生存更为息息相关。
毕竟目前所知的诡物和变种仅有极少物种对人类无害,多数具有极高的攻击性和危险性。研究至今,由于获取样品的困难和条件设施受限,虽然人类在解析新生物基因上已有所突破,但仍未完全摸索清楚新生物发生异变的底层逻辑。
李月息在来到第十二基地前,也事先大致地浏览了一下目前人界对新生物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方向。
目前为止,人界能够观测和记录在册的诡物物种不及李月息知晓的下三界已知诡物全种类的百分之一,且大多记载片面、有误,甚至带有偏激的主观情绪,唯有类似于血蝶这种毫无杀伤可能的无害物种相关记载还勉强中肯完整、准确性较高。
也难怪莫里笃定李月息能够扮演好异界生物学博士生兼诡物研究员的身份。
如果她想,利用她对诡物的了解,能够帮助人界人类在诡物方面的研究往前推进一大步。
她不仅能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巨擘和话事人,更会成为人界灾变后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即便如此,李月息也不得不佩服人界人类在堪比末日的灾难前,那强大的生命韧性和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
她由衷地敬佩开拓未知的先驱者,也真切地为底层的托举而感动。
灾变导致多数城市废弃,人口数量骤减,人界科技曾一度跌落泥潭,未知可怖生物的侵入和不再适宜生存的环境也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生存和重建难度。
短短五十年内能够建立庇护所收纳幸存者,将部分科技恢复至灾前水准,因地制宜地适应生存环境,在未知的领域开展全新的研究。
一切的一切,以生存为第一目的。
人类建立的充当存活者庇护所的基地当中,有十三个较大的基地内建有综合性高等教育院校,皆设有新生物学院相关专业及研究点,为全人类培养输送攻克新生物难题的人才。
而第一基地与第十二基地因所在区域的特殊性,在诡物研究方向一马当先,达成培养合作,率先掌握诡物捕捉和豢养技术,成为新生物诡异物种研究的翘楚。
所以,李月息才会以第一基地综合大学和第十二基地综合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的身份,从第一基地前往第十二基地进行研究学习。
每座基地都有其自主的运行模式和特殊的建造布局,第十二基地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所巨大的院校。
据李月息所得知的情报,第十二基地在灾变前是一座坐落于东南沿海的繁华大学城。
城内聚集了众多综合性的高等教育院校和专业性研修学院,各类附属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层见叠出,学区居民楼、商场乐园、车站医院等配套设施完善,极好地保障了教职工、学生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除本地居民外,优美的环境、蓬勃的经济、发达的科技、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极度惠民的政策吸引了无数人才和外地居民迁居于此,使其成为人界最为繁荣兴盛的大都市和科技研发地之一。
发生灾变时,交通和通讯几乎在瞬间陷入瘫痪,驻守城市的军队当机立断,以保存有生力量和未来希望为优先,在卫星通讯失效前与周边城市取得联系,收留其他城市的逃难者。
在接连得知各地沦陷的噩耗后,面对汹涌而来的诡物潮和退无可退的绝境,学生和居民们斗志高昂、众志成城,与军队一起誓死坚守不弃城。
最终,他们在绝望中迎来了最后的希望。
这座伟大的城市被选为人类灾变末日后的生存基地之一,强大而神秘的救援令这座城市死而复生,不可知的特殊屏障将严重的污染和骇人的诡物隔绝在外。
幸存者们在欢庆劫后余生的同时,商议如何将原本的各个高校所剩余的基底和资源合并,设立一所综合性院校,以便在灾后继续培养人才,为人类的继续生存繁衍和抗击诡物做准备。
自此,灾后人类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院校以生存基地的形式创办并延续至今,第十二基地也被称为“高校基地”。
然而,即使是在经历了险些灭亡的末日灾难后,人类根深蒂固在血脉里的劣根仍不会改变。
高低贵贱在无形之中再次依据价值被划分,阶级的上下尊卑在金钱和权势中的博弈中被固定。
广阔和乐的学校区内的欢声笑语和暖阳无法驱散狭窄拥挤的流离区的悲哭怒吼和阴霾。
在基地的运行和居民生活步入正轨后,学校大门外的那片被暂时搁置的外围区域被建设为供人休闲玩乐、亲近自然的绿荫草地。
而在高高的隔离墙之外,那些远离学校区的其他外围区域成为被驱逐者、被排挤者的收容地,被称为流离区。
尽管流离区混乱、逼仄、贫瘠,却因没有生育管制和放逐人数的增加等原因,仍居住生活着第十二基地近三分之二的人口。这些被学校区的居民描绘为可恨可悲的存在,一部分是罪不至死的罪犯和罪犯的后代,一部分是遭到迫害栽赃的被放逐者和不被接纳的外来者。
他们有些是当真穷凶极恶之徒,曾犯下足以被放逐的不可饶恕的罪过,有些则是基地为控制人口而被抛弃的无用者,以冠冕堂皇的借口被舍弃的无辜牺牲品。
流离区人当然也留有重新进入学校区的途径,尽管方法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但流离区人仍将此视作改命逆运的希望。
天赋异禀的流离区人在孩提时期均要参与基地的统一选拔,通过即可进入学校区进行学习,凭借天生的才能和自己的努力改变原有的人生,或者自愿被自己的亲友卖进学校区的实验室内,接受一些生还几率渺茫的人体实验,以换取不菲的酬劳。
抑或,报名参与研究部的外派队伍,离开基地随行前往灾变区,协助研究部人员抓捕诡物,带回的诡物危险系数越高,肢体越完整,活性越强,品种越稀有,获得的报酬越多。
长期保持优异表现的则有机会成为学院研究部外派队伍的固定编外人员,在经过研究部推荐和审批后得到进入学校区的资格,甚至是各学部的旁听和入学的资格。
只要为基地做出卓越的贡献,不管以什么方式,都有可能获取普通居民的身份,凭借自己的做出的成绩永久留居在学校区内,并把流离区内的部分符合条件的家人接来同住。
然而大多数前往灾变区的流离区人得不到应有的防护,通常会因严重的污染和诡物的袭击死在灾变区,只有极少数可能安然无恙地返回基地。研究部只会为学生提供防护,他们并不在乎流离区人的死活。
流离人的最大作用,只是充当吸引诡物的诱饵,和掩护研究部队伍撤退的一次性牺牲品。
即便在受污染负伤后命大能撑到活着回到基地,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得不到救治的流离区人也只能等死,或者在基地的消毒灭活仪器中被检测到出异变而遭到灭杀,事后基地可能还以构成安全威胁的罪名因此对家属进行问责。
许多负伤的流离区人已经踏上返程却自觉生还无望,则会在回程途中以善后的名义主动离开队伍,在缓冲区内在未被诡物啃噬得面目全非前自杀**。
与其成拖累,还不如利索地死了,多拿一些赔偿金。
基地没有隐瞒那些流离区人的悲惨下场,但流离区的人依旧是乐此不疲,自愿签下生死责任自负的合约,赌上性命一博。
出于人道主义和维护良好声誉的目的,基地的研究部会在事后给死者的家属一些微薄的抚恤金,死者的后代在参加选拔时也会得到酌情的加分。
一条命换一分。
这对流离区人而言,已经是尤为难得和不菲的补偿和机会。
伊舞告诉李月息,流离区的居民大多明知是送死,也几乎是抢着想要加入外派队伍成为临时成员以谋取一些报酬,为孩子也多挣一份可能。
所以大多数流离区人一开始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前往灾变区,并且随时做好了送命的准备。
不少流离区人被逼到走投无路后,只能赖此为家人亲眷谋求日后的一线生机。
因此,流离区内广泛流传着一句诙谐讽刺的俗话。
活在流离区不如和诡物过日子。
庇护所基地内的生活不一定比灾变区的好过。
“我的父母就是死在研究部的一次外派任务里。”伊舞清亮的眼中流露出悲伤,很快被浓密的假长睫掩去。
“他们的死,恰好为我补上了选拔考试仅差的那两分,换来了我进入学校区的机会。”
李月息慢行在廊道上,沉默地听着伊舞的长吁短叹。
她不知道伊舞口中的话孰真孰假,只觉得她与伊舞萍水相逢,还未熟识到能够互述过往的地步。
这些腌臜事不过寻常,听来似乎已不新鲜。
新生物学院内的建筑全部由廊道相连互通,墙面被风雨侵蚀的坑洼虽被修补但仍有痕迹,像是灾变前某所大学已经投入使用的旧楼,在灾变中留存下来。
通往另一栋红墙楼院的长廊两侧壁上爬满了藤蔓,泛着青灰的藤叶垂挂,遮掩着深绿间绯红如血的六瓣花。
花心深处探出几丝金色的蕊,花瓣薄如蝉翼在阳光的直射下近乎透明,花萼生着细密的锯齿,清冽的幽香诱引着虫类的自投罗网。
甜腻的滋味被药草的涩苦替代,李月息停下脚步,指尖轻戳进一朵半开欲放的苞朵里。
花苞缓慢柔和地分泌着腥甜的黏液,蠕动花瓣吞噬无果后突变得狂躁,细小尖锐的齿牙叮咬着指腹,娇蛮地撒着娇想饮血,却被李月息掐住花茎。
被强制打开花苞的花朵瑟缩了下,花蕊轻轻收拢,对李月息展现出臣服的姿态。
“这是靖家资助的新生物杂交项目做出的初期成果,是我们学院菲伊研究员杂交出的新物种,研究价值不是很大,观赏性较强,和灾变前那些捕草蝇、猪笼草差不多,分泌花蜜吸引飞虫再吃掉。”伊舞凑到李月息身边,主动解释说。
“靖家出手大方,又肯资助从流离区来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少在为他们工作,为他们效命的能人异士也很多。尤其是修法学院那边的学生,每届的优秀毕业生大多都被他们招揽,不仅给钱给资源,表现好的直接安排进特遣队,还能帮忙解决住房和身份问题,就算是流离区人也能获得合法的学校区永居身份。”
似是谈及不宜外露的秘辛,伊舞压低嗓音小声说:“我听修法学院研究部的同学说,是因为那位老家主很喜欢能够修法的年轻人,还特意设立了修法学院各专业专属的奖学金和聘用岗位,现在我们十二基地特遣队的总领队和指挥官都是他的人。”
李月息淡淡地瞟了一眼伊舞,对她开始的突兀话题和拙劣引导不做反应,但对伊舞话中刻意表露的信息存有思虑。
“这不是杂交种。”李月息指正道,“为什么种在这里。”
“可能是觉得这种新藤蔓花长得比那些食虫植物好看得多,寿命长,不具有攻击性,能够解决蝇虫问题,安全且具有一定观赏性吧。这些植株我入学那年就有,种在这里应该就是当做装饰花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它们现在很虚弱,”李月息收回手,看伊舞满脸疑惑和茫然,想起自己博士生兼研究员的身份,趁机展现下人设,“吞血藤花是噬血丝藤的弱变种,你们想养好,应该喂血。”
“虽然不如血藤强悍,完全体的危险系数也不低,最好不要种在这里。”
“学姐不愧是专门研究诡物的,懂得就是多。”认真听讲的伊舞似懂非懂地颔首,璀然一笑奉承道。
“等院长回来,学姐可以和院长说说,我的研究方向不怎么涉及这方面,所以不太懂这个,而且我在学院里人微言轻,说不上话。”
拂面的微风忽而增强,缠绕在廊柱上的藤蔓繁叶簌簌作响,绯红的花朵摇曳晃动,似是同意李月息的说法,贪婪地向她讨要鲜血。
“我知道了。”李月息挥手甩去不适感,朝着廊道的另一侧走去。
“走吧。”
廊外的阳光越发盛烈,将她的影子拉扯得很长,歪歪斜斜地打在爬满藤蔓开满红花的墙壁上,如同与纠缠的枝条重叠、相融。
嗜血丝藤:植物类藤蔓形诡物,简称血藤;
吞血藤花:血藤弱变种;
一般诡物变种分为强变种和弱变种,顾名思义就是变种之后和原种相比更强或者更弱;
人界本来的生物受影响变种一般都会变强。
具体设定后文会详细提到。
其实下三界大多数诡物大多有确切的名称,前期因为女主认得但是不清楚具体叫什么所以都用蜘蛛形诡物,犬形诡物等代称,像血蝶、嗜血丝藤、吞血藤花都是人界研究后命名的,女主提前做了功课所以知道[狗头]
血蝶是下三界都有的诡物,大家都这么叫,其实也可以叫红蝶[坏笑][狗头][狗头][狗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04.生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